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  页数:68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 言  美国国家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撰写的《金融危机调查报告》一书(中文版)正式出版了。这是美国官方首次详细披露这场起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过程及根源。调查报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的金融体系与金融产品在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阐述了美国金融体系和美国经济是如何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这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场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应当吸取什么教训,如何采取措施预防危机再次发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自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危机的起因和教训的讨论以及文章书籍已经很多,但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运用独立调查的方式,采访了700多位见证者,查阅了数百万页的文件,吸收了大量国会委员会、政府机构、专业学者、记者、法律研究者和其他人士对危机的研究成果,运用大量鲜活的事实、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数据,系统地揭示这场危机的真相,这种形式的确还是少见的,读起来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这个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惊人的。此次危机是人类的作为和不作为所导致,而不是大自然或者是计算机模型出现混乱所导致。尽管经济周期不可避免,但如此规模的危机却是可以避免的。金融监管者和金融机构管理者所犯的错误是“人祸”而非“天灾”。  导致这场“人祸”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即认为市场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金融机构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管。因此,监管者长期放松管制,没有履行好职责,酿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造成了巨大破坏。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把“一切交给市场”来解决的自由主义政策是行不通的。这场危机反映了多年来形成的全球经济严重失衡,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同时也给西方经济理论带来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不少国家和国际机构都在反思危机的成因,总结危机的经验教训,并展开了新的理论探索和发展模式变革。  这个调查报告深刻地揭露了华尔街的贪婪,目睹了责任和道德标准的沦丧。书中对这方面的描述随处可见,触目惊心。事实再次警示人们,必须停止对金钱的顶礼膜拜,建设一个人道的社会。金融工作者不能只是创造账面利润,追求高额的奖金,而必须对社会负责,对股东、对客户、对员工负责,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清晰、专业、合乎道德的准则予以严格约束。  此书还对涉及金融业务与产品的若干技术性很强的问题作了很好的解释。比如,次级贷款与债务抵押证券,衍生产品交易,影子银行和信用评级等,以便让读者从若干金融产品交易细节中更好地了解危机发生的来龙去脉,见微知著,折射出政府、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在房产政策、利率政策、贷款政策和应对危机等方面的失误。  这场危机已经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且至今还没有结束。欧美国家当前正面临公共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复苏又蒙上了阴影。可见,深入探索事件的真相,全面客观地总结吸取历史经验,有助于各国加强协调配合,继续共渡难关,以便逐步走出危机。  正如报告所说,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危机之根源,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发生的,通过搜集证据、呈现事实,做出评价,解开谜团。本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当然,寻找危机的根源是解决危机的基础。各国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来应对危机,以避免危机再次发生。我相信,关于危机的成因和解决危机的办法的讨论将会继续下去,全球经济金融的复苏与再平衡还有一条漫长的、艰难的路要走,这场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也必然要波及下一代人。  中国银行董事长 肖钢  2012年2月

内容概要

《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是美国官方首次详细披露这场起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过程及根源。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国会直接任命成立的由商业、法律、经济、房地产等领域50位人员组成的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运用独立的调查方法,马不停蹄地访问了超过800多位见证者,包括企业领袖、银行家、投资专家等,查阅数百万页的文件,包括尚未公开的机密资料,吸收了大量国会委员会、政府机构、专业学者、记者、律师和其他人士对危机的研究成果,运用大量鲜活的事实、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数据,旨在揭示这场不仅重创美国经济,更是横扫全球的金融风暴背后的真相!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危机已露端倪第1章 危机就在眼前第二篇 危机四伏第2章 影子银行第3章 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第4章 去监管的回归第5章 次级贷款的借出第三篇 繁荣与萧条第6章 信贷扩张第7章 抵押贷款机器第8章 债务抵押债券制造机器第9章 深陷其中第10章 市场的疯狂第11章 萧条第四篇 解开谜团第12章 2007年年初:次贷担忧的蔓延第13章 2007年夏季:融资者的争论第14章 2007年末至2008年初:次贷产生数十亿美 元损失第15章 2008年3月:贝尔斯登的陨落第16章 2008年3-8月:系统风险的担忧第17章 2008年9月: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第18章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第19章 2008年9月:对美国国际集团的救助第20章 危机和恐慌第五篇 危机的后续影响第21章 经济问题的余波第22章 止赎危机不同观点陈述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关于反对意见的声明

章节摘录

  曾于1991~2006年任美联储银行监管部主任的理查德·斯皮伦科滕(Rich-ard Spillenkothen)在向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谈到银行监管时说:“监管者都明白,采取强有力、前瞻性的监管措施,尤其是在管理漏洞还未在金融业产生糟糕表现所进行的早期干预,可能会被认为:一是过度命令化的、累赘的、粗暴的干涉;二是对信贷有效性的不利约束;三是与美联储一贯的公众姿态不符。”。   为了使政府部门之间相互制衡,而且避免部门独裁和僵化,高层政策制定者力推多头监管。1994年,格林斯潘表示反对加强银行监管:“现行的机制为银行提供了改变监管者的方法,并对任何监管机构的独裁地位、或者过分死板的态度进行了有效限制。”这些金融机构潜在损失的压力遏制了过度监管,并且扭转了监管机构实施过度监管的倾向。而且,一些监管机构——其中包括美国储蓄机构监理署和货币监理署,大部分通过对它们监管的机构进行评估来获得资金。结果,选择该监管机构的金融机构越多,该监管机构挣得就越多。   在一次又一次胜利的鼓舞下,银行巨头及其监管机构继续抵制对银行业务和扩张的限制。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的屏障被粉碎,逐渐地,现在似乎要将用来区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最后一点限制也取消了。   1996年春天,在反对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多年之后,华尔街企业(例如高盛和美林等等)的交易组织——证券行业协会改变了主意。因为在过去的10年里,对银行的限制正在渐渐解除,因此,银行在证券业和保险业已经有了自己的阵地。尽管无数次对美联储和货币监理署提出诉讼,但是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也不能阻止放松监管的进程,去监管化正在通过一些机构的裁决渐渐发生。美国银行业协会(一家游说机构)的总裁爱德华·英林(Edward Yin-gling)说:“因为我们已经在分隔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的墙壁上凿了这么多个洞,因此我们能够更强势地进入他们的业务——有时候比他们进入我们的业务还强势。因此,首先是证券业,然后是保险业,最终所有的机构都走到一起进行商议:来,我们做笔交易,一起干吧。”   ……

编辑推荐

《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是第一本美国政府授权的金融危机调查报告。此书与市场迄今为止所有关于金融危机的出版物有重大的差异,披露的信息最真实、资料最详实、结论最有权威性的一本书!2007年,起源于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以多米诺骨牌效应将金融风险传递到全世界,形成一场世界范围的的极其庞大的危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都遭受了重创,一系列的后续影响仍在威胁美国所有的家庭和大小企业,400万家庭失去了住房,超过2600万人仍在失业,近11万的家庭财富凭空消失,退休账户和生活储蓄被席卷一空. . . . .危机的影响将波及一代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关于危机的起因和教训的讨论、书籍,各种分析非常之多。什么是最权威的解读?我们应当首选《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这本书是美国官方首次详细公开披露这场金融危机的真实起因,全部事件过程,并深刻剖析了其根源。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国会直接任命成立的由商业、法律、经济、房地产等领域50位人员组成的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对超过700多位见证者,包括企业领袖、银行家、投资专家进行了独立调查,,同时查阅数百万页的文件,包括尚未公开的机密资料,吸收了大量国会委员会、政府机构、专业学者、记者、律师和其他人士对危机的研究成果,真正掌握了危机的真相。此报告尝试记录历史,而非重写历史,更不允许历史被重写,报告深刻揭示了华尔街创造繁荣奇迹背后的贪婪,目睹了责任和道德标准的沦丧,书中描述的真实事实比比皆是,触目惊心,报告运用大量鲜活的事实、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数据,深刻揭示了这场危机的性质。这个调查报告的结论是惊人的,此次金融危机不属于金融和商业经济周期的一部分,是人类的作为和不作为所导致。用莎士比亚一句话,这个错误是“人祸”,而非“天灾”。金融监管的大面积失误是由于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上存在严重失误,而巨大失误背后是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领域存在系统的缺失。报告警示人们,必须停止对金钱的顶礼膜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建立健全合乎道德标准,有社会责任的发展理念。《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由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出面聘请美国非常著名的财经写作专家执笔,使全书可读性与流畅性较强,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及其复杂的金融事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