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贸易保障措施的动因及经济影响研究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宏结  页数:229  
Tag标签:无  

前言

  自中国“人世”以来,学术界对WTO多边贸易体系规则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贸易保障措施作为一项近年来被各成员方频繁使用的贸易救济措施,也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研究视野,本书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如所周知,尽管国际经济理论无数次地证明了自由贸易政策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选择,但是现实中贸易干预、贸易扭曲政策却成为常态,国际贸易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始终是困扰经济学界的一个难题。20世纪80年代公共选择学派,也称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为填补理论与现实的鸿沟奠定了基石。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的贸易政治经济学正是将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运用到国际贸易理论,将国际贸易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决策的具体形式之一,从国家的非经济效率目标或社会利益集团收入分配之间的冲突的视角去探寻贸易政策非市场决策的过程,因而比纯贸易理论更好地诠释了现实中贸易扭曲政策的存在、形式、结构和演变。由于关税的可度量性,贸易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关税税率水平和结构的政治经济决定因素以及决策机制,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关税内生化”理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除关税以外的其他贸易政策能被排除在贸易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外,本书作者就是将贸易保障措施作为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借助贸易政治经济学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索保障措施作为公共政策内生化的过程,因此这项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贸易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扩展。

内容概要

本书以货物贸易领域保障措施为研究对象,遵循世界贸易体系经济学的内在逻辑,探讨了保障措施制度形成的经济学基础,指出在制度层面上讲,保障措施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协调贸易自由化和各成员方经济主权的关系,为自我执行的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运行提供一个“安全阀”,保障措施制度是一个有用的退出机制。    本书从贸易政策的收入效应和公共选择学派的利益集团理论人手,对贸易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梳理;将贸易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GH模型运用到贸易保障措施内生化过程的研究中,建立了一个两阶段的博弈模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施保障措施的内在原因。保障措施实际上体现了各成员方经济利益的妥协性,是国家政府之间、政府与本国企业之间多次博弈的结果,因此,除关税外,贸易政治经济分析的研究方法同样适合于贸易救济措施领域,本书是对贸易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扩展。    本书的研究发现,与多边贸易体系多数情况下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形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是运用保障措施的主力军。本书对国内利益集团的分析模型进行了扩展,建立了国家间的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综合了制度、经济实力、对外贸易量多种因素,对发展中国家频繁使用保障措施的外部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得出结论:WT0框架下,国际经济影响小的贸易小国比较适于使用保障措施,而贸易大国因为多边交叉报复的成本很高,要慎用保障措施。    本书遵循贝格威尔(Bagwell)和思泰格尔(Staiger)  《世界贸易体系经济学》的逻辑,在综述实施保障措施获得短期收益和中止协议的成本的国际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分别就保障措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基本结论是:实施保障措施的发达国家一般是贸易大国,因此,除考虑保护效应外,更要考虑贸易条件效应、上下游产业关联度的问题,另外,由于发达国家实施保障措施的行业多为“夕阳产业”,所以,保障措施并没有发挥促进产业调整的功能,而是成为贸易保护的工具。实施保障措施的发展中国家多为贸易小国,因此,可以不过多考虑贸易条件效应。同时通过计算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印度化学品和智利农业的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即RSCA指数,说明由于发展中国家保护的产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因此,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保障措施在发展中国家发挥了其促进产业调整的功能。    本书不仅研究了保障措施对实施国经济的影响,而且研究了保障措施对被实施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人世”以来,由于“特保措施”被各成员方频繁使用,中国已经成为保障措施的受害国。本书计算了我国遭受保障措施最多的机电、纺织、食品、化学品竞争力指数,发现保障措施不仅使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受到影响,而且由于遭遇保障措施的都是中国的优势产业或者正在成长的未来的优势产业,保障措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些产业的成长,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    本书最后运用所建立的理论分析框架,讨论了利益集团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以此为基础对中国钢铁保障措施进行了贸易政治经济学分析,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保障措施的立法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宏结,女,1964年生于北京,198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理学学士,1999年获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私法专业法学硕士,2009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博士  l986年7月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至今,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教学工作23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主讲《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研究》等课程,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学》校级精品课程主持人,2002年被评为最受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欢迎的十位优秀教师之一,多次获得“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学奖”。
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近年来主要从事WT0规划的法律与经济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独立撰写了《国际经济学》(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并在《财政研究》《国际经济合作》《商业研究》《金融研究》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吴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书框架结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和不足第二章 贸易保障措施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贸易保障措施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相关学科贸易保障措施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贸易保障措施制度的经济学基础  第四节 贸易保障措施制度的功能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三章 实施贸易保障措施的内因分析  第一节 贸易保障措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WT0成员发起保障措施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障措施的内因分析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保障措施的内因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实施贸易保障措施的外因分析  第一节 WT0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与贸易保障措施的实施  第二节 国际贸易摩擦与贸易保障措施的实施  第三节 国家间博弈与贸易保障措施的实施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贸易保障措施对实施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实施保障措施获得短期利益的经济学基础  第二节 中止协议的成本:长期合作收益的经济学基础  第三节 发达国家实施保障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实施保障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六章 贸易保障措施对被实施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贸易保障措施对被实施国经济影响的一般分析  第二节 “人世”后中国面临的保障措施限制  第三节 涉华保障措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应对涉华保障措施的政策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七章 中国有关保障措施的政策选择  第一节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第二节 中国钢铁保障措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三节 中国贸易保障措施制度的政策选择  第四节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和不足  目前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法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制度演变、条例、要件的理解,据此提出中国保障措施条例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还有不同救济措施制度的对比,总的说来比较宽泛。用经济学方法研究保障措施的论文相对比较少,缺乏保障措施经济学基础的论述,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比较具有局限性,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对中国现实的指导不够。并且主要研究对象都是发达国家,而实施保障措施最多的是发展中国家,对此却缺乏研究,更没有系统深入的论述。  本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第一,本论著试图以保障措施为研究对象,将规范经济学与贸易政治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局部均衡、一般均衡与博弈论研究方法相结合,在Bagwell和Staiger(2003)世界贸易体系经济学的框架下,以一个国家为研究对象,探讨保障措施作为一个国家的贸易救济措施内生化的过程,即制度形成的原因、保障措施产生的机制,并从实施国和被实施国的角度,探讨了保障措施实施后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保障措施实施动因和影响的分析框架,并得到了规律性的结论,即参与国际经济多的贸易大国不宜采取保障措施。  第二,本论著在建立的全面分析保障措施的框架下,探讨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施保障措施的动因及其经济影响,特别是深入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小国成为使用保障措施主力军的原因及其经济影响。  

编辑推荐

  《实施贸易保障措施的动因及经济影响研究》以货物贸易领域保障措施为研究对象,遵循世界贸易体系经济学的内在逻辑,运用贸易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保障措施制度形成的经济学基础,分析了发达匿家和发展巾国家实施保障措施的内在原因及其经济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实施贸易保障措施的动因及经济影响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