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偷走海报!+3

出版时间:2012-10-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原研哉  页数:322  字数:92000  译者:竺家荣  
Tag标签:无  

前言

解说——空白的15年    《请偷走海报》是我1995年出版的随笔集,按时间顺序收录了从1991~1995年间,我在《小说新潮》上连载的50篇文章。由于这本书里的大部分内容都取材于我刚出道时的工作,因此现在重新出版的这本书,暴露了自己15~20年前的不成熟,自觉羞愧难当。不过,当平凡社提出“+3”的建议后,我的态度变得积极多了。    “+3”这个提议,是再加写3篇以目前生活为题材的随笔,附在卷末,这样一来,过去的随笔就能与现在衔接上了。至于中间空白的这15年时间,正因为没有写文章,反而可以作为一段有意义的空白,任凭读者尽情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了。我在35~50岁期间,作为设计师,工作非常繁忙,所以若是想写像以前那样的连载专栏,完全不用发愁没有素材。不过,也许正因为繁忙,才没有写出东西来,但这也有其意义。我想,脱离写作、沉浸于设计乐趣之中的这15年,就让它浮游在空中吧。    或许将来有一天,我会就这15年来的种种体验以及今后的日子,再次提笔写点东西。不过,可能再也写木出这样纵横驰骋、跨越如此之长的空白期的书了。    另一方面,我怀疑自己以前写的文章比较生硬,提心吊胆地重读了一遍,却发现了很多需要自己反省的地方。文章的魅力不在于文笔的好坏,而在于是否具有打动读者的力量。从这些文章中,我能够深切感受到现在已经失却的那个曾经天真稚气、勇于挑战的年轻无畏的自己。    当然,50岁这个年纪虽不算年轻,但也不算很老。正如“+3”的新文章里所写的那样,我想把自己智力和体力的巅峰设定在65岁左右。因此,未来我还拥有充满变数的15年时间。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也可以激励我今后的15年征程。    当然,读者也可以从最后的3篇文章开始看,但我还是希望能够从第一篇文章读起。在本文之后,原文刊登了老友原田宗典为本书出版写的序——《第一次写序》。

内容概要

  
《请偷走海报!+3》收录了53篇原研哉难得一见的设计散文,其中包括他从1991年到1995年在《小说新潮》杂志上的连载,以及本书出版前新补的三篇文章。书中内容多取材自原研哉刚出道时的设计工作,每一篇文章就代表了一个设计故事,娓娓诉说出原研哉对于设计美学的思维概念,以及他所遭遇的困难转折和工作历程。
  
原研哉幽默风趣的笔触,浅显易懂的解说,让「设计」这样略为严肃的主题更为亲切易读,同时也让读者有机会一窥大师早年在设计工作上的趣闻轶事,让人读来不觉频频莞尔。

作者简介

   原研哉(Kenyahara,1958年06月11日-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书籍目录

解说-空白的15 年
第一次写序 原田宗典
车票
任性的酒瓶
透明女模特
设计师的低潮期
棘手的工作
外籍评委的心得
飞越太平洋时的忧郁
品之不尽的巴黎
手抄纸回廊
香菇和文艺复兴
做标签的
祈雨和模特面试
寻找沙漠
落选的滋味
法国的向日葵田和高科技
偷海报
撕掉画稿
世界各大酒店寄来的信纸
大米与包装
咖啡的BGM
“V”的故事
文学的脊梁
现代主义的孤独和快乐
遗忘的感受性
要乐观地开瓶
降D小调的彩色铅笔
盒子工匠暨过度包装展
从博物馆听来的学问
Running High(慢跑之趣)
大量生产的眩晕
转动水车的人
幸福的火药库
我的爱好
超级速溶咖啡
装帧设计一千击
被抬进救护车
成年人的楼顶
尝试设计纸
邂逅摄影师
面类食品的设计
濑津先生的古董店
在自己心中垂钓
在工作室里品茶
街头音乐的震撼
书籍设计的变化球
硬骨头的乡下广告
被朋友夸赞的滋味
拉面碗上的浪漫图案
建筑师们的通心粉展
铅字的未来
+1 日语考试选题随想
+2 前往米兰的早晨
+3 水的愉悦
后 记
后记的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解说—空白的15年 《请偷走海报》是我1995年出版的随笔集,按时间顺序收录了从1991~1995年间,我在《小说新潮》上连载的50篇文章。由于这本书里的大部分内容都取材于我刚出道时的工作,因此现在重新出版的这本书,暴露了自己15~20年前的不成熟,自觉羞愧难当。不过,当平凡社提出“+3”的建议后,我的态度变得积极多了。 “+3”这个提议,是再加写3篇以目前生活为题材的随笔,附在卷末,这样一来,过去的随笔就能与现在衔接上了。至于中间空白的这15年时间,正因为没有写文章,反而可以作为一段有意义的空白,任凭读者尽情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了。我在35~50岁期间,作为设师,工作非常繁忙,所以若是想写像以前那样的连载专栏,完全不用发愁没有素材。不过,也正因为繁忙,才没有写出东西来,但这也有其意义。我想,脱离写作、沉浸于设计乐趣之中的这15年,就让它浮游在空中吧。 或许将来有一天,我会就这15年来的种种体验以及今后的日子,再次提笔写点东西。不过,可能再也写不出这样纵横驰骋、跨越如此之长的空白期的书了。另一方面,我怀疑自己以写的文章比较生硬,提心吊胆地重读了一遍,却发现了很多需要自己反省的地方。文章的魅力不在于文笔的好坏,而在于是否具有打动读者的力量。从这些文章中,我能够深切感受到现在已经失却的那个曾经天真稚气、勇于挑战的年轻无畏的自己。 当然,50岁这个年纪虽不算年轻,但也不算很老。正如“+3”的新文章里所写的那样,我想把自己智力和体力的巅峰设定在65岁左右。因此,未来我还拥有充满变数的15年时间。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也可以激励我今后的15年征程。当然,读者也可以从最后的3篇文章开始看,但我还是希望能够从第一篇文章读起。在本文之后,原文刊登了老友原田宗典为本书出版写的序—《第一次写序》。 任性的酒瓶 不记得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威士忌和白兰地设计瓶身的了,每每在快要忘记它们的时候就会接到新的任务,不知不觉间已经设计了10多瓶。在旅行途中,去酒吧等地方时,偶尔看到这些酒瓶,“啊,原来它们还在这儿占着地盘哪……”不由得一股亲切感涌上心头。 参与酒瓶设计的平面设计师的主要工作是设计贴在制作出来的酒瓶上的标签,很少会去设计瓶身。但是,设计师往往不会仅满足于标签的设计,在对玻璃瓶的质感、形状等各方面发表看法时,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瓶身的设计领域。 通常,瓶身的设计会受到生产设备的限制,因此一直由玻璃制造厂设计部门的人员掌握瓶身设计的主动权。因为他们具备玻璃制作的专业知识,能够按照制造过程中的各项条件进行合理设计。大多数情况下,瓶子的订货方和制造方都熟悉日本企业尽力避免纠纷的合理化生产体制,事先将有可能影响生产效率的具有个性和特色的设计需求都排除掉了。因此,喜欢提出过多要求的设计师加入瓶身设计过程是不太受欢迎的。 但是,有时候还是会需要一些突破常规、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设计。这个时候,就会找到我。设计威士忌酒瓶时,我一般都不绘制常规意义上的平面图,而是用设计草图来完成。用一般的平面图进行设计的话,就会顾忌到具体制造过程中的种种条件限制,使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妥协于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因此,尽管我知道是任性的要求,但还是向制造公司提出采用草图进行设计。当然,我会尽可能画出比较细致的草图。先不考虑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的实际问题,而是围绕着要实现的设计要点进行绘制。我的草图交付后不久,设计图就完成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图纸后,多数时候会和我的草图迥然不同。我经常纳闷他们是怎样理解我的设计意图而画出这样一份图纸的。经过询问,我得到的回答是:要优先考虑生产效率。

后记

15年前写的后记,由于是出版前作时我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的重要文本,故而无法割舍。而且,本书再度发行之际,对帮助前书出版的诸君的感谢之情也自当继续存在。因此,在总结新添加的“+3”之后,有必要再补上几句话。    首先,我要向协助“+3”出版的平凡社的下中美都女士和责编福田佑介先生表示感谢。因为这3篇新文章,让我得以面对旧作,重新找回年轻时的感觉。这是意想不到的愉快工作。再次感谢他们找出了本书更新的可能性。    为了打发前往米兰参加展会途中的无聊时光,我带上了新写的3篇文章,并回想起了谈论工作时一幕幕兴奋的情景。只是,现在的工作比以前厚重而复杂,因此内容也相应地变得沉重而复杂了。我现在一边写后记,一边想,或许我应该再细细分类,在各个工作阶段写一些轻妙的随笔吧。“SPA之行”可视为是为了缓解米兰之行的疲劳吧,但毕竟是工作之余的急行军,而不是休假。窗外满目新绿的比利时风景,依然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了美好的影像。那鲜明的记忆,仿佛与即将付梓的新书影像重合在了一起。    2009年5月  原研哉

编辑推荐

《谁偷走海报!+3》编辑推荐:“原研哉现象”热度持续不退,愈演愈烈,受到亚洲越来越多小青年和设计人士的学习和追捧!继《设计中的设计》《白》等畅销书后的全新力作,《谁偷走海报!+3》混合了沧桑与童趣的补记,原研哉以现在的眼光,审视初出茅庐的自己,成名后的“+3”,更具时光感。独特的“美意识”和日式幽默,让你窥视不一样的原研哉。文中充满了有趣的比喻:将写序比喻成理发,将设计师的心情比喻成厨师,将设计的养分比喻成原研哉式幽默的汤底。《谁偷走海报!+3》不仅是设计作品的展示,更是一种设计心情的记录和阐述,比过去的作品更具独特而任性的可读性。你可知道原研哉也有低潮期?35岁时的他曾经设计过华歌尔的内衣美女月历;曾是设计师石冈瑛子身边成绩最差的助手;曾因为害怕设计的咖啡罐包装出错,而校稿了四十次。《谁偷走海报!+3》揭秘原研哉生活中的私密故事(原研哉也喜欢香港美食哦)。真诚对待那些“不堪回首”的旧时光: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的完整随笔集,东奔西走、百折不挠、专注设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请偷走海报!+3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6条)

 
 

  •   很多人都知道,原研哉是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是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可是也许人们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个散文家,他对生活的观察,对设计的思索都曾经跃然纸上。他以他那独特视角的文字,把他那不同寻常的设计视野呈献给大家,让人们了解一个优秀设计师的工作和内心世界。《请偷走海报》是原研哉1995年出版的随笔集,里面收录了他从1991-1995年间,在《小说新潮》上连载的50篇文章。而这次再版加上了3篇以他目前生活为题材的随笔附在卷末,就是《请偷走海报 3》。
    我想,一个优秀的设计家首先应该是个热爱生活的人。热爱生活才能在生活中的每一天用温柔的眼睛去观察周遭,观察处在生活中的人们,思考这世界上一切的琐碎细小,然后对生活产生更多的爱和感恩。这些爱和感恩会汇聚成强大的灵感的洪流,让设计师可以源源不断的设计出亲民亲生活的有爱作品来。原研哉就是这样的一位优秀设计师,他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设计事业的极大热情,认真的去对待每一次设计,用爱的双眼和爱的心创造出众多优秀的作品,让人们去欣赏的思同时也很自然的去思考。本书的53篇设计散文大多取材自他刚出道时的设计工作,每一篇就代表了一个设计故事。设计这样原本枯燥并且专业性的工作,在原研哉幽默且平民的笔下自然流淌,成为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易于理解的颇有情节的生活故事。我们在欣赏大师的工作过程的同时,看到了大师眼中的世界,看到了普通生活中的别样精致。这可真是一笔不小的意外收获。
    一个小小的车票底纹是如何融合了所有需要添加进去的信息,再加上作者意念中使之个性突出的元素而被设计出来的呢?原研哉对他的每一个作品都全身心投入,就算是最小的车票底纹这样的作品,都充满了浓浓的兴趣,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就算那种车票早已成为了历史,他仍还对其怀有深深的感情。伟大的作品都源自于最朴素的感情---对生活无尽的热爱。
    一个酒瓶的评标的设计,又会对酒瓶的生产产生多少息息相关的后果呢?原研哉的设计心路,让我们看到了设计这条蜿蜒曲折的路,其在通向康庄大道的过程中是会遇到阻碍的。可是只要不灰心,不气馁,而是保持同样的热情一直走下去,就会实现最初的愿望。
    “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喜欢媒体的这段评论,恰好诠释了我心所想却不能表达的那一部分。
    原研哉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抱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就似是一个园子里收拾整理的园丁一样, 我每天都在设计园子里做设计的果实,所以不论是设计一件好的产品、或是整理设计的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去传播设计理论,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做的工作。”我从他的平实文字里吸取了众多的经验和理念,最为宝贵的收获是学会了以何种淡定且持续热情的心态对待平凡的生活和工作。
    很高兴可以拜读原研哉的这本随笔,很幸运又给我遇到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生导师。
  •   收录了53篇原研哉难得一见的设计散文,其中包括他从1991年到1995年在《小说新潮》杂志上的连载,以及本书出版前新补的三篇文章。书中内容多取材自原研哉刚出道时的设计工作,每一篇文章就代表了一个设计故事,娓娓诉说出原研哉对于设计美学的思维概念,以及他所遭遇的困难转折和工作历程。 原研哉幽默风趣的笔触,浅显易懂的解说,让「设计」这样略为严肃的主题更为亲切易读,同时也让读者有机会一窥大师早年在设计工作上的趣闻轶事,让人读来不觉频频莞尔。
  •   《请偷走海报》作为一本大师级人物讲述有关设计的随笔集,自己仿佛已端够了“设计范儿”。封面设计简洁明快的小开本儿,超级净白的印刷纸,每篇之后刻意的留白页,以及线条轻盈的插画,都不辱作者原研哉的大师名号。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原研哉毫不了解,只知道傻乎乎地在无印良品店内流连忘返。一只铅笔、一条毛巾、一件睡衣,都是朴素的灰、淡蓝、米白,不娇艳却饱满温暖,简洁又不失功效。原研哉是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他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抱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
    日本的平面设计举世闻名,就像工业设计的创新盛产于北欧一样。日本的设计几乎就是亚洲各国的教科书及用来借鉴的原品。每年,亚洲各知名企业的总经理、市场及设计人员都要去一趟日本学习,买回无数的食品饮料包装物,作为未来年度的设计参考。我就知道国内几家著名的食品饮料公司就是这么干的!
    原研哉说,任何人的心中都有许多上锁的房间,里面塞满了无数让自己都会惊讶的未知可能性,而打开那些房间的钥匙就是创造实践。这说的就是设计师的使命感吧,利用创造的魅力打开每位消费者的心房。创造的源动力是好奇与认知。你会发现原研哉是个很有生活情趣和想象力的老头儿。书中53篇随笔,没有一篇是正而八经儿地讲设计,都是在杂七杂八地闲扯,一会儿说有个海报要设计,一会儿又来个啤酒瓶,要么就是咖啡袋,甚至还有挂面碗。一个设计师原来就像一个魔术师,利用创意变魔术,将平淡无奇的食品,裹上一层富有意义的外衣。怪不得原研大师说,“美的价值并非只存在于物体之中,观赏者的创造性也是创造物品的价值”。我们有多少次在超市里还未等看清新品的功效,就让设计吸引得迈不动脚步?我们也在帮助产品创造价值,在生活中发现美。
    我们一向认为从事设计的时尚人士一定忙得不得了。可是读这本书时,我们多半发现的是闲,还有那么一点点多愁善感的小情绪。时尚人士永远年轻,说得真对!无论是比稿失败,还是老友间的真挚情意,还有各处的旅行见闻,原研写得都颇让人心动。在生活中,情商永远比智商重要。与其说这是一本讲述时尚设计的书,不如说是一本有闲大师的聊天录。正是在这些平实的家常语言里,我们窥见了设计大师的心情以及他所秉承一贯的设计理念。
    原研大师是位好玩的老人家,所以写出了这本内容好玩的书。题目就很搞笑,《请偷走海报》,还正重其事在文中劝告读者: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想要带回家的海报,就请毫不犹豫地将它偷走吧。
    好吧,书读完了。我现在就上街去偷海报,偷一张租房的或是办假证的!
  •   很多人都有小时候收集糖纸、包装盒、徽章以及各种有趣的小东西的经历吧,吸引小孩子的多是它们独特的图案、色彩、质地和形状。小孩子虽然说不出个所以然,但那种莫名喜爱应该就是对设计最本真的喜欢和向往吧。正如同作者在书中讲述的那样,很多的灵感往往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那些熟悉的、模糊的、似曾相识的记忆中提炼出来的。作曲者之中有一种还流行的说法,一个好的曲子不是你冥思苦想想出来的,而是仿佛有人拿着你的手轻松加愉快地就把它写出来了。这种感觉,应该也适用于设计者吧,因为艺术是相通的。
      偷着别人的海报,这种感觉比较小孩子的收集那些小东西、小玩意的感觉又近了一步。收集小东西、小玩意是一种敝帚自珍、自娱自乐的感觉,而偷着别人的海报显然已经是一种主动追求和要求分享的意识诉求了,那种对设计的懵懂喜爱也紧跟着由原发性变成了自主性。设计菜鸟原研哉就是从偷海报开始,一步步最终成为了设计大师。
      
      从一枚小小的JR车票背景设计到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的节目纪念册以及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原研哉可谓是大小通吃,其根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这本小书是原研哉的设计散文集,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原研哉设计生涯的心路历程。让人看到大师的成功也有迹可循。在书中所提到的作品中,有一件让我印象格外深刻,那就是透明的内衣模特,这个设计形象真的是让人过目难忘。还有,从文章来看,原研哉对于地图的运用好像情有独钟,这一点也是我非常钟爱的。其实,好像日本人在这个方面都特别注重,在大量的宣传画册、广告说明、指示标牌中都会有地图、示意图等图标图例的运用。在广告宣传中使用地图不仅直接明白,还特别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喜欢它,就偷走它——我在这里所说的当然是海报。但,不妨也引申一下,那就海报所承载的和海报所代表设计理念和设计灵感。就像小时候收集糖纸一样,把自己对于设计的喜爱也收集起来。集腋成裘,说不定哪一天它们就会变身成华丽丽的灵感和崭崭新的作品。
  •   刚看到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的这部《请偷走海报!》的书名时,我愣了一下,想说一个设计师干嘛呼吁大家变小偷,还偷走自己精心设计的海报?然后读着读着明白了,原来书名的意思是说好设计得成功的海报是能够吸引很多人的眼球的,以至于让人想把它偷走。这真的是一位伟大设计师的终极理想!按照作者的意思,偷海报不应算偷,因为“被盗的并非设计师的‘设计’,而是画家的‘绘画’”。这个有趣的逻辑,让我想起了鲁迅小说《孔乙己》当中,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的说法,也许丢东西的人会感到郁闷,但创作者应该会感到很高兴吧。
    那么原研哉是怎样设计出让人们有想要偷走它的冲动的这些海报作品的呢?我们在这本有趣的设计散文集中就能够深切体会到作者对艺术的专注、对设计的热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和许多其他读者一样,有意无意地见过许多海报、商标、封面等设计作者,但由于不是专门学设计的,所以只是对它们好不好看、表达什么意思有一些粗浅的印象,并未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在读了设计大师原研哉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原来设计可是门大学问,在那看似简单的作品背后,蕴藏着作者多样的人生体验、丰富的生活累积、敏锐的观察力、深入的挖掘力以及独特的感受力。我明白了每一张海报不是一张简单的图文并茂、起到宣传作用的纸,都是被设计师赋予了生命和灵魂的艺术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海报很容易被认为是为了发表某种主张和信息的高传达性的视觉交流,其实它不是被限定的物体,它也可以具有只有平面艺术手法才能让那些细致微妙的感觉开花结果的特点。……这种工作看起来很轻松,其实最耗费精力。”好的设计师是生活的杂家,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并且敏锐地捕捉任何能够为他的艺术创作所用的灵感和元素,再经过他们精密仪器般的大脑的“深加工”后产生出成功的创意。这真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过程!
    越是跟原研哉进行深入交流,我们越会发现他是从自己的创作说开去,发散式地畅谈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和思考,以及他是如何把天南地北、五花八门、看似没什么关联的东西用他独特的、审美的、机智的眼光串联成一个有机联系着的艺术世界的。从车票底纹的复杂纹路到任性的酒瓶的透明度和玻璃质感,从品之不尽的巴黎乳酪般优雅的文化到中国历史悠久的纸文化,从文艺复兴到后现代主义,从世界各大酒店寄来的信纸到大米包装所传达出来的商品文化……我不得不佩服一位伟大的设计师原来知道这么多东西,对这么多热门冷门、大大小小的知识都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思考,原来要想孕育出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也要经历“十月怀胎”甚至“十年怀胎”的过程!这本书就通过五十与余篇设计散文,展现了一个设计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这本书本身就非常有设计感!它的封面精致、美观、大方,简洁明快的条纹衬在乳白色的底色上让人感觉非常舒服,让人忍不住想要翻开这本书来跟这位设计大师聊聊天。
  •   作为一个平面设计师,书拿到手,自然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的装帧上。精装册子,不错,但是翻开后,发现内页用的纸好白,这个有点欠妥。
    原研哉没少写书,他的书虽然没有多少插图,很简练但是价格都比较贵。
    网上关于《请偷走海报 3》简介,这本书是他平时写的随笔散文,和那些关于设计的书就不一样了,看那些书的时候总是感觉距离原研哉很遥远,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们拉近了,走进了原研哉的生活。以前一直都觉得他是个学者,大师,遥不可及,通过本书的文字,我感觉他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呀。
    这本书的文章都是短篇的小文章,特别适合我这种耐心不够的人,而且,我觉得这种形式就像原研哉本人的个性一样——随性!闲来有空随意翻开,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完整的设计故事,不仅有趣,并能学习到原研哉在一些设计过程中处理事情的方法,及其设计理念的独特性。
    书中说到设计酒瓶的文章,设计并不是仅仅画一个设计稿子就完成了,要反复修改,甚至考察,还会被推翻,比如设计酒瓶,就在制作的时候被工厂修改了,理由是加工工艺生产过程等等,不过在此之前,原研哉也考虑了这些问题,看了不少酒瓶,其实原研哉的设计也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对于这家工厂的生产线来说,成本会增加而已。不过这也很合乎情理,毕竟生产厂家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联想到自己设计的宠物用的药瓶子,画了好多款式,也给客户看了,多番修改之后要联系厂商制作,这个节骨眼厂商说做不了,太特殊!奔溃呀!多番妥协以后,整个出来就不是自己原来的东西了!还好客户能理解,单子还是做成了,但是这个各方面显示的约束确实还是给设计师的创作产生了影响。文章里面有句话很好“也许这的确是一个任性的设计,但是,如果因为这些使用问题而将独特的设计改掉的话,不就少了很多乐趣吗?”
    文章《外籍评委的心得》,我觉得他在当评委过程中的体会跟我有时做设计得不到客户的理解是一样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的地域都会给人形成不同的审美观,无可厚非。现在的设计很商业,只能是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按自己的想法设计。
    看到《品质不尽的巴黎》时,说实话,真的是好有意境,真想去趟巴黎!置身于这种文化氛围,灵感肯定要爆棚了!
  •   【原研哉说】我大小也算个设计师,并没有提出过分无理的要求。
    设计师大概是全世界经受打击最频繁的职业了——不仅要面对各种业外人士难以理解的修改意见,改过来改回去,根本不允许有个人的自主权,辛辛苦苦准备的作品还很可能落选,经常要赶工期,加班加点想主意,历尽千辛万苦到最后,成品说不定还和最终的设计稿不一样。说起来一把流不尽的辛酸泪啊,就连大名鼎鼎的原研哉也不例外呢。
    原研哉设计了一种特别的威士忌酒瓶,玻璃厚度不一,这样琥珀色的酒就会在瓶里透出生动的光泽,结果生产出来的酒瓶和预想的很不一样,他满心的不平:就算要照顾生产,就算存在技术上的顾虑,但也有比我的设计制作更繁琐的酒瓶啊,总要尊重设计师的想法吧。
    这样的委屈失落的情绪还会在作品落选时出现。原研哉辛苦挑选模特、远赴沙漠取景,精心准备的很得意的作品还是落选了。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相信很多同行都会心有戚戚焉吧,原来大师也曾像一个小设计师一样有着苦涩的记忆呢。
    身为一名设计师,又怎么能没有坚忍的心志呢!
    【原研哉说】对于创作为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体力,第一是体力,第二还是体力。
    除了博大的心怀,不服输的顽强,设计师还要有旺盛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
    好的创意永远不会一拍脑袋就出现的。设计师要有留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长期保持一定的知识摄取量,培养敏锐细腻的感受,唯有如此才能发现独特的美吧。
    原研哉喜欢旅行,乐于发现陌生环境的美,和异域的文化独特。他参观台北博物馆,要留意展品的用途和寓意,去苏格兰威士忌作坊喜欢问为什么酒里含着泥炭香。他如此喜爱思考,好像什么都能讲得头头是道,速溶咖啡的制作流程啊,拉面碗上的花纹啊,密集文字给人的震撼感啊……
    我们在《请偷走海报 3》里见识到了原研哉的虚心好学,这可能是他教给广大设计师和读者最有用的东西了。毕竟那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灵感不是可以讲解诉说的,所谓天赋也是不能完全倚仗的,切实可行的路也只有勤奋一条。
    【原研哉说】设计是一种营造生活环境,不断把他们一一完善的智慧。
    其实差不多我们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被经过设计了,大到一个城市的规划,标志性建筑,小到一个人的发型,眼镜的镜框,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设计无处不在。
    除了人们通常能想到的,原研哉还进行了一些更冷门的设计。比如纸的设计,乌冬面的面条的设计,常见日用品包装的再设计(re-design),五花八门。
    某种程度上,设计的理念也反应了一个时代一个人群的很多理念。人们在选择、评价这些设计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参与到了设计之中。其实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民设计师的时代,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趣偏好和审美主张,人人都应该为生活环境的完美负责。
    以上这些都是我从原研哉那里领悟到的。
  •   最早知道原研哉这名字是从《设计中的设计》开始的,我是学美术出身,关注设计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八十年代末,就开始买关于设计的书,那时候我记得在书店里有一套《现代艺术大参考》系列,价格不菲,还在上学的我就买过好几本。不过关于设计的书里面多数都是图片,很少有文字,好像设计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个设计到底好在哪里,给个图片一看就知道了,不需要你在一边指手画脚的啰嗦了。不过我想这也和那些设计师们的文字功底比较差有一定的关系。
    而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里面的图片就非常少,多数都是文字,而且不得不承认他写得很深刻,于是就喜欢上了这位日本的设计师原研哉。原研哉没少写书,他的书虽然没有多少插图,很简练但是价格都比较贵,《请偷走海报 3》是他平时写的随笔散文,和那些关于设计的书就不一样了,看那些书的时候总是感觉距离原研哉很遥远,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们拉近了,走进了原研哉的生活。
    看了他的散文,感觉这也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有点像同是日本人的妹尾河童,挺有趣的一个人。和原来心中那个学者的形象完全不同。
    书里面介绍了很多他的设计,不过这里面写的往往都并不是设计本身,而是是设计的过程,比如设计日本铁路的火车票,还有酒瓶,还有月历,米袋等等,看了介绍才知道每一个具体的设计都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并不是仅仅画一个设计稿子就完成了,要反复修改,甚至考察,还会被推翻,比如设计酒瓶,就在制作的时候被工厂修改了,理由是加工工艺生产过程等等,不过在此之前,原研哉也考虑了这些问题,看了不少酒瓶,其实原研哉的设计也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对于这家工厂的生产线来说,成本会增加而已。不过这也很合乎情理,毕竟生产厂家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
    书里面还写了原研哉的爱好,爱好什么呢,没有驾照的他竟然曾经考一个潜水执照,不过其实也没怎么下水,要说爱好,也就是喜欢收藏点在各地买回来的小玩意。其中介绍了一次在巴黎的跳蚤市场里从一个黑人手里买了一个非洲木雕面具,买完以后,黑人从箱子里又拿出来了一个差不多的,说这两个是夫妻,这个你也买走吧,于是就又买了一个。过了几年还是在这家店,买了一个铜制的小鸟,结果人家又说这里还有一个小鸟,是它的兄弟,这次原研哉可不会再**了,坚决的拒绝了。
    书里面还写了他如何工作,怎么实用彩色铅笔,甚至一次跑步的时候突然晕倒,无法呼吸,抢救人员问东问西,开始他还回答,后来他意识到人家问问题好像就是为了确认他的神智是否正常,于是就不理他们了,光想着自己马上就要死了,还有那些事情要考虑。当然最后的检查结果是身体健康的妄想症患者,病历记录写着对眼睛异常执着。那是因为他是深度近视眼,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眼镜。
  •   设计大师原研哉,在设计界,是如雷灌耳的名字。哪个学设计或从事设计之人,不被前辈以崇敬的口吻介绍这位大师?记得当年他出了一本《设计中的设计》白皮书时,在设计课堂上老师们的推荐下,简直是人手一本,言必《设计中的设计》。这其实与哈日没关系,只是因为日本人的设计确实是设计,是根植于人本身的创造。中国没有很好的设计环境,中国的设计被很多因素困扰,普遍的功利心,逐利心态,让设计基本沦为三线的流水线,一线的体力活。也让人感叹,设计真的是有钱人才玩得起。
    以上独属一点感叹。此书是原研哉十五年前的旧作,基本是些随笔,生活感悟和零星的一些设计发现。设计推陈出新,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问。十五年前的设计如今看来,无论是手段还是思路想法都已变得司空见惯,曾经的亮点也因为如今的常见而失了吸引人之处。书中并没有引用大量的作品图,只是一些简笔的勾勒和得意的速写,怕也是暗暗担心这种落后时代的特性吧。
    也因为是十五年前旧作,于是行文口吻和思路的不成熟,也总呈现出一些“自得”“自嘲”或“调侃”的语气,作品之中呈现出大师的发现与感悟,也让人看到一位大师原来当年也是如此成长起来。这些让人启发之处,再加上行文中也时常出现的别有趣味的幽默,也让人觉得原研哉不仅是设计师,还是特别“萌”得可爱的设计师。
    具体的设计理念,点点滴滴非常细碎。热爱生活,还原设计本质,原研哉也以自己的生活发现与设计经历分享这一理念。原研哉总是从生活之中发现设计之美,总是满怀设计之心感受生活,我想也正是因为这种投入、喜爱与持续的努力,造就了日本设计的总体特点。在设计协调与最终结果上,文中的原研哉也经历过那种兴致勃勃努力投入设计结果不被采用的经历。而国内许多设计是客户、老板、资本、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妥协后的结果。在这一拉长锯的过程中,设计师常常疲惫而想法丧失殆尽。以设计本身有力说明并尽力满足多方面需求,这是设计者需努力的修炼,而这一过程中,自我调节、参与并保持热情也是非常重要。
  •   我是一名学平面设计的学生,原研哉是我最喜欢的设计师其中之一,不给好评还是人么?!
  •   冲着原研哉而入手。原来通篇是他早年的设计随笔,很是难得。入手前没有仔细阅读文字解说,对+3的意思感到困惑,原来+3是指卷末的新篇啊~ 装帧方面亦很喜欢,很像一本精装硬皮记事本呢!
  •   很幽默 可以从侧面窥见原研哉的设计构思和成长历程
  •   看原研哉老师的书,了解的是一种理念,无论是设计还是生活,要是有机会看原版就好了!
  •   再读原研哉的书依个很感动,设计可以是件让人热爱并为之付出一生的工作!
  •   原研哉专注设计几十年,体现出设计历程的艰辛与快乐
  •   真的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可以了解到原研哉以前做设计时一些想法和看法,作为一本引导设计的书,真的很赞!
  •   挺精美的。因为喜欢原研哉的设计才买的。期待内容
  •   设计能力与文笔能力都很厉害,原研哉对设计的执着令人敬佩!
  •   还没有看,原研哉的书就不多说了,美中不足的是图片几乎没有,还以为会附带海报
  •   原研哉的书一向很好,看了几十页用亲身经验写成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很喜欢。送的来的书封面有压痕,书角有点皱,也不高兴换了。
  •   很喜欢原研哉的书,但大多有一半是看不懂的,正如大师的感悟是我等望尘莫及的。。。
  •   原研哉的书果然品质好,纸张感觉很舒服,让人很想读。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早就想买了 趁着这次在当当网买了很多书就一起都买了 原研哉的书都非常经典 值得推荐!
  •   原研哉的书真的值得好好看看真心不错
  •   原研哉的书不解释了
  •   原研哉先生一直是我所崇拜的設計師,作為一個準備走上設計道路的人來說,能看到原研哉先生奮鬥過程是再棒不過了!
  •   原研哉创作的一些想法,比较有启发
  •   原研哉的东西就不必说了~~必须是精品哦~~
  •   设计方面的书籍,我看得很多,这是由于我本身的职业关系,很多的相关于设计的书籍都会给予读者很多方法上的经验和知识,以便快速提高;更会给予我们一些彩色的图例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噢,原来按着这样的步骤去做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然而这本书,却很另类,简单来说,这更像是一个职业是设计师写的日志,他并没有给我提供任何直观地、好看地、可借鉴地任何视觉产物,只是在用自己的职业经历中一段段的设计故事让读者去体会其中的思考过程,再加上每篇文章后面都会放上作者一副小故事完成的作品,最可怜的是这个图案居然是黑白的,而且很不清晰,基本上能从图中看出所谓作者理解的一些思路道道来那都靠猜了。
      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不管你是互联网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等等等,在国内,也许四十出头就是你职业生涯的结束,但是在国外,年纪五十岁以上的设计师把把皆是,这些上了年纪的设计师他们经历了不同时代所流行的设计元素的洗礼,长期对时代视觉的跟进,让他们对需求有更明确的设计反应,这也正是我们国内设计行业所缺少的底蕴,我们可以找借口说国内的设计行业兴起连一代人的岁月年华都没有流过,充其量也就是和国家改革开放一样将近三十年罢了,这种不正确的心态不知道在将来会导致我们国同设计行业衍生到一种怎样的未来。
      书中的序章,作者就告诉我们,他的智力和体力的巅峰设定在65岁左右。因此,他对未来还拥有充满变数的15年时间。这种精神真的很让人感叹,我们国内同行到了65岁的年纪我想早就已经坐在家中期期艾艾,无事可做了。
      读这本书,更多的是对设计思考的一些启迪,而不是对设计方法的一些学习,设计本身是很直观且主观的东西,用文字来表述而没有图片这本身就很难传达东西了。而如果你愿意去了解一个设计师是怎样思考的,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
      也许你喜欢呢。
  •   卖了读了,很欣赏这样的设计师,能把每个项目的设计感受写出来。写出来就是积累,积淀,做设计的朋友们也希望你们能够超过他,对设计师有所帮助和感悟的书。包装质量也很好
  •   很贴心的小故事,很细腻的设计思维。。。最爱原大师
  •   没有设计中的设计那么惊艳~有点小任性的设计师~
  •   散文式的大师设计心得和启示,挺不错的。喜欢这本书的装帧,简洁大气,符合设计书籍的气质。
  •   解读大师内心,学习大师设计思维
  •   日本设计 没的说 肯定值得看
  •   好!原的书都好看 设计大师!!!!
  •   视觉系的,单就书籍装帧就一样把我完全拿下了。设计很精准,同时又富于细节表现。
  •   书写的非常好,内容平实,从生活细处发现美,发现设计
  •   一直喜欢原野哉的设计和他的文字,很好!
  •   书很不错,封面设计的很漂亮,简雅,看着很舒服,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
  •   内页质量非常好,对于设计专业的来说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感觉非常物超所值,给亲32个赞哦
  •   作为设计师,确实需要多研读大师的作品才能更好的进步。此书值得一看。
  •   这本书蛮有意思的,也很漂亮,是看起来很舒服的那种,我坐火车的时候经常带着它,一篇一篇的,恩,个人比较喜欢。
  •   这是一本在杂志上看到的书,硬纸板封面,包装严实,没有磨损,很好啊
  •   书很好啊,只是明显是旧的,背后还有标价,不过没什么大碍,很喜欢,物有所值啊
  •   书也许初看有些散乱,我想,看他的书,是多了一种想法,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态度。
  •   还没读 所以学习中~~~~·
  •   非常不错的书,内容由深度,包装很好。
  •   看大师心得,很有收获!
  •   大师的成长
  •   书不错,包装质量也好
  •   非常棒,拿掉封套后给人感觉非常好(个人读书的小癖好)
    按女朋友的说法:一看就觉得好精致
    内容方面,四个字形容:短小精干
  •   原大爷的随笔集 轻松随性 每篇都是好经验
  •   严重投诉!书收到时脏兮兮!封面上各种脏!还破损。不敢相信!简直就像是从哪里的二手市场捡来的书!
  •   包装是硬壳的,里面的纸张不错
  •   一直喜欢的 风格喜欢的书,果断收了。
  •   买了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外甥的,他很喜欢这个作者的书。书很不错。
  •   是朋友一直推荐说可以看看的,就买了两本原研哉的书。很喜欢。
  •   非常好啊 哈哈哈哈 很喜欢李永权的书
  •   还可以,但与心目中的想像有点点距离。
  •   纸张太白,随笔散文集,挺好。
  •   整体不错!满意,以后还会继续来的。
  •   朋友推荐~所以来看看,还是很喜欢的!
  •   还没看,应该不错,喜欢这类书。
  •   喜欢在马桶上读书,感觉很好
  •   我觉得快递员大叔真心在这么冷的天还要送货很辛苦,不管书怎么样,还是给他们一个赞= =
  •   一个案例产生的过程,还有许多作者本人的经历和个人领悟
  •   书不错的 性价比很高内容很好值得入手
  •   很有质感的一本书 很厚 老师推荐的 快递很给力 还没有看内容 相信不会失望的~
  •   如果当当网的送货员能够不在我午休的时候送书过来就是最好的了!恨啊。就因为你们的送货员,我今年已经很少在你们当当网买书了。
  •   虽然小了点不过对专业书来说价格不贵。
  •   超宽大的页边距,加大的行距,难道只是为了能使书做的更厚一些,定价更高些,至少可以减少35%的页码
  •   很不错的一本书,要多看几遍才能理解的透彻
  •   这本书我还没看呢 但是是朋友推荐的 我就买咯~
  •   很满意。。。不错的一本书。。。就是都是文字,看的有点闷
  •   真的是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推荐给那些创意圈的盆友们,尤其是正在受挫的难以坚守梦想的年轻人~~
  •   Useful for my career judgement.
  •   因为最近事情比较多!~一直很忙!~所以只看了一半~~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   超级棒!创意很好!
  •   本书收录了五十三篇原研哉难 得一见的设计散文,其中包括他从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五年在《小说新潮》杂志上的连载,以及本书出版前新补的三篇文章。书中内容多取材自原研哉刚出道时的设计工作,每一篇文章就代表了一个设计故事,娓娓诉说出原研哉对於设计美学的思维概念,以及他所遭遇的困难转折和工作历程。原研哉幽默风趣的笔触,浅显易懂的解说,让「设计」这样略为严肃的主题更为亲切易读,同时也让读者有机会一窥大师早年在设计工作上的趣闻轶事,让人读来不觉频频莞尔。[1]
  •   刚开始看 感觉还不错
  •   给同学买的 她很满意 快递也很准时
  •   老师推荐的,感觉不错吧。
  •   好书,太小,太贵!好书!
  •   真的很棒,收获不小。
  •   还没看~绝对不错!!相信之
  •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   书籍装帧:拿到书的第一印象,还不错,算是口袋书的尺寸,在塑料布下面乍一看还是很精致的,但是一把书转到侧面,就发现书内页的纸张选择的超白与封面象牙色的装帧风格差距非常大,而且对于书品质大跌眼镜,但是将护封取下后,超白的封面配上黑色的字体还是和内页很搭调。对于装帧,我给2颗星。书籍内页插图:估计是因为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突出原研哉在过去的一些工作中的一些感受的实录,在素材收集上面也会有一些缺失,但是我实在很不满意内页全黑白的插图,完全不能支撑文字所承载的信息,而且我认为既然是这样的一本实录性的书籍,那么里面应该穿插的更多的是草图,当然这样的要求未免苛刻,但是这样的内页插图水平和配合量,实在让人觉得失去了插图的意义。书籍内容:本书是我在今年阅读完成的第一本书。1.谦虚和内敛在书中,每一个小的设计案例,每一个设计故事,都是平静的文字来告诉你,他设计时的一些想法,虽然都是浅浅带过,但是读起来也倒是很轻松,和阅读别的学术性的书籍不一样,这本书是真让我觉得,就想我们互通书信,收到了他回信的内容一样。2.内容较少如果您不是特别喜欢原研哉的话,这种“喜欢”是指蔓延到个人崇拜的程度,就建议您先不要购买,对您的专业目前指导不大。对于出版社的寄语:...原研哉的书之前都是<理想国>出的,这是我第一次买中信出版社的书,但是书籍的装帧和自己程度,真的只希望出版社以后在这些方面多费心。 阅读更多 ›
  •   书小的可怜,排版风格我估计原研哉本人看了该吐血了。根本与售价相悖的一本书。水军你先行。。。。
  •   还没出来的时候就预购了,拿到手的时候——包装很不错~翻看了以后发现似曾相识,写的是关于原研哉从事设计的历史,和案例解释,很不错的书。不是彩印,案例也不是彩印,但我觉得这样很不错了也,
  •   快递真心给力~昨晚下的单今早上就到了 书的装订很喜欢 不大不小像个笔记本 唯一不足的是封面被划破了 不过没有太大的影响 很喜欢~
  •   非常满意,很喜欢这本书。
  •   一些设计背后的趣事,一种内在精神的追求~
  •   内容是记录自己的小笔记
  •   这本书总的来说不错,不过和原研哉其他系列的书比起来纸张逊色了好多呢,惨白惨白的。内容很精彩,经验值得分享的。
  •   装帧很棒,写的也很棒
  •   本书讲述的是原研哉往年设计路上的故事,挺有意思的,值得一看,看看别人是怎么做设计的。
  •   本书与原研哉之前颇为学术教育性的书不同,更像是设计师成长日记,亲和不失幽默的文字,更能深入人心,让人认识原研哉另一面的同时,也能对设计师有更深入的了解。
  •   还没看,不过看完目录觉得应该很不错。
  •   一赌气就送人了,坑人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