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唐诗

出版时间:2012-1-1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蒋勋  页数:28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从魏晋到晚唐,从文学到美学,从张若虚到李商隐,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
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世,是一场精彩的戏,诞生了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

作者简介

  蒋勋,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书籍目录

第一讲 大唐盛世
 诗像一粒珍珠
 唐代是诗的盛世
 新绣罗裙两面红,一面狮子一面龙
 菩提萨埵与水到渠成
 文学的内容与形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诗人的孤独感
 游牧民族的华丽
 唐诗里的残酷
 侠的精神
 唐朝是一场精彩的戏
第二讲 春江花月夜
 唐朝是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
 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生命的独立性
 与道德无关的生命状态
 何处春江无月明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宇宙意识
 对虚拟性的肯定
 愿逐月华流照君
 更大意义上的归宿
 交响曲的结尾
 交响诗乐章
第三讲 王维
 政治带给王维的恐怖经验
 孟城坳、白石滩
 “无人”的意境
 山水中生命的状态
 另一种生活
 《洛阳女儿行》:贵游文学的传统
 边塞诗
 《少年行》的代表性
 山水诗中的画意
第四讲 李白(上)
 诗歌的传统与创新
 角色转换
 青梅竹马
 十四为君妇
 定格
 《蜀道难》
 其险也若此
 浪漫诗的极致
第五讲 李白(下)
 《月下独酌》
 《行路难》
 《凤凰台》
 《将进酒》
 《金陵酒肆留别》、《客中作》
 诗仙和诗圣
 《长相思》、《关山月》
 送别和赠诗
 《清平调》、《沙丘城下寄杜甫》
第六讲 杜甫(上)
 梦李白
 长安水边多丽人
 《兵车行》
 《石壕吏》
第七讲 杜甫(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律诗的极致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春望》
 逃难的记录
 离乱中的痛苦生活
第八讲 白居易
 《卖炭翁》
 关注百姓的古文运动
 《新丰折臂翁》
 大胆批判社会
 文学和生命的两个部分
 《长恨歌》——本事
 《长恨歌》——梦寻
 《琵琶行》——音乐
 《琵琶行》——深情
第九讲 李商隐(上)
 唯美的回忆
 幻灭与眷恋的纠缠
 繁华的沉淀
 抽象与象征
 想见时难别亦难
 花下醉
 人间重晚晴
第十讲 李商隐(下)
 《锦瑟》
 舍弃眷恋?
 生命的荒凉本质
 寻找知己的孤独
 典型情诗
 兰台应官前的故事
 泪与啼
 晚唐的生命情调
 李商隐诗的神秘感

章节摘录

第二讲  春江花月夜唐朝是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我们看到一朵花开放,非常灿烂、非常华美,可我们大概没有办法了解一朵花开放的辛酸,它那么渴望生命完成的过程,它怎么去完成?它经历了哪些冰雪、霜雹、风雨?我们要看花的华丽,却不要看花得以完成的残酷,其实是不可能的。残酷是我们自己过滤掉了。我们抱着一个小宠物的时候,当然感觉不到残酷性,可是当我看到一个温柔的人,抱着一个小宠物,常常会有一种难过,因为这个生命其实已经被豢养为另外一种形式。这也是一种残酷。一个生命,只要有生态上的改变,必死无疑。我们没有给它任何自由意志,我们也没有给它求生的可能。农业文化到最后是相濡以沫的状况,当灾难来临,你会感觉到巨大的无助、无奈,生命个体的强度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处在一个巨大的矛盾之中,就是生命的个体强度跟群体的相互依赖感之间常常找不到平衡。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唐朝?很可能是因为群体的依赖感到了一定程度,个人的潜能已经无法得到释放,所以唐朝出现了。唐朝调整了一下历史的角度,给个人以空间,武则天、唐太宗、李白这些人得以出来。不用担心个性的释放会给社会造成大紊乱,接下来的宋朝又会回到农业伦理。我们不必去骂唐朝的人,宋朝以后武则天跟李白被骂得很惨。这些人被认为目无纲纪、无法无天,因为宋朝重新出现了土地依赖的关系,它自然用这种角度去看待唐朝。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同时我们也知道这只是在美学上做了一个平衡跟提醒,不必担心在现实当中会产生某些副作用。唐朝是“负”,而不是“正”,我们文化的正统还是农业伦理。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我常常跟朋友们说,在农业伦理里受不了的时候就出走一下,去唐朝过两天再回来。我一直觉得《春江花月夜》是初唐气派最辽阔的一首诗,希望跟大家交流这首诗所表现的真正的宇宙意识。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的前四句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其中第一句的“平”和第二句的“生”、然后再是第四句的“明”,都是押韵。每四句是一个韵,一共有九次转韵,全诗九段,有三十六句,三十六句构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结构形式。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琢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完美关系,终于实现了。初唐时,还有很多五言、四言、六言夹杂的诗句出现,比如大家很熟悉的初唐诗人王勃,他最有名的《滕王阁序》,我想大家在教科书里可能都读过,他写:“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是四言,“谁悲失路之人”是六言,“萍水相逢”是四言,“尽是他乡之客”是六言,还是在用“四六”的形式,这是魏晋南北朝的诗人琢磨出来的规矩和结构,一直延续到初唐。直到《春江花月夜》出现,我们看到一个很完整的七言诗的形式。张若虚是一个诗作非常少的人,所以很多人对他的作品不熟。可是清朝人编《全唐诗》,提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说这篇是“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这个人作品不多,只有一两篇作品,所以叫孤篇;“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是说比全部的唐诗还要好。做诗人做到这样真是很过瘾,平时不轻易出手,一出手就是最好。我基本上不把《春江花月夜》看做张若虚个人化的才气表现,而是强调初唐时期,人的精神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辽阔,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开始有一种扩大。所以,我第一个想跟大家交换的意见是关于题目。可能你们会听到很多地方用到《春江花月夜》,有一首国乐的曲子就叫做《春江花月夜》,其实它早先的名字叫《渔舟唱晚》,很多中国的画家画画,也爱给画作起名为《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好像变成了美好时光、黄金岁月的代名词。张若虚写了这首诗以后,这个名称就延续下来。大概在我的中学时代,有一部法国电影,翻译过来的名字也叫《春江花月夜》,好像是用这个名称来代表电影想要阐述的非常美好的时刻。“春江花月夜”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会认为断句的时候应该断在“春江”两个字后面,然后下面是“花月夜”,我们在五言诗当中,习惯于“二”和“三”的关系,这样一来,就会发现“春”是在形容“江”,如果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春天的江水。我们的语言比较复杂,不像西方的文字,动词、名词、形容词是不同的,我们通常一个字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还可以是名词,一个人说“小孩子在尿尿”,这两个尿字当然不一样,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用汉语写诗的时候,有时候常常由词性本身带来一种暧昧风格。如果用五言诗来理解,“春江”就是春天的江水,“花月夜”的主词应该是夜晚,就是有花有月亮的夜晚,听起来挺俗气的。可是汉语文学的有趣之处在于汉字本身一个字一个音,所涵盖的内容几乎形成了一个画面,而不只是一个词汇。我觉得将“春江”理解为春天的江水,可能是一个错误。最有趣的是,这五个字全部是名词: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我将这五个名词形容为一首交响曲的五个乐章,整首曲子有五个主题,春天是一个主题,江水是一个主题,花是一个主题,月亮是一个主题,夜晚是一个主题。五个主题在交错,它们中间发生了三棱镜般的折射关系,假设春天是一面镜子,花是一面镜子,江水是一面镜子,镜子中间产生了多重投射与折射的关系。这首诗之所以迷离错综和意向丰富,是因为它的五个主题都是独立的。生命的独立性在唐诗当中,生命的独立性是受到歌颂的。在历史上,如果我喜欢武则天这个角色,跟她取不取得政权没有必然关系,而是因为我看到她对自己独立个性的完成。《春江花月夜》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在充分的自我的独立性当中,才会去欣赏另外一个完全独立的,跟它不同的生命状态。这里面的美学意识非常现代。二十世纪初,巴黎开始尊重每一个不同的生命。一个女画家罗兰桑娇媚得要死,永远都是楚楚可怜,很娇弱的感觉。有人喜欢她,有人不喜欢她,但大家都尊重她;另外有一个俄罗斯来的移民叫苏蒂纳,穷得要死,每天去做苦力,在码头上搬完东西,然后回家画画,他喜欢画被宰杀后的牛。罗兰桑与苏蒂纳如此不同,可他们同时在巴黎,而且他们可以做朋友,认为彼此代表的是巴黎画派两种不同的美学。唐代也有这样的特质,武则天在取得政权的过程当中,最大的障碍是作为一个姓武的,要去抢夺李姓政权,李家自然会有反扑。初唐时骆宾王写的《讨武曌檄》是很有名的一篇文章,骆宾王是初唐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人,我们不太清楚他心里想什么,因为他在帮别人写文章。徐敬业要讨伐武则天,必须找一个人来写一篇文章,就像现在报纸的社论一样,表示自己是名正言顺地出兵去打武则天。“檄”就是贴在墙上的看板、大字报,昭告天下说武则天有多坏,所以要起兵讨伐她,“檄”主要就是提供舆论支持的。武则天作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执政者——我们今天用雄才这个“雄”已经有问题了,应该是“雌才大略”,她上朝的时候,让别人把这个檄文撕下来念给她听。这已经是一个政治人物极大胆的作为,因为她至少应该先看一看到底人家在讲她什么,可是她选择直接让人念。这篇文章写得很真实,武则天出身卑贱,“曾以更衣入侍”,“更衣入侍”就是在厕所里替皇帝换衣服。在传统的农业伦理中,你的父亲、祖父是怎么样的,你大概也就差不多是怎么样的。武则天根本就不在乎这些,这里面就有了现代伦理的因素。武则天觉得文章讲得很对,可“我就是这样子,关你什么事?”文章一步一步地形容,到皇帝去世不久,武则天取得政权,“一抔之土未干”——皇帝坟墓上的土都还没干,“六尺之孤何托?”——一个已经长大,应该继承皇位的李家后代,竟然被废掉了。其实“六尺”已经是大男人了,可“六尺之孤何托?”意思是谁来照顾他。这里面的语言跟思想全部是农业伦理,因为按照农业伦理,皇帝死后,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的长子,而这个长子竟然被废掉,由武则天来做皇帝。可是武则天的个性中有孤独意识,有流浪、冒险精神,有来自游牧民族的个人生命“物竞天择”的部分,这与农业伦理遵循的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所以武则天听着听着,就开始赞美这篇文章,还问宰相是什么人写的?宰相说是骆宾王。当听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的时候,武则天判断这篇文章会对老百姓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因为这两句诉诸于农业伦理中的忠孝,她觉得这篇文章真是击中要害。她就遗憾地说,骆宾王这样的人才,宰相竟然没有招他入阁,这是宰相之罪啊。我每次读到这段,都会有一种惊讶,武则天不觉得这篇文章在骂她,她从执政者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骂武则天的部分是可以抽离掉的。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骆宾王有骆宾王自我完成的方式,武则天有武则天自我完成的方式。武则天在自己的孤独当中,会欣赏骆宾王的孤独,而不是处于对立的状态。在现实当中,事关政治的争夺;可是在美学的层次上,每一个生命都会欣赏另外一个生命,这才是花季出现的原因。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的生命,没有高低之分。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这些存在于自然中的几个主题,偶然间因缘际会发生了互动的关系,可它们又各自离去。它们是知己,它们也是陌路。“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王维《送别》)他们总是在路上碰到人,就喝一杯酒,变成好朋友,然后擦肩而过,又回到各自的孤独,这里面没有一点小家子气的生命意向。空里流霜不觉飞《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影响力这么大?因为这是初唐诗中最具有典范性地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当生命经验被放大到宇宙意识,张若虚在文学技巧上又把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思想拉回来——“江流宛转绕芳甸”。他的面前有一条河流,“宛转”地流过“芳甸”;“甸”是被人整理出来的一洼一洼的圃,就是田。为什么叫“芳甸”?因为不种稻子,不种麦,而是种花。河流弯弯曲曲地流过种满了花的、散发着香味的土地,“江流宛转绕芳甸”将主题变成了“江”与“花”的对话。下面一句是月亮与花的主题:“月照花林皆似霰。”这首诗很好玩,一开始的时候是春天,江水在流,然后月亮慢慢升起,潮水上涨。初春时节,空气很凉,夜晚的时候,水汽会结成一种薄薄的透明的东西在空中飘,也就是“霰”。花有很多颜色,红的、紫的、黄的,当明亮的月光照在花林上,把所有的颜色都过滤成为银白色。我们看到张若虚在慢慢过滤掉颜色,因为颜色是非常感官的,可是张若虚希望把我们带进宇宙意识的本体,带进空灵的宇宙状态。“江流宛转绕芳甸”中的“芳”是针对嗅觉;“月照花林皆似霰”是针对视觉。江水把气味冲散,月光把花的颜色过滤。 “空里流霜不觉飞”就非常像佛教的句子,这里的“空”刚好是佛教讲的“空”,可以是空间上的空,也可能是心理上的空。春天的夜晚会下霜,可是因为天空中布满了白色的月光,所以霜的白感觉不到了。这是张若虚诗中出现的第一个有哲学意味的句子,就是存在的东西可以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听起来很抽象,可是生命里其实有很多东西存在,我们常常已经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比如死亡一直存在,可是我们从来感觉不到死亡。“汀上白沙看不见。”因为沙洲上的沙是白的,月光是白的,所以汀上有白色的沙也看不出来,这句诗也是在说存在的东西,我们根本不觉得存在。开始的时候讲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非常绚烂。可是这两句诗一下将意境推到了一个空白的状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首完美的诗,首先需要结构上的精炼。如果我们相信天才论,张若虚真是一个大天才。不然就是时代真是到了水到渠成的阶段,这首经得起如此分析与探讨的诗才可能产生。从“月照花林皆似霰”,到“空里流霜不觉飞”,再到“汀上白沙看不见”,就是所有的存在都变成了不存在。“江天一色无纤尘”——江水、天空全部被月光统一变成一种白,没有任何一点杂质。“空”就这样被推演出来了。所有一切都只是暂时现象,是一种存在,可是“不存在”是更大的宇宙本质,生命的本质或宇宙的本质可能都是这个“空”。不只是视觉上的“空”,而是生命经验最后的背景上的巨大的空。“皎皎空中孤月轮”,在这么巨大的“空”当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圆,“孤月轮”就是一个圆。听过美术史的朋友大概都记得,西方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像蒙德里安这些人,一直在找几何图形的本质,与唐诗的状态非常像,就是追问到最后宇宙间还剩下什么。我们有时会讲到“洪荒”,洪荒是没有人的时代,没有建筑物的时代。我们今天在高雄的西子湾海港,会看到风景,也会在刹那间看到洪荒中的高雄,或者被命名之前的高雄,在这个情景下,人被放到自然中去做讨论。我不知道大家可不可以理解,通常我们在现象当中的时候,只能讨论现象当中的相对性;可是当一个文学家、艺术家把我们带到了哲学的层面,他就会去问本质的问题,本质的问题也就是绝对性的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张若虚在公元七世纪左右,站在春天的江边看夜晚的花朵,然后他问,谁是在这个江边第一个看见月亮的人?这个句子字面意思一点都不难懂,可我们听到这个句子会吓一跳。我们在任何一个黄昏在西子湾看到晚霞,如果问谁第一个在这里看到晚霞的?那就问到本质了。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种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我们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种句子在春秋战国出现过,就是屈原的《天问》。屈原曾经问过类似的问题,之后就没有人再问了,农业伦理把人拉回来,说问这么多干什么,你要把孩子照顾好,把老婆照顾好。汉诗里面会说“努力加餐饭”,唐诗里面的人好像都不吃饭,全部成仙了。他们问的是“江畔何人初见月”,关心的不再是人间的问题,而是生命本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边的月亮现在照在我身上,可是江边的月亮最早什么时候照到了人类?这个句子这么重,所问的问题也是无解。唐诗之所以令我们惊讶,就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力量,也就是宇宙意识。大部分朝代的文学没有宇宙意识,可是唐诗一上来就涉及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也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的、无限的时间跟空间里的茫然性。我觉得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一步一步推到“空”的本质,当水天一色的时候,变成绝对的“空”。生命状态处于空之中,本质因素就会出来。这是《春江花月夜》第一段当中最重的句子。这么重的句子出来以后,接下来怎么办?神来之笔之后就是平静。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读到这两句,就想张若虚下面要怎么收?因为下面还有一大半。其实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应该会停下来,不会再继续读下去了,我们会被诗人带着去想这个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们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接下来给出一个非常平凡的空间,也就是回到通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是他完全用通俗性的东西来把“江畔何人初见月”这么重的句子收掉,第一个段落就此结束。任何一个创作者写出一个惊人的句子,涉及哲学命题的时候,一定要用比较相反的方法再往回收,不然读者会没有办法思维。“人生代代无穷已”,就是人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没有停止。这是很通俗的句子。唐诗好就好在可以伟大,也可以平凡、简单,因为它什么都可以包容。如果选择性太强,格局就不会大。比如南宋的词,非常美,非常精致,但包容性很小,只能写西湖旁边的一些小事情。而唐朝就很特别,灿烂到极致,残酷到极致。我们常说“大唐”,“大”就是包容。今天如果我去做诗歌评审,看到“人生代代无穷已”这样的句子,会觉得真庸俗,可是张若虚敢用,因为他用的地方对。“江月年年只相似”,江水、月亮每年都是一样的,水这样流下去,月亮照样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是自然当中的循环。下面一句又是一个让我们有点思考的问句:“不知江月待何人。”其中的“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字,这里的等待是指江山有待,他觉得江山在等什么人。我们回想一下,当陈子昂站在历史的一个高峰上,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之所以如此自负,是因为他觉得江山等到他了,在古人与来者之间,他是被等到的那个人。生命卑微地幻灭着,一代又一代,可是有几个人物的生命是发亮的,是会被记住的?张若虚说“不知江月待何人”,里面有很大的暗示。在这个时刻,在这个春天,在这个夜晚,在花开放的时刻,在江水的旁边,他好像被等到了。“不知江月待何人”是“不知”还是“知”?接着前面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同透露出的是唐诗中非常值得思考的自负感。接下来是“但见长江送流水”,水不断地流过去。自古以来,水被用来象征时间,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的就是时间。在中国文化当中,水的象征性非常明显,一直代表着不断流逝的时间。“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用水做象征,来表达这个意思。“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张若虚,觉得宇宙间有自己不了解的更大的时间跟空间,刹那之间,他个人的生命与流水的生命、时间的生命有了短暂的对话。如果说魏晋南北朝一直都在为文学的形式做准备,但始终没有磅礴的宇宙意识出现,那么在《春江花月夜》中大宇宙意识一下被提高到惊人的状态。

媒体关注与评论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蒋勋多年在文学和美学上的耕耘,就时间的纵轴而言,他可算为人类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个恭谨谦逊的善述者。就空间上的横轴而言,蒋勋是这个地域的诗酒风流的产物,是从容、雍雅、慧杰、自适的人。——台湾著名作家 张晓风长久以来,弱势者视美为奢侈,不敢言美;利益者视美为夸富,役使糟践,美感已为GDP所牺牲。直到经济转型,苦于品牌升级、设计加值之时,才回首茫然,心虚自卑,模仿失据,而先生却早数十年已藏宝救亡。出之于小说、散文、艺术史、论述、绘画,苦心孤诣,重构民族美学与历史记忆,启蒙俗民生活中的感官审美享乐,献身为美的传道者,谦卑明亮,气象恢宏,给了我们欢喜感动与荣耀自豪。——2010年台湾出版界“出版风云人物”获奖原因

编辑推荐

在《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给我们讲解唐诗的灿烂与华美,带领我们体验生命中的真与善与美,这将是一次愉悦的心灵出走。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附赠蒋勋推荐阅读的一百首唐诗别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蒋勋说唐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0条)

 
 

  •    在《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给我们讲解唐诗的灿烂与华美,带领我们体验生命中的真与善与美,这将是一次愉悦的心灵出走。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附赠蒋勋推荐阅读的一百首唐诗别册。
  •   蒋勋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对:“在自然世界里,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谬的,人的世界也是如此。李白、杜甫的生命分别抵达了不同的巅峰状态,如果非要去比较优劣,会偏离对他们的真正认知。”所以从这一点上,蒋勋解读的唐诗自然站得更高、看的更远。在他的眼中,唐诗的意蕴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宣泄,更是时代洪流背景下的水到渠成。这本书很容易读,文字的书写有些像讲堂上整理出来的的录音笔记。这里没有晦涩难懂的学术卖弄,只有作者对文学大师、诗歌巨匠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他在倾尽全力将这一百首唐诗的神邃剖析到位,我似乎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不时看到作者全情投入诠释诗歌的精彩画面。唐代诗人中,我最爱王维。从锦衣玉食到粗茶淡饭,他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这是命运对他个人的无情嘲弄,归隐山林后的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他的诗非常纯净通透,尤其是后期的作品,总会具备一种云淡风轻式的孤独状态,而这种状态是身处于繁华乱世中的我们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的。我没有经历过他的大喜大悲,“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无为状态我肯定无法理解的十分透彻到位。不过只有我自己才能明白,这些诗句散发出的清静与空灵是其他诗人所不曾给予我的,这是我特别欣赏王维作品的重要原因,它契合了我心目中最渴望的一种虚空境界。相较王维,李白就显得太浪漫,太避世。他太超脱,离平凡人太过遥远。他的诗句都萦绕着极度浪漫华美的仙气,总带给我一种酣畅淋漓的噫吁之感,就仿佛对着空山幽谷高吼出了一肚子的污浊之气,好不痛快!他这个人,从来不跟世俗的世界和解,只会直抒胸怀,一次又一次的完成自我成全。因此他的诗是醇馥幽郁的佳酿,只要具备基本的味觉感受,就能立刻品出个中滋味迷醉其中。就好像东邪西毒电影中的那坛“醉生梦死酒”,喝了以后便能忘记烦恼,第二天又是新的开始。只可惜,酒不能长饮,只适合偶尔小酌。毕竟这种忘却只是暂时的,迟早我们还要回到世俗中,再度面对所有的丑陋与不堪。
  •   蒋勋用十个章节讲述他心中最精彩的唐诗及最好的唐朝诗人,跨越魏晋到晚唐多个时期,从文学到美学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充满诗意,令人印象深刻,好书。
  •   文学史有继承的关系,跟大自然一样有春夏秋冬。唐代是花季,花季之前一定是漫长的冬天。在冬天,被冰雪覆盖的深埋到土壤里的根在慢慢地做着准备。
    唐代文学不是与南朝文学一脉相承,而是来自北方。当时的诗人把真正的生命经验带到了荒漠当中,荒漠当中的生命是用另外一种宇宙观去看待生命的状态的。所以我们今天绝对写不出“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这样的视觉经验。“大漠孤烟”是描述在辽阔的地平线上看到一缕烟升起来,是烽火的狼烟烧起来的感觉。唐诗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空间的扩大跟时间的扩大。
    我们不要忘记人情越丰富,自我就越少。我们读唐诗时,能感受到那种快乐,是因为这一次自我真正跑了出来。李白是彻头彻尾地面对自我。在他的诗里面读不到孩子、太太,甚至连朋友都很少,他描述他跟宇宙的对话:“五岳寻仙不辞远。”就是为了要成为仙人,在五个最有名的山里跑来跑去。李白的诗里面一直讲他在找“仙”,“仙”是什么?其实非常抽象,我觉得这个“仙”,是他一个完美的自我。只有走到山里去,他才比较接近那个完美的自我。到最后他也没有找到,依旧茫然,可是他不要再回到人间。因为回到人间,他觉得离他想要寻找的完美自我更遥远。他宁可是孤独的,因为在孤独里他还有自负;如果他回来,他没有了孤独,他的自负也就会消失。李白一直在天上—人间之间游离。他是从人间出走的一个角色,先是感受到巨大的孤独感;然后去寻找一个属于“仙人”的完美性,可是他并没有说他找到了,大部分时候他有一种茫然。
    当我们面对唐诗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唐诗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动人。再追问一下,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最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最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
    原来那里的石榴那么小。我相信繁华在回忆当中会越来越被夸张,这也完全可以理解,因为那是一个人的生命里最好的部分。我跟很多朋友说,我跟你介绍的巴黎,绝对不是客观的,因为我二十五岁在巴黎读书,我介绍的巴黎是我的二十五岁,而不是巴黎。在我的口中大概巴黎没有不美的东西,因为二十五岁的世界里很少会有不美好的东西。即使穷得不得了,都觉得那个日子很漂亮
    有点忧愁,淡淡的忧郁,是这种感觉。在杜甫或者李白的诗里都可以看到在快乐与悲哀之间的巨大起伏,可是在李商隐的诗里,你永远看不到大的呐喊或者呼叫,他如果要掉泪,也是暗暗地在一个角落里。这种很低迷的哀伤,弥漫在晚唐时期,变成一种风气。“向晚意不适”,是描写心情上的一种百无聊赖的感觉,一种讲不出理由的闷。“不适”用得非常有分寸,就是有一点不舒服,也讲不出什么不舒服
    回忆本身一定包含了当下的寂寞、孤独与某一种没落
  •   长大之后才明白,仓颉造字,有鬼夜哭,文字的存在让我们的思想有可能传播的比生命更遥远广阔。很多很多年后,仍会有人类在夜晚醉后吟诵“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长大以后才明白,原来孩童时背诵的那些唐诗蕴藏的意义根本就不是一个幼童能领悟到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意境很简单,孩子能感受到这几个文字描绘的单纯场景,但“相逢意气为君饮”和“莫使金樽空对月”呢?成年人才会懂得这几个汉字里面的无年轻豪迈和中年之后的无奈洒脱。
       诗人中,最爱李白。杜甫可学李白不可学,此人行遍万里河山,能以妇人的视角写《长干行》,其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典故只要汉语还存在就不会有人忘记。也有神鬼莫测的《将进酒》,被当朝皇上看中后钦点翰林,唐玄宗李隆基命他写诗,他要求贵妃(也就是杨玉环)磨墨,就是在这样的金銮殿上天子群臣面前的命题作文,他都能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的千古名句。
      
       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可能存在产生李白杜甫孟浩然们的土壤,人们习惯了物质化的生活,碎片化的阅读,连娱乐也仅仅追究感官上短暂的快乐。和蒋勋先生一样,只有两种情况下我会提到这些诗歌,一是酒过三巡挚友面前借着飘忽之感朗诵相逢意气为君饮,二是独自一人时用毛笔欧楷在宣纸上抄写那些文字,像一个古代的中老年人。
      
       喜欢冯唐说过的,一群人在一个饭局上,大家在炫耀家宅千顷宝马良驹,我低头喝酒微笑,谁来和我比背唐诗啊。。。。。
  •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这本书里,蒋勋老师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深刻的解读着每一个作者,每一首佳作。
    理解唐诗,不仅要关注诗的本身,时代背景,更要关注诗人的情怀。
    蒋勋老师的讲述,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的娓娓道来,语言平实易懂,充满深情,我被深深打动。
    对于这本书,不论印刷,还是内容,都很喜欢。读过以后,余韵犹存!
  •   蒋勋讲诗词系列之一,另一本是《蒋勋说宋词》。书中蒋勋用独到的眼光带领读者领略唐诗的华丽与灿烂,在时代背景下去解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书中对伟大诗人的评述更是入木三分。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所附的唐诗单册可以作为手边书,阅读、背诵。
  •   唐诗宋词 从小就读 各种版本的,各种品读的,大学也学的中文专业,可还是被蒋勋吸引了,喜欢他娓娓道来的文字,喜欢他淡淡然的间接,对杜甫对王维对李商隐我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很喜欢这本书,推荐。
  •   唐诗浩如烟海,普通人通读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唐诗三百首想自己通读并有感悟也不容易。借蒋勋的推荐可以领略唐诗的美妙。
    倒不是说蒋勋本身讲的有多好,我感觉关键是他给推荐了数量还可以接受,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唐诗!
  •   因为工作时间的原因,不能一下子把这本书看完,于是《蒋勋说唐诗》就成了我背包中唯一随身携带的书,只要一有闲暇就拿出来看,哪怕是看几页或看一段也觉得是一种美得享受,我计划看完之后推荐给已上初一的姑娘看,虽然估计她看起来有些吃力,但仍不失会让她对唐诗有一种全新的认识,估计她再过几年上了高中或大学就会有新的感悟!!!
  •   蒋勋说唐诗(附赠蒋勋精选100首唐诗别册),看到蒋勋的书就像收藏,声音更好听
  •   蒋勋说唐诗(附赠蒋勋精选100首唐诗别册)
  •   跟一起买的五月比起来,同样的价格却是黑白的文字,纸张也一般,不知道是不是用的再生纸,摸起来比较粗糙,手感不好,不过蒋勋的文字实在是太美了,看着他描述我好想真的感觉唐朝如同一个盛开的花季般展开在我眼前,那些是人自负,哀伤洒脱,性格十足,让人忍不住要哀叹现在已经没法产生那么美的文字。作为大师级别的人物,蒋勋的文字和讲座一样,从不故弄玄虚或者肆意煽情可是却总能说到心底里。
  •   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
  •   看蒋勋的说唐诗宋词还有读红楼系列 就像回到高中语文课堂 实在是很美好的感受 他的解读和看法 充满了人文主义的气息 让人愉悦 推荐!
  •   以前读唐诗觉得很美,很舒服,觉得自己的心灵得到了释放,在一个空灵的境地肆意游走,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春江花月夜》带来的境界是如此的令人心神喜悦,一种亘古的意思在脑海想要转出,但是一直找不到支点,现在蒋勋老师的沉入迁出的讲解使得问题就那么简单就解决了。
  •   拿到书大致翻了一下,很喜欢蒋勋的文字风格。很汗颜,他推荐的100首唐诗只会二十几首。
  •   刚看了一点,一如既往滴喜欢蒋勋。里面还附送了一本蒋勋推荐的100首唐诗,真的很值
  •   蒋勋说唐诗——关于唐诗解读的书太多,我也买过几本,也曾经从图书馆里借过几本,每本都有其可取之处。对于蒋勋,因为之前读过他的几本书,是个人比较喜欢的文字,所以看到他说唐诗,便想看看他笔下的唐诗是怎样的一种灿烂。同系列当中,还有一本说宋词。
  •   一直都想买蒋勋系列的书,但奈何太贵啊。只好先买一本。这本他讲了唐诗的美,对于学唐诗的同学有很大的帮助。推荐。
  •   一直喜欢蒋勋,买了宋词,又惦记上了唐诗。听他娓娓道来,文学之美深入我心。
  •   蒋勋精选100首唐诗别册
  •   听蒋勋老师讲唐诗,内心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大家不要错过噢!!!!
  •   老公看了蒋勋说宋词很喜欢,这次把唐诗也买了。蒋勋老师的评说,很美。
  •   从凤凰卫视看蒋勋解读美学开始,一路追看他的书,大师的这本唐诗讲解得真精彩。
  •   文笔清新流畅,点评精到细腻。是弘扬、解读国学的经典。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蒋勋的作品连载,便被深深吸引,现订购“说唐诗”和“说宋词”。
    一睹为快。
  •   蒋勋的这本书一直以来就想买。之前在网上听声频就很喜欢。拿到书后,非常喜欢。封面设计独到,风格沉稳而厚重。内容就更不必说了。还附有蒋勋推荐的唐诗。非常满意。
  •   读过很多唐诗名篇,很多记忆深刻,二十多年过去了,很多名篇名句还能脱口而出,但对于我来说他们大多还是璞玉,未被雕琢。在美学家蒋勋这里,他们是美轮美奂的经过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大唐的繁华与没落。透过文字,我们能感受长风几万里的李白的气魄;看白居易又能让我们聆听音乐的魅力。。。。。让我们在蒋勋的引领下梦回大唐!
  •   从前自己看唐诗看的迷迷糊糊的,看完就忘记了,有了这本书,那种听蒋勋娓娓道来的感觉,看一遍很多都记得,推荐!
  •   唐诗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我们似乎不太了解唐诗的美,这是一本教你读懂唐诗的书,你方知美之为美。谢谢蒋勋。
  •   我从小就非常排斥唐诗宋词。直到现在34岁的年龄了,才通过蒋勋知道自己的老祖宗留下来的诗词这么美。蒋勋真是一个才子。通过他的文字,你能看到不同的美。他的几本书都值得一看。
  •   蒋勋的书质量都不错,以美学视角说唐诗,别有一番风味。
  •   先听了蒋先生的说红楼系列音频。作为一个颇喜爱红楼的女子,家中也有几套不同的脂批本,《红楼》读了不少遍,每遍都有新收获,但是依然惊讶于蒋先生所领悟到的细节。《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也给了我同样的感受,多年前就喜爱的、熟悉的诗词,他却依然能讲出那么多东西,而且是深刻的、人性的、巨大包容力的感受的体验。深深喜爱和敬重。
  •   蒋勋大师对唐诗的领悟别具一格。附赠的唐诗条目也很有个性。
  •   唐诗无疑是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但明珠也要慧眼人,蒋勋老师说唐诗,娓娓道来,引经据典,文采飞扬。
  •   蒋勋作为一位美学家,从美的角度深度解析唐诗,对唐诗的韵味进行细腻表达,许多曾经熟悉的诗歌焕发出新的意蕴,令人欣喜。
  •   蒋勋老师带我们从一个别致的角度和视角来解读唐诗,让我们更贴近诗人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感受。入木三分,印象深刻。值得一读的好书~~值得仔细品味的好书~~
  •   读初中的孩子和我都很喜欢,读完对唐代和唐诗有了更多的理解。作为中国人,应该了解并为之骄傲,感谢蒋勋先生的解读!
  •   蒋勋说唐诗宋词这两本书是买给公公的,他曾经读过,非常喜欢,这次委托我买来要送给他的挚友
  •   一次购买了蒋勋的唐诗,宋词,感觉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好书
  •   蒋勋老师的说宋词一本是先于这一本买的,发现老师是以理性的思维带着你重走历史之路,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你自己的想象力。看过很受启发,也加强了对唐诗的理解。好书!
  •   太棒了,蒋勋说唐诗,一如既往的好
  •   蒋勋的诠释,从生命的角度,对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进行了贴近生活的讲解!让我们与古人在诗歌中,共同感受生命的本质!
  •   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对唐诗的理解多么浅显,文学鉴赏水准还有待提高啊!从蒋先生的讲解中领略的唐诗的美,唐朝的美,诗人的境界之美。过瘾!
  •   蒋勋的书一如既往,是我超喜欢的,有他的讲解,唐诗的光彩更夺目。
  •   要有点阅历的人看会更理解一些。我们小时候学唐诗是为了考试,而且背景资料欠缺,现在看了蒋勋先生的讲解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   爱唐诗,爱蒋勋,爱艺术,爱生活。
  •   这本蒋勋说唐诗很不错,蛮好的,建议大家买去看
  •   唉,这本蒋勋说唐诗是很不错,但书的质量不敢恭维,装订线脱了,唉,但购买的其他书质量不错,相当满意,谢谢当当。
  •   蒋勋说唐诗,会不会有不同于其他大家,拭目以待。
  •   蒋勋说唐诗、说宋词一起入手,于丹好像最近也出了一本关于宋词的,等下次再买~~
  •   朋友看过蒋勋说宋诗说不错,是个值得珍藏的书, 所以今天再买本蒋勋说唐诗看看。
  •   蒋勋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人不知不觉回到了诗人辈出的唐朝。好书。
  •   评说唐诗的书不少,这本蒋勋评说唐诗别具特点,作者同时是一位艺术家,因此评说古典诗词有相当的高度和宽度。值得一读。
  •   读着这蒋勋先生的这本介绍书,每晚都细看一会才入睡,对唐诗的了解更深入,不错!
  •   读唐诗宋词大可不必有夫子面孔,蒋勋的解读是亲切而富有意趣的。
  •   以蒋勋的视角看唐诗宋词,经典的文字又多了一份灵性
  •   虽然买过评价唐诗的书,蒋勋的说不上是超越,但是还是不错的。
  •   蒋勋的书品质很高,通过作者的眼睛,重新以新的眼光看唐诗,收获很大。
  •   和蒋勋一起品味唐诗,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   特别好的一本书,唐朝像一幅美丽的画卷逐渐展现在我的面前,看到以前曾经熟读的唐诗,才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每首诗赋的更深含义,非常非常的赞。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   蒋勋先生对于当代华语美学艺术而言,绝对是扛鼎之人。
    之前在凤凰卫视看过先生的节目,对美的研究深入浅出,例子信手拈来,神韵悠长。
    台湾人做学问和大陆有些路数不大一样,所以有些读者读起来感觉不同,但明显台湾学者的味道更醇香,更扎实。

    龙应台今天大家应该不陌生,马英九钦点的台北市文化局长,今天的台湾文化掌门人。要知道,当初这个位置是给蒋勋先生留着的。先生坚持不出山,退而求其次找的龙女士。大家应该知道蒋勋先生的地位和资历了吧
  •   先选看了《春江花月夜》那一节,太美了。可是难以想象蒋勋会喜欢李商隐。
  •   之前读过作者的作品,非常喜欢。买这本是冲着春江花月夜,一直很喜欢这首诗,再优惠些就好了,呵呵~蒋勋的书好像活动比较少呢~
  •   在手机上听过这本书的第一章,大格局的解读,很有新意,所以迫不及待地买了回来。昨晚上看得我兴奋得不得了,直到凌晨3点才入睡。 同时,我还买了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初相见》和《思无邪》、白落梅的的两本有关解读唐诗和宋词的两本书,就想对比来读。
  •   蒋先生的作品,总是那么的充满魅力。从他那里所听到的唐诗是那么的美、人又是那么的丰满,不在是为讲诗而讲诗,而是从诗歌中了解作者,从作品中去体会人物性格和他的社会环境。比起国内很多要么缠绵的故事、要么学术的剖析,蒋先生的书实在可谓是经典。强烈推荐。
  •   内容很有见地,附赠的100首唐诗推荐很实用,适合阅读与背诵
  •   蒋勋的书,不用多说了吧,文字很美!这个版本也不错,质量很好,纸质也不错!
  •   买齐了《蒋勋说红楼梦》之后,才买的这本书,作者用充满感性的文字解读了唐代名诗,看完第一篇之后,我居然把《春江花月夜》完整的背下来了。蒋勋的解读有他自己的东西,不是人云亦云的拼凑,也不是无病呻吟的堆砌。值得一看。
  •   蒋勋先生的作品一向都很喜欢,还买了其他的,很美!
  •   看蒋勋的文字,有一种不张扬的美,适合静静的品味。很好的书!
  •   蒋勋的书不错,附赠的诗很喜欢,顶
  •   蒋勋阐述了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   三毛说,蒋勋是个懂美的人。
  •   开始在图书馆看了这本书,怎么说呢?与我上学时期老师讲解的唐诗不一样,很特别的解说,如果上中学的时候老师也是这样讲的,那么,我会非常热爱唐诗,结果真是不一样,希望朋友们都能看看,读读,特别是中学生或者中学生的家长。读完后觉得李白啊,杜甫啊,是那样完整、鲜活的个人呈现在你的面前,而不是象我们学生时代那样认为,他们就是一个遥远的已逝的古人。在图书馆看完,又到当当网买来收藏。
  •   蒋勋先生的书是美的享受 把非常复杂的诗变成了通俗易懂
  •   买给孩子的书,她刚上四年级,有点看不懂,我很喜欢蒋勋的书,没有太多的阶级色彩,纯文学艺术,功底很深。送货速度好快呀。搞活动时买的很实惠。
  •   很喜欢,是那种&;ldquo;偷得浮生半日闲&;rdquo;的书;欣赏蒋勋的评说,美学和诗学相融,我尚无如此能力,所以除了学习与欣赏,还无法就他的评说去评说。
    很喜欢,是自己想要的书!
  •   蒋老师的出品,一如既往的五星级的保证。
    平实、舒服、娓娓道来。
    随书附送了蒋老师推荐的100首唐诗是一本小册子,
    如果附录在书后就更完美了!
  •   蒋勋娓娓道来盛唐诗歌,在他的带领下,重读那些耳熟能详的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   很喜欢蒋勋老师的风格。。 和于丹很像。。还有些像马未都

    没有太多卖弄文笔。。 娓娓道来的故事很长见识
  •   从蒋勋的角度理解李白、杜甫,婷美好的感觉。
  •   “`行到水究处,坐看云起时`——如果有庙的话,一定把这两句放在那里做最重要的签王。所有人的生命领悟不过如此,这两句送给所有在绝望当中的朋友都是最好的礼物。”——这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礼物。蒋勋对诗歌的解读值得一再回味。
  •   明白了是因为不是彩色版的所以才降价的,不过不太影响阅读,而且还送了一百首唐诗小册子^O^
  •   买了蒋勋的说红楼觉得很不错,买这本还打算买蒋勋说宋词!觉得他有他自己的视角,很喜欢
  •   蒋勋的书不错,朋友推荐的。
  •   唐诗齐全,评价深入且富有感情色彩,让我更进一步地感受到唐朝风韵,唐诗兴起。
  •   对唐诗的仔细解读带我走进唐朝,感慨万千。
  •   喜欢蒋勋,这本书封面特别好看。以后还会买蒋勋其他书的。
  •   蒋勋的书是我一直喜欢的,以前看过电子版,总是觉得不过瘾,感觉类似的内容,淡淡的,还是纸质的感觉好。
  •   蒋勋的书不错,语言平实,娓娓道来,说理透彻,内容广泛
  •   之前一直读蒋勋老师的《蒋勋说红楼梦》,很好。净化身心。这本也不错,保持一直的质量
  •   配有唐诗三百首,都有唐诗的解读,非常具有收藏价值,小孩子也喜欢。
  •   读了《蒋勋说红楼梦》,开始认识蒋勋,喜欢蒋勋
  •   蒋勋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一扇美学欣赏的窗
  •   唐朝是露营,是游牧,又是一次农耕与草原的文化融合。
  •   蒋勋的书看了很多本,蒋老师的书都是精品.很好.很期待说红楼第七辑出版.
  •   很好的书,看后使人感受很深,还送了精选100首唐诗
  •   很好看,非常赞。喜欢蒋勋老师的书。很棒。
  •   这本书装帧很精美,内容更没的说的。蒋勋的书我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