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眉户音乐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姚德利  页数:246  

内容概要

  眉户,既是陕西人民喜闻乐听的戏曲剧种之一,又是盛行于山西省南部临汾、运城两地区的戏曲剧种。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秦、晋两地人民倍加关爱,精心培育,所以使其在我国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绽放异彩,成为一朵璀璨夺目、芳香四溢的鲜花。  晋、陕两地的眉户戏,虽属同一剧种,但因经济、文化、民情风俗、语言音韵、审美情趣的差异,以及受当地戏曲(蒲剧或秦腔等)剧种不同的影响,因而形成了山西晋南眉户与陕西眉户两种不同风格的色彩和特征。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西北戏曲研究院研究室音乐组的姚伶、米唏、任应凯等人,即对陕西眉户音乐进行过一次较系统全面的收集和整理,于1955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眉户音乐》一书。时至20世纪80年代,又陆续再版万余册,这无疑对眉户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山西晋南,仅有1953年由张峰收集整理的《晋南眉户音乐》油印本,现已十分罕见。再者,笔者于1976年开始,利用工作之余,走访了戏曲音乐专家张峰、康熙圣、芦未凡、王俊杰等,眉户著名老艺人李清齐、杨海生、卫本善等,眉户民间老艺人卫芳庭、滑兆全、宋玉景等数十人,于1979年将所收集的资料整理成册,由运城地区文化局油印千余本。但毕竟数量有限,加之当时自己的水平和时间所限,所以其中存在多处漏误。这就是说,时至今日,还没有一部较全面系统的晋南眉户音乐著作问世。

书籍目录

序第一部分综述第二部分锣鼓经第三部分叫板与起板第四部分唱腔牌子月调类简介硬月调(月头)硬月调(月头)硬月调(月尾)软月调背宫类简介六句背宫六句背宫四句背宫落背宫落背宫穿字句背宫背宫套连香老龙哭海老龙哭海沙滩黄龙滚连香套滚尾金钱金钱罗江怨罗江怨十字慢……第五部分 丝弦曲牌第六部分 唱段选附录(眉户清唱剧一回)李亚仙刺目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综述  一、渊源沿革  眉户,当地群众称为“曲子戏”或“清曲”。又因其曲调委婉缠绵,娓娓动听而往往使人闻之如醉如痴,迷迷糊糊,所以又被称为“迷胡”戏(亦有叫“迷胡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延安老区文艺工作者的写法改作“眉户”。主要流行于山西省南部的临汾、运城地区。  眉户之发源地有两说,一说产生于山西晋南,一说产生于陕西。但均无翔实的史料佐证。然晋、陕两地眉户同出一源却是共识。眉户搬上舞台的准确时间无考。 眉户曲调源远流长,有说出于周时,或说产生秦代,然均为探议。“不过,根据民间音乐的一般规律和迷胡音乐的现状,我们总可以大体上推断它的发展历程是很长的,其中作为它的组成部分的某些单个曲调,更是长久地流传在民间。”①  眉户属明清俗曲腔系。经历了一个由座唱故事转入舞台扮演故事的衍变过程。纵览其在民间流传与发展的历程,则大致可分如下三个阶段:  (一)单个曲调于民间流传发展阶段  从〔岗调〕〔紧述Ⅱ勾调】等上下旬的构成方式,〔剪剪花〕〔边关〕等虚词行腔后的“重尾”,〔反片〕〔串字句〕的音调扩充,以及〔采花〕〔五更〕多段唱词的联缀等等这些眉户常用曲牌的结构来看,他们无不具有我国民歌小调所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 “可以断言,早期的迷胡便是单一的民歌。……据老艺人们谈,很久以前,民间并无‘迷胡’或‘曲子’这种称呼,只管叫‘竹马’或‘竹马子’。这里所谓‘竹马’,即指农民春节闹社火时秧歌队里骑的竹马灯而言。演员骑着竹马灯变换队形跑场子,走花样,边走边唱(也有跑完场子坐下来唱的便是而今迷胡中单个的曲调,如〔绣荷包〕〔剪剪花Ⅱ银扭丝〕〔采花〕)”等②。再者,据运城市宋玉景(1898一?)老先生谈,他们为“竹马子”帮唱时就唱的是〔剪剪花〕〔采花〕等调调。另外,当地民间地摊子即有“十八扯”的演唱形式,即将词意虽不连贯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来演唱。这大概也是眉户地摊子的早期形式。由此,也不难看出眉户由单个曲调发展为“地摊子”形式的脉络。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晋南眉户音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