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覆没与中国崛起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沈立邦  页数:233  

内容概要

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覆没了。另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开始崛起了。前者覆没举世震惊,后者崛起举世瞩目。为什么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命运这样不同,苏联是怎样覆没的,中国是怎么崛起的,沈立邦的《苏联覆没与中国崛起》就是想回答这些问题。

作者简介

沈立邦,男,教授,1930年1月12日出生于广西武鸣县,1949年参加人民解放战争,195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1955年由政府选派去苏联留学,1960年回国,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4年离休,终身享受国务院的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苏联覆没
第一章 苏联覆没的过程
一、戈尔巴乔夫提出公开性引发的矛盾和动乱
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引发的矛盾和动乱
三、苏共二十八大引起苏联大分化
四、“8·19”事变与苏联覆没
第二章 苏联覆没的原因
一、经济改革失败使人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
二、苏共领导地位被取消导致苏共瓦解和苏联解体
三、科学社会主义被否定导致苏联完全解体
四、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错误导致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
五、戈尔巴乔夫促进东欧的剧变反弹回苏联
六、西方对苏联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第三章 苏联覆没的后果及教训
一、苏联覆没的后果
二、苏联覆没的教训
第二篇 中国崛起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
一、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
二、中国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五章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开放
一、当代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农业和农村的改革开放
三、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四、实行全方位开放
第六章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的的改革开放
一、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二、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主义精神文明
第七章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
一、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纲领和政策
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领导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
三、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的组织领导
第八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改革开放
一、中国特色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有其“特殊性”的理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论
三、社会主义的主体论和本质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论
四、改革也是革命论创造性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
五、对外开放论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各国互相往来思想
六、社会主义市场论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七、“一国两制”论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九、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结束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真理报》这一苏共中央机关报被改组为一般性政治报刊。原苏共的主要理论政治刊物《共产党人》改办成了新的杂志《自由思想》,作为“民主力量的公开论坛”。此外,叶利钦还下令苏共中央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研究院中的党务档案馆,以及其他苏共机关的党务档案均转交给俄罗斯联邦档案机关管辖,从而切断苏共理论和思想宣传的历史资源。为了诋毁苏共的信仰,莫斯科市长波波夫提出“把列宁的遗体移出红场,迁去列宁的故乡安葬”。后来列宁格勒市长索布恰克在苏联非常人代会上提出把列宁遗体安葬到列宁格勒市的沃尔科夫公墓。在共和国中,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市拆除坐落在爱沙尼亚共产党中央大楼前的列宁塑像。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中心广场上的列宁像被拆除,摩尔多瓦首都基什尼奥夫市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塑像被从基座上拆除。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市拆除了该共和国最大的列宁像。在乌克兰的利沃夫州,列宁广场改名为独立广场,广场上的列宁像被拆除。俄罗斯联邦议会主席团决定,列宁格勒市恢复沙皇时代的旧名圣彼得堡,该市内出现列宁像被涂上油漆和被污辱的现象。为了摧毁苏共的活动能力,叶利钦及其追随者大肆逮捕苏共各级领导干部,党的工作者也遭到迫害。当时任俄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久加诺夫发表声明说:“人权遭到粗暴的和肆无忌惮的践踏。党的机关的工作人员实际上已不受法律保护——至少现行的劳动法好像不适用于他们。他们正在被剥夺谋生的手段、工作岗位。以政治原因歧视劳动者正在成为生活准则。”

编辑推荐

《苏联覆没与中国崛起》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联覆没与中国崛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