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混心理术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信  作者:内藤谊人  页数:232  译者:陈吟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医生的世界里有一个词叫做“Munt therapy”,它是由德语中含义为嘴的“Munt”和含义为治疗的“Therapie”两个单词合成的。简单来说,就是用嘴来欺骗病人的治疗方法。    “没事,你没病。”    “哈哈哈,你可以活到100岁。”    “虽说是肿瘤,但因为是良性的,所以没什么大问题。”    像这样鼓励病人,让其鼓起勇气对抗病魔的治疗技巧,被称做“Munt therapy”。    据说,越是医术高明的医生,这种技巧运用得越娴熟。医生这个职业,确实给人一种诚实和认真的印象,但也深藏着高明的“蒙混”技巧。事实上,不仅在医学界,在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如果不学会一些蒙混的技巧,是无法很好地生存下来的。过于坦率、老实和纯粹的做法,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    无论谁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有过说谎、蒙混以及推脱的时候。依我之见,掌握高明的蒙混技巧的人,通常都会得到压倒性的好处。为什么呢?因为无论在哪个领域,“蒙混技术”都是绝对应该掌握的技巧。    遵从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去工作是非常危险的。当给你一份你不想做的工作时,如果你严词拒绝,说“这事不归我管”,或者回答“我不想做”,这些说法都会显得你非常不成熟。    这时,你应该欣然地接受这份你不想做的工作。    然后把这件工作放在一边不管,或者随便做做,或者自己先暂时接下工作,之后再踢给别人做。再或者,到最后跟上司赔礼道歉说:“我努力试着做了,但是结果没能做好。”    这些就是本书所说的“蒙混技术”。    要想在复杂的现代社会如鱼得水,我们需要一些智慧。    而“蒙混技术”正是我所说的智慧之一。    日语中有一个词叫做“马鹿正直”,意思是指人太过于老实。也有一个成语的大意是诚实的人看上去像傻瓜。虽然诚实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但归根结底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人不能过于老实。所以我们也需要掌握一些“蒙混技巧”,这样,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聪明地生存下去。

内容概要

  身处越来越严峻的社会,每天都要你面对严厉的上司、难以一心的同事,还有百般挑剔的顾客,这种环境对众多人的智力、心理的考验时刻都在出现,有时候仅仅是犯了一些小失误,或是一时间脑筋转得慢了点,或是某个方面的知识不够用,你的处境可能就会大大受挫!其他更严重的“小事”也会此起彼伏,接二连三。
  在这样一个时刻不宁的环境和心态中工作,不但没有丝毫乐趣,还会产生让人难以承受的紧张感,工作也会越做越做不好,发展渺茫。那么,有什么好的解决之道呢?相信已经有很多人给你提了好的建议,但内藤谊人会告诉你:虽说解决之道有很多,但要想在现代社会谋生存,先要学会“蒙混”!
  惊讶吧!当然,他说的“蒙混”可不是只建议你单纯做一个不操心、无技术、懒惰,仅靠油腔滑调应付上司同事的人,而是要做一个头脑灵活、口齿伶俐、技术满身,会分析对方心理,但又熟知妥善处理一切大小局面的高手!
  那么,关于职场“蒙混“的策略又是什么呢?下面的这些心理术方法肯定会让你大跌眼镜:不必强求一定要“言行一致”;如果被人误解了,就让他继续误解下去;别理会公司高层的理想论调,要听直属上司的话;用数字让人坠入迷雾,或用一些多余的信息去影响对方;追着小缺点不放,放过大缺陷
  利用好自己的外表,需要时要扮可爱或装可怜;散播对自己“好评”,扮演受人欢迎的角色;即使初次见面,也要说“我们真的真的见过”……
  通过本书中介绍的一些简单明了又有趣的案例解析和心理分析,你将更加正确地了解自己,了解职场,并且完成一个有内而外的自身转变,拥有一个能应对一切局面的大脑,增强自己的职场技艺,为实现职场的精彩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内藤谊人,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博士。安捷鲁(ANGIRUDO)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对于如何利用丰富的心理学数据,在商业、人际关系和管理中得出好结果的方法的研究方面颇有成就。在心理学基础上,他为大众提出了很多实用性建议,博得了一致好评。其著作有:《“蒙混”心理术》、《百分百说服力》、《攻心说话术》、《攻心说服力》、《不会被人怠慢的技巧》、《排队的收银台,哪一队走得快?》、《黑礼仪、潜规则》等。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1章 现代社会的必备“蒙混技巧”
 “蒙混”也都是“善事”
 不必强求“言行一致”
 善用肢体语言
 别人叫你的名字时,要将“整个身体”都转过去
 如果被人误解了,就让他继续误解下去
 不要理会高层的理想论,要听你直属上司的话
 不要说破坏周围气氛的话
 就算不理解,也要摆出理解了的姿态
 如果没有证据,就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对于应该隐藏的东西,“不隐藏”反而是一种解决方法
 事先约好,如果给其他人添麻烦了,就要请吃荞麦面
 礼物使人感恩
 丢弃不合理的想法
 专评 竞争之处都是不毛之地
第2章 准备好应对各种问题的话术
 无论对方说什么,先准备好应对的话术
 即使是说谎,只要隐藏好你的“意图”就好
 绝对不能说对方家人的坏话
 有人向你征询对朋友的评价时,应采用无伤大雅的表达方式
 只是“倾听”并不等于“善于倾听”
 巧妙地岔开情绪激昂的对方的话题
 利用对方的论点反击对方
 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的论点,可以令对方胆怯
 在对方心情好的时候去求他办事
 进入谈话主题前要多多闲聊
 专评 舍弃普通客户,特别关照大客户
第3章 扰乱对方的障眼法
 事先准备杀手锏
 扰乱对手,使之无法冷静地作出判断
 给出多余的信息,混淆对方视听
 特意告知小缺点,隐藏大缺点
 用不可能的事情让对方作出错误的判断
 将对方诱导到错误的方向
 试着从相反的角度来表达
 不要认真理会对方的主张,让其期望落空
 暴露自己可怜的样子
 就算全面败北,也有合理的一面
 用完全屈服来博取对方的信任
 专评 就算不属于你的工作范围,也要愉快地接受
第4章 让人按照你的意愿行动的“说服方法”
 用“禁止的说明”诱导对方作出错误判断
 把宣讲的重点放到“句子的最后”
 不要自己去推销,而应该让别人去宣传
 看到对方犹豫不决,就推他一把
 在对手的心中多加几个让他心跳的“关键词”
 如果对自己发表的内容没有信心,就不断地更换幻灯片
 不擅长言语的人应学习使用动画来表达
 努力让对方认为自己“占便宜”了
 用数字让人坠入迷雾
 专评 使用格言和谚语,发表文体相似的言论
第5章 提升自我形象的“蒙混”心理技法
 用外表“迷惑”
 获得头衔
 “散播”对自己的“好评”
 如果希望得到特别对待,就要直呼对方的“姓名”
 对于他人的“所有物”也表示“敬意”
 就算不是知名企业,也有可能让对方误以为知名
 “领导能力”不足的上司所采取的“笼络管理术”
 即使初次见面,也告知对方“我们见过”
 专评 掌握超级丰富的词汇
第6章 有利于工作的“蒙混”技巧
 运用斑斓的色彩
 写一个“壮观”的长标题
 只要变得可爱,做任何事都会被原谅
 扮演受人欢迎的角色
 观察酒吧里喧闹的人们,治愈心灵
 要靠速度取胜
 品质是难以界定的东西
 通过给别人造成麻烦以博取信任的幕后招数
 凭借本能行动
 报告要简单明了,反正没人会实地考察
 专评 如果职场出现欺辱事件,立刻用拒绝上班来应战
后 记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蒙混”也都是“善事”恐怕读这本书的各位,都是非常善良的人吧。通常我们上学时,老师都教育我们“要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因此,我们大部分人可能对“蒙混”一词怀有一种罪恶感和犹豫。但是,蒙混真的完全都是恶吗?当然不是。正如“必需的恶”这个词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以恶制恶。对于生活在这个不是吃掉别人,就是被别人吃掉的残酷竞争的社会里的各位来说,我们应该首先对自己说:少许的蒙混恐怕正是所谓的“必需的恶”,因此根本不能算做恶。在东南亚我们很容易打出一杆进洞。为什么呢?因为球不是由抢先到达的球童用脚踢进洞的,就是他私自放进去的。球童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因为打出一杆进洞的顾客通常 都会庆贺一下给些小费。为了让顾客多给小费,球童们努力地“量产”一杆进洞。去东南亚打高尔夫时,我注意到球童当中男性居多,他们都是一家之主,必须担负起赚钱养家的责任。为了多赚钱,不得不耍些“小手段”。另外,许多在这里打高尔夫的人,大部分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打出一杆进洞,因此都会很大方地给球童一些小费。结果自然双方都很高兴。因此,我认为球童们耍的小手段一点都 不坏。我知道“高尔夫是绅士的运动”、“运动场上必须公平”等意见一直是作为信条被人们所信奉的。当然,我也不能否认。但如果认为这些信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必须遵守的 话,这个理解就有一些偏差了。虽说耍些小手段让对方开心是一种欺骗,但绝对可以说是“善意”的。乔治城大学的米歇尔教授对13 000人进行了匿名调查,他的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即使发现了职场里有人行为不当,或者其行为违反了法律,也几乎没有人有勇气站出来对这些人的行为进行阻止。如果其他人没有出面干涉,个人的正义感就无法发挥作用。就算老员工工作偷懒,跑到外面的咖啡馆去喝茶,如果你特意去向上司汇报这件事的话,你恐怕只会招来公司周围同事的讨厌。如果你外出办事正好碰到了在外面怠工的老员工, 你也不要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态度,而应该面带微笑,向他眨眨眼睛,这反而会抬高别人对你评价。不必强求“言行一致”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一致,我们称之为“言行一致”。如果一个人随意更改发言,做的事情与其所说的不一致,这样的人非常令人讨厌。荷兰莱顿大学的鲁斯冯克教授的实验也证 明,言行不一的人,非常惹人厌烦。但是,要让人言行一致,实际上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自己说过的话,都必须去兑现的话,这是非常令人痛苦的事。如果必须遵守约定的话,那么为了不让人抓住话柄,最好什么话都不要说了。因此,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放轻松,不必强求一定要“言行一致”。我们可以把“言行一致”当做我们一生所追求的梦想,但不要把它当做现实社会中 应该遵守的准则。虽然我曾在编辑面前说过“我可是全心全意来写这本叩响人类灵魂的书的,敬请期待”之类的话,但现实却是我手里的稿件满目疮痍,到处是需要填补的空白。虽然我也想对编辑说“真是对不起……”,但是我与生俱来就不具备什么文采,所以一边应付着编辑,一边抓紧时间赶稿,截稿日期一天一天地向我逼近。虽然我这种行为算做完全的言行不一致,但要是说这种言行不一致至今引起过什么问题的话,我的回答是通常不会引起什么问题。无论我的稿件如何糟糕,但编辑几乎从来没有在我的稿件上批注“请把这里稍微修改一下”。因此,我发现就算自己偷工减料,别人似乎也不太能察觉。我们经常能看到上司一脸严肃地盯着正前方,而事实上他却是在烦恼中午应该吃什么。大部分情况下,自己偷懒不会被周围的人发现,因此大家可以放宽心。我们不必害怕言行不一致。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所以,我们说的话与做的事稍有不一致,偶尔食言,这才像个“人”,不可能每一件事都做得那么尽善尽美。善用肢体语言有的人做几个动作,比说话还要有说服力。如果我们掌握了动作的技巧,你会发现,这比磨炼自己的说话能力更能使你得到许多好处。就拿送客人去坐电梯这件事来说,你只要稍微走得比客人快一小步,先去按下电梯的按键,就这么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让你的客人感到高兴。因为就凭这一点,他就能体会到你 对他的重视。在客人进电梯时,你轻轻扶住电梯门的这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打动对方。这些动作都会让对方深刻地体会到你周到的礼节。当我们的客人坐上出租车,无意识地转身向车后看的时候,突然发现送他的人还在原地目送他。当然,在待人接物上,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步。我们当中很多人嘴上都说得很漂亮,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付诸行动。因此,只要我们好好地锻炼自己的“行动力”,就一定能成为受人欢迎的人。当一个人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不一致时,通常我们会更加重视其所做的事。比如,一个人嘴上说“我喜欢兔子”,但却不给兔子喂食,并虐待兔子,我们会得出“这个人根本就不 喜欢兔子”的推论。因此,与语言相比,行为具有更强的影响力。有这样一种上司,他说话刻薄,经常会向部下发火。但是,如果这种上司是为了部下好而多管闲事的话,部下一定会感激他的。因此,行为当中有时也会体现出温情。最终,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都做了些什么。因此,用行动来说话,也就是说,善用肢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你点头示意也是一种行动。你点头的动作是在告诉对方“我在认真听你说话”。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保罗•辛格尔博士的研究显示,在谈话中,如果说话方没有看到听话方点头示意的话,说话方对于听话方的厌恶感,就会比看到听话方点头时高出15%。如果听话方忘记点头的话,说话方就会认为“你这个家伙根本就没有在听我说话”。当上司一边巡视办公室,一边问“谁能帮我把这份资料送到A公司去”时,恐怕大家都会赶紧把头埋下,但这个时候如果只有你率先举起手说“让我去吧”,你一定会得到上司的欢心。这是非常好的行动力训练方式。别人叫你的名字时,要将“整个身体”都转过去行动的关键是,做任何事情,动作幅度都要“大”。因为你的行动是做给别人看的,动作幅度太小,就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达到你的目的。比如,别人叫你的名字时,你只回答一个“是”是不够的。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不看对方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如果只是脸转向叫你的人,这个动作仍然做得不到位。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把整个身体都转向那个叫你的人,使你们两人正面相对。这样,叫你的人也会感到非常愉快。当我们特意去叫别人时,如果那个人的反应很冷淡,或者爱理不理的话,我们的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们应该把整个身体都转向叫我们的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阿尔伯特•麦拉宾博士说,当我们讨厌的人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会与其正面相对,而是将身体往旁边错开,或者身体向后仰,用身体表明“我讨厌你”。这些动作也许只是人的下意识行为,但是,当别人叫你的时候,如果你没有把整个身体都转向对方的话,对方有可能误认为你讨厌他。虽然你完全没有这个意思,但你的行为却能 给对方如此感受。两个人面对面说话时,如果对方将身体向后仰,或者对我们爱理不睬的话,我们的心情一定很糟。因为我们很清楚对方没有在认真对待我们。恐怕各位读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心 情也不会很好吧。因此,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话,我们不应该再把这种不快转给别人。不能嫌麻烦而不把整个身体转向对方。千万不要认为一个小动作无关紧要。就算别人打断了你的工作,你仍然要好好地转向对方,问他:“有什么事吗?”这样对方也会感到高兴。无精打采、不怎么活动身体的人,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我们将整个身体转向叫我们的人,会给人精神饱满、富有活力的好印象。当别人叫你时,立刻停下自己手中的事情,起身面对叫你的人。这一连串动作越是迅捷,越能让对方为你的完美应对而感到佩服。行动如果不做得夸张一点,就没有意义了。我希望大家了解,当你的身体做了那些看似不必要的动作后,你的行动才开始奏效。如果被人误解了,就让他继续误解下去 对于我个人的魅力,我给自己打60分。这个分数不好也不坏。但是,偶尔有些人会给我的魅力打一个非常高的分数,说我“非常酷”。这种说法或许是在奉承我吧。还有,对于我的智商,我个人认为也只能算是一般,但竟然还有人认为我是个非常有学问的人。这恐怕是他高看我的缘故吧。我想我们的读者当中肯定也有一部分人,有过不知道为什么被别人高看的经历,尽管他们自己根本就不这么认为。无论是电脑知识、英语会话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 很少能碰到对我们的能力估计过高的人。在这种时候,既然对方好心好意地抬举我们,那就让他继续误解下去吧。我就是这么做的。你不用特意去否定他的说法,只需要微微歪着脑袋,默默地朝他微笑就可以了。当有人对我说“内藤先生,听说您的书卖得很好”的时候,如果事实上我的书一本也没卖出去的话,我只能否定他说:“没有,一本也没卖出去。”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我什么也 不说,只是微笑着看着对方的话,这就会给对方造成我是一个“畅销书作家”的印象,那结果会怎么样呢?我本人对他的看法既不表示肯定,也不表示否定,而对方看到我的微笑,更坚定了他自己的看法,因而他的误解就更深了。他的这种误解越深越好。特别是这种令人高兴的误解, 我非常欢迎。当别人问我“某某课长是不是很受女性的欢迎”时,我认为最好什么也别说,只对他微笑就好。就算那位课长非常不受欢迎,只要我不说,对方也不会知道。另外,沉默还能给人 谦虚的印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W•沃辛斯卡博士说,一个人如果说一些过于自满的话,会遭到别人的厌恶。该博士的实验表明,如果一个人因为擅长某事而表现出骄傲的情绪,对方对他的好感度要比他表现出谦虚态度时低19%。当别人表扬你很受欢迎的时候,如果你开玩笑似的骄傲地回答“是的,我真的很受欢迎”,会显得很不成熟。话虽如此,但对方的这种误解是种好意,你特意去否定他的说法,又感觉像个傻瓜。所以,什么也不说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如果你什么也没说,就算对方知道了真相,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是对方自己误解了,是对方的判断失误。对方自己要这么想,你一点错也没有。当别人不是很正确地看待我们的时候,我们保持微笑,这是最高明的应对方法。不要理会高层的理想论,要听你直属上司的话经营者和管理层中,了解基层工作的人很少。他们都待在远离基层的“天国”,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基层工作的辛苦和困难。就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以前知道,但等走上领导岗位以 后,就把过去的辛苦和困难忘得干干净净。因此,高层管理者往往都会有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工作之上的倾向。这些高层管理者只要一听说是欧美最近流行的经营理论,也不考虑适合不适合日本的文化,马上就想 将这些理论引进公司。经营者们向新进的员工们宣读的是他们崇高的理想。“比起公司的利益,我们更应该考虑整个地球的利益!”“就算我们亏一点,也要给客户提供真正让他们满意的服务!”这些完全就是他们的理想论。现实中我们不能接受他们的这些论点。这些高层管理者的话只能听一半,真正重要的还是应当向自己的顶头上司学习。正确的做法是,眼睛只要盯着直属上司就行了,高层管理者的话基本上可以当做“胡说八道”,可 以置之不理。因为即使高层管理者说了类似于“就算我们亏一点也不要紧”之类的话,只要你在工作实践中真正出现类似情况,上司对你的评价就会变差。因此,最明智的做法还是忠实地执行 上司“无论如何要提高利润”的命令。大部分高层领导的想法,通常都与基层工作者的想法不一样。对此,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史蒂芬•卡尔博士给予了实证。史蒂芬博士对某制造工厂和保险公司的职员分别提出了以下问题:“对于‘成为唯命是从的人,对老板绝对服从’的说法,你的认同感有多少?”认同这个说法的管理人员为0。高层人士认为成为唯命是从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下面的职员怎么说呢?有37%的人赞成这种说法。这些人都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成为唯命是从的人,就会挨老板骂”。无论高层管理者怎么说,我们只要听直属上司的话就好了。另外,如果高层领导的命令与直属上司的命令有所冲突,最好执行直属上司的命令。因为掌握着你的生杀大权的不是经 营者,而是与你朝夕相处的顶头上司。所以,最好能与他和睦相处。最近,随着电子邮件的普及,越过自己的顶头上司,而直接和上司的上司相互联系的不懂规矩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这样的举动,只会给自己的顶头上司脸上抹黑。因此,请各位注 意,绝对不要作出和他们同样的事情。不要说破坏周围气氛的话当我们在餐馆用餐时,即使端上来的菜非常难吃,简直没法儿吃,我们也不要说“这家店的菜真难吃”、“我再也不会来了”之类的话。因为听到你说这些话,正在隔壁桌用餐的 人也会感到自己的菜不好吃了。确实,我们拥有坦率说出自己感想的权利。但是,因为别人也在用餐,所以,类似于“难吃”、“恶心”这样的话,至少应该忍到出了餐馆以后再说。这是一种礼仪。虽然你换了新工作,但最好不要说过去公司的坏话。当你大声宣布“这样的公司没有前途”时,你有没有想过,今后还将在这个公司继续工作的员工们会怎么想?你换了份新工作,但你的这种说法一定会让其他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员 工感到不愉快。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绝对不要说那些让周围的人感到不愉快的话。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话会破坏听话人的心情。马歇尔大学的M•林德博格博士说,他人的发言对我们的影响很大。M•林德博格博士在一个废弃的电影院里,提前在地上撒上湿润的砂土,在里面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伪装成实验对象的人,在剧场里散布“一到了这里面,就感觉很不舒服”之类的话,于是真正的实验对象也逐渐开始出现不舒服的症状。这些实验对象实际上是受到了那个伪装者的影响。在公共汽车上,如果一个人因不舒服而呕吐的话,周围人的心情也会变糟。坏心情是会传染的。公司里的气氛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在那里抱怨说“太热了,简直没法儿工作”,或者“我真不想工作了”之类的话,周围的人也会受其影响,工作时变得无精打采。所以,我 们要远离这些说话消极、说不出好话的人。如果你一天到晚都在抱怨,就会暴露你对自己的工作一点都不感兴趣。因此,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聊,最好停止你的抱怨,说一些类似于“这个工作真有意思”之类积极的话。当你说出积极的话时,周围的人也会得到正面的影响。既然无论怎样都会给周围带来影响,当然是正面影响优于负面影响。带来正面影响的人,必然会受人喜欢,得到好的评价。就算不理解,也要摆出理解了的姿态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许多人的想法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理解。当我们遇到与我们想法不一样的人时,自然而然就会显示出生理上的抗拒。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反感。比方说,一个从来没有去过风月场所,认为那种地方很肮脏的人,根本无法喜欢上一个毫无顾忌、公开表示自己喜欢去那种地方的人。这是因为两个人的意见无法相容。但是,如果照这样说的话,人们的交际范围会越来越窄,人的气量也会变小。一个胸襟开阔的人,就算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稍有不同,也会赏识对方,这才算是一个有气量的人。这样的人即使遇见了与自己想法完全不同的人,也会平静地表示理解对方的想法。听了对方的话,即使自己不能理解,最好也要对对方说一句:“原来你是这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样做可以使你的心胸变得宽阔,还能使你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卡尔•史尼德博士以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76名学生为对象,做了一项关于“什么样的孩子受人喜欢”的研究。研究的结果是,有“共鸣感”的孩子最受欢迎。越是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替别人着想,表示理解对方想法的孩子,越受大家的欢迎。话虽如此,但这种“共鸣感”不是用普通方法就可以锻炼出来的。因为“共鸣感”这种能力不是想练就可以练的。但是装出自己拥有“共鸣感能力”,谁都能做到。因为无论别人说什么,你只需要说一声“确实如此”,表示赞同对方即可。当然,这样做并不能真正锻炼我们的共鸣感,但却能 够向别人显示我们具有可以理解他们想法的“共鸣感能力”。我们看一下下面的对话。“抽烟的男人意志力薄弱,全都是些没用的家伙。”“嗯,确实如此。”“要说工作效率,我觉得晚上效率要比白天高。”“嗯,这种意见我也听别人说过。”无论对方跟我们说什么,只要你说出“确实如此”之类表示接受对方想法的话,你就已经向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迈出了第一步。当你不再半开玩笑地反对对方的意见,并且无论 对方说什么你都能表示接受的时候,你就能深刻地感觉到自己就像脱胎换骨了,变得更加成熟。如果没有证据,就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假设你在外面拈花惹草或者有外遇的事情被你的恋人或妻子发现了,即使抵赖的可能性只有1%,也要坚持说“没有这回事”,这是你对于希望相信你的对方的一种同情。即使你和 别人在床上被抓了现形,你也可以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在法庭上,只要没有客观的证据,就不可能败诉。通常情况下,即使对方搜集了许多相关证据,如果证据“缺少客观性”,也会判得很轻。在日常生活中就更是如此。大多数事情如果没有证据,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总有办法蒙混过去。其实工作也是这样的。如果只是嘴上答应了对方,之后无论对方说什么,大致都能用以下的方式严词拒绝。“我不记得说过这话!”“我当时不是这个意思!”“也许我说过,但不是像你这样说的!”如果像上面那样说的话,就可以抵赖到底。犹他州立大学的琼•赛特博士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客观证据摆在他的面前,他是根本不会动摇的。因此没有证据的言论和主张,根本没有一点儿说服力。对于对方的主张,如果没有“证据”的话,就最好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无论对方说什么,只要你说“请拿出证据来”,就能结束对话。听了你的话,对方会变得一声不吭。幸运的是,目前日本人不太喜欢类似于合同的东西。即使在工作时,很多工作也只是简单地口头答应就完成了。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证据可言的,所以请记住,这个时候任何事情都可以抵赖。我曾经听一些编辑说,一些作家过了交稿期限,还脸不红、心不跳地坚持说:“我不记得我们有这样的约定。”真不敢相信世上还有这种能让编辑哭泣的蛮横作家(当然,这种事情我可做不出来)。那么,当对方掌握了有我们署名的笔记、我们写的邮件或者说谈话内容的录音等客观性较高的证据时,我们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就不要去耍拙劣的小伎俩,而要坦诚地直接向对方道歉,这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对于应该隐藏的东西,“不隐藏”反而是一种解决方法 有的公司明文规定“上班时间严禁吃东西”。话虽如此,但是,当手里没有工作,而肚子开始饿起来的时候该怎么办?当然是违反规则,偷偷地吃点东西,那么,应该怎样做才不 会被发现呢?恐怕大家都会想到,在办公桌的抽屉里放些点心,等饿的时候偷偷地拿出来吃。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为什么呢?因为你悄悄打开抽屉从里面拿点心出来吃的动作,在办公室里反而格外显眼。那么我会怎么做呢?我恐怕会大大方方、若无其事地把点心和果汁放在办公桌上。这种光明正大的做法反而是一种掩饰。埃德加•爱伦•坡在《被盗的信》这本书中写道,故意把必须隐藏的东西若无其事地摆出来,反而是种让其不被别人发觉的隐藏技巧。而事实上也正如他所说的,你光明正大地做事,至少其他人不会觉得你的行为有任何异常。如果把应该对外保密的文件随意放在桌面上,谁都不会有兴趣去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有人都认为,真正重要的文件应该存放在保险柜里,而“不可能放在这种地方”。因此 ,不想让别人看到的东西,有时候故意放在显眼的地方,也是一种解决方法。我们经常会把衬衣扣子扣错一颗,或者忘记拉上裤子的拉链。但是,如果本人没有察觉,如平常一样活动的话,周围的人也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然而,如果本人先察觉到这些小失误,想要偷偷地拉上裤子的拉链,这时,个人的那种欲盖弥彰的动作,反而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因为这时你的行为看起来已经不那么自然了。人们想隐藏自己缺点的时候,这个技巧也非常有用。“我可是个花心的男人。”“我有些抠门儿。”“我真的很内向。”与其把自己的这些缺点隐藏起来,还不如干脆说出来。大多数情况下,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缺点,反而比想方设法掩盖更能很好地伪装自己。我也经常发表这样的言论:“虽然我是个作家,但是我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才能。”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每当我像这样暴露自己的秘密的时候,很多编辑都认为我太过于谦虚了,他们通常会对我说:“您又说这种话……”。其实,我真的没有什么文采。有时候,把应该隐藏的东西暴露出来也是一种好方法。

后记

我很喜欢高田纯次这个人,他的应对方法,如和稀泥的方式,以及反击别人时说的话都非常值得我们参考。我并不认识他本人,但却早已把他看做我的人生导师,并且由衷地对他表示敬佩。尽管他经常说一些“敷衍”别人的话,但却仍然被大家所喜欢,我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加幸福的人了。    有人说:“不认真工作的话,就会被人讨厌。”    这是一个谎言。高田君“吊儿郎当地”生活了一辈子,周围却没有人讨厌他。    还有人说:“半途而废的人,没有人愿意与之共事。”    这也是一个谎言。高田君的“不负责任”、“敷衍了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但是却深受大家的重视。你做了错事,想原谅你的人就会原谅你,不想原谅你的人,永远不会原谅你。有那些低声下气、评价不高的人,自然就有佩服他们,说他们“平易近人”的人。如何区分两者,这个要看“人品”。    本书主要介绍了在职场可以用到的“蒙混”技巧,以及如何摆脱困境的方法。这些方法和技巧我基本上都是站在高田纯次先生的立场上,仔细思考“如果是他的话,会怎么解决”而写出来的,我想应该给出的都是正确的指导。我平时也是这么做的。我最后一个建议就是:“让我们都成为高田纯次!”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得到了钻石社编辑部中钵比吕也的帮助,我再次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也非常感谢每一位读者朋友。我也衷心感谢你们愿意来读我这个无聊作家写的书。读者朋友的鼓励,一直给了我很多的勇气。今后也请多多关照。                                                                                内藤谊人

编辑推荐

《"蒙混"心理术:如何让上司、同事、客户彻底改变对你的看法》被称为日本第一狡猾作者的著名心理学家内藤谊人的最新力作。他的其他作品如《攻心说服力》、《心理读心术》已在国内有不小影响。本书是“内藤谊人读心术系列”的第一本。在现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过于坦率、老实和纯粹,往往无法把工作做好的!遵从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去工作,也是非常危险的!要想如鱼得水、很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当然——也包括一些善意的“蒙混”技巧,例如即使初次见面,也要说“我们真的真的见过”等!所以,在本书中,日本实用心理学权威内藤全面公开最新看透“职场人心”的研究成果,帮助读者详细分析对方的心理,辅之以相应技巧和策略和方法,不论你面对的是独断专行的上司、,还是“知识渊博”的专家型顾客,或是争强好胜的职场竞争者,都能让你在第一时间读懂人心,看透对方的真实想法,牢牢抓住人际交往的主动权!通过这些心理术的掌握,利用善意“蒙混”达到最佳的效果,让你工作更有效率,让谈判更顺利,让业绩有更大提升……生动综合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并首次冠以“蒙混在职场”这一有趣概念,为切实有效低用最简单的方法塑造现在职场人士的职场心态提供了极佳的思路。本书是白领的职场必备心理自助读物,也是公司管理人员的管理参考读物,所以适读人群广泛,对即将踏上职场的青年学生以及营销从业人员也同样适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蒙混心理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听说这本书,感觉挺好。买来学习。
  •   书不错,感觉挺好的非常满意
  •   很好的店家,很好的书,很喜欢。
  •   不错,看的有收获,只是例子还是少了些,毕竟篇幅有限
  •   看书为了完善自己,修炼必备!
  •   题目不是很恰当,还是讲职场技巧,上进的,不是混的。作者认为应注重分析对方心理、头脑要灵活等。第一章和第二章还有些新意,比如“别人叫你名字时要将整个身体都转过去”、“无论对方说什么,先准备好应对的话术”
  •   我这人就是太老实,不懂怎么应对职场的事,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   一口气买了内藤谊人读心系列的3本作品 很多实用的小技巧!希望改善说话的水平!
  •   书写得很不错,也很贴近事实,不过总感觉商人的写法,写一段留一段,估计都可以写连载了,,,无良作者阿,,,
  •   随便翻翻,能用的内容五分之一吧
  •   有些实用技巧,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比较合适。
  •   我对书的质量要求一般就行,重点是内容要值得,这本书给我感觉一般吧
  •   内容有些枯燥!
  •   书和旧的一样,太失望了,
  •   名字起得不错,这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唉!和成功学的东西没什么两样,可行性和实地操作性几乎为零!别上当
  •   还没看,货收到了,内滕谊人的书还可以,可以增长与人交往的常识。
  •   一开始在图书馆看了这书的第一章,虽然算不上特别好的书,但是感觉讲的东西对初入职场的人还是有点用的。满分5分能拿个4分吧。可是买回来看了第二章,也还好。看到第三章、第四章,我要崩溃了好吗?好多观点只不过是换个角度、说法重说一遍而已。还有些观点,适用范围很窄,或者其实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还有不少不能算错的,但也不能说没有错的观点。反正看着看着,我就觉得这家伙跟我们大学生做毕设差不多,30天时间,前20天各种玩,然后7天时间做了30%,接着两天时间做了剩下70%,最后一天整理下书稿,交差。反正重新给我个机会的话,我想我不会买这本书的。
  •   很好的一本书! 直接而又含蓄的讲了现实生活的情况,实用! 赞一个!
  •   搞得大家尔虞我诈的,其实没啥意思,但是防止万一,还是要看看,不能被欺负吧
  •   东西不错恩,崭新。朋友说很喜欢,而且买两本还又送了本别的
  •   赞,你值得拥有!
  •   心里战术学
  •   好书。慢慢看看
  •   “蒙混”心理术
  •   呵呵,学学怎么骗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