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霍华德·舒尔茨,[美] 乔安·戈登 页数:336 译者:张万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个关于动荡、迷失、找回灵魂和重获新生的故事。2008年,星巴克总裁兼董事会主席霍华德?舒尔茨出人意料地决定重返首席执行官一职,这距离他上次放手公司日常事务,担任董事会主席已达8年之久。是的,星巴克迷失了方向。在星巴克30余年遭遇的最大危机面前,舒尔茨决定帮助它重新回归核心价值,不仅要恢复良好的财务状况,更要重塑它的灵魂。
这是一个基于大量采访、上百个资料提供者,还包括从未向外披露过的一手资料的戏剧般的故事。书中叙述了2007~2010年舒尔茨回归期间,在星巴克内外产生的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变革以及星巴克如何一如既往地坚守价值观以重新实现赢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故事。
“不仅要赢,而是要赢得体面。”这就是舒尔茨的领导哲学。他希望给读者传达的终极思想——也是他每时每刻都在努力践行的——要怀有希望:无论世事多么艰难,未来总会变得比往昔更美好,不论这种“美好”将如何定义。
作者简介
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纽约时报》畅销书《将心注入》的作者。
乔安·戈登:曾经担任《福布斯》杂志的撰稿人和特约编辑,十多年来致力于追踪报道各大公司和众多商业领袖,撰写过大量文章,出版过5本书。
书籍目录
引言
→IX
第一部分
爱
第一章
饮品的真相
→3
第二章
爱的故事
→9
第三章
问题凸显
→15
第四章
没有什么是机密的
→27
第五章
魔力般的体验
→35
第六章
为生存而战
→41
第七章
最重要是相信自己
→49
第二部分
信心
第八章
重唤信任→57
第九章
重塑咖啡特质→71
第十章
战则必胜→83
第十一章
提升核心价值→91
第十二章
陷入泥沼→99
第十三章
变革议程→105
第十四章
慈善之心→117
第十五章
重新思考产品本身→123
第十六章
大胆举措→129
第三部分
痛
第十七章
混乱时期→141
第十八章
致命的问题→149
第十九章
艰难抉择→157
第二十章
没有灵丹妙药→167
第二十一章
拯救星巴克→173
第四部分
希望
第二十二章
危机的真相→185
第二十三章
激励人心的时刻→193
第二十四章
灵活行事→209
第二十五章 B计划→219
第二十六章
坚持到底→225
第五部分
勇气
第二十七章
创新基因→239
第二十八章
真正伟大的产品→249
第二十九章
数字生活→261
第三十章
平稳过渡→269
第三十一章
从未失去灵魂→283
第三十二章
胜利者→291
第三十三章
你好,未来→297
后
记→307
致
谢→319
章节摘录
引言“对我而言这是个特殊的日子,”在一家小小的餐馆里,我面向在座的咖 啡师以及门店经理如是说,“确切地讲,28 年前的今天,也就是 1982 年 9 月 7 日,我开始在第一家星巴克店工作,也就是你们这家,就在这里—派克 市场店,”说着,我将手伸进口袋,掏出一把钥匙,“我一直留着前门的钥匙。”谁能 想到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会随身携带一把门店钥匙,但是我把它当做钥匙链,每次 一看到它,我都会想起我所肩负的责任—将公司的传统发扬光大,并以此来向我 的前辈们致敬。自 1971 年星巴克诞生以来,派克市场店的店面就一直保持这个样 子,从未改变,当然,还包括它最初的标识。就在几周前,这家门店的经理查德 • 穆尔(Chad Moore)给我写了一封邮件, 他希望我能来激励他的团队突破连续 8 周的销售纪录。我备受感动,邀请整个团队 共进晚餐。吃饭时,其他几个分店的咖啡师和地区经理们都要求调到派克市场店来 工作。在这个温暖的西雅图夜晚,在这间专属于我们的餐厅,有 27 个伙伴正在把 酒言欢。 席间,我逐一到每张桌子旁问候所有的伙伴。他们的年龄从 28 岁到 40 岁不 等,大家都聊得十分开心。忽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个声音,要我透露一点儿自 己的故事。回想过去,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公租房长大,半工半读上完大学,最后才和妻子雪莉搬到了华盛顿的西雅图。当时,我负责一家名为星巴克的小型咖啡公司的销售业务。我第一周的工作完全围绕着派克市场店展开:不停地学习有关咖啡的一切,不断为顾客称量新鲜的咖啡豆并盛在小袋里出售。但没想到的是,去意大利的那次出差唤起了我真正的激情。徜徉在米兰和维罗纳星罗棋布的小型意式浓缩咖啡吧之间,我深深为不起眼的咖啡所折服,它竟能为人与人的交流铺路搭桥,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定了决心,要将世界级的咖啡以及意式浓缩咖啡吧的浪漫播撒在美国这片热土上。我坚信这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但许多人并不相信我的眼光—回想当初,星巴克并不销售饮料而只出售咖啡原豆和研磨咖啡粉。因此,我离开星巴克,开始经营我自己的公司—“天天”(I1 Giornale)咖啡馆。我们在西雅图开了两家意式浓缩咖啡吧,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也开了一家。此后,在1987年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可以做得更大,却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收购我以前所在公司的6家门店以及购置咖啡烘焙设备。但是在几个投资者的支持下,我将两家公司合并且仍冠之以“星巴克咖啡公司”。同年年末,我们拥有了11家门店、100名伙伴以及一个创造全国性品牌的梦想。2010年秋,在本书即将出版的时候,星巴克的财务表现正处于它近40年来的巅峰—尽管有评论家曾预言星巴克的好日子不会长久。然而,星巴克的生意却从未如此蓬勃地发展,利润也在持续增长,这不只是依靠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建立的新而取得的,更是凭借星巴克与消费者建立的深厚感情,不断推陈出新和大范围推广星巴克系列产品而取得的。如今,星巴克的年收入额已超过百亿美元,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6 000多家门店,每周为5 000多万名顾客服务。而那些能代表星巴克的伙伴已超过20万。尽管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某种标准来衡量公司成功与否,但却不能真正诠释星巴克成功的秘诀,最起码,我不这样认为。作为一名商业领袖,我的目标从来不局限在获胜或者赢利上,我更渴望打造出伟大而永恒的企业帝国,这就意味着要在赢利与社会良知之间找到平衡。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在惠及它的业务链各个环节相关人员之前,先满足股东的需求。对于我们,这就意味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尊重每个人,无论是咖啡农还是咖啡师,顾客还是同行。我明白要追逐利润又不愿违背人类道德听起来有点狂妄,但我始终不愿放弃,即使星巴克和我一同处于迷茫的时候,我也不愿放弃这一原则。数十年来,星巴克使它的股东以及伙伴们丰衣足食、安享繁荣。我们是美国第一家为临时工提供全面医疗保险的企业,也是第一家给临时工股票期权的企业,因此我们一向被认为是最棒的就业单位。2000年,我从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担任公司主席,此后我不再涉足公司的日常运营,转而关注其全球性战略扩张策略。随后几年里,我们不断扩建门店,我们的自信心膨胀,我们的股价暴涨,当然,我们的销售利润额也不断提高,每个季度都有所增长。直到有一个季度,这一切停滞了。2007年,星巴克开始走下坡路。由于过分追求增长,我们忽略了公司运营,对公司的核心价值也不再那么重视了。这无法归咎于某项决议、某个策略或是某个人。衰败发生得安静而平缓,就像脱线的毛衣一样,从松动的那一针开始,一点点脱线。一项又一项的决议,一家又一家的门店,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星巴克一直赖以生存的基础正在不断瓦解。更糟糕的是,随着世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内部的问题越来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最明显的是,经济正飞速陷入巨大的金融危机之中,这会造成上万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损失,进一步加剧信用恐慌,刺激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并最终使世界跌入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深渊。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行为也发生着巨变,他们关心的不再是商品的价格,转而开始更注重环境与健康,更在意生产者的伦理道德。消费者正迫使那些同他们有生意往来的公司提高自身标准,这其中就包括星巴克。此外,还有数字革命,它彻底颠覆了以往信息传递的方式。网络传媒与社交网络蓬勃发展,其中包括博客的兴起。多数情况下,星巴克的每个举动似乎都在全世界的注视之下。最后,是来自同行业竞争者的猛烈攻击,从跨国公司到个体咖啡店,竞争者们无一不迅速地抢占市场,也无一不将矛头直指星巴克,他们对我们横加指责,而且毫无歉意。这些对任何公司而言都是令人畏惧的挑战。当这一切降临在星巴克时,我如履薄冰,亲力亲为。星巴克是我的生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根本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其走向崩溃。这个公司是由许多人的心血凝结而成的,并且在不停地回馈着它的伙伴以及投资者。多年以来,它源源不断地为顾客提供上等的产品,给人们带来绝佳的享受。作为公司主席,我必须为自己造成的问题负起责任。尽管,我还不十分懂得如何应对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我明白,没有对公司日常运营的控制权,我就根本无力阻止星巴克的灭亡。因此,2008年1月,我再次担任首席执行官之职的举动让许多人为之震惊。本书讲的就是这期间发生的故事。
媒体关注与评论
霍华德•舒尔茨用他别具一格、坦诚而充满力量的文字,揭示了在风云际会的时代中能使企业保持领先的商业领袖需要具备的特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如何应对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挑战?本书是回答这个问题的难得的一手教材。——英德拉•努伊 百事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透过他一路走来的商业历程,以及这期间所有令人眩目的辉煌和痛苦不堪的低谷,我们看到霍华德•舒尔茨用坦诚与激情,写就了这本关于领导力的重磅力作。它同时也是一本关于我们这个时代变革的著作,每一代领导者都可以拿来阅读学习。这是一本必读作品,并非可有可无。”——沃伦•本尼斯 领导力大师 南加州大学工商管理学著名教授
编辑推荐
《一路向前》编辑推荐:创始人在危亡时刻回归公司的故事在现代商界屡见不鲜,但成功者寥寥,而能彻底实现惊天逆转并为世人所瞩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星巴克的灵魂人物:霍华德·舒尔茨,另一个则是“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这是一个关于创新、重新引爆流行和赢得尊重的故事。本书用独特的视角和引人入胜的鲜活细节,向读者展示了在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的经济动荡之下,一家公司如何走出泥潭并重塑自我的历程;环环相扣的快节奏描述将带领读者深入舒尔茨的精神世界,体会其作为个体的局限和不断成熟的领袖风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