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

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肖佩华 学苑 (2008-03出版)  作者:肖佩华  页数:29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第一次提出“市井意识”理论,全面分析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市井文化物质及其文学审美特征。区别中西、连接城乡、贯穿古今、打通流派,使中国城市文学、市民文学在民族文化范畴和中国“现代性”范畴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

作者简介

肖佩华,男,1962年生,江西井冈山市龙市人,文学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教学。在《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文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百余篇,多篇被火大复印资料、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资料室等收录,一些学术观点为海内外研究者引述,论著总量百万余字。主持独立完成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多项。

书籍目录

序导言 市井意识:现代中国市民小说的灵魂第一章 市井的古今演变及文化意蕴第一节 市井的界定和文化形态第二节 不同历史时期的市井变化及其文化特征功能第三节 市井与市民社会第四节 与西方的比较第二章 文学想象中的市井细民的生态景观与精神表象第一节 市井生态景观第二节 市井生存智慧第三节 市井侠义精神第四节 市井性爱形态第五节 对民间(市井)社会的不同审视第三章 市井风情小说的审美特质及美学意义第一节 豪气干云“侠”之美第二节 “野”之韵味第三节 “奇”之美学效应第四节 “喜”剧色彩第五节 市井风情小说美学观的确立及意义第四章 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的叙事范式第一节 通俗小说的市井叙事第二节 雅文学的市井叙事第三节 “人生派”及左翼作家的市井叙事第五章 市井风情小说的民俗学价值与情感内涵第一节 描绘“清明上河图式”的市井风俗画第二节 对市井掌故逸闻的津津乐道第三节 市井习俗沉淀的表现形态结语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市井的古今演变及文化意蕴我国市井文化、市民文学渊源流长,历史悠久。市井文化是与宫廷文化(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士林文化(精英文化)、乡村文化颇为不同的一种文化形态。市井文化是工商业及城市双向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市井文化形成于唐宋代。随着门阀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大批没落贵族与学人士子被抛入市民阶层,遂使市民阶层的内涵扩大,最终成为创造市井文化的文化族群。市井文化反映了自我意识高涨的市民社群要求政治、经济与文化平等的文化心态,特别是市民对文化艺术的渴求以及对节日游艺活动的兴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充分显示了市民社群的文化共享心理。市井文化的特征要求物质较丰富、政治较宽松以及个体意识较强等基本社会条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更多的是围绕市民自身问题、现状及如何解决等,并具有一定历史意识的阐发,能博得市民大众的认同和反省。它往往以生活的原生态、贴近生活的形式——市井日常俗世的生活叙事获得广大市民的赞赏和支持。市井文化根系市民社会,经历了从古代向近现代的变异、转型。有买卖交易的含义,与商品经济有密切联系。市井之得名因由,前人已有数说。其一是《管子》尹注说。《管子》有“处商必就市井’询,尹知章注日:“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日市井。”①其二是《春秋井田记》说。汉应劭《风俗通》引《春秋井田记》日:“……八家而九顷二十亩,共为一井。房舍在内,贵人也;公田次之,重公也;私田在外,贱私也。井田之义:一日无泄地气,二曰无费一家,三日同风俗,四日合巧拙,五日通财货。因井为市,交易而退,故称市井也”。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