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3岁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陈新  页数:288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33岁》一书,准确地说是一本旅行访问札记。我想,对许多人,包括我自己来说,这本书是一个念物——为已成过去的2008年。  在所有的采访稿里,我使用了大量的受访人原声实录。因为个人希冀各种思想或感言的呈现,更客观,也更真实。  同时,成信各位受访人的情思,与我个人的眼光,亦能彼此映照,互为表里。  某种意义上,我视各位受访人为本书的共同作者。  感谢这个访问活动及本书的策划人孙群,感佩他长期以来的人文关怀。  感谢具体关怀此事的吴文锦与丁工先生,是二位鼎力支持并协调了这次访问。  在我走过的那些城市,还有若干名字是不能忽略的,因为他们具体承担起支援我在各地行动的工作,是他们与我无保留地分享充分的私人资源,这对于吸纳更多更具建设性的思想极具意义——他们是:金宜、陶晓智、柳湛、胡怡凡、文健、黄建敏、张路、廖建锋和陈梅群。  我的挚友陈燕飞,作为本书设计,他很好地把握并还原随这些图文而来的内在情绪。  本书使用的图片,个别非本人摄录者已作署名。而“畅言嘉宾”部分影像,由受访人个人提供。“新闻日记”部分内容,援引自两岸三地各新闻媒体网络站点。

内容概要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使中国得以成为伞世界聚焦的中心。经由一个国家年龄的民测结果为议题,作者走访12座南北城市,访问50~60位年龄与事业俱属社会中坚的人士,除开实时记录奥运时刻中国城市发展一幕,也为地方人物的心态与思想留下存念。本书就是这一系列图文并茂的访问手记的集成。它也是检视中国的一个断面。

作者简介

陈新,浙江杭州人。近年分居京、沪两地。自由旅行者,媒体创作人。历任杂志创意总监、主编、助理出版人。现为独立编辑、撰稿人。著有小说《愿望之歌》(2008年入围台北《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

书籍目录

开篇  2008,中国这一幕一时一地  济南  8.4~8.8  东营  8.9~8.12  烟台  8.13~8.17  沈阳  8.18~8.26  长沙  8.27~8.30  重庆  9.1~9.6  阳朔  9.14~9.19  柳州  9.20~9.24  南宁  9.25~10.1视野之外  天津  无锡尾声  中国的舞台

章节摘录

  一时一地  济南 8.4~8.8  当我还在火车上我曾揣度此行的目的地——济南。我有一个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没有一个城市,会比济南更具中国情味。这个也许是个人的主观认知,但在接下来的一天,供职于《齐鲁晚报》的郝爱萍,也给我差不多的感言——“在中国的北方,山东,真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我们说到北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山东,不会是山西、河南。”  是的。相信作为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有过巨大贡献及深远影响的地理区片,山东,在寻常人的心目中,绝对会有较正面的印象。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子,在这里创始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孟子、庄子、孙子、墨子、鲁班、扁鹊等等,都是这片土地上对中华文明有着诸多贡献的杰出代表。由此,想见山东的底色,济南的底色,似乎就该是中国的本色。这样的思维定式,应属顺理成章。  我是第二次到济南。差不多在整整一年前,偕友途经济南两天。暑热中,朋友去英雄山文化市场参访,我则会晤此间一个出版社的朋友,吃饭,喝酒(啤酒)。夜晚,顺便张望了一下解放阁旁的黑虎泉。简单行程下的济南,自然没能叫自己领略多少大城气象。这是彼时惊鸿一瞥的结果。而今次一段历时两月,带了“中国33岁”这样一个预设命题展开的观察旅行,还要从这里开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33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火车突然停在湖南境内的高架桥上。紧后的四个小时,绝望的乘客只能用手机跟外界联络。男孩在电池耗尽之前发出最后一条短信:妈妈,你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你!”这不是类似《2012》灾难大片的镜头,这是2008年冰冻雪灾袭击中国的真实报道。九十天后,八级地震撼动中国。一百八十天后,北京奥运撼动世界。



    2008年注定成为观察和了解当代中国的最佳坐标点。中国改革进入了第三十年,并将进入越来越迷惑的不惑之年,改革本身的面貌和结局也渐渐呈现出来。良好的自我感受与国际观瞻之间的反差显示了中国发展迷局的复杂。《中国33岁》以12座城市为空间纵深,以时间为载面的半径,纪录来自民间的声音。藉由他人的讲述,试图触摸与勾勒一群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微妙表情。



    在儒教文明浸润的东亚类比中,2008年的中国被视作而立之后的壮年男子,这是作者寻踪当代中国的脉络与线索。《中国33岁》以2008年8月8日为圆点铺陈出一个基于探求命题的文化行程。思想流变,商业沿革,人文差异,传统遗迹都落入了作者观察和纪录的视野。陈新说:“自己权当一张白纸,为摹写中国2008一幕。”旁观者的身份注定这样的纪录永远不可能成为官方的历史陈述。但是它的可读性与真实性,也远非经过严格审订的教科书所能比拟。



    《中国33岁》选择一个国家的HIGH点和高潮来临前后的冲血与颤动为观察的基点,是因为“奥运”史无前例得让一个从来都是正襟危坐、铠甲披身的民族变得激情四溢、狂热不羁,这个向来严谨郑重的国度,一夜间混合着西方式的热力狂飙,在同一梦想的指引下,努力地创造同一世界。“整个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13亿人不时出位的表演下,押上的其实是苦乐参半的赌注——只为赌一个对人、对城市、对国家更美好的未来。”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陈新无法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来评价当代中国,但透过别人的语言,作者所持的批判性在所难免。



    在中国出版界,对当代社会的理性反思,几乎陷入一写就错,一说就错的境地。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还有什么比这更加不堪的呢?我所知道的是,在技术上陈新对于这本书的写作也是做尽了曲折和迂回。新闻纪录风格贯穿了《中国33岁》的始终。活生生的个体,不同阶层,各种媒体,他们的声音都在写实的旗帜下放大着当代中国的局部,让我们有机会去正视生活中被有意无意忽略、蒙蔽或遮挡的真实。看似旁观的文字从头到尾都在诉说着作者的理念,只有放弃单一思维和视角,平等坦诚地表达与倾听,才可能有多元基础上的理解,才会有超越歧见之上的共识。



    中国巨大的复杂性给了社会研究人空前的精神折磨,但又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中国33岁》在城市的视角下流观中国近几十年的变迁,笔记般真实还原了时代巨变。从切入角度来看,《中国33岁》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2座城市,仿佛相互独立,但它们在时代面前又彼此映衬,紧紧啮合,暗喻当代发展的转承启合,经历与记忆。作者目标明确,通过那些媒体人、经理人、学者、艺术家、职员的讲述告诉我们,无论是登峰造极的英雄还是命运凄惨的弃儿,都是这场巨大历史活剧的一部分。在煎熬和彷徨中,普通人的自我救赎才是本书关注的焦点。这是本书的一个精神源流。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是献给他们的。



    大多数对于当代中国进行反思与梳理的社科书籍,往往因为过于理论的学院派风格而失去了亲和。《中国33岁》的多样性使其在阅读上极为讨巧,市井民俗娱乐百态充满了八卦精神。求真意识与八卦精神同在,让这本书可读性增加不少。《中国33岁》摈弃了宏观俯瞰的理论审视角度,在广阔的民间叙述里做时空上的贴地飞行。散点透视般的叙述视角恍若“失焦”,但唯其如此才容得下丰富多彩的内容,让读者在阅读的快感里从容品味自身所处的国度,仿佛一幅当代的《清明上河图》。如此,这本书与读者之间就有了气场上的亲近。



    最近风行一本书,廖信忠的《我们台湾这些年》,以一个台湾草根的视角讲述台湾30年来的社会政治巨变,分享了30年来台湾人的温情和悲情。而《中国33岁》的实录立场,也从另一个角度肺腑地说出了“我们大陆这些年”,如果有机会能将这两者参照阅读,在不同政治时空的坐标中反观自身,当会找到另一种思想上的张力和书写的意味。如此,《中国33岁》的阅读将会获得一次自我释放的治疗。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作者在书中曾以领袖手笔,来展现民间话语和记忆观照下的历史吊诡。《中国33岁》一书,也因此能够成为可以追寻自身命运轨迹的解读文本。对于读者,打开本书,你先可以做一个世象的旁观者,但也许在某页,你又会不忍离开——因为,那里面有你。
  •   里面插图很多,对于记录和了解中国很有帮助
  •   感受中国 了解中国
  •   做活动,买着以后,有机会看看吧
    画面还可以,高清就更好了
  •   作者用几个城市当地人的视角客观的记录了中国当下社会发展的一些缩影,及各阶层民众的心态,文风优美,阅读感极强,引人入胜又诱人深思.
  •   很喜欢,若城市涵盖的再多一点就棒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