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国家和地区福利制度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王卓祺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近十多年来,在比较社会政策的范围尽管有不少研究东亚福利制度的文献,但多以英文发表。对于华人社会的读者来说,一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中文专著是需要的。本书是承接较早时笔者与同事编的《两岸三地社会政策——理论与实务》(王卓祺、邓广良、魏雁滨,2007)的另一本比较社会政策的中文专著。本书的作者主要是来自两岸四地(台湾、香港、中国内地和澳门)的学者。他们大部分曾经在海外大学进修,并在大学任职。可以说这本专著的作者既掌握西方福利理论,又对东亚文化及背景有相当的认识。编者十分荣幸地得到他们的热心支持,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为这本专著撰稿。
这本专著分三个部分,即福利理论、主题性比较及个案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利理论的选取上,编者偏重于前瞻性而适合东亚情况的福利理论,如社会发展理论、资产累积、社会质量及社会和谐,但并未完全放弃传统的福利理论,例如唯一的社会公民权便可以反映社会政策的公平、平等、权利等传统概念。福利理论部分包括五章,这部分作者较有系统地阐释彼等归结的理论;然而,其余两部分的文章亦重理论与具体社会政策的结合,并有不少理论探索是呼应理论部分的。
 
这本专著是探索东亚福利制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地政府如何响应社会转变中的需要,而其中文化因素也是须考虑的。即是说,这是对福利制度与经济因素(全球化)及文化的互动关系的探索。当然,我们并不能排除政治因素(如制度及政策执行)的作用。由于福利制度的设计涉及政府介入,因此政府的福利角色更显得重要。而且,政府介入福利并不一定基于福利相关议题的考虑,它可能从国家或社会整体发展着眼,尤其是福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至于福利政策对政治的影响。因此,东亚福利制度所讨论的议题可以从宏观的国家发展策略高度如部分作者讨论发展型国家,以至福利的社会稳定功能如社会救’助的微观层次。

作者简介

  王卓祺,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士、社会工作硕士及英国雪菲尔大学哲学博士。现职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曾任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及香港青年奖励计划副主席。主要从事社会政策比较研究,社会福利制度、贫穷,以及医疗政策等研究工作。近作有《转变中的东亚福利体系》(英语)及《两岸三地社会政策理论与实务》等中英编著及百多篇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绪论:东亚福利模式、优势及特征.
第一篇 福利理论
 东亚福利体制中的社会公民权
 社会发展理论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启示
 资产累积福利理论
——人助自助的扶贫策略.
 社会和谐与东亚福利
 社会质量理论及其对于分析亚洲社会的适用性
第二篇 东亚福利主题性比较
 冲突结构下圆融的福利国家与地区的政治学
——台湾地区经验与东亚国家和地区跨国比较
 福利是否不属于亚洲
——浅论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的社会福利发展
 东亚高等教育发展及管治新模式的探索
 社会救助中的积极促进
——台湾地区、韩国、香港地区与新加坡的比较
第三篇 东亚福利的个案研究
 日本公共年金的发展与挑战
 ——从世代公平观点评析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面对的挑战
——政府可能全身而退吗
 韩国福利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冲击
 重返经济优先
——台湾地区的福利政策走向
 全球化与中国劳动保障
 经济不安全和全球化背景下变迁的中国福利体制:政策与实践
 澳门特区的“管制型”福利体系
 从新加坡住房与社会保障的融合案例论东亚发展主义、社会福利和国家能力的关系

编辑推荐

王卓祺主编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福利制度(全球化文化与政府角色)》分三个部分,即福利理论、主题性比较及个案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利理论的选取上,编者偏重于前瞻性而适合东亚情况的福利理论,如社会发展理论、资产累积、社会质量及社会和谐,但并未完全放弃传统的福利理论,例如唯一的社会公民权便可以反映社会政策的公平、平等、权利等传统概念。福利理论部分包括五章,这部分作者较有系统地阐释彼等归结的理论;然而,其余两部分的文章亦重理论与具体社会政策的结合,并有不少理论探索是呼应理论部分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亚国家和地区福利制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