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马克·泰尔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前言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区别不能再大了,如果有什么是他们都会做的,那它可以就是至关重要的,也许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失败的投资普遍是被这“七种致命的投资信念”迷惑了:  致命投资信念一:迷信预测。要想赚大钱,必须先预测市场的下一步动向。  致命投资信念二:迷信“权威”。即便我不会预测市场,总有其他人会,而我要做的只是找到这么一个人。  致命投资信念三:迷信“内部消息”是赚大钱的途径。  致命投资信念四:迷信分散化投资。  致命投资信念五:迷信冒险。要赚大钱,就要冒大险。  致命投资信念六:迷信

内容概要

  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是白手起家,仅靠投资便积累了数十亿美元的财富。但两人的投资风格截然不同,投资方法也有天壤之别。巴菲特的招牌式策略是购买那些他认为价格远低于实际价值的企业,并“永远”拥有它们。索罗斯则以在货币市场上做神出鬼没的高杠杆赌博而闻名。两人的区别实在不能再大了。  那么,全世界最成功的两位投资者是否会有一些共同之处呢?  难以相信的是,马克·泰尔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证明,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思考习惯和思考方法完全一致;而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如彼得·林奇、约翰·坦普尔顿爵士、伯纳德·巴鲁克、本杰明

作者简介

  马克·泰尔是一位澳大利亚籍作家和商人,居住在香港。他从1991年开始发表和编辑投资业务通讯《世界金融分析家》,也是《市场周期的本质》、《如何获得第二张通行证》和1974年澳大利亚畅销书《理解通胀》的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他是一位营销顾问和律师,曾协助创办了5家极为成功的投资刊物。他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专业,还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的高级执行师。他所写的有关投资和其他问题的文章曾出现在《时代》和《南华早报》等刊物上。六年前,他采纳了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的制胜投资习惯,卖掉了手中的所有商

书籍目录

第1篇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第1章 思考习惯的力量第2章 七种致命的投资信念第3章 保住现有财富制胜习惯一 保住资本永远是第一位的第4章 乔治 索罗斯不冒险吗制胜习惯二 努力回避风险第5章 “市场总是错的”制胜习惯三 发展你自己的投资哲学第6章 衡量什么取决于你制胜习惯四 开发你自己的个性化选择、购买和抛售投资系统第7章 集中于少数投资对象制胜习惯五 分散化是荒唐可笑的第8章 省一美分等于赚一美元制胜习惯六 注重税后收益第9章 

章节摘录

  1连载 内容  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在分析了他们的信仰、行为、态度和决策方法后,我发现了两人均虔诚奉行的23种思考习惯和方法。其中的每一种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思考习惯的力量(1)  思考习惯的力量(2)  思考习惯的要素  打破僵局的人  七种致命的投资信念(1)  七种致命的投资信念(2)  七种致命的投资信念(3)  七种致命的投资信念(4)  七种致命的投资信念(5)  光有信念是不够的  投资“圣杯”  保住现有财富(1)  保住现有财富(2)  保住现有财富(3)  永不赔钱  计算损失  高概率事件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新版)》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区别不能再大了,如果有什么是他们都会做的,那它可以就是至关重要的,也许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作者在《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中提出,投资能否成功取决于你思考方法和投资习惯的。通过分析指引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迈向辉煌的制胜投资习惯,并揭示了所有成功投资者的共同投资习惯。而且,每一个制胜习惯都很简单,你可以轻轻松松地自学成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书分为操作类以及说明类(大意如此)。这本书,很明显属于操作类,也就是让你跟着它干,从而得到它提出的效果,当然它会用各种方法去试图提出个模糊的理由,也会想法说服你,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你要具体地跟着做。当然,你可以完全否定它的说法,这点没有人强迫你,不过说到底,即使它说的你都同意,还是没有人能想到办法去保证让你做到。这种东西,也是无法从书本学来的。
      作为一份指南、清单,我认为它写得清晰,总结得完整,而且作者也很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他的心得。附录,书单,都是做得比较用心的,所以至少大家可以认为作者十分善良。作为一张清单,你也可以把他放在手边,时刻作为一种提醒,也能作为一种检查自己的指引,直到你达到“无意识”。
      书中强调“交学费”、没有捷径等等,实际上也就是老生常谈的有付出才有收获。当然书的主旨不在此处,它只是不能不再一次说服给提醒大家。或者说,即使道理如此明白,作者还认为有必要去提,还认为有必要去说服,只能说这是个千古难题,总不能解决。
      无论你是否听信作者的话,这本书写得是不错,所以读的过程能得到些乐趣,当然有所收获就更好了。
  •     想我后来看了如此这多的金融类书籍,而且自己就是学金融,干的也是金融相关的行业,而我看的第一本关于投资的书就是这本书了,虽然写的一般但对我而言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对金融开始感兴趣,这也可以说是它值得肯定的一点吧。
  •     如果说其他书籍技术分析是从器的方面来说,交易理念和止损等是从术的方面来说,那么这本书已经勉强称得上从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了。
      
      话说第一次是什么时候买来看的呢,应该还年轻吧,估计不是05年就是06年,当时就觉得这书不错,现在还是觉得。
      
      总体而言,这本书讲的东西有点虚,层次也有点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点装,不过呢的确可以给人一些思考。同时,它所提出来的投资大师的12个评价要素,似乎比之前一个交易者的资金管理系统里面提出来的要多出不少呀,可以加以注意哦。
      
      这书对于自己整理思路,确认交易系统还是有帮助的,可以把自己一些不完善的想法给进一步完整了。
      
      不过呢,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这书有点拖,其实前半本而言绝对是好书,而且有启发,完全可以打个5星,但是后半部就没有前面一半好了,似乎给人一种硬要拼凑的感觉。
      
      但不管怎样,还是要说,这书值得一读
      
      
      
      
  •     我对于这本书的感受,两个字可形容“鸡肋”。
      
      1.个人收获:有几句话记下来,例如:只投资于自己熟悉的领域,并在任何情况下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不分散化投资。厌恶风险,认为市场上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重点在于如何等待、识别、抓住这些机会。
      
      2.觉得这厚厚的近三百页的书,大部分只是在不断唠叨,主要内容就是附录一《23个制胜投资习惯》,只有两页纸。
      
  •     通过本书,看到了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思路和技巧,认识到了投资的本质,对内心浮躁的投资者有很好的建议和警醒。非常经典实用的经验,用心去领悟,对个人的投资会非常的有帮助,同时对自己的知识面也是一种丰富。好东西一定要跟大家一块分享!
  •     与其说这是一本强调“投资方法”的使用小册子,不如说作者是想借大师与常人投资理念上的巨大鸿沟所导致的提醒惊异的读者,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换言之,你是如何思考的并作出判断的?
      
      “不管是买还是卖,持有或是按兵不动,一个投资者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来源于他对于市场运行机制的看法;也就是说,来源于他的投资哲学。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都用长时间的思考发展起了他们自己明确且具有内在连续性的投资哲学,这样的哲学是不会跟风而变的。投资大师的哲学使他们的思想盾牌,能使他们免受无休止的市场躁动的影响。”
      
      很明显,如果你什么没有想法,市场就会让你没有想法。而习惯于将判断建立在他人意见上,也不是什么好的方法。就算是打探到建仓意见,若没有何时买入何时跑路,也会让人死的很难看。当然,你相信谁的话,还是得自己负责,这也姑且算是一种判断吧。
      
      索罗斯做投资,旨在利用市场完善他的经济学理论并测试他的哲学观点是否正确。他的投资方法,是寻觅市场中的不稳定,用小量资金测试其假设理论,并最终按下发射按钮。其资本量不可怕,可怕的是能带动成千上万的基金经理与之做同向操作,千蚁食象。阻击英镑,掀起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就是这个男人。
      
      索罗斯的力量来源于其哲学观点。他完全承认自己的“非全知全能”,以及“会犯错”。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想法。比如,承认自己的“惰性”并认为这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会犯的毛病,要比自责某某事的不成功要完全归因于“自身惰性”,如果不“懒惰”就好了等等,来的强。
      
      后者将“惰性”视为不可抗拒的弱点,因此可以将失误或消极情绪完全推脱到这个家伙身上(妙的是,这样一个“角色”绝不会反驳你)。反过来,如能坦然面对自身的弱点,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此便能更为积极地去寻找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了。
  •     如果巴菲特生在中国,价值投资早就被中国石油和工商银行给气死了!  如果索罗斯生在中国,金融大鳄早就被我们的“国家队”给吞并了!  关于他们的投资思维和观念在中国,好象就是中国足球一样缺少投资土壤。
  •     这些大师们的投资理论对我们小市民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而且全书看了三分之二好像都在说重复的内容...从不同角度
  •     他们的投资习惯似乎短短几句话就可以概括,没有错综复杂的计算,也用不上形形色色的图表数据,但是,如果你能遵循这些习惯,成不了巴菲特索罗斯,成就你自己,超过普通投资者,还是可以做到的
  •     文/老钱
      
      资本市场上的两条大鳄同时发起攻击。
      巴菲特斥巨资购买了一家美国铁路运营商,索罗斯则少量买入民生银行等中国资产。
      将这两条消息对照起来看,确实非常有趣。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了两者对美国和中国经济认识上的分歧。
      事情果真如此?还是,另有隐情。
      
      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最好的时光远未到来。美元衰落是不争的事实,全球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兵临城下。
      在经济下行风险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现金的保险功能大大弱化,持有现金意味着被缓慢而持续地剥夺。
      在明显的通货膨胀出现之前,在老百姓都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前,把钱尽快放在可以相对保值的资产上,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
      高手之所以成为高手,是因为他懂得在各种局限条件下,做出最不坏的选择。
      
      在经济危机最为严峻的时候,巴菲特的选择就是顶住压力将大量现金往还有可能继续下跌的优质资产上配置。但他不会一次把所有子弹用完,因为他不知道局势还会坏到什么程度。他需要留一些现金,以应付更加恶劣的形势。
      而在底部探明、通货膨胀即将到来之际,将作为保险手段的现金,先别人一步换成具有一定保值能力的资产,不失为一项好的选择。
      我们相信,巴菲特有能力取得较市价优惠的价格折扣,从而获得更为可靠的安全边际。
      
      至于索罗斯这位反身性理论的信奉者,少量买入民生银行等中国资产,不过是做一个小小的试验,看有没有资金跟进。如果有,他一定会不断加大自己的仓位;如果市场反应平淡,他就会在加码若干次后放弃全部头寸,寻找下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
      正如利文摩尔所言,价格永远都会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索罗斯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在大规模介入一个领域之前,总喜欢反复试探市场强弱,看看阻力究竟在哪里。他甚至可能在买入民生银行的第二天,就反手卖出部分民生银行,看看阻力有多大。
      一旦探明阻力最小的方向,索罗斯就会全力出击,掀起血雨腥风来。
      而索罗斯的主战场,或许仍是货币市场,那才是他得心应手的地方。
      
      要想在弱肉强食的资本市场上活得足够长久足够滋润,需要许多优秀品质。而这些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外部环境具备之前,在符合条件的投资机会出现之前,绝不轻举妄动。
      巴菲特喜欢在算清楚利弊得失之后一次性地下大注,索罗斯喜欢步步加码直到看清楚利弊得失。
      他们都有影响市场的能力,也懂得充分利用这种影响力。
      最重要的是,他们懂得耐心等待最佳出手时机。
      他们都是狼性十足的人。
      
  •     投资取得成功之前,你需要回答自己几个问题:
      1)你理解什么?(你有独特的投资哲学吗?)
      2)你相信什么?(只有相信,才能在等待中不再痛苦)
      3)你每次都执行了你相信的吗?
      4)你心甘情愿承受的是什么?(你相信的,但是这一次错了,必须承受,且下一次仍然要执行)
      
      这4条是一以贯之的,任何一点的错位,都会导致情绪不稳。进而影响成绩。
  •   而我们,却如此缺乏耐心,如此急于求成。
  •   狼性,这个比喻恰当。钱兄也看过狼图腾?
  •   好帅,我不得不说这篇文章写得真帅。。。
  •   谢谢,昨晚加班的时候抽空写的,还得继续努力。
  •   狼图腾,看过的,好几年了。。。
  •   钱兄,能推荐几本炒股的书吗?我曾看过《时间的玫瑰》,《巴菲特投资习惯》,《股票投资》几本书,但真正投资起来总感觉有凭常识,凭感觉之嫌,而人自我的感觉往往都不准确甚至错误,怎样才能克服这一点?怎样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
  •   从我的豆列中选几本吧~~
  •   在我看来,这是两只幸运的狼,活着的而且活得很好的狼。
      
      但我喜欢史玉柱的一句话:江湖的确险恶,但险恶不到我的头上了。。
      
      只要投资不停止,就会一直停留在贪婪和风险的搏杀中生活,所以,我认为实际财务自由后,适时画个休止符,对自己也是一个放过。
      
      所谓人各有志,人家把这当作一种不停止的游戏和乐趣,也不错,总比无所事事强。。。
  •   你在强调法则的重要性?
  •   可是我怎么知道我相信的是正确的呢?
  •   hi,谢谢你的回应,我仔细看了你的问题,我想是这样的...
    “你在强调法则的重要性?”
    对,法则的对立面是情绪,由法则指导的行为,相对于由情绪指导的行为,更具备一致性 (但不一定是正确性)
    “可是我怎么知道我相信的是正确的呢”
    正确与否,不应该来自于对结果的统计,而是应该来自形而上的哲学,这也就是芒格说的“生活的智慧”吧。
    对于生活的智慧来说,没有什么正确与错误,只有究竟与不究竟,究竟的东西,作用范围大,作用时间长;不究竟的东西,作用范围小,作用时间短。如果用一个人的一生这样的时间长度作为标尺的话,巴菲特的东西,应该属于前一类吧(我不是指的价值投资方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