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害死熊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斯宾塞,(美)班伯 著,中信证券债券业务线 译  页数:2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贝尔斯登的日渐衰落和最终灭亡?    其实只是一条谣言而已,一条老套的贝尔斯登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谣言。众口铄金,谣言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贝尔斯登的倒闭将会成为未来几年内的研究对象,并且可以肯定的说,我们将得出的结论是,这件事情本应该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然而,贝尔斯登的倒闭之路却让人更深入理解了什么是崩溃。安德鲁·斯宾塞和比尔·班伯亲历了那场命悬一线的陷落,如今,他们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把整个事件娓娓道来,使读者犹如置身其中。        反思贝尔斯登的陷落,又有谁能肯定,眼下蔓延全球的恐慌不会成为你我的梦魇?

作者简介

安德鲁·斯宾塞,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nantucket的《N》杂志总编,四年前加入Creative Management 公司并分管市场营销和图书创作工作。

书籍目录

致谢序言前言导读第一章 牛与熊岁岁相争 福与祸朝夕相依第二章 对冲者双面下注 赔亦赚自取甘苦第三章 谣言起一剑封喉 败局定危在旦夕第四章 假消息扑朔迷离 真情形反无人信第五章 笑疯癫竟成疯癫 辟谣者难逃猜忌第六章 风浪平凄凄惨惨 厄运来回天无力第七章 血流尽资金断绝 困兽斗虽败犹荣第八章 股价跌分秒难熬 美联储频出怪招第九章 收购者摩根大通 准破产两手空空第十章 华尔街初临险境 牺牲者贝尔斯登第十一章 历风雨八十五载 终难免曲终人散第十二章 小疏忽为难摩根 两美元买下巨熊?第十三章 万余人各奔西东 两巨头不欢而聚第十四章 出昏招埋下隐患 苦挣扎不过徒劳第十五章 华尔街从此阴霾 金融区何去何从后记

章节摘录

  评估机构主要依据过去的违约率来评定信用等级,违约率实际上也反映了抵押贷款的按时归还率,所以它是决定债务抵押债券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历史上记录的违约率较低,债务抵押债券就能得到较高的信用等级。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就好比把苹果和橘子放在一起比较。基金经理购买的债务抵押债券的新抵押物是房产,在人人买房的房产业大繁荣的时期,房产作为贷款抵押被写进了条约。抵押贷款的速度满足不了投资者的需要,因而,信用证明也不需要那么充分了。说到底,如果人们真的买得起房子,信用不足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他们违约了,银行就会收回房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恐慌害死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经典 观点新颖质量不错
  •   朋友推荐的,挺好
  •   文笔一般,自述体
  •   这本书写的水平一般,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作者写的就这样,就是描述自己在贝尔斯登的经历。一般吧总体上。
  •   该书传达的信息太少了,基本就是讲'熊斯登'是被谣言害死的,前后就这么点事,来回讲.
  •   书的印刷质量是很好,看着厚其实就200来页,读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感觉写的一般,不是很过瘾。就好像作者一直在抱怨一样。没学到什么有用的。
  •   内容太水
  •      标为剧中人来揭露底层真相,可是连公司多达上百人的总裁顾问委员会会议都没资格参与。对决策层的策略和政策一无所知,通篇都是“我不知道”。
      
       作者的档次太低,并没有太多资格对于Bear Stearns的坠落做过多评论。所谓的高级经理,不过是手下有35个交易员的一线经理而已。
      
       作为有着20年金融领域工作经验的人,对投资市场的波动过于麻木。所有努力,最后只落得一句评语: “一群努力打拼的白痴”。
      
       谎言说的过多,最后连自己都入戏太深,无力自拔。迟钝,麻木,过分自负,自以为是,强辩,毫无愧疚之情。
      
       作为贝尔斯登的结算人,摩根大通有何义务去拯救每个濒死的客户?
      
       对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困境,凯恩拒绝救助,扬长而去。最后轮到自己了,却又因别人救助方式和时间耿耿于怀?没和雷曼一样,被清算,已经值得去烧高香了。
      
       摆出一脸无辜,说拒绝救助的是凯恩,是管理层,和他们这些小人物无关。不想承担以前的感情债,可接受前人的恩惠时没见你说一个不字。以贝尔斯登的故事出书,收到的版税分给凯恩几个点?
      
       没有自有资金,信用尽失,拆借利率高达1000个基点,却还梦想以10亿客户资金用35.5的杠杆撬动350亿的资金。超过170亿的客户资金都抽走了,这群人却毫无觉察信用出了问题,过于迟钝。
      
       作为结构化投资工具的设计成员,对业务豪不熟悉。结构化投资工具里都包括了什么东西?次贷抵押债券啊。说穿了就全是毒药。毒药是他们亲手造的,只是自己吃的太多,体会不到苦,已经觉得是美味了。
      
       喜欢拿市值说事情,感觉摩根大通收购他们是捡了了350亿的大便宜。有钱自己凑起来,把公司私有化了啊。350亿的市值,利用40:1的杠杆抵押了多少CDO? 贝尔斯登的价值仅仅是好几千亿的债务而已。故意装傻来骗人?
      
       至死不悔,既然都玩俄罗斯轮盘赌,为什么倒下的是我,而不是别人?愿赌服输,死了就别在唧唧歪歪了好不?
      
       别总拿恐慌说事,自己坏事做绝,就别怨小鬼敲门。没有贪婪和恐惧,何来牛熊转换?作者自己业务太不精了。
      
       。。。。。。
      
       删除每章开头的小故事,再清除过多的基础金融知识,这书能不能印出50页,要打个问号,而这中间,超过一半的文字都是不知道,我不知道。
      
      
       时间宝贵,强烈不推荐阅读此书。除了罗列些苍白的辩护词外,本书毫无可取之处。
  •     《中国证券报》 书评人 焦建
      “华尔街不生产粮食,
      也不制造机器。
      在信心中生,
      在谣言中亡。”
      一本十几年前出版过的书最近再版了,书名叫做《谣言——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这书是一个法国巴里高等师范学院商学院营销学教授写的,记载的是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法国流行的谣言的分析。假如可能的话,应该让美国人来写作这本书的姊妹版。理由很简单,他们有着丰富的可供发掘的“理论金矿”——作为全世界最能给展示人们赤裸裸的欲望和沸腾于灾难并存的地方,华尔街上,从来都不缺谣言。
      随着摩根史丹利和高盛转型为吸储银行,自从19933年随着《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诞生形成的五大投行格局已经彻底瓦解。这段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华尔街投行的历史,肯定会成为学者记者导演们写作和拍电影的好题材。据说1988年斯通导演的《华尔街》,已经在筹拍续集了。很可以建议一下新片的导演以及编剧看看这两本书:《恐慌害死熊》和《别了,雷曼兄弟》。虽然时日尚短,写作的人又并非专职也不是学者,但站在一个“局内人”的立场之上,由这些跟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的倒掉有关联的人来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的确足够吸引人。
      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的倒掉很应该被拿过来相提并论一下。因为在二者的命运之中,旁观者很能够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实。
      10年前,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即将倒掉的时候,贝尔斯登作为该基金的清算银行,竟然在拯救它的时候一分钱都没掏出来。而雷曼兄弟当时则是大方的跟高盛摩根史丹利一起各自拿出了3亿美元,虽然这并没有使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公司最终避免陨落的命运,可是贝尔斯登与华尔街其他投行的梁子,显然已经结下了。
      风水真的轮流转。十年之后,轮到贝尔斯登陷入困局。根据《恐慌害死兄》中的记载,贝尔斯登的内部员工此时还是希望能给得到外界的帮助的。而它最终被摩根士丹利每股两美元的价格收购(最终后者给了10美元的价格,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压力太大,或者怕结梁子)之后,员工们的意见很统一:贝尔斯登是被人陷害了。这家有着85年历史的投行之所以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就倒掉,是因为市场中出现了奇怪的流言。而这流言背后,站着的就是当年高盛的总裁,今天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当年结下的梁子,今天变成了贝尔斯登倒掉的阴谋论。9月11日,当年伸出援手的雷曼兄弟的命运甚至还赶不上被收购的贝尔斯登——它被彻底清盘了。于是雷曼兄弟的员工们纷纷抱怨——为什么我们没有得到帮助?美国财政部危机之下的应对,的确有着里外不是人的危险。
      用阴谋论来解释一切显然并不恰当,因为这场危机的艰难程度已经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而谣言肯定不是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倒掉的所有原因,甚至连主要的原因都算不上。华尔街的集体陷落,赤裸裸的贪婪和铤而走险,以及监管的缺失,才是此次危机背后的主要原因。过去数年时间里,因为经济的持续景气使所有的华尔街人的信心都在持续膨胀,正是这种信心使人们的胆子越来越大。911之后,格林斯潘先生的信心感染了所有人,降到历史新低点的联邦基准利率更是为这种信心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于是,“动荡的年代”终结,华尔街再次上演了六十年代“沸腾的岁月”。
      而一个一直萦绕在华尔街上空的诡异定律再次证实了自己不可抗拒的力量:顺风顺水时,你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形势一旦不妙,不管你做什么,你都是错的。而做得越多,完蛋的越快。当景气结束,当流动性干涸使得所有的人都对别人产生了怀疑,当现金为王成为了人们的主要观点,恐慌就发生了。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成为“群氓”的原因一样,谣言的诞生和流传此时具备了坚定的群众基础。
      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最终陷落之前,都有无数的谣言在华尔街四处游荡。它们的流动性干涸了么?它们是否已经进入了不可挽救的境地?谣言总是以一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面貌出现,而正是这个原因大大增加了谣言的杀伤能力。在这种意义上来说,谣言就是刺破信心皮球的那根毒针,它一旦出手,皮球必死无疑。这个时候,除非有异常强大的外来援助,否则,很难保身处险境的企业最终不跟贝尔斯登这只熊一样,被众叛亲离,被生生抽干血液。
      华尔街从来都不缺少信心,当然,谣言也总是会如影随形,而正是这两个因素引起了华尔街的沸腾与衰亡。但过去几百年的华尔街史告诉了我们一个悲惨的现实:即使我们知道了问题的根源,也无法去制止这一切交替的发生。因为华尔街有关人性,人性不改,华尔街不改,这出沸腾和衰亡交替上演的戏剧,也将永远不改。
      
      http://paper.cs.com.cn/html/2009-03/04/content_19921702.htm
      中国证券报发的时候有删节,这里是原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