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师范楼上的晚眺-石评梅回忆录/中国现代名人回忆录文丛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石评梅  页数:297  字数:30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中国现代名人回忆录”文丛总序“文如其人”这句老话,狭隘对待,容易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因为文往往并不如其人,或并不完全如其人。人已逝,或将逝,文则遗留后代,垂为公器。人的活动与影响有限,文只要被阅读,可不受时空限制而作用于世道人心,故文可大于人。然而纵使一流作者也不能尽写心声,尽传精神,故文也可小于人。之所以人外有文,文外有人,盖因人与文紧相连属又并不相等。太史公说他读孔子书,“想见其为人”(《史记·孔子世家》),这符合孟子所谓“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但司马迁日“想见”,孟子日“以意逆志”,都不敢断言可从书本坐实作者之为人,都承认心目中的作者只是推想出来的形象,这就说得极有分寸,既顾及文如其人的一面,看到文与人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也顾及文不如其人的一面,看到文与人的断裂和差异,比一度流行的英美“新批评”割断文与人的关系,或大为此派诟病的浪漫主义批评完全视作品为作家的自叙传,都高明许多。但作者不同,其与作品的远近亲疏,又各不相侔。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有言:古人遗集,不得以年月限者,其故有三:生逢治朝,无变故可稽,一也;居有定处,无征途显迹,二也;语在当身,与庶务罕涉,三也。杜皆反是,变故、征途、庶务,交关而可勘,而年月昭昭矣。他甚至说“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诚为高论。浦氏提醒读者,在文与人的关系上要注意两种情况,一是文人身逢“治朝”(太平年代),无大“变故”,不常流徙,甚或终身定居一隅,作品也不广涉社会人生,不能从中见出作者与时代的复杂关联,如此“遗集”难以编年,价值也较低;另一种情况如杜甫,其作品真实记录了变故、征途和庶务(社会现象),无形中等于自撰了一份年谱或传记——不言而喻,价值也更高。如不嫌简单,我想说,现代作家(“五四”至1949年)与当代作家(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登上文坛的)相比,显著差别在于前者多写自己与时代的变故、征途与庶务,不啻“自为年谱”,而书中其人宛在,宛然有一个鲁迅、一个周作人、一个胡适之、一个陈独秀、一个郁达夫、一个徐志摩、一个朱自清……活在无数读者心中。当代作家则反是,“自为年谱”的很少,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也颇不容易。他们的作品或许各具风格,所塑造的人物,所描写的世界,或许也多有可观,但由于种种难以备述的缘故,鲜能直写自己的全人,鲜能将清楚的精神印记留在作品中。他们仿佛脱离了作品,只为家属留下版权。结构主义批评家宣布“作者已死”,主张理解作品可不顾其人,我虽不敢苟同,但不妨买椟还珠,将这句激言借来赠给当代作家,并请读者留意:当代作家某些方面或者赶上乃至超越了现代作家,但他们已日益丧失将真实的自我写入作品的能力。编这套“中国现代名人回忆录”文丛,就是想和读者诸君一道暂时放下当代作家太多的惺惺作态,太多的自以为是的“杰作”,也暂时躲开书商、评论家和作家以文学为名向读者联合发出的太多的恫吓与欺瞒,回到中国文学的现代,不假良史之笔,不托飞驰之势,更毋庸乎各种添油加醋的传记与深文周纳的研究,只将现代文学作品本身看成现代作家的“自为年谱”或“回忆录”,兴许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当代文学的名利场与狭的笼,也换个角度将现代文学作品读出新意。这只是我作为编者之一的一点浅见或偏见,质诸高明,未知当否?谨序。郜元宝二零零八年四月十八日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现代名人回忆录》的其中一册——石评梅回忆录。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石评梅的亲情述记、女高游记、信笺丛录、与友往书、情感追思、心海泛波、社论呐喊七部分。作者回忆了对家人的思念,读书时的青春往事,与好友间的亲密记录及对已故往友的追忆等。

作者简介

  石评梅,(1902—1928),原名汝璧,山西省平定县城关人。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先后就读于太原女子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1923年秋天,石评梅在北京女高师毕业后,留校任该校附中女子部主任兼国文、体育教员。其创作生涯仅仅六年,诗歌、小说、剧本、

书籍目录

亲情述记  母亲  父亲的绳衣  归来  战壕  社戏  董二嫂  一夜  恐怖  寄到狱里去——给萍弟  蕙娟的一封信女高游记  车站上的离人泪  京汉路中的残痕  女师范楼上的晚眺  武昌的名胜  江新船上的生活  金陵的古迹  西湖的风景  一瞥中的上海  海轮上的生活  图画中的青岛  匆忙中的济南  龙潭之滨  翠峦清潭畔的石床信笺丛录  致陆晶清的信  寄焦菊隐之笺  致袁君珊之笺  致李惠年信与友往书  小玲  漱玉  素心  露沙  梅花小鹿——寄晶清  寄露沙  玉薇  寄山中的玉薇  寄海滨故人  梅隐  婧君  寄到鹦鹉洲  给庐隐  沄沁  心情底践踏  我永远没有明天  浅浅的伤痕  触目的痛创情感追思 天辛  夜航  “殉尸”  小苹  一片红叶  象牙戒指  最后的一幕  缄情寄向黄泉  狂风暴雨之夜  我只合独葬荒丘  肠断心碎泪成冰  梦回寂寂残灯后  我沉沦在苦忆中  墓畔哀歌心海泛波  春之波  心之波  微醉之后  梦回  梦呓  绿屋  爆竹声中的除夕  雪夜  凄其风雨夜  社论呐喊  我是有福的人  报告停办后的女师大——寄翠湖畔的晶清  女师大惨剧的经过——寄告晶清  血尸  深夜絮语  痛哭和珍附录  石评梅年谱

章节摘录

母亲!这是我离开你,第五次度中秋,在这异乡一一在这愁人的异乡。我不忍告诉你,我凄酸独立在枯池旁的心境,我更不忍问你团圓宴上偷咽清泪的情况。我深深地知道:系念着漂泊天涯的我,只有母亲;然而同时感到凄楚黯然,对月挥泪,梦魂犹唤母亲的,也只有你的女儿!节前许久未接到你的信,我知道你并未忘记中秋,你不写的缘故,我知道了,只为了规避你心幕底的悲哀。月儿的清光,揭露了的,是我们枕上的泪痕,她不能揭露的,确是我们一丝一缕的离恨!我本不应将这凄楚的秋心寄给母亲,重伤母亲的心,但是与其这颗心,悬在秋风吹黄的柳梢,沉在败荷残茎的湖心,最好还是寄给母亲。假使我不愿留这墨痕,在归梦的枕上,我将轻轻地读给母亲。假使我怕别人听到,我将折柳枝,蘸湖水,写给月儿;请月儿在母亲的眼里映出这一片秋心。挹清嫂很早告诉我,她说:“妈妈这些时为了你不在家怕谈中秋,然而你的顽皮小侄女昆林,偏是天天牵着妈妈的衣角,盼到中秋。我正在愁着,当家宴团圓时,我如何安慰妈妈?更怎能安慰千里外凝眸故乡的妹妹?我望着月儿一度一度圆,然而我们的家宴从未曾一次团圆。” 自从读了这封信,我心里就隐隐地种下恐怖,我怕到月圆,和母亲一样了。但是已慢慢地来临,纵然我不愿撕月份牌,然而月儿已一天一天圆了!十四的下午,我拿着一个月的薪水,由会计室出来,走到我办公处时,我的泪已滴在那一卷钞票上。母亲!不是为了我整天的工作,工资微少,不是为了债主多,我的钱对付不了,不是为了发的迟,不能买点异乡月饼,献给母亲尝尝,博你一声微笑。只因:为了这一卷钞票我才流落在北京,不能在故乡,在母亲的膝下,大嚼母亲赐给的果品。然而,我不是为了钱离开母亲,我更不是为了钱弃故乡。你不是曾这样说吗,母亲:“你是我的女儿,同时你也是上帝的女儿,为了上帝你应该去爱别人,去帮助别人。去吧!潜心探求你所不知道的,勤恳工作你所能尽力的。去吧!离开我,然而你却在上帝的怀里。”

编辑推荐

《女师范楼上的晚眺:石评梅回忆录》中以清新淡雅的叙述方式,寄托了石评梅对亲人的思念情怀,对朋友的往事追忆,自身情感的痛苦追思,和对社会的愤愤呐喊…… 荣枯事过都成梦,忧喜情忘便是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女师范楼上的晚眺-石评梅回忆录/中国现代名人回忆录文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石评梅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女性,尤其是她和高君宇的生死之恋,为此还特意去陶然亭看过高石之墓,激动人心。石评梅的文字虽算不得有技巧,但其中透出的思想是可见的,能看到那个卓立于世,孑然一身的女子形象,也同时看到了她那颗敏感而柔软的心。很值得珍藏。
  •   一位伟大的女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