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半车麦秸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华夏  作者:姚雪垠  页数:261  字数:233000  

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最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推动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变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

内容概要

“差半车麦秸”。我们把“差半车麦秸”这词儿广泛的引用着,并不顾到它是否恰当。当我们叫出这词儿的时候,并不含一点恶意,只不过觉得这样一叫就怪开心罢了。假若在我们队里没有这一个宝贝词儿,生活也许会像冬天的山色一样的枯燥无味。  虽然我们把“差半车麦秸”这绰号互相的叫着,但真正的“差半车麦秸”他本人却早就离开我们的队伍了。    其一,编选者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本丛书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直接出面,组织全国最权威的研究专家参与编选,这样就保证了本丛书的学术质量。    其二,规模最宏大。本丛书在品种数量上是目前为止最为宏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系。这次所选的108位作者,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一再筛选分析然后才确定下来的,除了我们过去一直注重的主流作家之外,还兼顾了很多过去曾经被忽视却成就较高、自成特色的非主流作家的作品。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广大读者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    其三,版本最原始。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风浪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行了违心的修改。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四,编校较严谨。本丛书此次出版,不论是在装帧形式上,还是在文字编校上,都本着一丝不苟的原则,从严把关,以保证送到读者手中的图书是合格的、值得珍藏的图书。

作者简介

姚雪垠,(1910-1999),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州市(原邓县)人。少年时代因家贫,只读了三年小学和不到一学期的初中,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学预科,次年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到北平。1935年起,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1943年初到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回郑州,后调武汉从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定右派,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李自成》。1978年后,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

书籍目录

姚雪垠小传短篇小说 差半车麦秸 红灯笼故事 伴侣中篇小说 新芽长篇小说 长夜姚雪垠主要著作书目

章节摘录

  “瞧,这家伙,又是一个差半车麦秸!”在我们的游击队里,近来最喜欢把别人叫“差半车麦秸”。有时我们问队长要烟吸,如果队长把烟卷藏在腰包里不肯拿出来,我们就来,你随手把鼻涕抹在袖子上,或擤下来抹在鞋底上,别人就会向你取笑的叫道:“差半车麦秸!”我们全队的人没有一个不长虱子。平常不论虱子在身上怎样的爬呀,咬呀,我们只隔着衣服用手搓一搓,搔一搔,至多伸手到衣服里边捏死一个两个。到我们真正休息的时候,也是说到我们能够安心睡觉的时候,我们决不放弃歼灭“敌人”的机会。我们的两大敌人是:“鬼子和虱子。”在歼灭战开始的时候,我们照例围绕着一堆烈火,把内衣脱下来在火头上烤着,抖着。我们的敌人像炒焦的芝麻似的一个个的肚子膨胀起来,落到火里。火里哔哔剥剥的响着爆裂声,腾起来一股难闻的气息。这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为胜利而快活得乱蹦乱跳,互相打着,推着,还互相叫着:“差半车麦秸,格崩,格崩,用牙咬呀!”总之,我们用“差半车麦秸”这个词儿来取笑别人的机会非常多,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被我们称作“差半车麦秸”。我们把“差半车麦秸”这词儿广泛的引用着,并不顾到它是否恰当。当我们叫出这词儿的时候,并不含一点恶意,只不过觉得这样一叫就怪开心罢了。假若在我们队里没有这一个宝贝词儿,生活也许会像冬天的山色一样的枯燥无味。  虽然我们把“差半车麦秸”这绰号互相的叫着,但真正的“差半车麦秸”他本人却早就离开我们的队伍了。  他是一个顶有趣的庄稼人。从他人伍的时候起,他就开始做了我们最有趣的好同伴,一直到他昏昏迷迷地躺在担架上离开我们的时候。他走了以后,我们不断地谈着他,想念着他。队长保存他的那支小烟袋,像保存爱人的情书似的,珍惜的不肯让别人拿去。

编辑推荐

  《差半车麦秸》描写农民抗战大潮中的觉醒和成长,最显著的特色是采用鲜活的群众语言,为当时作品所少见,被认为是抗战文艺的力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差半车麦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姚雪垠代表作--差半车麦秸,收藏。
  •   看了后边描写土匪生活的一篇,不错,不愧是《李自成》的作者。
  •   其实更喜欢10卷本的李自成,但是一直还没看。
  •   姚老师的书,都很好,这本也不例外
  •   非常喜欢,五分五颗星。
  •   冲着作者的名气买的。还没来得及读。应该不错。
  •   姚雪垠小传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红灯笼故事伴侣中篇小说新芽长篇小说长夜姚雪垠主要著作书目
    作者介绍
    姚雪垠,(1910-1999),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州市(原邓县)人。少年时代因家贫,只读了三年小学和不到一学期的初中,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学预科,次年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到北平。1935年起,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1943年初到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回郑州,后调武汉从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定右派,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李自成》。1978年后,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
    文摘
    “瞧,这家伙,又是一个差半车麦秸!”在我们的游击队里,近来最喜欢把别人叫“差半车麦秸”。有时我们问队长要烟吸,如果队长把烟卷藏在腰包里不肯拿出来,我们就来,你随手把鼻涕抹在袖子上,或擤下来抹在鞋底上,别人就会向你取笑的叫道:“差半车麦秸!”我们全队的人没有一个不长虱子。平常不论虱子在身上怎样的爬呀,咬呀,我们只隔着衣服用手搓一搓,搔一搔,至多伸手到衣服里边捏死一个两个。到我们真正休息的时候,也是说到我们能够安心睡觉的时候,我们决不放弃歼灭“敌人”的机会。我们的两大敌人是:“鬼子和虱子。”在歼灭战开始的时候,我们照例围绕着一堆烈火,把内衣脱下来在火头上烤着,抖着。我们的敌人像炒焦的芝麻似的一个个的肚子膨胀起来,落到火里。火里哔哔剥剥的响着爆裂声,腾起来一股难闻的气息。这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为胜利而快活得乱蹦乱跳,互相打着,推着,还互相叫着:“差半车麦秸,格崩,格崩,用牙咬呀!”总之,我们用“差半车麦秸”这个词儿来取笑别人的机会非常多,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被我们称作“差半车麦秸”。我们把“差半车麦秸”这词儿广泛的引用着,并不顾到它是否恰当。当我们叫出这词儿的时候,并不含一点恶意,只不过觉得这样一叫就怪开心罢了。假若在我们队里没有这一个宝贝词儿,生活也许会像冬天的山色一样的枯燥无味。虽然我们把“差半车麦秸”这绰号互相的叫着,但真正的“差半车麦秸”他本人却早就离开我们的队伍了。他是一个顶有趣的庄稼人。从他人伍的时候起,他就开始做了我们最有趣的好同伴,一直到他昏昏迷迷地躺在担架上离开我们的时候。他走了以后,我们不断地谈着他,想念着他。队长保存他的那支小烟袋,像保存爱人的情书似的,珍惜的不肯让别人拿去。
  •   作者自身经历的故事“长夜”,写得很真实,让人读来心情沉重。很好的书。
  •   跟当代的作品比较,老一辈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