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毛颖  页数:269  字数:313000  

前言

老早前,有个叫“筒狄”的姑娘,据说是远古帝王喾的次妃。啥叫“次妃”,说不清。反正是她,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她跟另两个姑娘在山野泉池洗澡,天上飞过燕子,途中下了个蛋,简狄接住蛋吃了,就怀孕了。生下个儿子,取名契。这个“契”,就是殷商部族的始祖。而那个简狄,则可谓殷商部族的“始母”。    差不多同期,帝喾的元妃,是个叫做“姜螈”的女人。一天,她到山野去做什么,在地上发现十分巨大的脚印。可能实在闷得难受,就踩着大脚印玩,忽然就有了怀孕时才会有的生理反应,她当然很害怕,忙跑回家。不料真怀孕了,生下个男孩。天哪!丈夫不在家,怀孕了,生儿子了,哪儿说理去?她当然恨这孩子,就把他扔了。不想,男婴被遗弃,居然冻饿不死!走兽见到他,还绕着走,飞鸟竟落下来,铺展羽翼呵护他。姜螈觉得孩子不凡,又抱回来,取名“弃”,用以标榜孩子曾经被抛弃。这个“弃”,后来有了子孙,发展出自己的部族,再慢慢变成一个国家,就是“周”。姜螈,也就可以称为周部族的“始母”。    以上取材于《史记》,显然带有神话色彩,说是“历史”,实在勉强,只能称之为两个部族的“起源传说”。可同是传说,却又有很大不同。简单归纳,最重大区别大概有两处:    一、殷商起源传说,简单,直接,充满快乐——三个女子结伴洗浴,肯定欢声笑语。燕子飞过,大概天气不错。燕子下蛋,坠落下来,接住了,二话不说就吃,率真。生了儿子,没什么奇怪的,养活着呗。也似乎不在乎丈夫“喾”是否介意,就这么养活下来了。而周的故事就阴暗、凄凉、复杂、无情了许多——作为元妃的姜螈,显然比“次妃”简狄要孤单——人家有玩伴,她没有。闷得发慌,于是,见到巨大脚印都能玩半天——好玩的事儿实在太少!忽然就受孕了,反射出“被动”的潜意识。怕“不祥”,怕别的什么,反正比简狄多了许多顾虑,以至于竟遗弃了亲生骨肉。后来又是怕——怕孩子是什么神的化身,就抱回来养……孤独、不能自主、害怕,让我们很同情周族的始母,也为他们的老祖能活下来而庆幸。    二、从简狄和姜螈受孕的最初动因看,她们的行为习惯有明显不同——飞翔着的燕子如果能下蛋,还能被接住,接的人一定是看到下蛋了。燕子在飞翔,地上的人,须仰视才得见。巨人的脚印在地上,走路的人要是也仰视,肯定看不见。平视,能不能看清也存疑。多半是低着头才能清楚看到。也就是说,姜螈,十有八九是在俯瞰大地时,发现那个要命的巨人脚印的。而接住飞翔的燕子下的蛋的简狄,更可能正仰望着天空。    这种“视角”的区别,从构思这个故事的开始,就深深缠绕在脑海里。直到写完最后一笔,仍挥之不去。于是就有了这个命题——仰望天空和俯瞰大地。本来,想作为故事的后记。可编辑老师却提议放在前面。于是,就壮着胆子“自序”一把——    先简单说说这篇故事。    故事讲的是远古的“周”如何战胜更远古的“商”(或称“殷”、“殷商”)。准确点儿说,是讲周的武王怎样战胜商的末世君主纣。因年代太过遥远,实在搞不清当时的人们,也就是故事中的人物们,如何讲话。也不知道,倘使真弄明白、写出来,看故事的人,也就是您,亲爱的读者,会不会觉得生涩难懂。索性就用比较现代的语言表现人物对话——无论如何,一部小说,还是该有人物对话。这样一来,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就多少脱离了“背景时代”,恳请谅解!    其实这种语言时代特征的“移植”并不稀奇。我们古代的文学作品,大概也多半做了类似处理。包括跟这篇故事有点儿沾边的《封神演义》,也十有八九是采用了作者所在时代的语言。    一部《封神演义》,似乎让人人都知道了那时的情形。可只要还有一点点清醒的唯物意识,就会明白,《封神演义》讲的是依托那个时代的神话故事。其“基础”,大概包含早先关于那个时代的一些历史文献,比如,记录了前述两个部族起源传说的那部巨著《史记》。    作为今人,我们不仅比《封神演义》作者更有条件去采集、去分析,也更多肩负诠释“人性”或说“人”(而不是神)、清理先民的作为(而不是臆想)的使命。何况,本选题的性质是具有严肃性的历史小说。所以,构思时,就努力去忘掉了《封神演义》,还以自认为较为理性、客观和满认真的态度,研读了能找到的相关史料,包括古人的和今人的,包括基于传统“印象”的和相对“非传统”和“反传统”的,并试着把它们分别归纳成两大“门派”:    一派是基于传统的、相对权威的——林林总总,包括《史记》这样的“经典”。暂且称为“经典派”。    另一派是“非传统”和“反传统”的。也着实不少!其中不乏古今名人大家的言论。暂称“颠覆派”。    对这些资料审度、分析、品味,再审度、再分析、再品味,磨蹭了差不多一年,弄到头皮拍破!较什么劲呢?就是想尽可能捋出一个清晰、连贯、有逻辑的轮廓。外带受“谁也不得罪”的私心驱使,也想把两派观点适当“兼容”、“中和”。结果惨淡!

内容概要

毛颖编著的《武王伐纣》是一部经过深度思辨的颠覆之作。它向以助纣为虐为代表的传统概念发出了挑战。雄武超迈的殷商末帝子辛,接手了危机四伏的帝国。他有眼光有智慧,识轻重明进退,养晦韬光,大略雄才构成了他丰满立体的人格主色调。他情感的丰富、细腻,也在与少女妲已的复杂关系中淋漓尽致地铺展开来。周文王、姜子牙、周武王、微子启、比干、箕子等,被传扬了几千年的人物,在小说中性格鲜明,有声有色。他们终于剥离了概念,穿越了历史尘埃……《武王伐纣》是一部殷商帝国及其君主的悲剧,对于民族几千年来的惯性认知,也是一个冲击。

作者简介

毛颖,1992年开始写作。先后出版《管得着吗你》、《往事如烟》、《红月亮》、《落荒而逃》等多部长篇小说。北京作协会员。工学学士。职业经理人。―个似乎就是为小说而生的奇人。游刃有余地周旋在繁忙庞杂、跟文学根本沾不上边儿的工作和纵贯古今的小说创作之间。他练就出的集流畅、唯美、精练、犀利于一身的风格,希望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那洋溢着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索和微言大义的笔墨,永远张扬出不同凡响的气度和内涵。读他的作品, 品味到的除了故事以外,还会有关于人性、社会、历史。情感,成功和失败、幸福和不幸等。

书籍目录

仰望天空和俯瞰大地(代自序)

第一卷 天命
第一章 “象山”奇遇
第二章 乍起心结
第三章 疑窦与危局
第四章 天意难违
第五章 截刑
第六章 小杀止大戮
第二卷 人愿
第七章 西岐的玄机
第八章 雒邑之会
第九章 沫邑大舞台
第十章 “立储”阴影
第十一章 第三起疑案
第十二章 惊世之变
第三卷 荆棘
第十三章 失算
第十四章 “难题”试“奇才”
第十五章 暗流
第十六章 人诡神谲
第十七章 风云大作
第十八章 以变应变
第四卷 激荡
第十九章 怅失旧梦遇新颜
第二十章 九侯夺棺
第二十一章 妲己封妃
第二十二章 伯邑考之谜
第二十三章 创造错误
第二十四章 无墙大都
第五卷 较量
第二十五章 鹿台之苦
第二十六章 两个阵营
第二十七章 放还姬昌
第二十八章 分庭抗礼
第二十九章 箕子之亡
第三十章 内外交困
第六卷 抉择
第三十一章 问己莫问天
第三十二章 女福女祸
第三十三章 陷
第三十四章 阴谋论与阴谋家
第三十五章 攻守易势
第三十六章 最后的倾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对此,嬴部族数百年来也积累下了深刻的认识。这一辈的族长中涌从父亲那儿承袭的观念是:“以力效殷为根本,勿修国体而自误。”很耐人寻味。意思:拿武攻方面的特长(而不是别的)效力于殷商,是决定兴衰存亡的根本;如果自我做国家性的建设和完善(哪怕只是让人觉得你在做),会给自己招来大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所以,他极力在当时的“人帝”文丁面前彰显本族的武功和“只有武功”的传统面貌,讨得了镇守西陲的差事,把全族老少都留在殷商帝室可以有力控制的范围之内,领着殷商帝室调拨的军队,跟本族少壮编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单身舍家,远赴西陲。凭着世代相传的驭兽训马功夫和突击作战专长,怀着对殷商帝室的赤胆忠心,有力地震慑了西部边陲诸多戎族,几乎杜绝了“百戎”擅长的游击式骚扰。殷帝文丁对此非常满意,纵然是身边有人提醒“一味信用,做大难收”,也并不放在心上。 当然,镇守边陲无论如何也算不上“美差”。奉命长期镇守边陲,也绝不是什么奖赏。立了大功的中涌,连同身边一千将领,被继承了“人帝”帝位的殷帝乙,也就是“少帝”子辛的父亲,召回沫邑(殷商当时的首都,今河南省淇县一带,后改名“朝歌”)犒赏。能彰显功劳,又能看望家小族人,中谲自然高高兴兴领命。怎料,赏也赏了,聚也聚了,人帝并不再命返回西陲,同回的将领也都派了他任。再打听,竟连留在西陲翘盼他们回去的军队也被分割调动到了其他地方。西陲防务,尽皆委托给了跟殷帝乙联过姻的西岐。 一直以对殷商帝室的绝对效忠作为本族存亡首务的中涌,面对这样的安排,除了服从,也不可能再有别的反应。翻回头想,手里不带兵,未必不是好事。至于西岐,他并不愿多琢磨,也实在缺乏眉目。照他的话说:“昌妻帝娣,殊亲。帝娣亡,留考,昌将嫡之,必主西岐,亲益矣。帝诺以西陲,盖定其国也。”用现代话讲,大意是:姬昌娶了人帝的妹子,亲得没话说。人帝的妹子早亡,留下了姬考这么个儿子,必然被姬昌立为嫡嗣,日后就必将继姬昌之后成为西岐国主,西岐跟帝室的关系自当更亲密。人帝将镇守西陲的重任交给他们,应该是打算让他们好生在那里长久安定吧。

编辑推荐

《武王伐纣(长篇历史小说)》是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武王伐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帮同事买的 应该是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