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自述: 我的学术人生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中国社会  作者:季羡林  页数:288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毕生从事教书和研究工作,在这样长的时间内,要说一点经验和教训都没有,那是说不过去的。要说有什么,有多少了不起的经验,那也不是事实。我的确是一匹老马,识一点途也是应当的。但是识的途是否正确,我却没有把握。我平生不喜欢说谎话,现在既然要写,我就照实直说,我决不夸大,也不矫情作谦虚状。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那是受了水平的限制,决非有意为之。这一点希望读者能理解。总之,一句话:希望读者,特别是年轻的读者,对我这一部《自述》不要抱过大的希望,不要抱不切实际的期望。古人说:“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我根本没有什么金针,即使我想度与人,也无物可度。如果年轻的读者能从我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得了什么有用的东西,那是靠他们自己的悟性或主观能动性,不能把功劳记在我的账本上。季羡林

内容概要

  我毕生从事教书和研究工作,在这样长的时间内,要说一点经验和教训都没有,那是说不过去的,要说幽深们,有多少了不起的经验,那也不是事实,我的确是一匹老马,识一点途也是应当的。但是识的途是否正确,我没有把握,我平生不喜欢说谎话,现在既然要写,我就照实说,我绝不夸大,也不矫情作谦虚状,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那是受了水平的限制,决非有意为之。这一点希望读者能够理解。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生于山东省清平线县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寒,他于7岁离开父母往济南依靠叔父为生,在那里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193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获文学士学位,后回到济南母校任教。

书籍目录

学术研究的发轫阶段负笈德意志进入哥廷根大学入学5年内我所选修的课程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吐火罗文的学习其他语言的学习博士论文最早的几篇德文论文十年回顾回到祖国1946年-1949年1950年-1956年1957年-1965年1966年-1977年1978年-1993年总结本书的写法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我的研究范围学术研究发展的轨迹——由考证到兼顾义理我的义理一些具体的想法重视文化交流佛教梵语研究吐火罗文《糖史》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我的考证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满招损,谦受益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必须中西兼通,中外结合,地上文献与地下考古资料相结合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附录一:季羡林先生1994年—2007年发表及出版的学术及文学作品附录二:季羡林教授所获奖项编后记

章节摘录

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我初到哥廷根大学时,对大学的情况了解得非常少,因此才产生了上面提到的最初想以学德国语文学为主系的想法。我之所以选了希腊文而又没有去上课的原因是,我一度甚至动了念头,想以欧洲古典语文学为主系。后来听说,德国文科高中毕业生一般都学习过8年拉丁文和6年希腊文。我在这方面什么时候能赶上德国高中毕业生的程度呢?处于绝对的劣势,我怎么能够同天资相当高的德国大学生去竞争呢?我于是立即打消了那个念头,把念头转向德国语文学。我毕竟还是读过Hlderlin的诗的中国大学生嘛。正在彷徨犹豫之际,1936年的夏学期开始了。我偶尔走到大学教务处的门外,逐一看各系各教授开课的课程表。我大吃一惊,眼睛忽然亮了起来:我看到了Profwald SchInidt开梵文的课程表。这不正是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而又求之不得的那一门课程吗?我在清华时曾同几个同学请求陈寅恪先生开梵文课。他回答说,他不开。焉知在几年之后,在万里之外,竟能圆了我的梵文梦呢?我喜悦的心情,简直是用语言文字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来的,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于是我立即决定:选梵文。这一个决定当然与我在清华大学旁听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这一件事是分不开的。没有当时的那一个因,就不会有今天这个果。佛家讲“因缘和合”,谁又能违抗冥冥中这一个规律呢?我不是佛教徒,我也并不迷信;但是我却认为,因缘关系或者缘分:哲学家应该称之为偶然性吧:是无法抗御的,也是无法解释的。

后记

因为编这本书,我走近了这位著名学者。我感兴趣的不是那一连串罩在他身上的光环,而是他骨子里的执著和严谨,还有那份知天命的达然。书中记载了一份他早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时的“学习簿”,上面详细列出了自1935年起至1940年止,共11个学期的学习内容。那些课程是关于语言的,也许这就是契点,他选对了这一生的目标,把学究、品质、人格全部放到一个独属于他自己的精神高地,把书念到一种学人的象征。而今他已是九十六岁的老人了,依然保有完美的认真、清晰的头脑和敏锐的感知力。他的身边,有同样严谨而热情的杨锐女士做助手,每天处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及求字索序的信。读者们和我一样在要求这位老人写寄语、选编书目的时候,常常忘记了他已是九十六岁的老人。在我的印象中,他还是那个在哥廷根大学搀扶着他的“像祖父般的恩师”,小心翼翼地踏在雪地上,一直把老师送回家的学子。冬天日短,黄昏早临,雪满长街,寂无行人。他的寂寞早隐身潜入这一生的皇皇巨著和蜚声海内外的盛赞之中,留下的是传承不衰的内敛学思和笃定淡然的生命品质。本书出版得到了季羡林先生身边的很多人的帮助。书中图片由杨锐老师提供,附录一、二由王树英老师帮忙整理,先生的原助手李玉洁老师对本书的出版也付出了努力,另有卞毓方先生及黑薇薇女士的帮忙,在此一并感谢!书中扉页用语原本想请先生题写“学海无涯乐作舟”,但先生沉忖后还是为读者题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书签,他说做学问还是苦的,尤其是做大学问。从组稿到本书出版,历时半年。编书的细节,足以令我终生难忘。我庆幸大家门书系因为作者的高度而保持了水准。

编辑推荐

《季羡林自述我的学术人生》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季羡林自述: 我的学术人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这本书我读的目的并不是想学 季老本身的专业知识,我只是想从季老身上学习怎么做学问,端正学风,做个好人 这书也是有点贵
  •   一直都还满喜欢季羡林的作品.淡泊中透着智慧.此书可以让人更了解这位智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