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韩[李武石]  页数:233  译者:崔灿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序:享受自我本质的快乐在过去的30年间,我作为精神科医生治愈了很多患者。这其中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线博士。线博士是一名大学教授,有一天,她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而患上了讲课恐怖症,我通过精神分析疗法治好了她。重新登上讲台的她心情十分高兴,感叹道:“真神奇啊!没有吃安定剂,心里的不安就都消失了。”这是线博士暑假结束后回来对我说的。我印象很深刻。“我们去海边休假了。吃完晚饭后,我和丈夫、孩子一起去了海边。坐在沙滩的椅子上仰望着星空。海边的星星缀满星空,一闪一闪的,比首尔的星星亮多了!听到在沙滩上玩耍的儿子和丈夫的笑声,听到一浪一浪涌上岸来的波涛声,此时我才意识到‘啊,原来这才是休假啊’!虽然在海边只待了30分钟,但这是我30年来第一次感到假期的快乐,当时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这次休假与平常不同,我没有把笔记本带过来。”我是因为线博士才写了这本书。世界上有很多像线博士这样的人,整天忙于赚钱和升职。 但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也有的人看起来很成功,但内心却并不幸福。那些成功但不幸福的人,那些坚信成功会带来一切美好的东西因此而奔波的人,还有那些没有成功而自暴自弃的人,对他们,我想说:成功并不是决定幸福与否的因素。深层次的幸福与满足感是存在于我们内心里的,所以,随着对自己的慢慢了解,自然而然你就会感到幸福与满足了。为了让自己健康地发展,我们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进行自我分析。生活中所有的人都能够进行自我分析。人们为了了解自己的内心,经常向自己提一些问题,诸如“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者“我为什么这么郁闷呢”。我们也会自我解答“啊,原来是这样啊”。随着对自己的深入了解,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自由舒心。能够了解自己并找到自由的人也会像线博士一样享受到愉快的假期。在这本书中出现了一个叫“休”的人。他30多岁,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但是,他的人际关系不怎么好。在他的无意识里,他的爸爸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休在与我的接触中了解并改变了自己的无意识。我想告诉读者的是,休经历了什么样的蜕变过程与心理变化,要怎么做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与幸福。人类的无意识是不可捉摸的,所以很难进行探究,接受正统的分析治疗是最可靠的。在这里我想先说一句话:这本书是想告诉大家,主人公休认识自己无意识的过程和他后来的变化。因此,与传统分析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不接受精神分析也能了解自我无意识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自我反省。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很多人的故事。这些都是我30年来在诊疗室见过的人。当然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我稍作了一些改变。读书时,如果你突然想起了过去的某件事情或者朋友的某句话,那么你其实就已经触碰到了你的无意识,是个不小的收获了。不管是诊疗室外面的 “线博士”还是“休”,我希望他们都能够达到一定水准,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并能充分享受自由和休假。只有当线博士和休能够享受“原本的自己”时,他们才会获得“人生真正的休息”。为了完成本书,图书出版社“前途及领导才能(vison and leadership)”的工作人员们很辛苦。尤其是高准英编辑,他以严谨的态度和极大的热情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妻子文光子,她无论何时都把我看做“大将军”,也一直做着我的“镜像自身对象”。

内容概要

你可以视它为一本心理自助手册,也可以视它为一趟心灵的旅行。
30多岁的主人公金休,是一家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每天拼命工作,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老板“炒鱿鱼”,多年来努力构建的美好生活瞬间崩塌。休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在李无石医生的帮助下,休才发现自己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而那些无意识下出现的愤怒、自卑、孤独、多疑等情绪竟然来自儿时父亲对自己的指责……
如果你也像休一样,被负面情绪控制,这本书将帮助你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得到心灵的休憩。

作者简介

李武石
博士,从业30余年的精神科专科医师,现任韩国全南大学校医科大学精神科教授,韩国神经精神医学会会长。拥有国际精神分析师资质,是美国精神分析学会会员。
代表著作有《精神分析的初期(理由)》《和患者的对话(集贤殿)》《安娜?弗洛伊德的哈佛大学讲座(一个医学者)》《对文森特?梵?高生命的精神分析》等50多部能够让心灵得到自由和平静的自我分析类书籍,是韩国最炙手可热的心理学专家。

书籍目录

推荐语
“我是他的狂热粉丝” VII
“像挚友一样给我内心力量的书” XI
序 言
享受自我本质的快乐 XV
第一章 在成功边缘徘徊的“休”
每个人都是一副药 003
隐藏的内心控制着我们 009
擅于制造麻烦的休 013
对于休来说,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事呢? 025
休变得不一样了 035
休的6 个变化 041
谁都可以像休一样有这种神秘的体验 057
第二章 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小小的“休”
你现在在哪里? 067
愤怒 071
嫉妒 083
依赖性 089
自卑 097
多疑 103
虚伪 109
急躁 113
孤独 119
分裂 123
第三章 致世界上像“休”这样的人—怎样才能摆脱心里的
负担而获得自由呢?
休变得精力旺盛了 131
使我改变的关系 139
妈妈就是孩子的全部 143
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父母 155
能够代替妈妈的人 163
人生的礼物—伴侣 167
绝对者与上帝的关系 171
其实,这不是我自己的问题,这是人类共同的问题 179
第一阶段 我与心灵的对话 185
第二阶段 事实上我也不了解自己 195
第三阶段 接受现实时产生的平和心态 203
第四阶段 喜欢也是我的事,讨厌也是我的事 213
第五阶段 “你是世界上最好看的” 217
第六阶段 我手里攥着解决问题的钥匙 223
后 记
让世界变化的是我们看不见的“内心” 229

章节摘录

擅于制造麻烦的休接受精神治疗的人中有很多是职场人。他们避开上班时间来治疗,所以,我的下班时间一般是凌晨或晚上8点以后。一个星期一的早上,还没到与患者约定的时间我就听到“咚咚”的敲门声。“我是金休。”像这样,被接受过治疗的患者重新找来,让作为精神医生的我感到很担忧。我在想—“又有什么问题了吗?”但当我看到他灿烂的笑容时,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他有点儿腼腆地递给我一个盒饭。因为职场人早上要开会,所以很多人都饿着肚子上班,金休本来是买给他们的,但这次却拿来送给我。他这么做,可能他自己还不是很习惯。金休住院之前,老板劝他辞职,这对于聪明能干,一直以来都得到赏识的休来讲简直是晴天霹雳。这突如其来的“被炒鱿鱼”让金休感到非常绝望,还带着些许的愤怒。从得知自己要被辞退的那天晚上起,金休就开始拉肚子,持续的腹泻让他瘦了5公斤,虽然在医院作了很全面的检查,但是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休在筋疲力尽的状态下听取了内科医生的劝告,来到了精神科接受治疗。说起来很有意思,如果不是因为“腹泻”我也就不会遇到金休了。通过和金休的交谈,我觉得他被辞退的原因(对他本人当然不是这么说的)是他给公司制造了很多麻烦。他的交往方式带有强烈的竞争性与攻击性,可惜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交往方式有问题。他废寝忘食地工作,结果却被炒鱿鱼,这种被抛弃的结果让休很气愤。再加上腹泻,金休更加感到无法承受,几乎快垮掉了。“努力地生活,努力地工作,结果,不经意间却被人在背后踹了一脚。”他的努力适得其反。努力地工作反而给他带来了不幸。金休本人也开始怀疑自己。我开始担心休的精神健康了,因为对自我的怀疑是一种危险的精神状态,忧郁症等精神疾病都是由此引发出来的。人们的精神得到统合后才会产生对自己的确信。承认自己的主体存在才能过得有活力。人生万事都是由某个主体选择的,选择的主体如果对自我产生怀疑,那么也就无法对事物进行正确的选择,也很可能会引起诸多麻烦事。麻烦事一多,人们就会感到烦恼和厌倦,这就是精神的危机。此时,我觉得金休很需要我。金休作为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是个很能干的职员。金休现在的老板是他当时所属部门的组长。组长很看中金休的能力,所以,后来那个组长自己创业的时候也把休带了过去。创办的公司快速发展起来,而金休也成为了该公司的核心人物。老板十分信任金休,任命他为公司理事。金休为了不让老板失望,每天废寝忘食地工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金休,看到谁不努力工作就会对他们进行攻击,可想而知,没人能受得了这种攻击。“企业对职工的期待不是‘差不多吧’,而是‘做到最好’。”一开始,老板很欣赏金休的做法。休代替老板在员工面前挥鞭子,所以,员工的所有不满都指向了休而不是老板。结果,费尽心思选拔出来的人才都纷纷离职了。与金休比起来,老板更珍惜人才,所以他对金休说:“要么你走,要么那些人走,你选一个吧。”位居公司要职的金休和公司的员工不断起冲突,把他继续留在公司只会让公司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对公司的发展也不好,所以,老板决定把金休辞掉。谁都可以像休一样有这种神秘的体验有谚语说—“三岁看到老”,这是前人用智慧总结出来的,也是精神分析的谚语。3岁养成的习惯到了80岁还依然存在,这在精神分析学上也得到了认证。有很多人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一直就被自己“内心小孩”的感情所支配,临终之前还很不自由,真是件痛苦委屈的事。他们不为人知的自卑和容易被打垮的自尊心使他们孤独。内心的自卑只有自己知道,因为它藏在最深处。休虽然是经营学硕士,但他依然有自卑感和焦虑感,总是说“我很无知,是教授开绿灯我才拿到了这个学位。如果见到有能力的人,我的无知就会露馅儿”。实际上,并不像休认为的那样,他是个很优秀的人,只是他主观上一味地认为自己很无知。休为了掩盖“无知的自己”,读了很多书,说话的时候也经常会掺杂一些很难的英语。实际上,休攻读硕士学位也是为了掩盖他的这种自卑感。他不止一次地强调自己是个多么成功的事业家,自己在公司成立的时候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如果我的反应不怎么好,他就会变得很焦躁。有一天,不知道为什么,他见了我之后就开始心烦意乱,感到不安,而且睡不着觉。但是,如果他得到我的认可和赞许,就会变得完全不同。比如我对他的故事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时,或者是我对他露出灿烂的笑容时(其实我并不确定自己是否笑了,但他是这么感觉的),他的不安感瞬间就会消失,回家后也会睡得很熟。休用“神奇”这个词来形容他的这种变化。我休假时,休的反应也是这样的,精神分析学将此叫做“移情经验”。这种经验和幼年时期的爸爸有关系,是30年来在无意识里支配休的“内心小孩”,它是可怕的德拉库拉。在治疗过程中,这种经验浮到意识表面上来。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变,其实就是用现实去反映过去。于是,休发现了自己内心小孩。他也终于理解了自己一直是被那些非理性和幼稚的情感支配着。“我是在做什么啊?”从此,休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休看到了无能的自己,对所有事都批判的自己,也发现了从大人前面走过,听着他们唠叨,全身都变得僵硬的自己。即使是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大人,休也总是看他们的眼色。休发现自己的内心就像被叫到教务处的小学生一样。“内心小孩和冰冷的爸爸”。通过精神治疗,“自我意识(self awareness)”的领域已经扩大到了无意识的领域。这使休得到了释放。虽然现在还不完全,休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休已经取得了一部分的成功。这对休的健康和理性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休能够奇迹般地从痛苦中走出来,那么,其他被无意识控制,现在仍处于痛苦中的人也能像休一样走出来。尽早摆脱无意义的感情,尽早从混沌的生活中觉醒,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后记

让世界变化的是我们看不见的“内心”当了心理医生后,我看到了很多内心很痛苦的人。他们觉得活着很痛苦,只是想躲起来,很孤单很冷清,身边一个人也没有。也有人觉得自己非常没有能力,还不如死了呢。还有人因为自尊心受伤很愤怒,幻想着把别人杀死。他们得了忧郁症和心病总是想着自杀。就像我所说的,他们这样都是有自己的现实理由的。有的是配偶出走,有的是事业失败,有的是同事的背叛,有的是爱人的死亡等等。我在工作初期,也认为是环境上的原因让他们这么痛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明白了。遇到同样的事,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比如,被爱人背叛了,有的人就会很绝望然后自杀,最后被送到急诊室去。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种反应。有的人会说“虽然她离开了我,让我很痛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人生结束了”,虽然很痛苦但却接受了现实。这种反应跟意志力的强弱并没有关系。这是性格的问题。这是由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内心小孩”所决定的。“内心小孩”是从人类意识中的无意识里来的。无意识也是一种内心世界。这个内心世界没有现实感只是有想象,但是却像在现实中发生过一样。比如,虽然只是想象和他做爱,但在无意识里就像真跟他做爱了一样。这样就会很自责从而陷入害怕的不安中。无意识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所以,感觉幼年期经历的事情就像现在发生的事情一样,比如,我们之前介绍的那个一到下雪天就会觉得很忧郁的夫人。6岁时,一次下雪,家里一个人也没有,她感觉很孤独,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她。即使她长大了,只要遇到下雪天,她的心情就又回到了6岁时的状态。我们无意识里那个没长大的孩子只要有机会就会去支配我们的意识。那时候,人们就会受到心里那个幼稚的“内心小孩”的支配,做出一些幼稚的行动。比如,恋人离开时,有的人会很绝望,他的无意识里就会有个小孩让他忍受不住任何人的离开。他现在长大了,即使恋人的离开也不会影响他生活的成功,但是“内心小孩”却会因为离别的不安而陷入绝望,所以,我得到的结论就是—让人不幸的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内在的环境,是心里的环境,更具体地说,就是因为“内心小孩”。我们的任务就是理解“内心小孩”并摆脱那个小孩。我在这本书中介绍了休。他是个工作狂,虽然很成功但并不幸福。我也介绍了他心里面那个受委屈的小孩。休发现了“内心小孩”后变得轻松自由了。用他的话说就是“神奇的经历”。他的变化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我发现自己在和朋友聊天时‘从来不会意识到自我’。有的时候,我们在别人面前总是会看别人的脸色而不会意识到自我。我要从别人怎么看我的担心中走出来,去过自由的生活。”休30年来第一次体会到了休假的快乐,感受到了幸福。但是,我想说一句让大家注意的话。休的变化有点儿像电视剧,很特别。所以,我才把他作为例子。在他身上产生的戏剧性变化是因为他本身就很健康,他的矛盾本身也不是很复杂。因此,如果你期待所有人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这样的变化的话,那么你就把人生想得太简单了。我想说的是,人生是复杂而多样的,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像休一样有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我在这本书中介绍了我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内心小孩”。“他们”都是小的休。比如,生气的小孩,嫉妒的小孩,依赖性强的小孩。自卑的小孩或者疑心重重的小孩会得疑妻症;很能装的小孩总是榨取破坏他人;焦躁的小孩会引起心脏麻痹;孤独的小孩很容易陷入忧郁症,受到孤独的困扰从而陷入复杂的异性关系里。内心把好妈妈和坏妈妈分开的小孩很难维持长久的人际关系。因为一开始虽然很喜欢对方,但一旦对方让自己失望的话,他们就会把对方看成恶魔。虽然前面说过,读者中可能有人读了这本书后会突然发现心中的小孩。那时可能会有两种反应。最好的反应就是“啊,原来是这样啊”。突然明白了自己的某种举动并很想向别人倾诉。这就会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发现躲在无意识中的自己然后去旅行,这样的旅行比去未知的国度更有意思、更神奇。对自己理解得越深就会变得越自由。像休30年来才感受到的休息一样。疲惫的我们是需要休息的。理解自己就会看见自己的价值所在。恢复自己的存在感,解开内心的锁链变成自由人,让我们自己成为我们内心的主人,这才是会受到别人祝福的人生。这和看起来让你不满意的人生是不一样的。希望这本书会带领大家走向美好的人生。希望这本书会让你得到自由与休息。

媒体关注与评论

通过李武石先生的书籍,我读得出他是一个既温和又尖锐,既理性又感性的人。他是学者但也懂得生活的情趣,他确确实实是一个优秀的人。这本书对于每天忙于和别人赛跑的“休”来说,是一个福音,也是我们现代人的福音。我再一次向发行这本书的同志们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和敬意。——李时形  韩国自然医学综合研究院院长李武石老师的《30年才迎来休息》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锁,把生活中的矛盾像解谜语一样给解开了。……考虑到大众读者,李老师在这本书中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精神分析,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书去了解自己。同时,我也真心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并能摆脱心中的负担,带着自由享受更美好的人生。——李丙  韩国精神分析学会会长

编辑推荐

《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30几岁,趁一切还来得及,向幸福出发!知名心理治疗师为你揭示9中负面性格背后的秘密,媲美《少有人走的路》,韩国重印43次的疗愈圣经,让你迅速告别——愤怒•嫉妒•依赖•自卑•多疑•虚伪•急躁•孤独•多变,面对最真实的自我,看到自己的价值,获得丰盈而自在的人生!那些成功但不幸福的人,那些坚信成功会带来一切美好的东西因此而奔波的人,还有那些没有成功而自暴自弃的人,对他们,我想说:成功并不是决定幸福与否的因素。深层次的幸福与满足感是存在于我们内心里的,所以,随着对自己的慢慢了解,自然而然你就会感到幸福与满足了。

名人推荐

通过李武石先生的书籍,我读得出他是一个既温和又尖锐,既理性又感性的人。他是学者但也懂得生活的情趣,他确确实实是一个优秀的人。这本书对于每天忙于和别人赛跑的“休”来说,是一个福音,也是我们现代人的福音。我再一次向发行这本书的同志们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和敬意。——李时形  韩国自然医学综合研究院院长李武石老师的《30 年才迎来休息》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锁,把生活中的矛盾像解谜语一样给解开了。……考虑到大众读者,李老师在这本书中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精神分析,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本书去了解自己。同时,我也真心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并能摆脱心中的负担,带着自由享受更美好的人生。——李丙  韩国精神分析学会会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走在奔3的路上,日益感叹着青春逐渐远去,也担忧着“三十”如何“而立”。工作了,成家了,过往的经历还算顺遂,但生活中总有不断的烦恼莫名而来。我在追求什么?升官?发财?貌似离自己都还很远。那么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吧,我却有些盲然。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呢?一时我给不出答案。我想竹楼听雨,幽厅夜读,却没有竹楼,不见幽厅;我想纵横商场,挥金如土,却不知如何迈开脚步;我想指点江山,粪土万侯,却发现自己不过一捧“粪土”,何谈“指点”?!几近而立之年的我仍处一片迷茫与混沌之中,未来对我来说仍只是憧憬!妄想呢,没用啦,放弃吧!我总该立足生活的现实,脚踏实地的走下去。虽然内心有个声音激励我不甘平凡,可是理性的神经告诉我生活就是如此,我必须在平凡的岁月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书名让我眼前一亮,仿佛来到了一扇揭开秘密的窗前。30岁,幸福是什么样呢?抱着期望,我走进书中。原来,这本书的确是关于幸福的,却不限于你是否30几岁。作者李武石是一名韩国精神分析专科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他深入探究了影响人们生存状态的各种因素。他发现,人是由“能看见的部分”和“看不见的部分”组成的,也就是意识和无意识(或潜意识)。无意识产生的感情和想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并且支配着我们外在的感情和行动。生活中,有时我们并不赞同众人的意见,却往往随波逐流,明明对某些事情比较反感,却不由自主的去做。也有些事情明明按照大家认可的方式做了,内心却极不情愿。这就是意识与无意识的冲突,如果说意识是现实中能够看得见的“自我”,那么无意识就是那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不安的小孩”。本书中,李武石先生以一名患者“金休”为例,向我们证实了“内心小孩”的确存在,而且正以难以抗拒的力量左右着我们的精神和行为。30左右的我们看似成熟了,往往并非如此,如果不能摆脱“内心小孩”的摆布和控制,我们始终无法成熟起来。

    那么“内心小孩”是如何驻入我们身体内部的呢?作者研究发现,根源往往来自我们童年的记忆,尤其那些令我们感到不安、孤独、痛苦又无奈的记忆。童年时父亲对兄弟姐妹的偏爱可以在我们心中埋下嫉妒和愤怒的种子;母爱的缺失可以让人产生难以除却的孤独感和依赖感;自尊心的无辜伤害容易给我们留下“我不行”的阴影,让我们成年后仍难以摆脱“自卑”和“多疑”的习性;家庭关爱的缺失会让我们的童年受尽冷落,由此生出“夺回一切”的渴望,于是,有人虚伪的把自己当成周围一切的主宰,只为满足自己那曾经被伤过的内心;还有人容易急躁、遇事恐惧、性格多变,却往往不知道缘何如此。其实,这都是“内心小孩”搅动的结果,那些源自内心深处的忧虑、嫉妒、愤怒、恐惧、自卑、多疑、虚伪、急躁、孤独或多变正是隐藏在我们身体内部的“不安小孩”,正是它让我们的生活感到压抑、不自由、不幸福。我们需要去战胜它,摆脱它。

    当然,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人类共同的问题。人生复杂多变,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的存在,却可以改变主观的生活态度;我们无法去预测将来的幸福与不幸,却可以健康的心态追求自己的幸福;我们其实有力量去改变任何不满或不安的状态,只要我们找到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不安的小孩”,然后摆脱他的束缚。自由离我们并不远,幸福也没那么难,只要我们去改变那些“我们可以改变的事”,耐心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并且有足够的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然后你会发现,幸福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的身边。
  •   江山/文

    幸福似乎被我们赋予了太多的概念和文化,而在这当下,幸福也被无形地与金钱名利地位所涵盖。我们都希望自己幸福地像花儿一样,拥有阳光雨露温暖,希望得到所爱人的爱,希望工作一帆风顺,希望家庭和和美美。但当我们把这种幸福点设立的太高的话,就会让自己时刻感到不幸福。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只是我们苛求的太多而以,所以会产生忧郁、焦燥、自卑的心理和痛苦。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羡慕嫉妒恨的人们越来越多,使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了一个像《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一本书的主人公金休,在而立之年不知觉的情况下被炒,在本来憧憬的生活中一下子跌入谷底,在寻找答案之后却忽然发现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促使了这一切的发生。书中站在心理学的高度为我们讲述了9种负面性格背后的秘密,并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幸福大门的密码,简单地让我们瞠目结舌。

    江山即将走近而立之年,似乎更希望懂得幸福的意义来拥抱明天。我们不要每天在抱怨声中渡过,埋怨薪水太少工作太累。就像太经自主管理中所说的一样,我们不要抱怨路上太挤旁人素质太低,要庆幸每天有那么多的人陪自己上班下班,感激茫茫人海中我们每天都会擦身而过缘分。如果你总在抱怨,那只能说明你的内心不够坚强,还不够对抗外界的压力,所以,你的潜意识才会有那么多的负面情绪。有时,当我们自己感觉不幸福的时候最应该审视就是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那么贪心,为什么那么极端,当把一切情绪平复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不远处。

    当然,唱总是比说的要好听的多,当真正去调节的时候恐怕就难上加难了。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愤怒且失落的小孩,而他们都有偏激症,对所有的触觉产生怀疑。嫉妒别人比自己强,想支配别人的欲望就是对于自我存在感不足的逆向反应。我们想依赖别人却得到冷落,所以较别人而言,似乎自己欠缺了应该拥有的幸福与优越感,自卑心理开始蔓延。可当我们无法去实现的时候,猜忌多疑使我们不得不披上一层虚伪的外衣来掩盖内心的急躁与忐忑。从此孤独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让我们无法审视自己的过错与心理疾病的困扰。或许我们一切都懂,但总在遇见之后发生矛盾,让自己的幸福观开始分裂。在职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更没有永远的敌人,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使我们30岁后还会感到无限地幸福感。

    我们不希望自己是那个设局的人,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局中来去自由。虽然职场幸福无所谈起,但只要我们拥有那份情绪,现实总会产生化学反应供我们寄养幸福。

    全书用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发现情绪中存在的瑕疵,精练的语言和描白式的创作风格更加突出了心理知识的干净与精确,幽默中带着内敛,叙述中带着执着与亲和力。所以,当你累了那就去旅行吧,带上这本书,趁30岁的青春未尽,向幸福出发。
  •   我们的幸福与满足感来自哪里,是成功吗,是追逐金钱与地位就能够羸得的吗,很显然,不是,人类幸福与满足从来都不是外界因素所能影响的,它只产生于我们的内心,只有内心得到真正的自由,一个人才能够充分享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

    《三十几岁,幸福没那么难》是韩国博士李武石所著,这是一本和大多数心理治疗类书籍都不太相同的著作,他认为,有的人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可是却无法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许是因为不太懂得处事原则,但更多情况则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内心小孩儿”,这个小孩,就是内心深处的障碍,它来自于童年所造成的伤害,在以后的日子里以无意识的形态出现,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只有明白并且消除这个“内心小孩儿”,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博士讲了一个叫做“休”的治疗过程,他因为处理不好与同事的关系而遭到辞退,博士从过程中得知休小时候因为父亲的漠视和严厉而产生愤怒与孤独,所以工作中便总会把爸爸所带来的阴影施加到同事身上,意识到这一点,休做了改变并成功治愈。

    像休一样,活在内心世界里而不自知的人还很多很多,内心小孩儿让我们痛苦,把我人锁在心理监狱里,我们因为害怕所以对它视而不见。没有治愈的童年导致了性格上的不成熟,不懂事的大人不仅自己会很痛苦,也会让身边的人很痛苦,而我们只有直面自己的内心,才能摆脱痛苦。

    人有愤怒、嫉妒、依赖等九种负面性格,你具有哪一种呢,内心的痛苦被唤醒后,你会感到愤怒,但那座山必须要翻越。之所以说三十几岁,一切都还来得及,那是因为我们正处在事业的辉煌期,将自己治愈,同样的痛苦便不会再复制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我们传承生命时,总希望给他最好的爱,可是一个不成熟的自己只会再创造一个不安的孩子,这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如果你内心也有一不成熟的小孩儿,那么读此书时,你就会庆幸,真的还不晚,因为我们自身的改变,将会带给身边的人和孩子多么不同的人生。让我们学会理解学会原谅,过去的毕竟过去了,不应该总是活在旧的内心世界里,这是作者想要教会我们的。

    三十几岁,有幸读到此书,是人生中非常好的转折,让我们试着去谅解父母所带来的痛苦,让我们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让我们直面内心,重构幸福。真的,一切都还来得及。
  •   30几岁,文化、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可以借助本书去认识自己内心哪个还未长大的“休”,让自己的心理年龄也达到一个30岁人应有的水平。成熟的心理年龄,是我们幸福的基础。
  •   一直跟同事关系很紧张,跟父母关系也不好。看了这本书非常适合我,去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愤怒小孩,承认他的存在然后忘记他。那天和父母谈话,头一次心平气和的沟通,不再带着怨气,我说我们一起忘记过去,重新开始,效果非常好,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帮助。
  •   还没有看,希望真的幸福没有那么难吧。
  •   拿到书很开心,印刷比较柔和,给人一种平静的心情,内容和心理学有关,不过和国内的图书还是有区别的,阅读的时候很轻松
  •   还不错,适合忧伤或有心理问题的人看看
  •   好书,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在读第二遍了,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也许有了孩子的父母,更容易理解书中的内容吧。反正觉得书很不错,读后有受益匪浅的感觉,庆幸这样的好书出现在我的生命之中。真的很不错。
  •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30多岁的人,正处在事业的黄金点,对于职场而言,或是老兵、或是倦鸟,在业务娴熟、经验丰富的光环下,缺乏激情与斗志,虽然能游刃于职场,笑看职场风云,但是,有些人总会出现困惑,无法认识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导致角色的错位,在《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书中,李武石博士为我们揭示9种负面性格背后的秘密——心智不成熟,就像书封面所言,让我们远离愤怒、嫉妒、依赖、自卑、多疑、虚伪、急躁、孤独、多变,面对最真实的自我,看到自己的价值,获得丰盈而自在的人生。

    李武石博士,从业30余年的精神科专科医师,现任韩国全南大学校医科大学精神科教授,韩国神经精神医学会会长。拥有国际精神分析师资质,是美国精神分析学会会员,著有《精神分析的初期(理由)》《和患者的对话(集贤殿)》等50多部能够让心灵得到自由和平静的自我分析类书籍,是韩国最炙手可热的心理学专家。

    书中讲到30多岁的主人公金休,是一家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每天拼命工作,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老板“炒鱿鱼”,多年来努力构建的美好生活瞬间崩塌。休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在李无石医生的帮助下,休才发现自己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而那些无意识下出现的愤怒、自卑、孤独、多疑等情绪竟然来自儿时父亲对自己的指责……

    看很多书中写道,童年是人生的关键,性格的形成很多来源于童年的记忆,就像书中讲到的金休,童年时父亲的疏远、指责导致他自卑、多疑、孤独的性格,工作再出色,人际关系薄弱,与员工时不时起冲突,将自己逼向绝境,幸与不幸?这让我想起《少有人走的路》中文序中写道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动机仅仅是:害怕毕业。他们是害怕毕业,还是在拒绝成熟? 无数大龄青年不愿结婚,他们真的是没选择好伴侣,还是害怕承担婚后的责任? 数不清的成年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正视自己,真诚的对待同事,遇到不公、看到不平,心中总有点不适,问题是抱怨能解绝问题吗?换种方式,换种心态,及时的梳理情绪,将负面情绪转移,注入积极的正面情绪,我们才能立足于职场,职场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庭,可以为所欲为,发发脾气,使使小性,任性而为,结果只能将自己逼入绝境。身在职场,必须学会控制情绪,才能行走于职场,关注内心小孩,踏上成长之路。
  •   勇敢面对真实的自我,拯救内心受伤的小孩

    因为到了30几岁的年龄,也因为一直在追赶幸福的脚步,所以收了这本《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但翻开书读过之后发现好像和三十几岁无关,不如称之为拯救内心受伤的小孩。但却是一本很好的心理理疗书,以最有力的实例向我们揭示了九种负面性格背后的秘密,让人学会在轻松中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所以不管你年龄如何,如果你总是会莫名的被负面情绪所牵绊,如果你渴望更了解自己无意识中的那个小孩,让自己过更加自由舒心的幸福生活,那么这本书会很适合你。

    作者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精神科医生,而整本书都是从他的一个名叫金休的病人说起。主人公金休三十几岁,这可能是作者命名书名的原因之一。他是企业的首席执行当官,他的个人能力很强,是公司的核心人物。他看似很成功但他却并不幸福。他的人际关系十分不好,也因此把公司的气氛搞得非常糟糕。老板不得不喝令他递交辞呈,而负面情绪同时影响了他的家庭生活,他甚至连妻子和儿子都无法亲近,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金休的故事不是个例,我们每个人多少都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我们常常会被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扰而承受着痛苦。虽然也会翻看很多有关处事原则的指导书,但却常常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每个人都很想搞清这其中的真实原因。

    本书的作者给了我们答案,因为每个人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它就是支配我们内心和行动的无意识。我们常常忽视“内心小孩”的存在,更没有想过如何去帮助这个“内心小孩”成长。正是因为我们被自己的内心所排斥,所以才会在人际关系中承受着各种痛苦。作者教我们通过“移情”,利用倾听和对话的力量或者通过自己的梦来了解自己的内心愿望。一旦暗藏深处的无意识接受了理性阳光的照射,我们才能走出内心的桎梏,拥有强大的自我控制力,成为一个智慧、勇敢、健康的人。休正是经历了这样一次“神秘的体验”,了解到了原来自己一直在被自己的内心排斥,才能够从“心理现实”中醒来,回到“实际现实”里。之后他的身体变轻松了,性格变宽容了,工作变开心了,人际关系变和谐了,幸福真的没有那么难了。

    随后,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内心小孩”。愤怒、嫉妒、依赖、自卑、多疑、虚伪、急躁、孤独、分裂,也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上带着幼年时留下的伤,这个伤没有冶愈我们就不会变得成熟,这种“实现现实”和“心理现实”的差距会让我们很受伤。那个内心的小孩好像不断的鞭笞着我们,心永远的沉闷。书的最后教我们在发现自己的内心小孩之后如何摆脱心理负担,重获自由。我们需要不断的自省,学会和自己的心灵对话,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恢复自己的存在感。
    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面对最真实的自我,每个人都应该帮助自己内心那个没有长大的小孩走向成熟。《30几岁幸福没那么难》一本不错的心理理疗书,值得你认真的研读。
  •   关于幸福,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而在今天的社会,人们却越来越关注幸福度,幸福感的竞争排名也在进行中,对于个体而言,事关幸福的攀比也在不断的加剧,而往往人们对于幸福总是有着一定的偏颇认知,总是将有没有钱,事业成功与否当成简单的参照物,很多人说,之所以感知不到幸福,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多的不满足,这本书给出了相反的答案,也是人类始原的本真,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

    的确正如书中作者所描述,每一个人都是有矛盾的,因为在每个人的身体内都住着一些小孩,他们可能是愤怒、可能是嫉妒,可能是不满,可能是自卑,可能是孤独……种种种种,他们总会不时的兴风作浪,让人不能自制,这种难以抗衡的力其实就是总被我们所忽略的潜意识,如果你看过《潜意识操控术》,一定会因为潜意识的巨大能量而惊讶不已,正向如此,反作用也很显著,当他们出来作怪的时候,你的言行或者精神状态一定会出现问题,即便你是功成名就,事业斐然,但还会如文中的“休”一样苦恼困惑而茫然。这也是现在心理诊所遍地升花,精神疾病多发的因素所在,只是,更多早已病态的我们不自知,甚至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和顽疾。作者用“休”这个人物的病情转变的故事中让人变得勇敢和坚强,没有高深的专业理论,也没有严谨的说教,准确的把握了人们的心理,在亲切的氛围下成功的达到情感治疗的目的,尽管也有一些与同类书籍内容近似之处,但这种新颖的叙述方式还是在开始就大大的吸引了人的阅读兴趣。

    如果客观一些说,这本书是不错的心理辅导书籍,尤其对于身居都市,每日穿梭于水泥建筑、压力巨大的人们来说更有帮助,它不但展示了这种不幸福感的来源,同时也用专业的心理医生的方式,用不吃药的绿色方式教人们如何正确的面对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如何疏导自己的情绪,理顺自己的压力,在确保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基础上来获得幸福感。甚至从培养孩子的来加以论证,会让人收获颇丰。而非书名一般只适合于30几岁,也并非是解释单纯的幸福,全书更像是对幸福的“歪解”,将健康与幸福进行了改梁换柱,当然,对于这个处于纠结脆弱情感时期年龄段的人来说会更有针对性,实际上,每一个有追求的人都有望从这里得到解脱。

    众所周知,人之最大的幸福应该是拥有健康,不光是肢体的灵光,还包括精神因素,只有懂得制服或者学会安抚体内不甘寂寞和不安抚的小孩,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30几岁,一切还来得及。
  •   把一些心理知识和生活的道理讲得很通俗易懂。更重要的还是在生活中自己的点滴体悟。其实,并非针对30几岁的人。20、30、40、、、愿意内观自己心灵的人,都可以从中学习一点方法和线索。书中讲的也只是一些启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地图。
  •   其实关于心灵的书籍理念都是差不多的。
  •   人在囧途
    非常实用的一本心理教材书
  •   自己意识自己的一些情绪产生原因。
  •   书还是不错了,通俗易懂,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比较水,可以压缩一半。主要是讲现象,分析原因,但是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讲得不多不深。
  •   在学人书店看了近一百页,由于朋友也想看所以网购了这本书。更加了解一下自己
  •   可以买来看看的一本书
  •   非常喜欢的,好书推荐,给了我勇气和信念
  •   以后类似的书绝对不要买了,买也不能买外国人写的,不符合国情啊
  •   个人觉得还成啦,反正都是各种安慰剂类的书籍。
  •   按照这本书的说法,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孩,都会存在一些根源身处的毛病。我自己对比了一下,可能是急躁和孤独吧。总是匆忙做事,说话快,容易期待又极容易失望。唉,这个真的需要好好改改。作者是韩国人,有些事情说起来也还是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心态吧。我觉得还是比较有用的。就是翻译有点怪怪的,里面作为一个典型案例的人,名字叫“休”。总是让我觉得怪怪的。甚至会联想到休斯顿。晕。此外很喜欢封面那幅画,那个骑自行车一路向前的敢感觉。有点《阿甘正传》的感觉,很有希望和毅力的样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