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说了算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美] 巴萨米安(David Barsamian) 访谈  页数:188  字数:106000  译者:臧博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美国说了算:乔姆斯基眼中的美国强权》探索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心态: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军事力量、无与伦比的国土安全、庞大而坚实的经济基础。由于在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对手,美国可以随意使用武力而不受任何限制;凡事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标准,不受任何国家法的约束。结合这一主题,《美国说了算:乔姆斯基眼中的美国强权》探讨了一些迫切的国家议题:美国和伊朗、朝鲜之间的对抗;以巴冲突的恶化;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占领;中国的崛起等。乔姆斯基一如既往,根据自己的原则和观察,深入浅出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对于任何想要了解当今世界的人,乔姆斯基都是无与伦比的资源。

作者简介

诺姆?乔姆斯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家、思想家、畅销书作者,也是非常活跃的政治评论家、对美国帝国主义批评最有力的人。1955年至今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与哲学系教授。著作等身,超过70种专著,上千篇文章,在语言学、哲学与政治上,均有诸多论述;并经常在世界各地发表公开演说。半个世纪以来,他持续对美国政府的国际外交政策提出尖锐批评,是全球民主运动的标志性人物,也因此备受争议。他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异议份子”,并在2005年获选全球“百大公共知识分子”第一名(由美国《外交政策》与英国《前景》杂志合办)。已出版著作:《911》、《海盗与皇帝》、《恐怖主义文化》、《权力与恐怖》等。最新作品:《霸权与生存》、《失败的国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们说了算
第二章 黎巴嫩和中东危机
第三章 拉丁美洲:仆从地区的纷乱
第四章 美国与福音书
第五章 合理想法的框架
第六章 侵略和借口
第七章 威胁
第八章 我们能做的事
致谢

章节摘录

詹姆斯•特劳布在《纽约时报》上写道:“当然,条约与国际准则无法制止不法之徒。当萨达姆•侯赛因决定武力侵占科威特时,《联合国宪章》明文昭示禁止入侵他国领土的条款,在他看来形同虚设。”特劳布又说:“需要武力解决问题时,美国有能力,也愿意独撑大局。但是,要想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则需各方团结合作。”1特劳布非常清楚,美国是不法国家之首,完全不遵守国际法,甚至公开如此宣称。美国说了算。尽管从根本上违背《联合国宪章》,美国仍旧入侵了伊拉克。既然特劳布清楚这一切,为何他不在文章中写出来?如果特劳布这样写,他就不可能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你必须遵守某一规则:在一个组织有序的社会中,你不能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和盘托出。你说的一切必须为权力服务。这使我想起亚历山大大帝和一名海盗的故事。我不知道是否真有此事,但根据圣奥古斯丁的描述,一名海盗被带到亚历山大大帝面前,亚历山大问他:“你怎敢在海上劫掠生事?”海盗回答道:“你怎敢称霸世界?我只有一条小船,所以我被称为海盗。你麾下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所以你被称为皇帝。你危害的是整个世界,相比之下,我干的那点事儿实在微不足道。”2规矩就是这样的:皇帝有权称霸世界,而海盗却只能沦为阶下囚。2006年1月,18名巴基斯坦平民在巴基斯坦领土上遭到美国导弹袭击而丧生。《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指出:“这些攻击是合法的,其目标是潜逃的‘基地’组织领导人。”3那是因为《纽约时报》一贯赞同美国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对此你无须吃惊。不管发生什么,美国都有权在任何地方使用武力。如果美国打错了人,它会说:“对不起,我们打错了人!”但是,美国动用武力的权利不受任何限制。《纽约时报》和其他自由派媒体会报道美国国内监控和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为什么它们不将这种对法律的关注扩展到国际领域呢?实际上,就像詹姆斯•特劳布一样,媒体对违背国际法的现象十分担忧,但前提是,违背国际法的是某个敌人。媒体的政策完全是前后一致的。它不应被称做双重标准,而是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对权力的臣服。监控困扰着美国的权贵们,他们并不喜欢这样。有权有势的人肯定不想让“老大哥”看他们的电子邮件,所以,是的,他们对监控不满。但另一方面,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即纽伦堡法庭所说的“汇集世上一切罪恶”之“最严重的国际犯罪”),比如说入侵伊拉克,对他们而言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4《报纸的记录》是一本非常有趣且十分重要的书,但毫不意外的,几乎找不到关于它的评论。该书的作者是两位国际法专家霍华德•弗里尔和理查德•福尔克,他们这本书正好重点分析了《纽约时报》及其对国际法的态度,但那只是出于这份报纸的重要性。5其实,其他报纸对国际法的态度也和《纽约时报》如出一辙。霍华德•弗里尔和理查德•福尔克指出了一个因循许久的惯例:如果违反国际法的是敌人,那么这种罪行简直罪不容诛;如果违反国际法的是美国,那就像根本没这回事儿。例如,他们指出,从2001年9月11日开始,一直到2003年3月21日美军入侵伊拉克为止,这段时间内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70篇关于伊拉克的社论中,《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等词汇完全销声匿迹。6这一现象是该报认为美国可以不受法律约束的一个经典案例。1967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纽约河滨教堂发表演讲,说:“即使人们渴望获得真相,但他们也不会轻易去反对政府的政策,尤其是在战争时期。”7这是事实吗?这样的事实无处不在。在美国,这显然是事实。但是,美国在1967年是“处于战争时期”吗?马丁•路德•金说是的。不过,美国当时处于战争时期的确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正在攻击另一个国家,实际上,它在攻击整个印度支那,自己并没有受到任何攻击。那么,这场战争又是什么?毫无疑问,它完全是侵略。霍华德•津恩(美国历史学家)在题为“问题就是全民服从”的演讲中指出,全民不服从“并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问题在于全民服从”,即人们服从统治秩序,却不质疑它的合法性。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8霍华德说得一点都不错。服从权力、附庸于权力是主要的问题,并非在美国如此,在哪里都是这样。因为美国的强大,所以这个现象在美国尤为重要,要比诸如在卢森堡之类的国家和地区重要得多。但问题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关于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我们有很多例子可借鉴。首先,我们可从以往的历史中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也可从西半球的其他地方找到例子。例如,玻利维亚和海地举行了在美国甚至都无法想象的民主选举。在玻利维亚,候选人必须是读过耶鲁大学、参加过骷髅会的富家子弟,而且都获得过相同公司的赞助,并实施大同小异的计划吗?不,玻利维亚人民是从他们自己的阶层中选出的新总统埃沃•莫拉莱斯。这才是民主。在海地,若不是美国在2004年年初将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驱逐出了加勒比海地区,他有可能再次在海地的总统选举中获胜。在海地和玻利维亚,人们的行事方式使他们能参与到民主体制之中。这才是真正的服从。但在美国,我们无法享有这样的权利。我们所需的不服从,就是为了重建一个能起作用的民主体制,这并非一个多么激进的想法。2005年12月,埃沃•莫拉莱斯在玻利维亚的选举中获胜,标志着南美第一位原住民当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因为原住民在玻利维亚占大多数,此事格外引人注目。毋庸置疑,五角大楼和美国民防计划制订者对此深表担忧。美国不仅失去了对拉丁美洲的控制,而且数量庞大的原住民也首次进入了政治领域。在能源生产大国秘鲁和厄瓜多尔,原住民的数量也非常多。拉丁美洲的有些组织甚至正在号召建立印第安人的国家。他们想控制自己的资源。实际上,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想开发自己的资源,他们想过自己的生活,不希望自己的社会和文明遭到破坏,以避免大家只能在纽约的交通堵塞中挣扎。这些都是对美国的威胁。而这才是真正的民主,但在美国,我们是不会让民主按照这种方式运行的。但是,我们却不愿承认这一点。过去,美国民众曾多次促成剧变。你提到了马丁•路德•金,他是第一个宣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作战的人。他是民权运动的一分子,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金反对亚拉巴马州那些带有种族偏见的行政司法长官,因此广受称赞。你在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听说了这一切。但当他把注意力转向贫困和战争问题时,他也备受谴责。在被谋杀时,他正在做什么?他正支持孟菲斯的清洁工人罢工,为一场穷人前往华盛顿的示威活动出谋划策。但马丁•路德•金却没有因这些举动受到什么称赞,还不如他对越战敷衍了事、姗姗来迟的反对收到的赞誉多。实际上,他在这方面受到的是严厉的指责。9这不是量子物理学。整个现象的背后蕴涵着复杂的细节。你还有很多东西要了解,你需要获得正确的数据。但基本的原则已显而易见,你想装聋作哑并不容易。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乔姆斯基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他的声音也是这个星球上关于对外政策的最受读者欢迎的声音。——萨曼莎•鲍尔,《纽约时报》书评和乔姆斯基一起坐下来聊一聊时事,是最让人受启发的经历,但如果你不能一直都想出最好的问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别担心:戴维•巴萨米安在采访乔姆斯基时一直都在问着富有深度并能引起广泛争论的问题。即便你知道乔姆斯基这个人,他的见解仍会让你大吃一惊。”——《政治事务》

编辑推荐

《美国说了算:乔姆斯基眼中的美国强权》对美国强权最鞭辟入里的讲述。美国最伟大的异议份子、当代最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乔姆斯基解读——凭什么美国说了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说了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美国可能是有史以来被批评得最多的帝国,而且这种批评还常常来自内部,其中最刺耳的声音大概来自乔姆斯基。他作为一个批判性公共知识分子的名声可能超过了其学术声望——绝大部分人都没看过他那些艰深的语言学学术著作(就算翻了也多半看不懂),但听到他发表最新的抨击美国的言论(你大概不能指望他会说美国的好话),很多人还是会竖起耳朵。虽然有人觉得他太偏激,但那又何妨?往往是偏激的嘴里才出精彩的言论。
      
      一如既往地,在《美国说了算》中,乔姆斯基批判了美国那种自认在国际社会不受任何限制的行为,反过来,他倒是为巴勒斯坦人、伊朗、阿富汗投下一些同情票。这当然是有风险的,因为替声名狼藉者辩护通常意味着自己也被贴上同样的标签。但他有个很难被驳倒的立论点:他只是强调,美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必须和其他成员平等相处并遵循相同的规则。
      
      这与其说是国际政治的现实,不如说是一种从未实现的理想。的确,美国常常藐视国际法,并持有一种双重标准(别人违反罪不容诛,自己违反则好像根本没这回事),但事实是,国际法也是人制定出来的,而修订和解释它的权力通常并不掌握在美国的敌人手里。在立国之初,美国就将自身视为一座进步的灯塔,代表着某种趋于至善的未来国家结构和全新秩序,它对欧洲的大国秩序和源自欧洲的各国法从来就不表苟同,因此它向来就相信美国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国家——美国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系列价值观。正因此,美国才有那么顽强的“美国例外论”观念,以及一种代表正义、自由去讨伐敌对势力的冲动,因为对美国的冒犯,不被视为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战,而是对美国象征的那些价值观的威胁,双方的斗争于是被视为一场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启示录式战争。
      
      因此,当乔姆斯基批评说,“在美国眼中,民主有一个特殊的含义,那就是‘照美国说的做’”。按美国的逻辑来说,本来就理当如此。美国是守护民主这个圣杯的圣殿骑士,它认为自己的定义才是唯一可接受的。不幸是这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而这种意识形态的帷幕也遮蔽了许多普通人的痛苦。作为一个老牌的反战分子,他不相信世上有所谓“正义战争”,因为在他看来恐怖的并非恐怖分子,而是战争本身。
      
      这种战争观,以及将美国视为国际社会普通一员的理念,实际上是一种欧洲信念,但他同样珍视美国所代表的那些价值观,只不过他的定义有所不同。在他看来,“民主”并不只有一种,而是存在着多种亚形态,美国式民主甚至也不是最完善的那一种。很早之前,他就抱怨美国的团体基本上不关心政治,也没有以劳动者为主体的政党,民主应当意味着民众主动拥有自己的组织,再自行决定哪些制度应当被实行。
      
      毫无疑问,权力中心是应当受批评的。在美国你至少可以不受限制地实践这一点。人们常常以为乔姆斯基尖刻地批评美国意味着他反对美国体现的价值观。恰恰相反,他二十多年前就说过,美国社会是自由的,“我不仅仅是承认这一点,我坚持这一点。我坚持说我们的社会是自由的。相比之下,苏联是一个地狱。”他是在批判性地反思美国的价值观和行为,而并没有说反美就总是正确的——苏联也禁他的书,还拒绝了他唯一一次申请前往东欧的签证。
      
      他也尖刻地指出,在美国“对权力持批评态度是最安全的立场之一。实际上,权力中心对这一立场相当宽容。”有时这种宽容表现为一种蔑视,犹如1986年助理国务卿Elliot Abrams曾说他是“巴解组织的疯狂辩护人……鉴于他惊人的记录,在美国真的没有任何人——在与政治无关的情况下——会将乔姆斯基认真当回事。”不管怎样,他至少可以使自己的声音被人听见。
      
      但他并不为此而感激,相反,他认为这可能是另一种社会控制手段,即:先作基本假设(这个前提假设是不容争论的),然后允许争论,最终争论反倒成为增强假设的手段。例如关于伊拉克的争论,人们争的不是“是否有权获得胜利”,而是“如何取得胜利”。从他1960年代反对越战开始,他一直持有这一种怀疑主义立场,认为真正需要批评的是背后那种前提假设,即“美国做任何事都是正当的”,因为“只有你接受美国统治世界这个前提,你才能问一个国家是否干涉了美国已经入侵和占领的国家的事务”。
      
      他的批评常常集中于针对美国的国际事务,而他本人在国际事务的观点则有点无政府主义——他相信“国际事务和黑手党事务很相像”。这也就难怪他觉得老布什1991年宣示新世界秩序的主要原则是“美国说了算”不过是一种强权行径。不过他倒是漏掉了2001年美国拒签京都议定书时那段更著名的话:“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你不喜欢,那就忍着点儿。”但他最主要的批评方向,还是针对美国在拉美和中东的所作所为,那可能也是美国涉入最深的区域,他担心的并非敌人是魔鬼,而是美国自身在与想像中的魔鬼斗争的过程中,自己变成了魔鬼。
      
      在这里,他颠倒了萨特的那句著名格言“他人就是地狱”,相反看起来更接受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不,其实邪恶的正是我们自己。”数十年来这个原本似乎应该呆在象牙塔里的学者不断大声疾呼,希望促成一个更有自省能力的美国。虽然他双亲都是犹太人,但他对世上唯一的犹太国家以色列,批评之烈度大概仅次于对美国。这一点上,他和另一个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巴勒斯坦裔的爱德华•萨义德倒是不谋而合。
      
      很多年前接受另一次采访时,他说,他的批评并不是要人对任何事都产生怀疑和绝望,但是,人们赖以活动的信仰和原则本身也应当被反思和挑战,因为它们说不定是错误的。不管如何看待他的言论,他这么说并没有错。黑格尔曾说,假如国家真的完美了,公民也就失去批评它的理由和权利,而那可能才是最可怕的。世界本来就是有缺陷的世界,真正的批评常常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附及:访谈者David Barsamian也曾采访另一位富有批判精神(并同样在美国声名狼藉)的知识分子Edward Said,中文版见《文化与抵抗》一书。Barsamian本人是亚美尼亚裔,故此对土耳其和亚美尼亚的恩怨在本书中也不免提及。
  •   真正去在美国生活过一些时间的中国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美国并不是我们理想的那样美好,中国也并不是很多人体会的那么糟糕,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像每个人一样,有自己的路要走。看看乔姆斯基的话,很有借鉴意义。
  •   乔姆斯基是一个有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值得一看。
  •   谁说了也不算,个人有个人的想法
  •   好好看看新闻与宣传的非道义联系吧
  •   看看吧~~啥也不说了
  •   知识分子的良知就在于直面残酷的现实时,也要说真话,乔姆斯基值得中国知识界学习。
  •   想看的书。放着慢慢读
  •   硬皮,纸的质量不错,很薄一小本,但是价格的确偏贵。内容为几篇访谈内容的汇编
  •   很喜欢这本书,他将我们新闻中的各个关于美国的难以令人察觉的现象,整理论述,揭开美国人道主义“羊皮”下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贪婪实质。
  •   打开包装先看到书的外包装很精致,再看里面是黑色的硬质皮,很厚重的感觉,书的质量也非常不错,物有所值!很久没买到这么合心意的书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