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英] 尼尔·弗格森  页数:360  译者:曾贤明,唐颖华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于2010年年底完稿,其后一年间并未发生何事让我改变原先的观点,即西方与其他地区之间历时500年的“大分流”即将落幕。就在我行文之时,欧盟正经历着一场经济政治危机,在被誉为西方文明摇篮的雅典和罗马,当局政府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颇具象征意味的是,2011年10月,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负责人飞抵北京寻求中国投资人对欧洲货币联盟的支持。昔日辉煌的欧洲竟衰败至此。35年前,德国人的平均富裕程度是中国的15倍,而今天这一差距已不足3倍。回溯至1980年,中国占全球经济产值的份额仅为2.2%,是德国的1/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16年,中国占全球经济产值的份额将达到18%,6倍于德国。事实上若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将在这一年赶超霸主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至于若以美元计算,中国何时能超越美国,则要视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而定。但很少有人(至少在中国)会认为美元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走强。正当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滞缓之时,中国的经济却在以8%或9%左右的速度增长,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15%。以美元计,中国的资本投资也高于美国。2010年,中国股票市场上首次公开募股的价值是纽约市场的3.5倍。这一经济奇迹所带来的社会意义同样令人惊叹。根据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统计,在中国,拥有10 000~100 000美元财富的人口比例为1/3;而在印度,拥有同样财富的人口比例仅为7%。我们正处于东西方经济运势的拐点,近500年的历史到此将面临一个分水岭。在本书中,我提出西方之所以能在1500年后崛起并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中国),要归因于一系列的体制革新,我将此称为“撒手锏”。1. 竞争。欧洲的政治处于割据状态,形成多个君主制国家或共和制国家,其内部又分割为多个相互竞争的集团,现代商业集团便发轫于此。2. 科学革命。17世纪,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所有重大突破均发生在西欧。3. 法治和代议制政府。这一最优的社会政治秩序出现于英语国家,它以私有财产权以及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着财产所有者的立法机构为基础。4. 现代医学。19世纪和20世纪医疗保健的所有重大突破都发生在西欧和北美,其中包括对热带疾病的控制。5. 消费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以棉纺织品为发端,涌现出大量提高生产力的先进技术,同时对物美价廉的商品的需求也随之扩大。6. 工作伦理。西方人最早将更广泛而密集的劳动和更高的储蓄率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了资本的持续积累。几百年来,这些撒手锏为欧洲或派生的北美及澳大利亚所独享。西方人不仅比其他地区的人更富有,而且在体格上更高大,更健康和长寿,他们也变得更为强大。自日本开始,非西方国家相继效仿搬用这些撒手锏。东西方差距之所以在我们这个时代开始缩小,尤其是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开始崛起,其中一半原因便是因为这些国家成功地借鉴了西方经验,而另一半原因则是西方国家自己却在逐渐摒弃这些成功的秘诀。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今谁的工作伦理观念更强?韩国人每年平均工作时数比美国人高出40%。韩国学校每年学期常长达220天,而美国则为180天。消费社会又如何?你是否知道世界最大的30家购物商场中有26家位于新兴市场,大多坐落在亚洲,而位于美国的仅有3家?现代医学又怎样呢?的确,美国的医疗支出水平无人能及:美国医疗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中国的3倍。但它的公共医保在效果上却并没有好于中国3倍。法治的情况又怎样呢?许多美国人仍坚信他们的法律体系最为健全,认为它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企业家、投资人和消费者的利益,但是最近的世界经济论坛执行意见调查的结果显示并非如此。下表选取了衡量政府效能的16个标准,着重考量法治方面的成效,它囊括了从私有财产权保障到腐败监管以及有组织犯罪的防范控制等各方面。世界经济论坛执行意见调查对法治的衡量事项 排名第一的国家 最高分 美国得分 美国排名 中国香港排名财产权保障 芬兰 6.4 5.1 39 6反腐败 新西兰 6.6 4.6 36 10政治家道德 新加坡 6.4 3.2 50 22反贿赂 新西兰 6.7 4.9 42 11独立司法 新西兰 6.7 4.9 36 15无政治偏袒 瑞典 5.8 3.3 50 29处理私人纠纷的法律效率 新加坡 6.3 4.5 36 5处理与政府纠纷的法律效率 芬兰 5.7 4.2 39 3低成本防范犯罪和暴力 叙利亚 6.6 4.5 81 8低成本防范有组织犯罪 丹麦 6.8 4.9 86 28警察的可靠性 芬兰 6.7 5.6 30 9公司伦理 丹麦 6.7 5.1 29 15财务审计和报告标准 南非 6.5 5.2 40 12公司监管 瑞典 5.9 5.1 26 31小股东保障 瑞典 6.0 4.8 32 24投资者保障 新西兰 9.7 8.4 5= 3注:执行意见调查各项指标的分值范围大多为1~7分,7分为最优;投资者保障这一项除外,该项指标的分值范围为0~7分。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6个领域中,美国在15项上都不及中国香港,这个结果令人震惊,这一事实也鲜为人知。事实上美国只在投资者保障这一个方面挤入了世界前20名;而在其他各个方面,它都表现得差强人意。诚然,中国仍在许多指标上落后于美国,但也并非全然如此。而中国台湾与美国相比,更是在16个指标中胜出10项。唯一能让美国立法者、律师和执法者稍感安慰的是,其他西方国家情况更糟,尤其是南欧。 鉴于这种评分和排名是通过调查得出的,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它存在主观偏差。但中国商人对其本国政治家的评价比美国人对其本国政治家的评价更高却是事实,对此美国是应引起重视,还是付之一笑?事实上,另一些研究机构通过其他方法在对各国法治进行考量后,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近期传统基金会就财产权保障方面对各国进行评测,美国在总分100分的分制下得到85分,中国为20分。但是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均得到90分,高出美国5分。在抵制腐败方面,美国得到75分,远高于中国(36分),但再次落后于中国香港(82分)和新加坡(92分)。科学情况怎样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东盛西衰的趋势仍在延续。如果以授予国际专利的数量衡量(必须承认这一衡量标准并不完美),西方的优势正遭受侵蚀。中国已然在2009年超过了德国。最后说到竞争,正是这个撒手锏将四方割据的西方国家推向了与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中华帝国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幸运的是世界经济论坛在过去30多年中,每年都会对全球竞争性进行一次综合调查。自该机构在2004年采用现行的测评方法后,美国的竞争性平均分值从5.82降为5.43,为发达国家中跌幅最大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的分值则从4.29跃至4.90。即使在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之后,许多美国人依然相信未来的世界格局仍如同iPhone:“加州设计”与“中国组装”。他们错了。西方的主导地位将终结于我们这个时代。它的终结不仅仅是因为世界其他地区终于学会使用西方的撒手锏,也是因为西方未能弘扬这些撒手锏,甚至已将其舍弃。中国对美国构成的经济挑战不仅仅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根据某些评论家的说法,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角逐也是两种模型的较量:它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战。“华盛顿共识”是为了促成亚洲及其他地区的新兴市场实现经济转轨而设计的十项经济政策,包括:加强财政纪律,压缩甚至消灭财政赤字;扩大税基,降低边际税率;实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实施贸易和资本流动自由化。当亚洲经济遭受1997~1998年金融危机重创时,美国评论家纷纷对遭受重创国家“裙带资本主义”的缺陷表示哀叹。今天,美国在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也由此改变。2008~2009年金融市场的崩溃,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体制根本性的脆弱,中国在抵抗华尔街内爆余波时所展现的强大力量也暗示着是时候拥抱新的“北京共识”了。在许多方面这都是一场关于中国的争论。布雷默自己也写道,“中国掌握着关键”。然而将中国近期取得的经济成就都归因于国家的力量而排除市场的作用是否切实呢?这要取决于你来到的是中国的什么地方。比如在上海和重庆,中央政府的影响较大。而在温州,它那种以企业和市场为导向的活跃的经济不亚于我去过的其他任何地方。事实上,世界大多数国家对经济均有所干预,只是在干预的强度上和广度上有所不同。让我们首先问一个可以用经验数据作答的简单问题。世界上哪个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最高,而哪个国家又最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了各国的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些极端的国家,比如东帝汶和伊拉克,它们的政府支出超过国内生产总值;而另一些国家,比如孟加拉国、危地马拉和缅甸,它们的政府支出比例则低得匪夷所思。忽略这些极端的例子,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情况。中国该比例从30年前的28%降为2009年的23%,根据这一标准,中国在183个有数据可考的国家中排在第147位。德国的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8%,排在第24位。美国的比例为44%,恰好也排在第44位。根据这种标准,国家干预属于欧洲现象,而非亚洲现象:丹麦、法国、芬兰、比利时、瑞典、奥地利、希腊、意大利、荷兰、匈牙利和葡萄牙,它们的政府支出占比更是高于德国,丹麦的数据为58%,是中国的两倍有余。若考察政府的消费性支出水平,即剔除转移性支出或投资支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结果。再次忽略一些极端例子,作为购买者,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政府仍是欧洲国家:丹麦(27%)远高于德国(18%),美国为17%,中国内地则为13%,中国香港地区为8%,中国澳门地区为7%。中国唯一超过西方国家的方面是公共部门固定资本的巨大比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8年中国这一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1%,为该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它反映出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中国政府仍起着主导地位。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支出的相应比例微乎其微,在西方,政府更像一个挥霍者而非投资者,它们以借贷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在当今世界政府和经济关系的变化,我们必须避免简单地将某经济体归结为“国家干预”。我们这个时代并非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与市场资本主义的美国,以及夹在中间的欧洲三者之间分出高下,而是需要考虑如何在重于财富创造的经济体制和重于财富调控、再分配的政治体制两者之间找到适合的平衡点,并最大程度地杜绝寻租行为,即各式各样的“腐败”现象,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交汇处相当容易滋生这种行为。然而本书并非确定无疑地宣告中国的世纪即将来临,相反,我始终认为中国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为本书作序之前,我用了3周时间游览了中国,这也是我5年来第五次来到中国。除去在北京的几日,我避开了西方游客偏爱的观光点。我去了延安,在那里毛泽东于20世纪30年代确立了他在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我去了秦始皇陵,这位始皇帝在2 000多年前将中国铸造成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我去了有火炉之称的重庆,这座位于长江上游的特大城市正在高速发展。我去了尘土飞扬的湖南长沙,我还去了闷热的安徽合肥,我甚至在璧山的旅舍中度过了一晚,这是安徽南部一个僻静的乡村,时间似乎在这里停顿了百年。然而璧山只是个例外。除此之外我所经过的地方,放眼看去,四处充斥着城市住宅房地产投资过热的迹象。每个城市的城郊都林立着正在施工的公寓楼群。这些建筑是中国应对西方金融危机时遗留下的后果。在2008年9月后的数月中,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中国国内的银行遂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放出贷款。最大的借款人便是房地产开发商和当地政府。由于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存款标准利率,中国日渐庞大的中产阶级便被吸引到房地产热潮中。人们在已经拥有一套或数套住房的情况下仍购买新公寓作为投资,甚至在入住前就转手卖出赚取差价。中国人民银行针对这些以及其他通货膨胀信号作出反应,在2011年提高了利率和银行准备金以限制贷款规模。然而依靠向某些非官方贷款人(影子银行、表外工具、投资信托)融资,房地产热潮仍持续了多月。2008年中国官方银行贷款额为国内生产总值的97%,该比例如今达到了120%。没有人确切知道非官方的贷款金额,估计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5%~60%。这与西方的房地产泡沫非常相似,虽然它带着些中国特色。在我撰写前言之时,中国当局正在着力解决房价下跌以及冒进的开发商无力还款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此外,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在未来数十年中,中国会愈加痛苦地发现这种原料的供给刚性将严重制约它的发展。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另一种失衡无疑会变得更为尖锐,那就是男女比例的失衡。据美国企业研究所人口学家尼古拉斯•埃伯施塔特统计,在中国0~4岁的儿童中,每100名女童对应着123名男童,这一失衡程度比50年前严重许多,当时每百名女童对应的男童为106名。这意味着今天中国这些新生儿成年后,将面临着潜在配偶长期短缺问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调查,每5名男性青年中会有一名单身。在20~39岁的年龄层中,男性将比女性多出2 200万人。问题是如此巨大的男性剩余人口将产生怎样的后果。根据德国学者贡纳尔•海因索恩的研究,欧洲在1500年后的帝国扩张就是男性“青年膨胀”的结果。日本在1914年后的帝国扩张也是类似的青年膨胀所导致的。40年前,理查德•尼克松比其他多数人更早地察觉到中国的巨大潜能。他在深思后说:“你可以静想一下,假如任何一个体制健全的政府能够控制中国大陆,天哪,那世上就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匹敌。我的意思是,如果8亿中国人在一个健全的体系下有效组织起来……那他们将主导世界。”一些评论家认为这一预言正在成为现实。但是中国作为一个新生的超级大国,是否会继续依照该国领导人所设定的目标,一以贯之地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却令人心存疑窦。相反,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建立的中美之间实力不对等的伙伴关系,很有可能发展为实力相当的敌对关系。中美之间是否会像1950~1953年朝鲜战争时期那样再度交恶?这点并非没有可能。正如亨利•基辛格最近的提醒,100年前正是德国的崛起在经济上和地缘政治上对英国构成威胁,引发了战争。此外,在久拖未决的中国台湾和朝鲜问题上,中美两国也存在难以弥合的分歧。基辛格也曾说过,中国的崛起可能“导致世界格局再次出现两极分化”,引发新的“冷战”(甚至可能是“热战”)。但基辛格仍保持乐观态度,他援引了中国外交政策专家郑必坚的观点,郑必坚主张中国“要超越世界近代以来后兴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不走德国那种谋求霸权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路”。基辛格建议,美国不应“组织拉拢亚洲其他国家来牵制中国,或是建立一个民主国家集团,与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对抗”,而是应该采取更好的方式,与中国相互协作,共同建设一个新的“和平社区”。然而奥巴马总统似乎选择了相反的道路,他向中国下达了“战书”。2011年11月,奥巴马总统在澳大利亚发表演讲,美国计划在此处驻扎2 500名海军士兵,他宣称:“美国将全力参与21世纪的亚太事务,你们不必对此存有怀疑。”他随后前往巴厘岛,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的代表会晤,惹人注意的是中国被排除在这个组织之外。6个月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即语出惊人,她称中国政府害怕所谓的中东阿拉伯之春,她在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告诉杰弗里•戈德堡:“他们在为此担心,他们试图阻挠历史前进,这无疑是螳臂挡车,他们无法阻挡历史。”这些言论首次表露出华盛顿当局正在考虑采取更具对抗性的战略来抗衡中国的崛起,此外,他们还威胁把中国贴上“货币操纵者”的标签,或是在国会中制造保护主义舆论。世界在经济、社会和地缘政治上都正处于全球转变期,此时我们迫切需要对历史有一个深刻认识,没有这种认识,我们将可能重复历史的错误。本书包含了两大思想,它们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际为读者提供了适时的视角。第一个思想揭示了各种文明(不同于帝国)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通过交换思想、参效体制,不同文明在接触中可以实现并存,甚至相互融合。第二个思想涉及历史变革,它认为历史变革并非以渐进的方式来临。历史由临界点组成,它充满了非线性结果和随机行为。那些随意预言东方崛起、西方衰败的人要知道“协同进化”(基辛格语)也可能发生,同样那些认为历史会按“协同进化”方式发展的人也应认识到革命爆发的突然性,这也是所谓的专家难以预料的。现在我在努力回想,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让我顿悟的?是在2005年我首次沿着上海外滩漫步时吗?是在烟雾缭绕、尘土飞扬的重庆吗?那时我在听一位政府官员的介绍:他指着巨大的碎石堆,将它描述为中国西南未来的金融中心——那是2008 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给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这比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那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的所有同步表演给我的震动更大。抑或是在2009年卡内基音乐厅上——才华横溢、光彩夺目的中国年轻作曲家林安淇正以东方风格演绎古典音乐,令我如痴如醉?我想,或许正是从21世纪最初10年即告终结之时,我才真正理解了这个世纪最初10年所蕴涵的意义:西方主宰世界的500年已接近尾声。

内容概要

  1500年,北京生活着近70万人,伦敦人口仅有5万;
  400年后,伦敦以超过600万的人口成为全球特大城市;美国人均富裕程度是中国人的73倍。
  短短500年中,西方如何在发展中获得巨大优势?今天的西方危机频频,它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了吗?未来的世界新秩序又将是怎样?
  英国最重要的金融历史学家之一尼尔?弗格森在新书中深入探讨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模式。明朝时的中国在15世纪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其海军曾远征至非洲海岸。在此之后,中国开始走上全面下滑之路,而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这种逆转的原因是什么?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失去活力,而其他文明正在蓬勃崛起。东方是怎样学到了西方的秘密武器?作者在本书中深刻分析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认为世界权力的天平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本世纪剩下的时间将会向我们展示这种转变如何完成。
  在这个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点,本书将带领你进行一次非凡的环球旅行,从南京的大运河到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从安第斯山脉的马丘比丘到纳米比亚的鲨鱼岛,本书俯瞰了文明发展的历程,以大历史的视角帮你了解东西方权力转移的微妙过程,重新认识中国复兴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角色。

作者简介

  尼尔·弗格森,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是极少数能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的专家之一。著有畅销书《帝国》、《虚拟的历史》、《顶级金融家》、《纸与铁》、《金钱交易》、《战争的悲悯》、《巨人》、《货币崛起》、《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时还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撰稿。此外,他还为第四频道撰写并制作了五部非常成功的电视纪录片:《帝国》、《美国巨人》、《世界战争》、《货币崛起》和《文明》。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序言
第一章 竞争
 两条河
 太监和独角兽
 香料竞赛
 中庸之国
第二章 科学
 围攻
 显微术
 奥斯曼和德国佬
 变革之路
 从伊斯坦布尔到耶路撒冷
第三章 财产权
 新世界
 自由的土地
 美洲革命
 格勒人的命运
第四章 医药
 伯克之预言
 战争的力量
 无国界医生
 沙克岛的骷髅
 黑色的耻辱
第五章 消费
 消费社会的诞生
 西化
 从赤贫到巨富
 牛仔裤精灵
 睡衣裤与围巾
第六章 工作
 工作伦理与文字伦理
 享受时光
 中国的耶路撒冷
 无信仰的土地
 世界末日
结论 对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葡萄牙的欧洲对手,也没有放弃从海外扩张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机会。除了葡萄牙外,西班牙首先发起海外扩张的攻势,在“新世界”中夺得了主动权,也在菲律宾建立了其亚洲前哨点,所以西班牙人可以从这里将巨量的墨西哥白银运往中国。数十年来,在《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将世界分成两部分后,伊比利亚的这两大强国便可以异常自信地看待他们帝国所取得的成就了。之后,西班牙统治下的桀骜不驯、商业技能娴熟的荷兰人,也逐渐意识到了这条新香料之路的潜力所在,严格地说,到17世纪中期时,以绕过好望角的船只数量和吨位论,他们已超越了葡萄牙人。法国人也加入了这场争夺战。那么英国人又如何呢?过去,他们的领土扩张野心从来与法国不相上下,他们在中世纪的新经济理念一直是向佛兰德人销售羊毛。不时有消息说,他们的最大敌人西班牙人和法国人正在海外发大财,这时他们怎么可能置身事外,什么也不干呢?确实如此,不久后,英国便加入这场商贸竞赛中来。1496年,约翰·卡博特首次尝试从布里斯托尔出发,穿越大西洋。1533年,休·威洛比和理查德·查斯勒从德特福德出发,设法寻求通往印度的“东北通路”。威洛比在这次探险中被冻死,但查斯勒竟然驶达了阿尔汉格尔,并在那里经由陆路到达莫斯科伊凡大帝的宫廷。一回到伦敦,查斯勒便立即着手设立英格兰王国莫斯科公司,开展与俄国的贸易活动。在皇室的大力支持下,类似的探索活动急剧增多,不仅是穿越大西洋,而且也沿着香料之路进发。到17世纪中期,英国的贸易迅速增长,从贝尔法斯特到波士顿,从孟加拉到巴哈马,到处可见繁荣的英国商贸活动。

编辑推荐

   关注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读者、对东西方的发展感兴趣的读者、对世界未来发展趋势感兴趣的读者。   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了吗?   探讨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和碰撞   预测未来的世界新秩序   著名金融历史学家深刻分析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未来世界新秩序   解读西方主宰世界的六大密码,预测未来世界的发展   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点,分析东西方权力转移的微妙过程,以大历史的视角,端详中国复兴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角色   作者专为中国读者撰写中文版序言   著名专家何帆、张颐武、北村、吴稼祥、江晓原倾情推荐   《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经济学人》、《商业周刊》、《西雅图时报》、《卫报》、《独立报》、《参考消息》、《东方早报》、《文汇报》、《信报》、新浪网、金融界等国内外媒体热评   根据《文明》改编的同名电视纪录片美英轰动上映   1500年,北京生活着近70万人,伦敦人口仅有5万;   400年后,伦敦以超过600万的人口成为全球特大城市;美国人均富裕程度是中国人的73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1条)

 
 

  •    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了吗?
      探讨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和碰撞
      预测未来的世界新秩序

      著名金融历史学家深刻分析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未来世界新秩序
      解读西方主宰世界的六大密码,预测未来世界的发展
      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点,分析东西方权力转移的微妙过程,以大历史的视角,端详中国复兴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角色
      作者专为中国读者撰写中文版序言
      著名专家何帆、张颐武、北村、吴稼祥、江晓原倾情推荐
      高踞亚马逊畅销榜
      《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经济学人》、《商业周刊》、《西雅图时报》、《卫报》、《独立报》、《参考消息》、《东方早报》、《文汇报》、《信报》、新浪网、金融界等国内外媒体热评
      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视纪录片美英轰动上映
  •   东西方文明PK,谁是胜者?谁将主导未来的世界秩序?
  •   近年来,探究西方兴起的奥秘以及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论著非常多,本书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本书的优点在于视野宏大,但缺点在于在于缺乏一针见血的分析力。本书给出了西方崛起的六个杀手锏,似乎面面俱到,但这六项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其中哪个因素更加重要也不清楚。但无论如何,本书值得一读,况且本书所涉及的东方文明是以中国为重点。
  •   这次一口气买了八本书,《文明》是我第一本看的。作为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可谓功力深厚,这种比较历史学的著作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犹如醍醐灌顶!尼尔·弗格森的书真的值得一读,除了价格有点小贵……不过,对于爱书的人,对于一本好书带来的教益,贵一点又有什么呢?
  •   了解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对世界的文明格局有一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
  •   作者书中信息量非常大,将东西方500年做横向断代史比较,几乎涉及所有方面。看出作者虽然是买书挣钱的人,但有良好的史学功底和完整的治学训练,这值得中国学者的学习。对于文中东方文明的阐述有偏颇之处,看出来作者本人对于东方哲学或伦理学及政治学没有深入研究。但作者对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化理解之独到精辟,还是让人佩服。很喜欢他的书,行文流畅不晦涩,而非常重视年表的做派,又让人肃然起敬。
  •   论述了文明的定义和进程,很不错。谈到明朝以来西方的超出和中国的停滞
  •   昨天书到 粗略的翻看了一下 内容比较深刻 看后对世界文明的进程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 受益匪浅
  •   记得有哲人尝过,文明之于人类,不知是福音,还是诅咒。但我想,经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诸物质文明之后,能够达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双至,则是人类不分东方、西方的福音。
  •   经典著作,了解东西方文明的必读之书
  •   这本书很有价值,介绍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值得一看
  •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我还是喜欢我们的生存空间.
  •   一共给老公买了七本励志的书,他很喜欢,一直在看呢!东西方文明的讲解,从起源讲到现代,很不错,充实了不少知识。
  •   以前看过他的《未曾发生的历史》,确实是个不错的学者。对于我这种对西方的了解远少于中国的人来说,本书配合《全球通史》、《枪炮、病菌和钢铁》来看,基本上构建了我对西方历史脉络的认识,下一步准备把新买的三本剑桥中世纪史看完,还是有些为奥斯曼遗憾。本书缺点:太薄了,不过瘾……
  •   近期正在看费格森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写得很不错,再看看他笔下的文明是什么样子。。。。。。。。。。。
  •   帮老师修改论文时看到引文中有这本书,马上就下订单了,文明的研究取向必将成为未来国际研究的重要选择。
  •   弗格森是一名历史学家,他提出上述观点,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比较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说话的。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历史事例和故事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读。
    经济和政治之间关系如此复杂,想轻松的解开金钱关系何其难啊!不过,这本书至少给我们另外一个视角。
  •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作者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高度来阐述东西方经济地位转变的原因,让我这个不是很懂经济的人一下就看懂了。书还没看完,但我怀着期待的心继续拜读。
  •   尼尔·弗格森的著作,很喜欢!在里面能学到经济与历史,这样的教授与著作哪里还有?!
  •   将几百年来东西方社会的变迁分析得理性而客观,从这本书可以看到未来几百年的演变,值得细细品味。
  •   读史使人明智,这话在外国人看中国的视角里面也是一样的,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来看外国人评论中华文明,确实让人感觉很新颖。但话说过来,洋人看问题还是很透彻的,有些教训是不能回避和忌讳的,希望华夏龙早日腾飞,和谐赢天下。
  •   分析了西方为什么在过去几百年间领先于世界,还是很有启发
  •   过去的英国,现在的中国,中国社会的文明可以借鉴多少,值得深思
  •   其中关于东西方的崛起和衰落有一个比较。还能怎么说呢,我们落后,就要虚心学习。
  •   大家著作,对于文明有着深刻的阐述。
  •   改革开放30年,国人一直致力于经济,而今经济发展似乎已到瓶颈,应该反思没有文明的经济之路能走多远。看看老外写的文明吧,学习学习人家的文明,作为千年文明古国,而今我们相差甚远了……
  •   一本虽说是以西方视角看待历史的书,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思考为何中国近代百年的坎坷命运,认知自身存在的的问题
  •   尼尔弗格森的经典之作,买了一套,确实好看。
  •   文明,总是被摧毁,又总是被重建,人类的社会伴着它前行与停滞,曲折与盘旋,跨越与倒退,繁荣与萧条,文明见证着人类社会的折腾与发展。
  •   虽然弗格森在序言里对中国形势过于感觉良好的判断有些贻笑大方,但书里的整体内容亦属中肯,逻辑清晰,学者果然对已发生事件能做出很好的梳理和分析,但容易被现实的表象给迷惑哈~~~~~
  •   怪才尼尔弗格森的作品,值得一读!
  •   尼尔 弗格森的作品,可以酌情入手
  •   很喜欢尼尔·弗格森的书
  •   看了书中的内容,非常的喜欢,讲述了古文明,对我们当今的生活同样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是一本值得马上观看的好书。
  •   讨论东西方PK,其实是不会有标准答案的,不要太投入,说的有道理足够了。
  •   从一个客观、冷静的视觉诠释了文明演进的历程和规律。
  •   文明就是在所有糟粕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   早就想买这本书了,大家之作,对比中西方文明,很好看
  •   文明社会早已两级分化,现在谁又能真正辨别清楚呢
  •   人类进步,不断拥有文明;有了文明,人类更加文明。
  •   搞懂东西文明的差异!
  •   文明
  •   一本好书!内容精彩、文笔流畅。文明的各个阶段都有提及,值得一读!
  •   与巜中国凭什么胜出。对照续,看西方学者与中国学者的视角、思维与理念之异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   读过之后就会明白,当今世界的格局的演变,法制与科学的力量变得更加迫切。
  •   对东西方文化经济等剖析的很详细,是本好书
  •   弗格森的历史书籍外观非常精美,内容慢慢的品尝
  •   很客观,客观的评价西方,也客观的评价中国
  •   弗格森的地位无需多说。该书也绝对值得一读,这一系列的精装版本也适合收藏,非常好。
  •   这是一本很深刻的书籍,著名经济学家的著作!对中国的评论相当客观是本好书
  •   对于了解西方文化,挺好,非常有意思
  •   弗格森的书是经典,值得一读。没必要弄成硬皮吧
  •   马马虎虎吧~西方的史观~
  •   从另外的视角婉婉道来,有机会也看看同名的纪录片,不错。值得推荐。
  •   大师级作者,学到了从不同角度看历史和金融
  •   弗格森的书写得很好。
  •   弗格森的书很有深度,很多思辨的东西在里面。当然也不排除阴谋论!
  •   准备收藏弗格森全集!
  •   高角度。深层次。比历史,探未来。
  •   很好看的书!世界文明史的概览
  •   书的包装,印刷都很不错。多读书,多学习,探索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世界
  •   帮朋友买的,她是学历史的,说这本书很好,分析很到位。
  •   尼尔费格森的书值得一看。
  •   很好的一本书,能学到很多东西。历史的、经济的,作者书中引用的也都是一些始祖的论点。
  •   高瞻远瞩提纲挈领分析当前未来,谁主沉浮。~
  •   经典之作,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诠释历史,值得阅读!
  •   内容还行,名家之作,有其独特之处。但前头诸如“中国版前言”写的无非还是那些中国在发展、中国发展不容忽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然后再扯上对本国的意义、对本书的影响,这几乎跟很多外籍书特意写的“中国版前言”千篇一律,各种前言堆砌于前,难免抵消了书内容本身的色彩。
  •   以西方人的视角评述历史,虽有偏颇之处,还是可以借鉴。
  •   换一个社会生活史视角看历史
  •   很好的一本书,正在研究中。。。
  •   当时在太原机场匆匆浏览,印象深刻,买来读,确实很有新意。
  •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倘若你见识尚浅,它会给你醍醐灌顶般的启示;即使你对中西方文化有了丰富而深刻的认识,它也能引起你一些别样而有益的思考。
  •   很喜欢,正在阅读中,希望给我的启发更多一些!
  •   看看总有好处,老大帝国的落败总是有原因的,
  •   让人反思中西文化和发展的差异
  •   正在读,很好看
  •   经典!读后值得好好思考。什么“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什么“大国崛起”,冷静吧!
  •   科学严谨详实的史料和论述,将历史生动的展现在眼前
  •   历史本来就应该如此,历史就是历史。
  •   以叙事的方式来写历史,还是值得一读的。
  •   历史就要这样读
  •   历史和经济的完美解析
  •   历史的启发
  •   买了好多书,还没来得及看,不过这本书身边看过的人都是推荐的
  •   老师推荐的,我现在只看了序言,觉得挺好,有些观点我以前没听过
  •   谁是胜者
  •   刚看了序言,觉得比较全面,喜欢
  •   老公的最爱中的一本。。呵呵
  •   很多人推荐,确实不错
  •   看老外怎么正面看待中国
  •   虽然新浪上有免费的电子阅读,但这种有厚重感的书,我还是喜欢阅读纸质的,可以写下心得,也可以珍藏起来传世后人。
  •   本书的观点客观 作者理性 和朝内的渔民教化无法比较
  •   很少有本外国人写的有些学术的书能如此引人入胜。如果你喜欢类似的内容,这本书值得推荐。
  •   阅读此书,一定要配合BBC的同名视频,非常精彩!
  •   帮同事买的时候发现是本好书,也就自己收藏一本。
  •   帮朋友买的,反馈说不错。
  •   在别人那儿看到的,当时就定了要买——我比喜欢别人借我的书宁可买了送给别人,所以我也不轻易借别人的书。
  •   挺好的,翻译的不错,读起来通顺。作者的观点就看个人的的理解了。
  •   好书值得推荐,质量好。
  •   好书推荐,就是有点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