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刘恩铭  页数:228  字数:268000  

内容概要

这本《努尔哈赤》由刘恩铭所著,又名《清太祖》,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努尔哈赤》讲述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励精图治,革故鼎新,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

作者简介

刘恩铭,1942年生。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世界中文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沈阳诗词学会会长。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努尔哈赤》、《皇太极》、《张学良将军》等八部,电视连续剧《努尔哈赤》等四部,文学评论集《文学人物与历史人物》,报告文学集《一代风流》;曾获第七届中国电视“飞天奖”、骏马奖、辽宁省政府优秀文艺成果奖及大小奖项十余次,其创作成果被列入《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等多部专著及《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多部辞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乱世降生  少负重担
第二章 离家出走 巧遇侠女
第三章 初奔广宁 遭人暗算
第四章 荒滩遇险 死里逃生
第五章 野岭度日 广交朋友
第六章 重逢山林 依恋分手
第七章 梨花跳崖 草房成婚
第八章 投军入伍 发誓起兵
第九章 追杀仇人 夜遇刺客
第十章 兵堡兴旺 刀砍世仇
第十一章 称王纳贡 进京告状
第十二章 引领钦差 识破迷雾
第十三章 山城欢庆 出兵叶赫
第十四章 纳贤献策 志在满洲
第十五章 定都称汗 深入虎穴
第十六章 争雄天下 初战告捷
第十七章 连克数城 惊动天朝
第十八章 两军血战 一决雌雄
第十九章 对垒斗智 总兵拜庙
第二十章 孤行遇险 知音搭救
第二十一章 博采众议 智取沈阳
第二十二章 兵进辽阳 震惊辽东
第二十三章 安民移都 计丁授田
第二十四章 大明残阳 审时而进
第二十五章 百川汇集 古庙相会
第二十六章 严词教子 百思汗位
第二十七章 火速迁都 独树谏桩
第二十八章 壮志未酬 河畔辞世
后记 塑造努尔哈赤形象的思考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落日的余晖刚刚消散,天际涌起黑云,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顿时雷声轰鸣,震撼着群山环绕的赫图阿拉山屯。 依山傍水的赫图阿拉城堡,方圆二十余里,屯寨环绕,住着爱新觉罗一大家族。清澈的苏子河绕屯流过,河谷两岸,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远处山林茂密,近处一块块熟透了的红高粱、黄谷子、绿秋菜,色彩斑驳地镶嵌在大地之上。 此刻,在河套里,一群群牧马听到这不寻常的雷声,猝然受惊,咴咴地叫着,四处奔跑。它们有的顺流而下,有的逆水而上,有的奔上山冈,有的跑回屯中的马棚,一个个嘶叫不停。 正在屯中主持分配猎物的穆昆达、本屯长老觉昌安,听到马的嘶叫,立刻放下手中的一打貂皮,跳上两尺多高的树桩,打着眼罩向河套看去,不禁一怔。他凭着多年骑马射猎的经验,顷刻间又镇静下来,急忙从腰间拔出一只半尺多长的牛角号,“嘟嘟”一吹,附近的马群当即停下,远处的奔马也昂首顾盼,于是,被惊着的马慢慢地平静下来。 爱新觉罗氏住的屯子,是属于长白山西山区的一个富屯,再加之觉昌安已被大明王朝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所以房宅十分气派。 太阳落山时,觉昌安家里东厢房的后烟囱呼呼地冒着白烟。平时,爱新觉罗父子因狩猎、挖参、耕作,不常聚会。今晚觉昌安为尽父辈之情,特意为儿子们备置了一些酒菜,做了一桌上等宴席,等着儿子们的到来。 觉昌安的几个儿子向阿玛打千问安之后,依次入座。席宴设在正房西间,南炕上摆着三张并起来的炕桌。觉昌安坐在上手,一一接过儿子的敬酒,相继喝干之后,心里觉得十分舒坦。酒过三巡,觉昌安喝得两腮赤红,额头和眼角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了。 觉昌安呷了一口酒,就把傍晚听到尼堪外兰要发兵的消息,跟五个儿子说了一遍。只见他眉头蹙成了疙瘩,担忧地说:“看来,尼堪外兰是仗势欺人,想兴妖作怪!” 塔克世听罢,勃然站起,脸红得活像关公,他右手扶着腰间的玉柄短剑,声音震得窗户纸直呼扇:“怕他个小小的城主做啥?他敢兴妖作怪,咱就来个降龙伏虎!” “不能老是刀对刀,枪对枪地干了!”觉昌安垂着头,心事重重地说。 “阿玛所说极是!”二子额尔兖盘腿坐着,像一尊弥勒佛,自斟自酌了一阵儿,抬起宽脸盘,挤了挤发涩的眼睛说,“我爱新觉罗家族,兄弟叔伯多人,眼下分居十二处,甚是涣散,何不聚居,共相守卫?” 礼敦拉长了长瓜脸,瞪着圆圆的眼睛,反对道:“我等若同住一处,数千匹马,何处放牧?耕种如何开犁?” “那我们就忍气吞声,像先祖那样,任他人践踏、蒙受耻辱?”塔克世刚刚坐下,就捶着楸木桌同阿哥礼敦争辩道:“我辈需要攥成一个拳头,痛击犯我之辈!” “此言有理!”一直沉默不语的老五点头称赞道,“我家阿玛是大明朝封的左卫都指挥使,如我兵力不足,何不借助明朝的官兵?” “不可!不可!”觉昌安摇着手中的筷子说,“前车之鉴,切莫忘记!” “明人‘以夷制夷’,我辈切莫上当!” 二 正当觉昌安父子激愤之际,塔克世家的一个小阿哈一手拎着马鞭子,一手举着松树明子,闯进屋来。他朝觉昌安施礼打千问安之后,面带笑容地报告道:“大贝勒!向您报喜了,您又得了个大孙子!” 接着,小阿哈又转身对塔克世笑脸禀报:“贺喜,贺喜,您得了个大儿子!”觉昌安听这两次禀报,如梦方醒,便捋着长须道:“我爱新觉罗部又添虎子,看他日,小小的尼堪外兰,奈我何?” 塔克世见阿玛如此高兴,就挂上龙虎纹宝剑,对觉昌安道:“阿玛,您就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觉昌安望着小阿哈手中的野猪皮鞭子,愣了一会儿神,然后站起来一把夺过那鞭子,在手里捋着鞭梢道:“我看,就叫努尔哈赤吧!野猪皮耐热耐冷又耐磨,但愿我的孙儿能经得起千锤百炼,成为我爱新觉罗家族的栋梁之才。” “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好名字!”众人齐声赞道。此时,只见一道闪电凌空闪过,接着一串滚雷炸响,惊天动地。 四野里仿佛由远及近地响起了一个声浪——“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这声音又向四面八方扩张而去…… 此时,正是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的一个深秋之夜。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改朝换代的风云人物降临于世。

后记

塑造努尔哈赤形象的思考——我为什么写起了历史小说    长篇历史小说《努尔哈赤》在《沈阳日报》连载后,广大读者与观众,以及文学爱好者不时来信征询有关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为便于交流,现将创作《努尔哈赤》文学形象的有关思考与实践分别作些简要记述。    一、为什么选择努尔哈赤为创作题材?    1978年,我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四人帮”横扫一切,打倒一切,极“左”思潮泛滥,学生不读书,教师不教书,导致一代青年没知识,没文化,不知道中国历史,不了解世界历史,更不了解中国的民族史。作为一个专业作家,应该通过自己的创作,向受害的青年进行形象化的历史知识、历史传统教育,这是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时,根据我熟悉的历史人物素材,便首选东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努尔哈赤作为创作素材。    但,历史文学的创作,不是被动地梳理历史,演义历史,而必须在历史与现实中选择一个切入点,引起读者的兴趣、共鸣。在读者与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思想间,有一种当代意识在沟通。从历史人物身上,感悟到现实与历史的相似。他们以当代意识去观照历史,回头再结合现实,悟出不少道理,体会到不少人生、社会、阶级的哲理,在心灵上引起共鸣。历史小说要想赢得当代读者的喜爱,必须很好地研究历史,吃透历史素材,在准确把握历史的前提下,找准艺术创作的切人点,注入当代人特有的思想感情、意识观念,选取同今天时代精神有联系的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素材,使作品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让读者感到亲切生动。和现实生活碰撞在一起,使作者、读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获得当代读者的欢迎。这样的思想认识,增强了我准确把握努尔哈赤这个历史人物,表现这个历史人物的信心和勇气。    二、努尔哈赤身上有哪些精神闪光点?如何塑造的?    在明史的记载中,努尔哈赤是“努酋”、“夷敌”,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他被描绘成争权夺势的阴谋家。在一些历史古籍或演义小说中,把努尔哈赤的兵马蔑称为“夷兵”、“鞑子”、“虏兵”、“胡儿”、“鞑贼”、“奴狗”等,多把他们写成嗜杀成性、奸淫掠夺、无恶不作的胡兵虏将,有的干脆破口大骂,要“剥其皮”、“食其肉”,以致辛亥革命后,依然把满洲族人称为“满洲鞑子”,当成人侵汉族的祸首,是吴三桂引进关内的“狼”。历史的偏见,把努尔哈赤视为“贼”、“狗”、“狼”。    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历史以真正面目,努尔哈赤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呢?翻阅、研究、综合、分析各类历史文献,你会发现努尔哈赤是十七世纪女真族的一位杰出领袖。他年轻有志,虚心学习汉族文化,善辨是非,对明廷边将的贪悍、统治者的腐败虚弱了解深透,深恶痛绝,故而以顽强的斗争毅力,反抗明朝对边塞少数民族的侵犯与欺压,并团结分散的女真部族,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击败明军。在长达二十六年的征战中,由弱至强,由小到大,最后以清王朝代替了明王朝的统治,在血与火的奋战中成长为满族的杰出领袖和民族英雄。他作为明代的地方官员,为捍卫祖国的边疆安宁,功不可没;作为清王朝的奠基者,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努尔哈赤身上具有顽强的反叛意识、变革意识、创造意识。他反对中庸,主张进取;他反对逆来顺受,提倡奋斗拼搏。他这种精神,正是一个民族从弱到强的心理要素,也是当前改革开放年代可以为鉴的精神食粮。所以,我决心把努尔哈赤塑造成一个创业者、民族英雄的形象,以此教育、启迪读者。    经过研究分析综合历史素材之后,确定了要表现的历史人物、内容,重要的是如何表现。在如何塑造努尔哈赤形象上,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引史实、采传说、借逸事、取逸闻,运用各种素材,从不同角度塑造努尔哈赤这个核心人物。以正史为框架,从出生到二十五岁起兵,以及攻界凡,占古勒,伐乌拉,联姻,幽弟,杀子,胜叶赫,兵交萨尔浒,广宁、宁远之战,等等,在一系列历史事件中,通过他与社会、与众多人物的冲突、矛盾,来展示他丰富的多侧面的性格,刻画他的思想、情操,挖掘他的内心世界。努尔哈赤是个传奇式的历史人物,在民间有不少有关他的传说逸事。这些传闻有的有历史的原型因素,有些是有某些历史的影子。为丰富努尔哈赤的艺术形象,吸取这些传说的精华,更能增强可读性、传奇色彩,使读者更喜闻乐见。如,小罕子投奔李成梁当兵为仆,逃离总兵府,义犬救驾,长白山八兄弟,沈阳城被囚等,经过合理的改造,变为总体枝干中的片片绿叶、小花。不管是直接取自史实,或者历史传说,都必须经过艺术虚构,使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起来。    其次,要把传奇性与现实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传奇色彩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一大特色,《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有很多的传奇情节,鲁智深倒拔杨柳树,诸葛亮草船借箭等绘声绘色,妇孺皆知。在《努尔哈赤》创作中,主要从历史生活中发现和提炼那些有传奇色彩的素材,加以合理虚构,运用夸张手法,在传奇情节中塑造人物。比如书中的努尔哈赤打虎的情节,通常满族人是不打虎的,因为他们信仰萨满教,把虎当成神。但为了表达努尔哈赤的叛逆性格,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掩护八兄弟,不得已而为之,与猛虎搏斗,充分显示出努尔哈赤的大智大勇。    最后,处理好英雄与凡人的关系。旧小说喜欢把英雄写成超凡人圣、无所不能的“神人”。在处理努尔哈赤这个传奇人物时,我既写他与众不同的英雄一面,又写他凡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写他的七情六欲,写他在奋斗中的苦恼,胜利时的欢乐,写他与女艺人梨花,与大福晋佟甲氏的爱情,写他与褚英、代善、皇太极之间的父子之情。为了满族的大业,他含泪杀掉有碍于千秋大业的长子褚英,其间既有英雄本色,又有普通人的通常情感。    在努尔哈赤形象的塑造中,既忠实于历史,又不受历史的限制,这样人物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使当代人读了感到亲切、可信、真实。    三、怎样处理众多的人物及人物关系?    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是小说的基本审美对象。典型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典型环境,而典型环境最主要的是社会环境。所以,写人就成了一部文学作品成败的关键。    《努尔哈赤》这部小说,写了有名有姓的人一百多个,这些人物可分为五个类型:一、历史上有传记记载的;二、历史上有名无传的;三、传说中的人物;四、取历史上略有记载、经过改造捏合的人物;五、根据艺术加工的需要虚构的人物。这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具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人,就构成了复杂的社会环境,为塑造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提供了典型环境。    在一些人物的具体塑造上,素材处理上,也基本采用博采史都是本民族风俗的独特形式。小说中就具体描绘了努尔哈赤与结发妻子佟甲氏的婚礼,使读者具体地欣赏满族人特有的婚俗风情。    其他有关满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集市交易、劳动方式、信仰祭祀等都在作品中作了具体描绘与展示。    满族人人关前,以弓弩骑射活跃在广袤丰饶的白山黑水间,荒原峻岭的环境,弯弓跃马的生活,形成了他们骁勇、剽悍、质朴、豪放的民族性格,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风尚、志趣、意识。每个人的行为、言语,都反映出他们的民族特征。《努尔哈赤》在创作中,主要通过个性的描写,来揭示满族人的共性,体现出民族色彩。    五、在继承民族传统、吸收现代派表现手法上突出哪些方面?    我国古典小说美学重视小说的故事性,重视小说中的情节因素,但也强调写人和写故事的统一。其情节结构在布局上多是以故事的叙述为主,把场面、情景的描写穿插和融化在叙述中。而西方小说,却以场景的描写为主,把叙述故事融化在场景之中。    《努尔哈赤》在创作中,试图吸取中西之长处,以创造典型性格为中心,在章节安排上争取多样化。    白描手法也是我国传统小说常用的表现手段,其特点是用线条勾勒画面,不加更多的修饰,如鲁迅所说,这种手法“有真实,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在《努尔哈赤》创作中,继承这一传统,在人物肖像描写上力争简略。有的人物甚至只是一笔,如刀条脸、秃三怪、凹口脸,只是简单一笔突出一个人外表形象的主要特征,余下让读者去联想。在人物的性格刻画上,主要通过行动、对话,很少作静止的性格分析。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上,主要结合着人物的行动、叙事或写景进行。景物描写也是交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之中,为表现人物的心情,使情景交融。    悬念的运用,又是我国传统小说经常运用的手法之一。由于中国小说是由以说话为主的“话本”演变而来,说书人为吸引听众,经常在讲述中使用“悬念”之法。我国古典小说几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都是运用此法的经典之作。    在《努尔哈赤》创作中,吸取“悬念”之法,也动用了情节悬念、细节悬念、心理悬念、性格悬念、感情悬念等表现手段。    自明清以来,中国传统小说通过一代一代作家的创作实践,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技巧,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但,它的发展也同其他事物一样,物极而生异,逐渐暴露出因格局的固定而产生的局限,使人感到它表现技巧的单调,结构方式的封闭。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小说家在塑造人物中开掘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满足不了读者更广泛的欣赏趣味。二十世纪初,我国不少小说家为丰富中国小说创作的表现手段,不断通过学习、借鉴、改造西方现代派文学,实现了中国小说创作的突破,为读者提供了有别于以往的传统小说,为之耳目一新。    《努尔哈赤》在创作中,为适应新时期读者的需要,为丰富历史小说创作的表现手段,也吸收了西方小说创作中的意识流、魔幻、象征、隐喻、写意等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小说创作的局限,进行了一些艺术探索。    意识流主要描写人物的意识活动、人物的情绪和感受,对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对刻画人物的心理,强化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很有特点。小说写努尔哈赤称汗后,迁都辽阳,有一天在病中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出于汗位的巩固、得失,他做了一连串的梦,将自己的处境与古代帝王中兴晚败、自毁长城的历史事件联想到一起,将其主观意识、潜意识展现出来,形象地描绘了努尔哈赤老年时的复杂心理,丰富了人物形象。    现代派小说常运用魔幻、变形等手法表现生活,刻画人物。长篇小说《努尔哈赤》在创作中,就吸收其手法的长处,多处运用此法。如有一章写万历皇帝因为忧虑边将李成梁兵权太重,就猜疑可能闹事造反,在夜间回宫时一路上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就综合了魔幻、荒诞等表现手段。写万历皇帝与关云长的对话,表达了万历皇帝的特殊心理,展示了一个帝王复杂的内心世界。创作实践使我体会到,恰如其分地运用西方现代派一些表现方法,会增强艺术表现的深度、力度和新度。    列夫·托尔斯泰说:“为了使一部艺术作品能够深入人心,必须对它加以琢磨。所谓琢磨,就是使它在艺术上达到完美的地步。”《努尔哈赤》发表后,虽然受到欢迎,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获得了中国电视最高奖项“飞天奖”一等奖,但随着生活的变化,人们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我便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作了精心修改。    感谢华夏出版社高苏先生精心策划本书的出版,感谢杨箫、王成君、张玉英等北京的朋友。    作者    2009年10月10日

编辑推荐

《华夏长篇历史小说大系:努尔哈赤》编辑推荐:清太祖努尔哈赤身上具有顽强的反叛意识、变革意识、创造意识。他反对中庸,主张进取;他反对逆来顺受,提倡奋斗拼搏。他这种精神,正是一个民族从弱到强的心理要素,也是当前改革开放年代可以为鉴的精神食粮。所以,《华夏长篇历史小说大系:努尔哈赤》决心把努尔哈赤塑造成一个创业者、民族英雄的形象,以此教育、启迪读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努尔哈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还没看,就是书皮破了,不像新书。
  •   这本书还可以,以小说的角度诠释一代英雄努尔哈赤的传奇人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