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药王崇祀风俗考察记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作者:王宁宇,党荣华  页数:1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天才有的。资源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当某种存在物没有同一定社会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是远离人类活动的自在之物,并非我们所论述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静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时,其只能称为遗产,不能称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为资源。

作者简介

王宁宇,1945年9月出生于西安,笔名人予,汉族,河南省孟津县人。196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毕业后先后任陕西省轻纺工业局二轻处、工艺美术处(公司)艺术指导、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美术辅导、陕西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美术专职干部、陕西省雕塑院研究员、院艺委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会员。1996年底调入西安美术学院任教授,先后担任美术史论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2004年起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完成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项目《20世纪中国动画史及中国动画发展战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陕西传统民间美术及现代民间绘画、中国西部文化生态与入文资源、当代中国画创作及西北画家状况、中国古代绘画。有图志型专著《母亲的花儿——陕西乡俗刺绣艺术的历史迫寻》(与人合作,三秦出版社,2002年)、专著《中国西部民间美术论——根性文化与文化生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等多部著作出版。

书籍目录

阿寿药王会采访记 一、采访缘起 二、初访阿寿 三、序幕:串村观花 四、不平静的一夜 五、赛花显手段 六、花苫鼓和骡车鼓 七、自乐班·祈福花·司值妇 八、余话:社火和接水耀县药王山庙会追踪记 一、总叙 二、法水 三、前山 四、显化台磴道 五、大殿 六、取药与开锁 七、道士 八、生机 九、坐虎针龙 十、源与流  十一、神思寄山河 附录 新建集禖官记太白药王崇祀调查记 一、奔往大山   二、太白第一宿 三、飞雪走桃川 四、看乡村医生制药 五、咱是药王弟子 六、一幅药王画像的故事 七、寻经赶会到枣园 八、药枣村的感恩节 九、文武两全颉法师 十、见证过历史的老会长 十一、传奇郎中奋斗史 十二、草药活书知识源 十三、老革命药王情结 十四、一个挖药农民的忧世心 十五、五月,鸟鸣山更幽 十六、霖雨八月奔靖口 附录一 药王咒 附录二 药王本愿妙经药王楼轿与安塞、延安老醮会 一、1992年正月,邂逅安塞药王神楼 二、2004年10月3日,下李家沟娘娘庙 三、10月4日上午,碰头在冯家营 四、10月4日下午,下李家沟的座谈会 五,10月5日上午,沙渠湾的村卫生室 六、范家沟,老会长话说去台山 七、10月5日下午,云台山上好观光 八、10月6日、7日上午,郭家峁听口述史……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自20世纪中叶沿渭河南岸的公路和铁路先后筑通以来,大荔县逐渐失去了昔日关中东部政治、经济、交通与文化中心的优势,但是论起民间文化艺术的渊源来,却是蕴藏相当丰富和深厚。我们对阿寿村的注意,就是1989年夏末在大荔县参观该县文化艺术节的民间美术汇展所引发的。到达大荔县城,是当年8月28日中午。车子径直驶进了县文化馆大院。大荔县民间美术展览设在文化馆临街的大楼里,楼上楼下共占了四个展室。展品很丰富,有窗花剪纸、服饰刺绣、童鞋花帽、纸扎泥塑和喜庆花馍、农百画等许多类近千件,而其中最引人兴味的还是这次展览的主体展品——八鱼乡阿寿村妇女们用麦面粉蒸制成的一套敬祀药王爷爷孙思邈的大型献礼馍——那是从万人伞、守门虎、旗杆到牌楼、戏楼、山门、正殿、上殿、药王山、药王洞等通通包括在内的该村旧时药王庙建筑与设施的模型,摆在几条长书桌连拼起来的展台上。县文化馆干部告诉我们:大荔县农村的花花儿馍一年到头是不断的,四时八节、生日寿庆、红白大事都要蒸花馍,既是礼仪,又是食品,既“行门户”沟通感情,又显示妇女的心智手艺。这话不假,展室里陈列的花馍确实样式十分繁多,有不少精彩动人的作品,颇值得流连揣摩。.跟我多年来在陕西各地乡村所看到的花馍相比,阿寿这套专为二月二祭祀药王而献礼的花馍,无论从主题的特殊纪念意义还是构成形式的复杂庞大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考察拴马石雕刻艺术遗存时恰巧没在那个村深入调查,所以并不知道当地民间这一项特殊乡俗美术,透露这个信息的是渭南地区群众艺术馆资深美术干部范源远。原来阿寿村做这种花馍献食的习俗,早在60年代初就被“打倒”;到近几年才在群众中悄然复生。范源远发现后极力支持,并策划把这组花馍列入今年县艺术节的展出项目,于是县文化馆出面,并指派年轻的美术干部丁竹燕蹲点该村负责,这才使它得以堂而皇之地展出在县城里。

后记

这组关于陕西地域内药王孙思邈崇祀风俗的田野考察笔记,第一篇从15年前开始动笔,最初的考察是由我的合作伙伴、时任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的党荣华先生发起的。其目标原设定为对一个村子的一项特色多俗手工艺活动进行访问采录,但由此引出的问题和线索越来越多,追寻访查的范围也随之扩大,于是有了1994年夏完成的第二篇。这两次调查都由我和党荣华一道进行,党荣华组织了行程并负责图像拍摄,文字部分则由我执笔。2002年秋,《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课题组负责人方李莉女士组织编写“田野考察笔记丛书”,在此鼓舞下,于2003年三上太白山对药王崇祀风俗续作调查完成第三篇写作。2004年10月再对安塞、延安的药王楼轿与平安醮会作了考察,写成第四篇笔记。1996年底我已调离省直文化系统回母校教学,与党荣华先生难以偕行,故后两篇的调查写作及图片拍摄、资料整理皆由我独自完成。孙思邈与中国民间诸崇祀对象中许多对象不同之处,在于他本身是科学技术成就与思想道德水平相结合的典范,是全民心目中的圣贤(真人、菩萨)与职业行当中的师祖相合一的形象,是人间功、德、仁、义、真、善、智、勇的全面体现,从而成为传统民间文化与当代新生民俗文化中的常青树。正因为如此,在内涵和形式错综复杂的民间崇祀文化中,药王崇祀无论从哪方面看都特别富有意味,特别能在现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中发现出现实启迪价值,这是15年前我刚介入此课题时不曾认识到的。因为自始至终面对的是社会基层主要是农村中的人事,特别因为从一开始并没有把读者对象设定为高等学府和专门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所以在撰写当中采用了较为自由和轻松的笔法,接近那种被称为“边走边说”的“好看”的文章。既没打算做出多么清晰肯定的理论剖析与答案,也不想搭建什么宏大严密的学说框架——我认为中国民俗文化人类学的建设还谈不到这一步——我只想就一条线索在现场记录或挖掘一部分事实,历史事实和现下的事实,不拘于有必然性的事实和偶然的事实,但必须是真正存在的事实、是民众正体验着的事实,最好是其中饶有趣味的事实。

编辑推荐

《陕西药王崇祀风俗考察记》: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陕西药王崇祀风俗考察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较好的参考书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