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高桂莲、 施连芳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02出版)  作者:高桂莲,施连芳 著  页数:177  

前言

笔者写前言,与自己的性格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总是爱说大实话。社会生活实践中,有的时候,有的事情,出于偶然。然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别看是出于偶然,只要善于抓住,善于动脑筋,善于认真思考,就能够将偶然的事情办成功。例如:2004年9月的一天,笔者正在家里精心努力撰写《七字经趣谈老北京》书稿的时候(此书稿已经出版),夫人桂莲下班回到家里,将饭菜都做好了。在饭桌上吃饭的时候,她突然或日偶然跟夫君——我连芳说起了科普性的知识——气象谚语,并且说得津津有味,立刻引起了我这个夫君——连芳的极大兴趣。这天,吃完晚饭后,撂下筷子,将家务事儿都一一处理完了,我这个夫君就趁热打铁,或者叫做抓住这个偶然的话题,就不放过,请夫人桂莲继续讲讲谚语,并且讲了不少,一直讲到半夜“子时”(12点多)。夫人一边讲,夫君——我就一边非常认真地都记录了下来。正因为引起了笔者很大的兴趣,当笔者和夫人桂莲共同撰写的《七字经趣谈老北京》一书的稿子撰写完成后,紧接着我们夫妇二人共同找有关谚语或曰气象谚语这方面科普性的文字材料,认认真真地进行阅读、思考,经过消化吸收,反复地琢磨和推敲后,胸有成竹,则开始精心创作,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认真地撰写这本书稿;在撰写这本书稿的过程中,又想到了历法节气和气象谚语有着一个共同的突出特征,就是:内容都是相当丰富的,其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相当强烈,所以就将这本书命名为《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内容概要

  一本有关谚语或曰气象谚语的科普性读物。全书共分两部分内容:谚语和历法节气。全书内容相当丰富,且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相当强。可作为中学生补充文学知识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普通成人文学知识的自我充电读本。

书籍目录

谚语第一章 风第一节 风的谚语◎春风谚语◎夏风谚语◎秋风谚语◎冬风谚语第二节 风与健康◎风与养生保健◎风邪的危害◎东西南北风与五脏第二章 雨第一节 雨的谚语◎春雨谚语◎夏雨谚语◎秋雨谚语◎冬雨谚语第二节 雨的认识◎《黄帝内经》里涉及的对雨的认识◎雨水◎雨水与獭祭鱼◎雨区分为大中小◎冬雨暖,春雨寒第三章 雷第一节 雷的谚语◎春雷谚语◎夏雷谚语◎秋雷谚语◎冬雷谚语第二节 雷的认识◎春分与雷◎气象趣闻◎天地风雨雷,皆与人体相通第四章 雾第一节 雾的谚语◎夏雾热,秋雾雨,冬雾雪,雾散天晴◎久雨大雾晴,久晴大雾雨第二节 雾的认识◎雾城◎雾凇第五章 霜第一节 霜的谚语第二节 霜的认识◎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冻和防霜第三节 菊有黄华第四节 九月的别称——青女月第六章 雹第一节 雹的谚语第二节 雹的认识◎怎样识别是冰雹的出现◎我国冰雹最多的地方◎世界上下冰雹最多的国家◎世界上一次下的最大的冰雹◎下冰雹的一种特殊天气◎林区降雹少第七章 雪第一节 雪的谚语第二节 雪的认识◎小雪和大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瑞雪兆丰年◎雪与冬九九◎腊月雪◎奇特的风雪◎雪与梅花◎西山积雪第八章 云第一节 云的谚语第二节 云的认识◎卷云、卷层云、卷积云◎层云、层积云、高层云◎积云、高积云◎积雨云、雨层云第九章 虹第一节 虹的谚语第二节 虹的认识◎虹桥◎东虹日出西虹雨◎虹与节气“候应”第十章 天地第一节 天地谚语第二节 天地的认识◎应科学地认识地球◎人与天地是相应的第十一章 天有四时第一节 四时谚语第二节 天有四时的认识第三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第十二章 天地阴阳与五气五味第一节 谚语第二节 天地阴阳合,大地万物生第三节 天供给人以“五气”地供给人以“五味”第十三章 天地与“五脏”与北京天地坛第一节 谚语第二节 天地之气与“五脏”第三节 北京著名天地坛讲究运用阴阳数◎天坛讲究运用阳数◎地坛讲究运用阴数历法·节气夏小正年·月·日趣谈阴阳历公元元年是怎样确定的“干支纪年”与“十二辰制”“月相”与月相示意图时辰与漏刻雄鸡啼更报晓为何称一刻钟时辰打点与京城九门击鼓撞钟报时与钟鼓楼春季节气与“候应”“立春”季节与“候应”“立春”节气的三候应——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雨水”节气与“候应”——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惊蛰”节气与“候应”——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春分”节气与“候应”——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清明”节气与“候应”——桐始华·田鼠化为驾·虹始见“谷雨”节气与“候应”——萍始生·鸣鸠拂羽·戴胜降于桑夏季节气与“候应”“立夏”节气与“候应”——蝼蛄鸣·蚯蚓出·王瓜生“小满”节气与“候应”——苦菜秀·蘼草死·麦秋至“芒种”节气与“候应”——螳螂生·鸡始鸣·反舌无声“夏至”节气与“候应”——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小暑”节气与“候应”——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挚“大暑”节气与“候应”——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秋季节气与“候应”“立秋”节气与“候应”——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处暑”节气与“候应”——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白露”节气与“候应”——鸿雁来·玄乌归·群鸟养羞“秋分”节气与“候应”——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水始涸“寒露”节气与“候应”——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霜降”节气与“候应”——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冬季节气与“候应”“立冬”节气与“候应”——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小雪”节气与“候应”——虹藏不见·天气上升·闭塞成冬“大雪”节气与“候应”——鹗鸥不鸣·虎始交·荔挺出“冬至”节气与“候应”——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小寒”节气与“候应”——雁北乡·鹊始巢·雉鸲“大寒”节气与“候应”——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章节摘录

◎春雨谚语春天下雨贵如油,滴滴点点润禾苗。地里庄稼肥又壮,春苗拔节似春笋。风调雨顺庄稼好,农家万户喜盈盈。夏季蕃秀长势旺,到了秋季等丰收。断言:自古始,春雨对农田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下雨,农业生产就无法展开,当然就谈不上秋季丰收了。唐代大诗人杜甫将春天下的“好雨”,通过文学艺术性的创作,描绘得好像非常懂得农时节气似的:当春天庄稼地里需要雨水的时候,它便下来了;并且下的是蒙蒙细雨,滋润着大地上的万物;下的小雨恰到好处,夜里连一点声音也听不到。这样下的贵如油的雨当然是好雨:假如雨下得太大,雨骤风狂,必然要损坏庄稼;而下的雨不仅是适时恰到好处,而且是和风细雨,并且是在春耕繁忙的季节,是在夜间里悄悄地下,一点不影响人们白天下地干活,这样的雨当然是非常好的。不仅如此,“好雨”之夜,其雨夜之景,亦是随之景色苍茫,格外美。农家谚语亦作出了相应的反映:春天下雨贵如油,滴滴点点润禾苗。地里庄稼肥又壮,春苗拔节似春笋。春天雨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故归纳概括为“雨后春笋”。这里的谚语“春苗拔节似春笋”,亦是属于一种比喻性的。春天,风调雨顺,当然是农家最喜欢的了。只有风调雨顺,夏季才会“蕃秀”;夏季“蕃秀”,秋季才会有好收成。所以,农家谚语亦作了相应的反映:“风调雨顺庄稼好,农家万户喜盈盈。夏季蕃秀长势旺,到了秋季等丰收。”这里说的“蕃秀”,源自《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其原文为:“夏三月,此谓蕃秀,大地气交,万物华实”。其内容意思就是说: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非人所为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季节,此时,自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换句话说,天为阳地为阴,天地阴阳合,大地上的万物,或曰其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为秋季丰收创造了好的条件,这样秋季才能够有好年景有好收成。◎夏雨谚语水缸传热本领大,吸热散热比较快。水缸温度比空气,其温度低凝成珠。闹得水缸外壁上,晶莹水珠像淌汗。农家谚语编得好,水缸穿裙大雨淋。夏季自然气候,其规律性变化的表现是雨水多。人们有时候发现,屋里的水缸的外壁上,不断往下淌着许许多多晶莹的小水珠。所以,叫做“水缸穿裙大雨淋”。那么,有没有道理呢?按照一般科普性知识解释来说,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农家屋里的水缸传热的本领比空气大,吸热和散热都比较快。一般情况下,室内水缸的温度要比空气的温度低。下雨之前,空气温度高,湿空气接触到水缸表面,温度马上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于是在缸壁上凝结成许多晶莹的小水珠往下淌,这就告诉人们:天要下雨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只有水缸自然形成穿裙,才能够真正预兆有雨;或者换句话说,只有缸内的水,实实在在经过十二小时的自然升温后形成的穿裙,才能够真正反映出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需要的湿度与温度。不是这样,如果是人为性的:不停地往缸内加入新的凉水,降低缸壁温度,促使空气中水汽凝结而使水缸穿裙,那就不一定预兆有雨。雨过天晴飘浮着,许许多多小水滴。经太阳射出七色,形成彩虹天空中。东虹日出西虹雨,这一谚语何道理?虹在西方西边雨,下雨可能是很大。按照一般科普的认识和解释来说,雨后彩虹的出现,与当时天气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农家谚语说“东虹日出西虹雨”,其道理何在?按照科学的解释来说,可作这样归纳概括性的认识:第一,天空中出现彩虹的原因是,雨过之后,天上还飘浮着许许多多小水滴,太阳光被这些小水滴反射成折射,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形成了相当美丽的像弧形桥似的彩虹;第二,如果彩虹在东方,表明东边天空中的大气里有雨。大气一般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所以说,东方的阴雨天气,只会是越来越向东移去。然而,彩虹若在西方,表明西边天空大气里有雨,随着大气向东移动,一般说来,雨就会很容易在东方落下。所以说“东虹日出西虹雨”,表明西方出现虹,下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编辑推荐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立冬”节气与“候应”“小雪”节气与“候应”“大雪”节气与“候应”“冬至”节气与“候应”“小寒”节气与“候应”“大寒”节气与“候应”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两位作者恐怕是解放后的吧,没读过书,就这水平你怎么敢浪费纸!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