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

出版时间:2010-12-2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科林·埃拉德  页数:242  译者:李静滢  
Tag标签:无  

前言

  许多的父母都不得不时常经历一种例行公事般的折磨.那就是周末的野营之旅。这意味着要把汽车塞满各种物品——从烹饪用具、塑料防水布到小孩子的换洗内衣,一应俱全——然后驱车前往当地的某个公园。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你原本幻想着享受漫天星光下的温暖营火.结果却只能瑟缩在湿乎乎的帐篷里.听着呼啸的风声打着哆嗦。每次经历了这样的境遇后,我们仍能带着愉快的回忆回到家中,并迫切地渴望与大自然的下一次亲密接触,这真是对人类精神的颂扬。我恰是在这样的一次远足过程中直接体验到.自己的物理空间感是多么不堪一击。  那次我和妻子卡伦决定不去环境舒适但没有新意的公园,这类公园里明确划出了宿营地,并且具有良好的配套设施.例如生营火的地方、车道、人性化的洗手间,以及附近的便利店。相反.我们的选择是,带着孩子们.和朋友一起开上大半天的车,去阿尔冈昆公园最北部的一个地方。那里是安大略省中部的一片保护地,面积比葡萄牙小不了多少,里面栖息着驼鹿、狼和鹿.偶尔还会有黑熊出没。公园的大部分地区唯有依靠步行或划独木舟才能进入。

内容概要

  我们生活在街道上遍布着各种标志与指路箭头的世界。但是,尽管科技如此发达,我们却还是会在大卖场迷路,会找不到去朋友家的道路,会因为迷路错过重要的会议或者面试。不过,许多其他动物却拥有与生俱来的方向感。蚂蚁的眼睛能够识别光的偏振;鸽子的眼睛能够探测磁场;帝王蝶与定期迁徙的候鸟能够飞越数干公里找到目的地;被捕捉到英格兰的绿海龟能够找到巴西海岸的家。
  在《迷失》一书中,心理学家科林·埃拉德提醒我们注意下面这一事实:经过若干个世纪的创新发明之后,人类现在只需数小时就能在豪华舒适的环境中轻易地跨越万水千山,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渐渐遗落了寻觅方向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埃拉德通过广泛研究,在《迷失》一书中清晰明确地阐述了人们与外部世界脱节的原因,并向我们指出,这样的分离状态不仅会影响我们是否能平安顺利地在荒野进行探险,更会影响到我们如何建构所居住的城市、所工作的场所,乃至我们的家园和虚拟世界。埃拉德强调,建筑师以及城市规划者在设计环境时需要考虑到人们的行为,而且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我们并非遗世独立,而是隶属于所处的空间。

作者简介

科林·埃拉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著名实验心理学家、导航心理学领域的国际专家。他的研究成果二十多年来散见于不同的科学期刊。科林·埃拉德居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不过,他也隔三差五地迷路)。  李静滢,1975年生,南开大学英语系博士毕业,现为华南理工大学英语系副教

书籍目录

序,迷失与寻找
第一部分 为什么蚂蚁不会在商场中迷路:人类与动物怎样在空间中定位
 第1章 寻找目标:人类与其他动物所共有的寻找道路的简单方法
 第2章 寻找地标:我们怎样通过可见物找到不可见物
 第3章 寻找路线:我们怎样通过曾经走过的地方来了解现在所在的地方
 第4章 世界的地图:导航高手如何运用特殊技能找到道路
 第5章 老鼠头脑中的地图:动物头脑中的空间地图
 第6章 人类头脑中纷乱的地图:人类的思维地图具有何种特性,人类的思维地图如何揭示我们对空间的理解
第二部分 在当今的世界中确定你的路线:我们的思维如何塑造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场所
 第7章 家庭空间:思维地图如何影响我们在家中的生活
 第8章 工作空间:我们心中的蓝图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娱乐习惯
 第9章 城市空间:知道或不知道我们的位置,会如何影响我们在城市中的生活
 第10章 虚拟空间:思维的本质如何让我们在电子空间中生活
 第11章 绿色空间:人类空间思维的特点如何影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这一特点又如何造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忽视
 第12章 空间的未来
致谢

章节摘录

  在当今世界,政治、社会、科学、环境以及其他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因此,若要设想未来的完整图景,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最有把握的说法就是,我们的未来肯定不会“一切如常”。廉价的能源将日益减少,由自然资源引发的冲突将愈演愈烈,人们将争夺残存的石油、水源乃至食物。一些人对未来毫不乐观,他们认为,人类无法找到理智的方法来应对这样迅速变化的前景。最终,当所有的灯光熄灭,所有的电脑终止运行时,人们将失去生存所需的工具与知识,从根本上退回到石器时代。  与此同时,尽管阳光仍然在为廉价能源的时代照耀,但是我们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海平面正在上升;全球生态正在发生急剧变化,速度之快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监控能力;物种灭绝的速度丝毫没有放缓的趋势,这样下去终将破坏这个星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除非上述这些趋势的发展能够放缓、停止并最终得到逆转,否则我们能期待的将只是饥荒、干旱、超级风暴,以及普遍降临的苦难。  面对着这样的可怕前景,我们很难每天都昂首阔步地高歌前进,更不要说看着孩子们的眼睛来安慰他们了。我们只能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在尽其所能,确保地球与人类都将拥有美好的未来。不过,尽管存在着种种世界末日的预言,但是还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说,我们已经没有期盼未来的时间了。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仍有时间采取行动。  我在本书中论述过,我们有能力创造技术上的奇迹,但是同时又会忽视我们对这个星球家园的管理职责,乃至要面对失去这个家园的风险。情况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大脑分析空间的方式。

媒体关注与评论

  轻快明晰的写作风格。埃拉德找到了把晦涩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实践智慧的技巧。  ——《纽约时报》

编辑推荐

  我们能信任自己的方位感吗?女人们利用街道辨识方向,而男人们则依靠自己的方位感十分之一的人因为迷路错过了重要的面试或者会议世界上前5大容易迷路的城市,中国就有2个:伦敦、巴黎、曼谷、香港、北京  许多动物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方位感  蚂蚁的眼睛能够识别光的偏振  鸽子的眼睛能够探测磁场  帝王蝶与定期迁徙的候鸟能够飞越数千公里找到目的地  被捕捉到英格兰的绿海龟能够找到巴西海岸的家  方位感的迷失  影响着我们如何建构所居住的城市,所工作的场所,乃至我们的家园和虚拟世界。  如果你迷了路,或遗失了钥匙,那么埃拉德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以及怎样避免重蹈覆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迷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解释了一些平时不注意又确实发生的现象……前半部分的动物实验也都很有趣
  •   看来这本书,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没有方向感了,有收获。
  •   深入浅出,对了解营销心理学有所帮助。
  •   一口气通读完之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最主要就在于人文精神的解读,异类在中国实在容易令人误解为性格有缺陷的好人,哈哈...其实说的还是人杰地灵的奋斗故事。
  •   翻看时觉得很有趣
  •   这个挺好看的,推荐闲暇时间翻翻
  •   等了一个星期,看起来不错
  •   人性的根源
  •   很专业,也具有前瞻性
  •   跟我想的不太一样,我以为是指人性的迷失,呵呵···
  •   说的挺实际的~!
  •   值得一读的通俗科普
  •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就是还没看完
  •   书的内容和标题一样,还以为会发散些。
  •     我们只会为了保护我们的所爱而战斗
      
      很久之前,被一个好友拉着加入一个他建立小组,叫完全米有方向感,当时觉得很无奈,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是认识路的,做为一个认识路的人加一个这样的小组不是丢人么?作为一个在南方小城市长大的小朋友,从来不会在城里迷路,城市的各种街道都清楚的映在自己的脑袋里面,即使偶尔有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别人再说靠近XX厂,XX学校,XX小区,大概也就知道了,以至于那么多年,一直不分东南西北,不会看地图。
      
      到上海念大学,立马形成巨大的反差,密密麻麻的公交线路,四通八达的地铁轻轨(其实我据的SB会结束之后才算四通八达)一片一片密集的高楼。于是我“迷失”了,学习看地图,学习辨别东南西北,学习分辨靠谱的人并问路。大脑里面的表象地图形成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方向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太抽象了,我不是蚂蚁,也不是鸽子,我既看不见偏振光,也看不见磁感线。
      
      不扯了,还是回到这本书上来吧,基本上这算是一本综述吧,关于方位识别,关于环境心理学,关于城市规划,以及人与空间环境自然等等的关系。没有太明确的中心,或者至少我没有看出来吧。
      
      全书最精华的地方(或者说是最能让我提起兴致的)在第七第八章,讲到环境心理学关于空间的种种理论,讲到人的表象地图如何运作,如何避免跌入自己表象的BUG中。最华丽的是第九章了,提到种种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案例,有成功也有失败。让我想起一个朋友,他说:“我能想到自己最崇高的理想就是设计一座城市了!”确实,但估计跟作者一样,顶多只能在书中实现了。
      
      后面的几张,作者一直在力图让人类回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中,去看去听去闻去感受大自然中的一切。哦,有一个多美美好的想法,正如标题所说的“我们只会为了保护我们的所爱而战斗”而,大自然不正是我们所有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来源吗?
      
      
      
  •   对了 我想说 翻译不是很给力 比如,那个行为主义心理学大湿的名字叫华生
    约翰·华生 Watson,John Broadus ,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