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读书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页数:303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家父季羡林先生去世一周年的日子里,这一套宁静致远系列丛书让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走进父亲的精神世界。如果我在自已的生命轨迹里对父亲的感受是有些冷漠的甚至无情的话,那么这套书让我真正懂得了父亲的精神世界。他是一个舍“小我”追求“大我”境界的非凡的父亲,我也许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他。慢慢读起这套书,我对他的为人有了新的感受,对父亲的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有了新的认识。围绕着父亲的名字,我们的家庭成为名人之家,我们也感受到了种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无论是怎样的人间闹剧,我相信,时间自然会对一切评议给出答案,无论是人性的善还是人性的恶,都会给出答案。所以。我感觉这套书是父亲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也是父亲送给所有大众读者的好的礼物。感谢牟洁女士的努力,家父临终前题赠给她四字长寿之道——宁静致远,她在编辑这个书系的时候,觉得用这四个字作为书系的名称,非常恰当,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套剐致的版本。感谢中国社会出版社的支持!  正如编者对我所讲的,编书的过程是走进老人丰厚内心的过程,也是接近他那令常人无法企及的思想高度的过程。这套书还原了这位老人最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他是一位一生勤俭、谨慎、讷言的老人——一位把研究学问当作毕生兴趣之所在的老人……  我从来都是仰望着父亲您而不可及,今天终于可以走近你,这是命运的安排。  是为序。

内容概要

  九十八岁高龄辞世的季羡林先生,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读书随笔、散文篇章,另有关于梵文佛教、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论、译著凡千余万字。宁静致远系列,旨在用最相互的追思情感为读者呈现季羡林先生读书、读人、读景、读世、读史的精准思辨,感受先生一生追求学问的“彻底性”及“天人合一”的世界眼光、泛博大爱以及最宽忍最明亮的心怀。如果说书籍的意义在于明辨真理,提醒世事,温暖心灵,那么这套书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智者一生的思想轨迹,那些晨明的清朗,午后的安详还有雪日的孤独。  感谢在季老文字里获得悟动的读者们,因为你们,才有了选编这套书的初衷;因为你们,季老的生命将继续……

作者简介

  季羡林先生,1911年8月2日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因家境贫寒,六岁投奔时在济南的叔父,受到严格教育。1934年获清华大学两洋文学学士学位,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大副校长、北大南亚研究所所长。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季羡林先生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教育家、历史语言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季羡林先生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占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篹《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出版《季羡林全集》等。此外,季羡林先生还有大量散文、杂文作品问世,风格自成一体,在文学界享有极高声誉,在学术界曾被誉为“中国东方学奠基人”。  季羡林先生书张: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他博学多才,中西兼备,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平易近人,受到广泛赞誉和崇敬。  他晚年提倡“和谐”和“天人合一”观;他认为,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礼物,全世界都要“和为贵”。  他提倡:爱国、孝亲、尊师、重友。  他提倡:爱人类、爱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先生以九十八岁高龄辞世。

书籍目录

大学外国语教学法刍议谈翻译一个故事的演变从比较文学的观点上看寓言和童话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猫名”寓言的演变印度文学在中国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十王子传》浅论《谚语手册》序《朗润集》自序《季羡林选集》跋我是怎样研究起梵文来的关于《大唐西域记》《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序《胡隽吟译(学术论文集)》序《惊梦记》中译本序《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读书札记沙恭达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新版序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遗产《薄伽梵歌》中译本序《中国纪行》中译本序《原始社会风俗残余》——关于妓女祷雨的问题我的处女作我和书我和外国语言为考证辩诬再谈考证关于神韵他们把美学从太虚幻境拉到了地面上治学漫谈说“嚏喷”《季羡林序跋选》序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藏书与读书六字真言漫谈古书今译汉学研究所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天人合一”新解推荐《吴宓与陈寅恪》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关于临清的一个掌故漫谈文学作品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写文章1994年我常读的一本书——《陈寅恪诗集>汉语与外语负笈德意志“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哲学的用处论恐惧我最喜爱的书《范曾(庄子显灵记)》序分析不是研究学问的唯一手段“华林博士文库”总序唐常建的一首诗我为什么热爱序跋漫谈“再少”问题在“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大会上的书面发言”季羡林先生手写的最后一篇散文编后记

章节摘录

  大学外国语教学法刍议  1946年10月31日(时35岁)  我们学习外国语,不是在大学里才开始的。从中学起,有的人甚至从小学起已经学起外国语来了。但是小学生和中学生智力发达尚未成熟,所以他们应该有他们独特的学法,我们在这里不谈。  我们要讨论的只是大学里外国语的教学法。  我这里说的外国语是指的平常所谓第二第三外国语,就是在大学里才开始学的。在中国读过大学的人大概都有学习第二外国语甚至第三外国语的经验。有的学一年,有的学二年三年甚至四年。学习的期间虽有短长,但倘若问一个学过的人,他学的成绩怎样,恐怕很少有不摇头的。  我也在大学里学过两种外国语。教务处注册股的先生们或者认为我已经学成了。因为在他们的本子里我的分数都是非常好的,而且还因了其中一种的分数特别好而得到出国的机会。但是我却真惭愧。送我出国的这一种外国语还是我到了他的本国以后才学好的。另外一种也是在那个国度里学到能看书的程度。同我同时学的朋友们情况也同我差不多。当然,这里也正像别处一样天才是缺不了的。他们念上十页八页的文法,一百个上下的单字,再学会了查字典,以后写起文章来,就知道怎样把英文的As if翻成德文的Als ob,括弧里面全是洋字,希腊,拉丁,德文,法文全有。这样就很可以吓倒一个人。至于他们能不能看书呢,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编辑推荐

  季羡林先生生前唯一签字授权,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宏辱不惊。  ——2006年感动中国给获奖者季羡林的颁奖词  寂寞无处不在,唯有这一刻,我留住了自己。  你走了,荷塘的花没有留住自己的内心,  它们盛开在每一个黎明的灯影里,  耀动着倥偬的岁月,  远去一个世纪的脚印,  你的心像一面镜子,  能够说出大地的轮回,  沉默中语言的花瓣飘落,  飘落.每一个瞬问都是持续不断的回忆之痛,  你是孤独的智者,  从故乡的小路一直走到九十八岁的终点,  多少面孔浮现在不经意的亲近中,  多少向往重复着风风雨雨的人生,  你走了,这个世界还在飞速地旋转着,  没有尽头,那么多欲望的尘埃,没有尽头,  你留下的是读书、读史、读人、读景、读世的风度,  你留下的是一片宁静的高远,  一片永恒的怀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季羡林读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