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紫芳菲-诗词经典导读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李元洛  页数:342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序:腹有诗书气自华——漫谈诗歌的欣赏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文学的经典、诗美的宝库,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阅读与欣赏古典诗词,不仅是一种含英咀华的过程,也是提升当代人人文涵养与精神品位的重要途径。高山流水觅知音——创作与欣赏互为对象创作与欣赏,是一对互为对象的美学范畴,它包括了“传达者的审美——美感信息的可传达性——接受者的欣赏力——接受者的审美再创造”这样一种四重组合关系。因此,有如挑战者必须要有挑战的实力,从“读者反应美学”(或称“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包括诗歌在内的任何文学作品,要为读者(或称欣赏者)所欣赏或鉴赏,它就必须具有可欣赏性或可鉴赏性。作品对于生活与作家自己是一种表现,对于读者则是一种美感经验的艺术传达,这样,可欣赏性或可鉴赏性,也可称为可传达性。因此,就“怎样欣赏诗歌”而言,这个命题有两个关系项,一是作品,一是作为欣赏者的读者,它必须首先具备作品是可以被欣赏的这一先决条件,同时当然也必须具备读者是有能力欣赏的这一条件。作品传达的范围大小不一,传达的程度深浅不同,传达的时代先后有异,但同为可传达的这种性能则一。如果作品缺乏可欣赏性或可传达性,像某些诗作,如同一眼见底的平沙浅水,好像一塌糊涂的混浊泥塘,那就自然不在我们所说的欣赏之列了。作品具有可欣赏性这一前提既已确立,随之而来的就是欣赏者的应战,否则诗人就会发出“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的长叹。作为欣赏者,必须具备审美欣赏的能力。例如伯牙鼓琴,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他的琴曲是颇具可传达性的,但是,钟子期如果没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也就不可能“知音善赏”。诗歌,是文学之母,是文学的精华,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欣赏诗歌,一般而言,需要有比欣赏戏剧、小说、散文更高层次的审美水平。提高对古今中外的诗歌佳作的欣赏能力,培养欣赏好诗的慧眼灵心,是提高全民族的审美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到但丁的水平”——必要的知识准备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欣赏者具有必要的知识准备与合理的知识结构。曹子建有云:“盖有南威之容,乃可论其淑媛;有龙泉之利,乃可议其断割。”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也说:“要了解但丁,我们就必须把自己提高到但丁的水平。”一个吹的是东方的洞箫,一个拉的是西方的提琴,乐器虽然不同,但乐理一致。对诗歌的审美欣赏,需要欣赏者有较高层次的、多方面的学识素养,包括对诗歌本身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规律的了解。欣赏古典诗歌,由于时代的不同、生活的变异,古典诗人又特别讲究承传和用典,因此就更加需要欣赏者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这是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开篇,清代研究李贺的专家王琦却批评说:“然以古之帝王而渺称之为刘郎,又曰秋风客,亦是长吉欠理处。”“茂陵”,系汉武帝的陵墓,即使雄才大略如汉武帝,也是秋风中的过客,李贺的思想相当符合自然辩证法,也颇为“解放”,为王琦所不及,至于王琦批评他称汉武帝为“刘郎”而不免失敬,这固然是王琦的正统观念作怪,也是由于知识上的欠缺所造成的失误,因为唐代人称父为“郎”,称皇帝亦可为“郎”,李隆基排行第三,故称“三郎”。《唐诗纪事》引郑嵎《津阳门诗》:“三郎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羁雌。”郑嵎自注云:“内中皆以上为三郎。”博学如王琦,尚且不免出错,知识贫乏的读者,恐怕就只能徘徊在诗的门墙之外,更谈不上登堂入室窥其堂奥的欣赏了。除了一般的社会生活知识和书本知识之外,欣赏者还必须具备诗学本身的知识。怀乡念远,是当代台湾诗坛的习见主题,如亚微的“牵也牵不住的小雨丝丝哪/总在我心深处/挑着/刺绣着/缠绵的乡愁”(《故乡的雨》),彭邦桢“而后又手捧一把雪像是手捧故乡”(《悲雪》),蓉子“呵/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每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晚秋的乡愁》),余光中“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繁声竞奏,读者可在横向诗艺比较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同时,也不妨作纵向透视。洛夫是出生于湖南衡阳的台湾著名诗人,两岸尚未开放时,1979年3月洛夫应邀访港,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诗人余光中驾车,陪他参观深圳河对岸落马洲之边界,近乡情怯,他归而作《边界望乡》一诗。下面是这一名作的第二段: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李白和白居易先后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与“一夕高楼月,万里故乡心”之句,王安石和辛弃疾也分别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题湖阴先生壁》)与“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警言,欣赏《边界望乡》,通古今之邮,读者自可获得深层的美感,如果再参照如下篇章和断句,欣赏的境界当可层楼更上。

内容概要

 今日之书林,不乏古典诗词欣赏的读物,本书蹊径独辟,生面别开,堪称木秀于林。其特色与优胜是:
 可读性。作者诗评家与散文家一身二任,旁征博引,行文有学术品位,文采斐然,笔墨如散文小品,提供的是可令读者益智清心的一席精神盛宴。
 包容性。重在欣赏历代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作品,旁及新诗与旧体诗词,展示的是一个汇通古今、视野开阔的参照系。
 体系性。从诗的创作主体与创作实践着眼,分为“襟抱篇”、“构思篇”、“技巧篇”、“语言篇”、“风格篇”五个篇章,纲举目张,营建的是一个小中见大的诗宇宙。
 广大青年学生、古典诗词爱好者乃至新旧体诗作者,本书可作囊中之宝、案上之珍、枕边之秘。

作者简介

李元洛,湖南长沙人。1937年生于河南洛阳。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诗评家,散文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研究员,多所大学名誉教授与兼职教授,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已出版《诗美学》等诗学著作10种,散文集《唐诗之旅》等10种。

书籍目录

自序: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等襟抱一等诗(襟抱篇)
 人格美的光芒
 江山也要文人捧
 诗好官高能几人
 壮游的典礼
 笔墨林中大丈夫
 晚潮中的巨浪
 秋之颂
 咏史诗的奇葩
 登临览胜的时代悲歌
 词家射雕手
 “天下士”与“岳阳楼”
 一脉相承“乐府诗”
 一等襟抱一等诗
 去留肝胆两昆仑
天机云锦用在我(构思篇)
 接力的火炬
 弹指之间去来今
 变化多方的万花筒
 “一分为二”的谜团
 丈夫未可轻年少
 锦上添花诗更美
 诗中之龙的九级浪
 风采独具的一枝
 灵心圆映三江月
 花的家族中的奇葩
 欸乃一声山水绿
 妙手与妙文
 怀人念远的回旋曲
 孤峰不与众山俦
 小而弥香的米兰花
 诗的车轮和羽翼
 大时代与小悲欢
 诗创作的春消息
 不老的诗心
 小李白的大创造
 慷慨悲凉梦幻曲
 日星耀彩江海扬波
 律诗的强弓与高手
鸳鸯绣出从教看(技巧篇)
 初唐的基石
 诗林里的珍奇
 尽而不尽的余音
 鹰隼出风尘
 诗的袖珍独幕剧
 笔花飞舞
 多棱形的钻石
 美轮美奂的殿堂
 艺术的宝玉
 面面生辉的光芒
 诗与画的联姻
 波翻浪涌的河流
 不比不知道 
 看似寻常最奇崛
 精光四射的笔墨
 羽毛绚丽的比翼鸟
 一帧明丽的水彩
 诗教与诗艺
 情景分写的望乡之曲
 漩流与回风
 诗的舞蹈
 花枝的色泽与芬芳
 仪态万方的美人
 这不是文字游戏
 闪亮的矿石
 卧听银潢泻月声
 旧词翻作新句
 撒网与收网
 诗的摇曳多姿
 田园风情画
 乐器中的七弦琴
 久违的蛙唱
 沉埋已久的珍珠
 带刺的玫瑰
 并蒂的莲花
 浪花丛中摘一朵
 诗海的明珠
 秋波流转
 变幻多姿的云彩
 桥梁与翅膀
 悲歌恨曲
 美视与美听
 三峡姊妹篇
清词丽句必为邻(语言篇)
 诗中的“华彩”
 诗的纪念碑
 一盏清远的香茗
 独钓中唐的满天风雪
 人工与天籁
 甘苦寸心知
 未冷的诗句与时光
 寻常景物口头语
 活色生香
 五彩缤纷的调色板
 且将画笔为诗笔
 号角与洪钟
 用典的辩证法
百般红紫斗芳菲(风格篇)
 早春的信息
 褪却红衣学淡妆
 明朗与含蓄
 凿山通道的高手
 雅与俗兼美
 民歌的芬芳
 一枝素馨花
 言近旨远的变奏
 交响曲的先声
 秋花与落霞
 宏大壮丽的交响曲
 在乐则琴在花则梅
 杏花春雨江南
 骏马秋风冀北
 金钲与洞箫的合奏
后记

章节摘录

怀人念远的回旋曲——李商隐《夜雨寄北》1987年5月,海峡两岸行将开放而尚未开放,离乡去国旅居台湾近四十年的湖南衡阳籍名诗人洛夫,给我寄来了他的新作《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在引用《诗经•小雅•采薇》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作为诗前小序之后,这首长达一百二十余行的抒情长诗的开篇即是:“君问归期/归期早已写在晚唐的雨中/巴山的雨中/而载我渡我的雨啊/奔腾了两千年才凝成这场大雪/落在洞庭湖上/落在岳麓山上/落在你未眠的窗前。”往事越千年,当代诗人洛夫从唐代诗人李商隐那里汲取了诗的灵感,让自己歌喉乍启即不同凡响,这,大约是李商隐怎么也始料不及的吧?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自祖父起迁居荥阳(今属河南郑州市)。开成二年(83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弘农尉。当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李商隐娶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女为妻,为牛党所憎,卷入政争旋涡之中,一生沉浮不定,仕途坎坷。罢官后闲居郑州,郁郁以终,时年仅四十余岁,尚在大有可为的壮年。李商隐是晚唐诗之重镇,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除以诗名世之外,李商隐复擅骈文,他与也以骈文著名的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如李白在同祖兄弟中“排行”第十二,故世称“李十二”),所以他们的骈文时号“三十六体”。李商隐最优秀的诗作,是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从今日的流行歌曲《昨夜星辰》里,都可以听到他《无题》诗中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的遥远的回声。李商隐的部分作品因寄托太深多用典故而不免流于晦涩,但多数作品构思精巧,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情韵悠长。他的绝句深细绵邈,克服了中唐一些绝句平直浅露的弊病,他的律诗典丽精工,是继杜甫之后在律诗特别是七律创作方面成就最大者。在他现存的二百五十余首绝句中,有许多咏史、怀古、写景以及抒写爱情主题的名作,如“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咏史》)“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而《夜雨寄北》一诗,更是李商隐众多珍珠般的绝句中最晶莹的一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约写于大中二年(848)左右,李商隐其时流寓巴蜀,在剑南东川节度使府做幕僚,他的夫人王氏留居长安,所以此诗题目一作《夜雨寄内》。有人也认为此诗是写给长安的友人的,但从全诗的意境与别题“寄内”而言,还是认定写给妻子为佳。这首诗,抒情情深意永,构思婉曲回环,借用音乐的术语,是一阕情切切而意绵绵的“回旋曲”。诗人以当下的“巴山夜雨涨秋池”为抒情的中心,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空间上从远在长安的对方写起,可见双方忆念之深,相聚之难。次句回到诗人写诗的此时此地,空间是巴蜀,时间是撩人愁思的淫雨霏霏的秋夜,这样既表现了诗人当下的羁留景况与相忆之情,也补足申说了为什么“未有期”的原因。如果说,前两句主要是从空间上分写对方与此地,那么,后两句则主要是从时间上合写未来与现在。“何当”,系“何时”之意。“剪烛”,烛心因久燃而结成穗状的烛花,剪去则室内明亮。“何当共剪西窗烛”,相见无由,一个“共”字写出的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他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句)时谈些什么呢?“却话”为“再说”、“还说”之意,“却话巴山夜雨时”,意即未来重聚之日,我们再来互相倾诉此时此夜的相忆之情吧。全诗就是这样一笔从未来荡回到现在,构成了一个首尾呼应婉曲回环的艺术整体,前人曾美其名曰“水精如意连环”。这种章法与音调上曲折多姿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的获取,除了构思巧妙之外,还因为李商隐喜欢在诗中重复某些字句,如“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刻意伤春复伤别”(《杜司勋》),“地险悠悠天险长”(《南朝》),等等即是,而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期”字两见,“巴山夜雨”更是四字重出。绝句本来一般应力避重字,李商隐却偏偏犯难冒险而取得成功,说明他在夕阳西下的晚唐,确实是才情并茂的诗林高手,才士无双的诗国殿军。杰出的作品有如一面高扬的旗帜,总是使人望风来归。北宋王安石有《与宝觉宿龙华院》:“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金山?’”南宋杨万里有《听雨》:“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如果谁能有缘前去宋代,并面询他们是否受到过李商隐诗的影响,王安石与杨万里虽均为一代大家,但肯定都会含笑承认,不像现在某些所谓名家,明明借鉴甚至模仿了前人与外(国)人,还要掩耳盗铃,吹嘘是自己的戛戛独造。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戴望舒写出了他的名篇《烦忧》:“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反之复之,回旋婉曲,他是不是受到了李商隐时的影响呢?可惜我今天已经无缘一问了。

后记

后 记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是民族的骄傲,文化的精华,诗美的宝库,现代生活中引用率极高的文学经典,也是当代人蓦然回首灯火也永远不会阑珊的精神家园。“腹有诗书气自华”,宋代多才多艺的大诗人苏东坡早就如此说过。哪怕你身居高位,哪怕你富甲连城,哪怕你声名显赫,如果对中国的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知之甚少甚至茫然无知,你在精神上可说是贫无立锥之地。芸芸众生特别是年轻学子,如果只热衷于追星捧星津津乐道于快餐文化昏昏沉迷于泡沫文学,而对古典诗词这种真正的精英文化缺乏爱心与敬意,那就只有令人感到悲哀。从青青子衿时起,我就与诗歌理论和诗歌评论相近相亲,自以为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不料竟在向老之年专注于散文创作,我的散文虽说仍然与诗有关,但毕竟属于用情不专的移情别恋。在诸如《诗美学》、《写给缪斯的情书——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唐诗之旅》、《宋词之旅》、《元曲之旅》等诗论与散文著作之外,数十年来,我也写了不少古典诗词欣赏方面的小品文章,算是江海壮游之外的山水清赏,好像行囊中采拾的山光水色,又如同正业之外的副业,或年终结算时额外得到的“花红”。今日略加修订,新予编排,辑成一书,承彬彬如也的君子之交李黎明先生编辑,他热情敬业,力求完美,多所匡我不逮,复由中文系科班出身学术有专攻的孙女梅斌详为校对,洒扫庭除,光彩门户。天地之间,有此双重良遇与文字之缘,人生何幸,谨此志感!浙江大学教授、诗学专家骆寒超先生,江西《百花洲》原主编、编审洪亮先生,《湖南日报》原副总编辑、编审张兆汪先生,湖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胡光凡先生,多年来对我青眼有加,令人铭感。文史专家、编审金文明先生,百忙中热诚审读已印出之拙著《元曲之旅》,指讹纠误,惠我良多。秀才人情,于此一并言谢!在社会日益商业化世俗化精神也日益沙漠化的今天,能让你气质变得高华脱俗而气度变得卓尔不群的,莫过于灵心慧眼饱读有益的诗书,而且是有益诗书中无上妙品的中国优秀古典诗词了。韩愈《晚春》诗有句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本书为广大读者提供的就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读本,一捧可以清心益智的醴泉,一束永远开不败的花朵。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有言:“一杯在手,谁不谈笑风生?”他指的是品尝美酒,我说的是悦读好书,希望喜爱拙书的众多年轻与不再年轻的读者,人人一书在手,个个谈笑风生!李元洛二○○九年初夏于长沙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元洛原是著名的评论家。其所赠《应怜东渡少年时》绝句一首,我吟哦再三,盛情可感,不禁神驰潇湘。他家学有自,出身全国知名的北师大中文系,诗学邃深,古诗之博闻强记远胜于我。  ——台湾中山大学讲座教授 余光中早已从海外友人处得悉你的大名,颇为心仪,没想到你成了我诗的知音,一位严谨的高水准的诠释者、评论家。谢谢你为我写的一系列评析文章,这是春秋史笔,能获得你的欣赏与批评,幸甚。但愿两岸出现更多像你这样有深度的评论家。  ——国际著名华语诗人 洛夫长沙才子李元洛的诗评驰名海内外。其著作旁征博引,内容丰富,精分细析,融汇古今,贯通两岸。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剖情析采之际,用的是一支彩笔,文辞活泼优美,绝无刻板枯涩之弊。  ——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教授 黄维梁元洛的文章是第一等的创作,丰赡、华美、充满感情、新意。他是精深微妙的诗话传统的出色传承者与开拓者。他把读者带入一座诗艺的七宝楼台,令你为之陶醉、震撼、神观飞越。我要为这位心包天地、腹满珠玑、笔走龙蛇、韵铿金石的文化大散文的开拓者鼓掌喝彩。  ——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文学教授 周笃文

编辑推荐

《红紫芳菲:诗词经典导读》:揭示古典诗词魅力的奥妙,诗歌爱好者的一部枕边书,诗学与散文名家李元洛的扛鼎之作。余光中、洛夫、黄维梁、周笃文等海内外名家联合推荐。阅读、欣赏、创作诗词的秘籍,海外有叶嘉莹,国内有李元洛。

名人推荐

李元洛原是著名的评论家。其所赠《应怜东渡少年时》绝句一首,我吟哦再三,盛情可感,不禁神驰潇湘。他家学有自,出身全国知名的北师大中文系,诗学邃深,古诗之博闻强记远胜于我。    ——台湾中山大学讲座教授  余光中早已从海外友人处得悉你的大名,颇为心仪,没想到你成了我诗的知音,一位严谨的高水准的诠释者、评论家。谢谢你为我写的一系列评析文章,这是春秋史笔,能获得你的欣赏与批评,幸甚。但愿两岸出现更多像你这样有深度的评论家。     ——国际著名华语诗人  洛  夫长沙才子李元洛的诗评驰名海内外。其著作旁征博引,内容丰富,精分细析,融汇古今,贯通两岸。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剖情析采之际,用的是一支彩笔,文辞活泼优美,绝无刻板枯涩之弊。    ——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教授  黄维梁元洛的文章是第一等的创作,丰赡、华美、充满感情、新意。他是精深微妙的诗话传统的出色传承者与开拓者。他把读者带入一座诗艺的七宝楼台,令你为之陶醉、震撼、神观飞越。我要为这位心包天地、腹满珠玑、笔走龙蛇、韵铿金石的文化大散文的开拓者喝彩。    ——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文学教授  周笃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紫芳菲-诗词经典导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7条)

 
 

  •   偶尔能读一读古典诗词,很享受的一段时光!
  •   诗词欣赏的文章和书太多了,以至于好多人都麻木了*但是由学者来做的就是不一样*
  •   讲述了诗词创作的技巧,有点难懂,但是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蛮好的,结合了作者的人生经历,真实,深刻
  •   印刷排版都非常好,关键是李元洛的诗歌鉴赏水平看来不一般啊,我要好好细读。
  •   一口气买了三本,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书一来,一看,真的不错,印刷包装虽然朴实,可看重的是书的内容,语言的灵动,评介诗词的深度足见作者的博学经纶,这对初学者无疑的一本很好的导学书。
  •   李元洛老师的作品,值得一读
  •   诗词往往可以触及人的灵魂
  •   李元洛的一向很好
  •   可以提高一下诗歌的欣赏水平。。。
  •   去图书馆借过,舍不得还回去,于是跑网上买来再读。原本自己趁着上班闲暇在读诗,也写点小感想,读过他的,终于觉得自己太浅薄。

    大约这就是专业的和业余的区别,他的解读学术性较强,可能一本书读下来,会比小女生的随笔解读累不少,但受益匪浅。

    总之,个人相当喜欢这样“开卷有益”的阅读。
  •   诗歌,只给懂的人读
  •   我只是想说,这本书一般人看不下去。很有深度,作为高三生的我买了之后很少看。不过,现在上了大学,看得多了,觉得李先生真真是很有韵味。。
  •   名家点评,总能给人启迪
  •   随便看看 因为喜欢看这种书 看它挺便宜的就买了 翻了几下 还不错
  •   文章语言很美,好!
  •   其他都还不错,但是跟烂大街的评论数没区别,不过就对作者本身来说,是用心啦·
  •   书籍本身的质量挺好,与实体书店购买无甚差别。
    粗略翻阅,内容也还算丰富。不错的壹本书。
    前一天上午下单,第二天上午就到了。送货速度没得说!
  •   这次买的几本书都比较满意 开心~
  •   纸质不错内容也很有深度
  •   闲时看看,多少给你点安宁的感觉,读里面的文字时,周围是安静的,心也是平静无波的
  •   胜在便宜
  •   内容质量都非常好,买到后很满意!
  •   给老爸买的,爸爸早就想要了,很满意。
  •   很值得,好价好书,好文章!
  •   送朋友,还可以
  •   粗粗看了一下,不错
  •   帮别人买的,没看。
  •   送礼,他们都说好看
  •   就是看不太懂
  •   价格很值,,,喜欢
  •   内容好,印刷好,纸张好。
  •   听大家评价是很好的,但是我还没看~~~
  •   好东东,值得读。
  •   不错的文笔 轻快 幽默不压抑的文字很是不错的享受
  •   喜欢诗词的人值得一读,带你进入那红紫芳菲的世界中去
  •   要想增长些文学知识,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对诗词以及作者的分析什么的都比较偏向于学术性。
  •   一直喜欢李元洛,他的书,读来有一种清新的学术感,不轻佻,不沉闷。当然,更不肤浅。喜欢!
  •   一直都很喜欢古诗词,这本书很学术的分析了诗词本身,灰常好
  •   每天睡前看一两篇,熏陶熏陶
  •   买了《林来疯:林书豪崛起背后的故事》电子书,给了个差评,结果就不给显示,当当也太龌龊了吧。我当时的评论是
    买书的时候显示的是可以在ipda上阅读,结果只能在电脑上看。而且只有前55页,后面的就不让看了,内容页太一般了,就是比赛的描述,和各种人的溢美之词。

    而且现在我自己都看不到,当时的评论了,只是根据我的回忆写下的。

    真是太恶心了
  •   书还好,就是封面有点破了。。想要珍藏的书,好心疼啊
  •   还没读呢,看着还不错。
  •   价钱合理,为增长知识,了解一下,自身水平有限,认为内容对自己有帮助。
  •   大家之作,值得拥有
  •   同意之前的评论,确实比安意如之流好上许多,这个价格赶紧买吧,保证不后悔
  •   作者的才情及文笔都不错,但由于作者本身是湖南人,所以所选的诗词都是描述湖南的,使到这本书的主题显得很狭窄,格局很小气。如果你是湖南人,这本书你或许值得一看,但如果你不是,对这个地方又没有深厚的感觉,不建议购买。
  •   还挺厚实的一本书
    很沉,拿在手上沉甸甸的,200多页啊,估计和印刷纸张有关,并不是轻型的
    内容泛泛,跟学术论文集差不多
    本来以为是诗歌列单,然后有赏析文字的那种
    结果竟然是诗歌意境、写法、艺术特色什么的,每篇里举几首诗歌讲解一下,如此而已
    承认有些失望
    对我没多大用处的
  •   不喜欢、
    怎么说呢。 应该书算不错的、 我读不进去。
    浪费哪。
  •   反正随便看看还行,初读者备着呗
  •   有些空,实际的东西少。
  •   看了看还凑合吧
  •   速度很快,朋友非常喜欢
  •   不是喜欢作者的文笔,而是真喜欢里边的诗!
  •   红紫芳菲写的很好
  •   比较正统派的诗词赏析
  •   名家鉴赏很专业
  •   古典诗词赏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