孙子兵法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孙武 原著,马俊英 主编  页数:211  字数:236000  

前言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军事理论名著。全书共Ⅱ3篇,以精练、隽永的语言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是中国古代兵书的奠基之作和最高成就。它从战略高度阐述军事问题,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书中充满了对聪明睿智的赞扬,对昏聩愚昧的鞭挞,对穷兵黩武的惩戒,对军事哲理的探索。人们在理论上学习它,得以登堂入室,从而步入军事学的宝库;在实践中应用它,得以领悟制胜之本,从而成功千千里沙场。  《孙子兵法》不但广为中外军事家学习和运用,更为有趣的是,它还极大地吸引了广大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的兴趣。《孙子兵法》的思想已渗透到了人们的文化政治生活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为人们的口头格言。军事家评《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政治家评为“外交教科书”、“政治秘诀”,哲学家则评为“人生哲学”。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经济学界企业家、商人等也争相研读《孙子兵法》,中国古老的兵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大放异彩。《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指导和成功指南。

内容概要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以精练、隽永的语言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其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不但广为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学习和运用,而且成为众多哲学家、文学家和企业家的鉴借,其思想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指导和成功指南。为便于读者领悟《孙子兵法》深邃的谋略思想,本书在原著基础上增设注释、译文和例解等栏目,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将这部军事著作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在充满时空场景感的彩色画廊中,领略杰出军事家孙武的必胜智慧。

书籍目录

始计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越选灭吴之战  ——李渊定鼎关中作战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襄阳之战·顺昌之战·郾城之战  ——万历三大征之出兵朝鲜谋攻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晋楚城濮之战  ——烛之武退秦师  ——白登之围  ——靖难之役军形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田单复齐  ——秦赵邯郸之战  ——淝水之战  ——蒙古窝阔台攻金三峰山之战兵势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官渡之战  ——刘裕灭南燕与后奏  ——李世民灭郑之洛阳、虎牢之战虚实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齐魏桂陵、马陵之战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  ——雅克萨之战军争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刘秀攻蜀之战  ——松锦之战九变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晋齐鞍之战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  ——黄天荡之战行军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关羽水淹七军  ——东西魏沙苑一渭曲之战  ——萨尔浒之战地形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井陉之战  ——成皋之战  ——雍丘、睢阳之战  ——采石之战九地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巨鹿之战  ——李愬奇袭蔡州  ——襄樊之战  ——明宁远保卫战  ——太平军北伐之战火攻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火烧博望、新野  ——赤壁之战  ——火烧连营用间篇 原文/注释 译文 例解  ——皇太极用间杀袁崇焕

章节摘录

  始计篇  孙子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日: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因此,必须审度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比较双方的谋划,来获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所谓政治,就是要让民众认同、拥护君主的意愿,使得他们能够做到死为君而死,生为君而生,而不害怕危险。所谓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酷热、四时节候的变化。所谓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将领,就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抚部属,勇敢坚毅,军纪严明。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组织体制的建设,各级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以上五个方面,作为将帅,都不能不充分了解。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所以要通过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精良、士卒众多?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这一切,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   若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假如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打仗就必败无疑,我就离去。  筹划的有利的方略已被采纳,于是就造成一种态势,来辅助对外的军事行动。所谓态势,即依凭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活机变,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处进攻,却装作要打远处;即将进攻远处,却装作要攻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雄厚,就要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势强盛,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易怒暴躁,就要折损他的锐气;敌人卑怯,就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团结,就设法离间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所有这些,是军事家指挥艺术的奥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  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获得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获得胜利的条件缺乏。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条件呢?我们依据这些来观察,那么胜负的结果也就很明显了。  越灭吴之战  越灭吴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上弱国打败强国的一个范例,从许多方面印证了《孙子兵法。始计篇》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吴国和越国是春秋后期在长江下游崛起的两个诸侯国。在此之前,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共同依附楚国,是楚国的盟国。春秋中期,吴国通过兼并战争取得了大量土地,疆域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在大国争霸的局势中逐渐崭露 范蠡像头角,并开始叛楚、攻楚,以求中原争霸。  吴越两国为争夺霸权,在公元前506年至公元前473年的30多年间发生过多次战争。越国由于力量较为弱小,在吴、楚战事频繁时常常策应楚国,牵制吴国,成为吴之大患。吴国为了在中原争霸中除掉后患,在柏举之战中击败了楚国之后,开始发动对越战争。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阊乘越国允常之丧,率军攻越。吴越二军在携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对阵时,越军两次用死士攻击吴军严整的阵势,均未能奏效。最后越王勾践驱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为三行,一起在吴军阵前自杀,使吴军军心涣散。越军乘其不备,突然发起攻击,大败吴军,阖闾受伤而死。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即位。夫差按照其父“必毋忘越”的遗嘱。在伍子胥、伯豁的辅助下,日夜加紧练兵,准备出兵攻越。越王勾践也重用楚人文种、范蠡,改革政治,增加国力。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春得到夫差准备攻越的消息后,在准备还不充分、兵力还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吴王夫差尽发吴国精兵,迎战越军于夫椒(今江苏苏州西南)。由于吴军实力较强,越军战败。越军损失巨大,最后只剩下五千人,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吴军乘胜追击,把会稽包围得水泄不通。在这生死存亡之关头,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决定以屈求生。勾践一面准备死战,一面派文种去向吴王夫差求和,以美女、财宝疏通吴国太宰伯嚭,要他劝说夫差允许越国作为吴的属国存在下去,勾践愿做吴王的臣仆,忠心侍奉吴王;不然,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烧)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在伯嚭的劝说下,吴王夫差准许议和。吴军撤军回国。  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文种,自己和范蠡一道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越国的王后也做了吴王夫差的女奴。勾践为吴王驾车养马,他的夫人为吴国打扫宫室。他们住在囚室,秽衣恶食,受尽屈辱而从不反抗。由于勾践能卑事吴王,同时又贿赂伯嚭,最后,勾践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3年后被释放回国。  越王勾践回国后,首先下了一道“罪己诏”,检讨自己与吴国结仇,使很多百姓在战场上送命的失误。他还亲自去慰问受伤的平民,抚养阵亡者的遗族。他在坐卧的地方悬挂了苦胆,吃饭的时候也要先尝尝苦胆的滋味。他“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勾践一面苦心励志,一面致力于改革内政,减轻刑罚、赋税,提倡开荒种地。越国在10年中没有向人民征收赋税,百姓每家都有3年的粮食储备。由于勾践实行了一系列“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的政策,得到越国百姓的衷心拥戴,越国从此中兴。  吴国战胜越国后,领土得到扩张,势力日益强大。夫差也因胜而骄,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看不到勾践决心灭吴的意图。他奢侈淫乐,穷兵黩武,急于以武力威胁齐、晋,称霸中原。公元前484年,夫差闻齐景公已死,便决定出兵北上伐齐。吴军击败齐军于艾陵。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约晋定公和各国诸侯于七月七日到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夫差为了炫耀武力,圆其称霸中原之梦,带去了吴国3万精锐部队,只留下一些老弱的军士同太子一起留守国内。夫差的空国远征,给了越国以可乘之机。越王勾践在吴军刚离国北上时,就想出兵攻吴。范蠡认为时机未到,他分析说:“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精兵从王,国中空虚,老弱在后,太子留守,兵始出境未远,闻越击其空虚,兵还不难也。”他劝勾践暂缓出兵。数月之后,范蠡估计吴军已到黄池,便同意勾践出兵。勾践调集越军4.9万人,兵分两路,一路由范蠡、后庸率领,由海道入淮河,切断北去吴军的归路;一路由大夫畴无余、讴阳为先锋,勾践亲率主力继后,从吴国南面边境入吴直逼姑苏。  越国在攻打吴国之前,确实做了一番精心的准备。勾践不但在国内对内政进行全面改革,对吴国,他继续实行以退为进的战略,麻痹腐蚀夫差,经常送给夫差优厚的礼物,表示忠心臣服,以消除他对越国的戒备,助其骄气。同时又破坏吴国经济,用高价收买吴国的粮食,造成吴国粮食困难。他运用离间之计使夫差对伯嚭偏听偏信,对伍子胥更加疏远,挑起其内部争斗。这些措施的实施,壮大了自己,削弱了敌人,为伺机灭吴奠定了基础。  吴太子友得知越军乘虚出击吴国,急忙率兵到泓上(今江苏苏州近郊)阻止越军的进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孙子兵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纸质厚实,质量还是不错的,就是贵了点,不过可以收藏此书!
  •   看了一遍,还不错!解释的很到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