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血与阴谋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比亚德  页数:263  译者:邢春丽  
Tag标签:无  

前言

  2005年1月16日,星期天,7个男人相约来到第五大道的S·帕克·吉尔伯特公寓会面。他们阔步穿过铺着黑白大理石地板的门厅,瞟了一眼墙上18世纪某位先辈的画像,然后安静地乘木板电梯上楼。  帕克·吉尔伯特出身干贵族世家,个子比较高,平时总是沉默寡言,是摩根士丹利的前任主席。摩根士丹利是美国金融史上最具声望的机构证券公司。那天下午,吉尔伯特步履蹒跚来到大厅去开门。他已经是71岁高龄的老人了,早晨又经常待在潮湿的猎鸭掩体里去捕鸭。他的髋关节已经不听使唤,按理说是该做手术了,但也许还得等处理完眼前这件事他才

内容概要

本书记录了华尔街顶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成长历程,并重点聚焦于摩根士丹利内部的一场全球为之震惊的转折之战。2005年3月,八位摩根士丹利前高层联名致信董事会,这封信指责裴熙亮作为CE0领导无方并要求董事会立即换帅。信中列举了大摩股票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没能在证券市场取得高额回报:盈利增长劣于竞争对手;零售和投资管理业务在过去五年表现糟糕。八老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裴熙靠……  本书所叙述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故事,在此背后,反映的是美国的商业文化。这本书让我们重新了解了摩根士丹利的历史——1935年从摩根银行分离出来之后,摩根士丹利继承了美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金融集团——摩根财团的大部分贵族血统,代表了美国金融巨头主导现代全球金融市场的光荣历史。大摩的八位元老坚持的就是这种精神。这就是“蓝血”的由来,也是矛盾爆发的终极原因。

作者简介

帕特里夏·比亚德,著名杂志编辑,畅销书作家。在美国各大知名媒体上发表过数百篇文章,深受读者欢迎,现居纽约。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部 开端和结局(1935~1990) 第1章 一流的业务 第2章 创建银行1970~1990 第3章 裴熙亮和“泛美公司” 第4章 交易1993~1997、 第5章 信任危机和文化冲突1998~2000 第6章 “刀斧手”2000~2003 第7章 裴熙亮四面楚歌2004年10月~2005年1月 第8章 鹰派的最后一次聚会第二部分 战争开始 第9章 信件 第10章 回应 第11章 “我们的300亿美元在哪儿?”以及其他问题 第12章 “我不在乎他们解雇我” 第13章 负面效应 第14章 “除了麦晋桁以外的任何人” 第15章 麦晋桁回来了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部 开端和结局(1935~1990)  第1章 一流的业务  在2005年这场争斗中的“倔老头帮”,都是1958~1976年间来到摩根士一丹利的少壮派人物。他们刚来的时候,公司的规模与1935年建成时相比并没有多大的改观。那些指责“八人团”保守、拘泥于过去的人也许都忘记了这一点,即公司之所以业绩卓著,并不仅仅是因为公司主管人员都很机敏,具有创新精神和很强的进取心,还因为他们秉承了某些基本价值观,其核心是公司注重精英人物、注重伦理道德、注重坦诚的协作式伙伴关系。  直到1970年,摩根士丹利也

媒体关注与评论

  能成为这家公司的资深合伙人,我深感荣幸,如果允许我为公司辩护的话,我要声明的一点是,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的头脑里一直都有这样一种信念:用一流的方式开创了一流的业务。  ——小J·P·摩根  你们知道,当从事一个职业时间过长时,你就会变得麻木而没有激情,总是循规蹈矩。但是对我而言,我做这一行这么长时间,每天的工作都不同往日。我喜欢这一行就是因为这里有富有激情、才智过人和勇于面对挑战的人们——那就是你们大家。  ——麦晋桁胜和J回归摩根士丹利后的讲话  这是我的新生活。如果没有媒体的文章,或是可能

编辑推荐

  什么是摩根士丹利的灵魂?面临生死转折,蓝血公司何去何从?为什么摩根士丹利屹立不倒?  中国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常振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巴曙松;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师滕泰;经济学家向松祚联袂推荐《蓝血与阴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蓝血与阴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展现了大摩在其转型时期公司内部管理的风雨历程,虽然有曲折,但是最后优秀的传统和文化得到了保存。
  •   看起来似乎是大摩公关部合作写的,歌德居多,缺乏深度,29年Morgan暴露的问题就基本没提,Mack统领下的大摩没有《诚信的背后》尖锐。看完后就是了解些故事,启发性的东西一点都没,个人觉得电子版看看就够了,买纸质本有点不值
  •   本来对中信出版社充满希望,但翻译较为生涩,读来生硬。若有兴趣了解此段历史,又能通常阅读英文,建议购买英文原版。
  •   写此书人,实在是无聊,看此书好像70-80年代说书的,凭自己的喜好!
  •   没想到大摩还有个变形真理部,雇人写些自吹文章不过瘾,1000字可说的事还专门搞本近30万字书出来歌功颂德,够可以的。问题是中信还翻译出中文版,我不知道出版的标准是什么,还是以钱为标准?看这个书名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历史,被骗的感觉。
  •       原著的文字基本功是不错的,语句非常有叙情色彩,环节呢也像章回小说一样。
        翻译就惨不忍睹,印度人翻译成印安人,难道不知道印第安人基本上是原著民而不是Indian来表示的吗,如果不确定不能上网搜一下吗:
      http://en.wikipedia.org/wiki/Vikram_Pandit
      确定一下这位名人的背景。
        抛开翻译,原著作者的语言功底毋庸置疑,但是描述手法上我觉得很看不下去:
        如果作为八卦来看吧,写得太严肃了。
        作为严肃的类似报告文学来看,剖析得也太肤浅表面了。
      
        
  •     本书分为两条线:
      主线是摩根斯坦利的“蓝血”成员,作者细数并初步描绘了每个人。维持摩根这个“血统”的人必须具备的特点:学业和智慧上出类拔萃,常青藤联盟,MBA学位,32-38岁之间等。
      
      保持蓝血的纯净,从麦肯锡过来的裴先生显然最终将面临四面楚歌的情境,因此也可给本书起个更中国的名字《2005年的倒裴始末》。
      
      怎么说呢,读的不过瘾。
      六人团也好,八人团也罢,最终裴喜亮的离开也绝对不是书中所写的那么简单。最直接的一种原因:业绩不行,是要换人了。
      
      全书印象最深的是P12的这一段:
      摩根像个父亲,他借钱给费希尔在布鲁克林公园购买房产。后来费希尔又借钱给每周去他家打扫一次的员工。女工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费希尔说:我的目的很简单,希望你或你的子女将来有机会借钱给别人买房时也能这么做。
      
      这应该是摩根创造并继承下来最聪明的传统。
  •   借钱给周围人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