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家花满溪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社会  作者:杨大远  页数:206  

内容概要

  本书从实业这个视角,来看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尤其是家族,带来的巨大变迁。这种变迁,可以说是沧海变桑田。比如中了状元、封为翰林院修撰、仕途无限的张謇,却投入到实业洪流之中,成为清末民初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不但自家富甲江南,还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使近百万人受惠于张氏企业。同时代的周学熙,屡次考科举失败,最终投身到实业,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周氏企业成为北方最大的实业集团;并与张謇齐名,时称为“南张北周”。
  除此两位外,本书还介绍了刘秉璋家族、薛福成家族、刘镛家族、庞云鏳家族、顾福昌家族主要代表人物的故事。

作者简介

杨大远,新锐武侠作家,新红学学者,畅销书作家,中央民族火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少喜读书,雅好刀剑,乐游山水,有林下之风。尝登高岭,见远山眉黛,秀色可餐,浮云飘逸,思班固《汉书》虽有《游侠传》,然非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之真游侠,乃慨然叹日:“《史记》之后,天下无游侠久矣!”于是归而潜心作《武林游侠传》,以为游侠立传。
作品有:《金陵十二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9月。《武林游侠传·蝶恋花》,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2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张家:状元之家
一、张謇:状元的美丽新世界
1.江南第一对:我踏金鳖海上来
2.书剑飘零科举梦
3.一举成名天下知
4.弹章直劾李鸿章
5.史上创办学校最多的教育家
6.天地之大德日生
7.和谐世界桃花源
8.民国大总统礼让三分
9.三十年开路先锋,一生兴业重教育
二、张孝若:状元后代,民国公子
1.HBS学士,十国专使
2.一代更比一代强
第二章 周家:实业之家
一、周馥:封疆大吏是怎样炼成的
1.金子总会发光
2.两江两广总督,北洋南洋大臣
二、周学熙:他创造了4260.8万银元的财富
1.人不能禽兽不如
2.做个举人真不易
3.周郎卖钱赚到193.4多万两银子
4.光说不练不好
5.周郎打广告
6.启新洋灰的显赫股东
7.马牌水泥,时代的气息
8.大鱼吃小鱼,温水煮青蛙
9.周郎大战火柴大王
10.无形战场狼烟起
11.万事当思后视今
12.周郎的财长生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13.不收回扣不纳妾
14.女娲炼石天何补,精卫衔山海岂填
15.耕读积德有余庆
第三章 刘家:名将之家
一、刘秉璋:如三国周郎,卷起千堆雪
1.掏鸟蛋,点翰林
2.儒将骏马驰江湖,巡抚江西筹军需
3.镇海大捷千堆雪,挂掉孤拔灰飞灭
4.督蜀十年诸葛亮,却因教案归故乡
5.十年辛苦寒窗读,莫负科名天下书
二、刘体智:青铜甲骨双冠王
1.送给李鸿章的银行家
2.乌衣巷口夕阳斜,小校经阁玉兰香
3.十万藏书捐国家,秘本古籍美名扬
4.“吕不韦”献礼国庆,周宜壶2640万
5.陈圆圆低眉信手弹琵琶,傅斯年掏出七万买青铜
6.甲骨甲天下
第四章 薛家:外交之家
一、薛福成:从资深师爷到驻英法比意四国大使
1.江南美男子见曾国藩
2.李鸿章幕,运筹帷幄
3.宁波外交才华显
4.薛某办事甚好
5.他在想什么
二、薛翼运:创造国际品牌金双鹿的丝界巨子
1.江南第一豪宅
2.金双鹿,金象奖
第五章 刘家:儒商之家
一、刘镛:家有2000万两银子
1.2000万两银子
2.每年捐千金
二、刘锦藻:撰成400卷《清续文献通考》
1.与张謇同科进士
2.儒商+学者+建筑师
3.打官司打到美国国务院
第六章 庞家:收藏之家
一、庞云鏳:200两银子起家的枪杆子商
1.白老虎可怕
2.为灾区捐款10万两
二、庞元济:民国第一收藏大师
1.青城老弟
2.赚钱很低调
3.十七笔兰,修竹美人
第七章 顾家:教育之家
一、顾福昌:道光初年就把英语说得很溜的外企金领
1.真High
2.花旗国降半旗
二、顾联承:十里洋场,百乐门中
1.夜上海,百乐门,夜来香
2.玫瑰玫瑰我爱你
3.地产大亨&陈曼丽&舞女抗议
三、顾乾麟:得诸社会,还诸社会
1.梅花香自苦寒来
2.秀桃佳李满天下
后记

章节摘录

张謇是谁?    从前学历史的时候,常把出使西域的张骞的“骞”和张謇的“謇”混淆起来。后来想了一办法,张骞的“骞”字下面有一马,表示是骑着马出使的外交家;张謇的“謇”字下面有一言,是出口成章的意思。那么,什么人能出口成章呢?状元就是最能出口成章的。在科举考试中,阅卷大臣或皇帝认为文章写得最好的人,才可能是状元。张謇就是这样的状元。    张謇,字季直,咸丰三年(1853)出生在江苏通州海门县长乐镇。张家世代务农,到他父亲张彭年手里,积累了二十多亩田,并经营一个小糖坊。张謇是个小神童,5岁时,他就能把他父亲所教的《千字文》背诵如流。12岁时,他父亲自己开了家塾,请了老儒宋效祁先生授读。13岁时,张謇就读了《礼记》、《春秋》、《左传》。    有一天,宋先生出了上联:“月在水中。”    学童们跃跃欲试,纷纷出对。但不是对不对题,就是对了老半天也对不上来。    张謇脱口而出:“日悬天上。”    先生又出了个上联:“舟浮浅渚。”    这个有难度,同学们鸦雀无声。    张謇站起来说:“人在上流。”    先生欢喜异常,感觉对逢知己千对少。    这时一人骑白马,从门前驰过。先生灵机一动,又出一联:“人骑白马门前过。”    一个同学头一个站出来说:“先生,看我的。”    先生大吃一惊,心想,我宋某人对遍江南,罕遇对手,江湖人称“对穿肠”;偶出此联,竟然有人能立马对,了不得,小小儿童,了不得,便道:“对!”    这同学得到老师的鼓励,兴奋得要命,便说:“我捉乌龟河边去。”    众人哄然大笑。    先生笑着说:“乌龟入对,耳目一新,可惜气魄不够!”    张謇说:“先生,他真的捉到了乌龟!”    那同学得意地说:“先生,昨天在河边,我见到一乌龟。这王八见我来,立马开溜。学生我一个箭步,追上王八,把它弄了个四脚朝天,就捉住了!先生你说我牛不牛?”    众人哈哈大笑,先生把戒尺一敲,大家立马安静下来。    张謇说:“先生,我来对一个!”    先生脸上露出笑容,只听一个清朗的声音,仿佛从高处传来:    “我踏金鳖海上来。”    先生见气势不凡,对仗工整,胸襟开阔,堪称“江南第一对”,不愧是我“对穿肠”的学生“对王之王”。有朝一日,此子必金榜题名,独占鳌头。    于是宋先生大加赞赏:“对得妙,大气派,天下奇才。”    同学们也纷纷鼓掌叫好!        2.书剑飘零科举梦    15岁时,张謇跟着宋先生的儿子宋琛学习。宋琛是江南乡试的举人,科举经验丰富。对于张謇学习写科举文章,更有针对性和实战性。    宋琛不仅在教学上高明,而且很了解科举的“明规则”。张謇家虽然“根正苗红”,但是祖上三代没有功名,因此免不了受刁难和勒索。科举成本高倒还在其次,怕的是总考不上,劳而无功。那时,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有的老童生六七十岁还没考上秀才,蹉跎岁月,一辈子宝贵年华都奉献给了考场。    当时宋先生有个朋友叫张铨,祖上有功名,他有个儿子张育才,读书是油盐不进,赶鸭子也不上架的人。张铨知道儿子科举无望,便也不怎么当回事。但是张育才这个功名籍,对于贫寒人家的子弟来说却是求之不得的宝贝。    宋琛就代表张謇家来说这个事,花了点银子,张铨也爽快,便同意张家冒用张育才的名义去考秀才。当然,当时冒籍考试的人不少,只要双方相安无事,一般很少出问题。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张謇的父亲和他的老师,对于张謇能否考中秀才,并不自信。在那个时代,鉴于科举的难度,即便是官宦子弟,也不太自信,很多都是屡考屡败。    张謇以他的才华,在书院、县、州的三次考试中,每考每中,顺利地考中秀才。那一年是同治八年(1869),张謇16岁。对一个贫寒子弟来说,16岁中秀才是大喜,从此跨过了人生功名的第一道关。    人心难测。张育才见张謇中了秀才,眼红得不得了,竟三天两头地来张謇家索这要那。    张謇的父亲对此也无可奈何,因为一旦冒籍被揭发,不但要革掉秀才功名,还要坐大牢。那等于辛辛苦苦忙了好几年,一夜又回到几年前,还白搭个蹲大牢。    索取有度,倒也罢了。没想到张育才是个贪欲无度的主儿。有时候人利欲熏心,便早把“见好就收”的古训,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哪管将来洪水滔天,只要现在多索取点就行。    可是张家的钱也是有限的,更何况是农民家庭,哪有多少钱。最后能被索要的基本被索走了。张育才还是不停地索要,张家实在没有可给他的了,而张育才依然认为张家的“传家宝贝”还没有拿出来,于是釜底抽薪,干脆把张家给告了。    县衙的差役门就把张謇带走了。冒籍案按照律例,除了革去功名外,还要关几月。    好在江苏学政彭久余怜才爱士,经通州知州孙云锦、海门师山书院院长王崧畦、海门训导赵菊泉鼎力相助,才于同治十二年(1873),礼部核准销案,张謇“改籍归宗”。张家这才松了一口气,但经此折腾,张家家道衰落,更加困顿不堪。    江南游幕风气很盛,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很多读书人常年游幕在外,为官员打工当幕僚。清代官员任职,朝廷官府不给安排助手。需要人,官员自己聘请、发工资。所以,在官员身边有许多幕僚(即师爷),但这些人并不是朝廷官府工作人员。朝廷官府不负责他的任何工资、福利、奖金方面的事情,皆由雇主解决。总的来说,师爷的收人还是很高的,养家糊口绰绰有余。比如张集馨在《道咸宦海录》记载,他在福建当道台时,每个月给每个师爷发1600银元工资,这工资水平在现在也称得上是“金领”了。P3-6

后记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很多作品纪念它。我也来凑一下热闹,为百年辛亥献上《民国人家花满溪》。这个书名,是化用诗圣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寓意家庭的事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如鲜花开满的溪水长流。    辛亥革命的意义,最直接的是它结束了帝制。从此,现实中帝不复存在,“帝”成为历史书里的符号。但并不是说帝的影响不在了,实际上纠结于“帝”的,大有人在。这源于对“帝”的威权之下的某种安全感的深度嗜好,不习惯自己做主。    在网络上,网民把擅长某事的人称为“帝”。诸如历史帝、预测帝、技术帝、炒菜帝、菜刀帝、砍人帝等等五花八门各种“帝”纷纷登场、层出不穷;各种帝之外,还有各种哥、各种姐、各种男、各种女;这个“跪求”爆料帝,那个“膜拜”表情帝。网络上到底有多少帝?粗略搜索一下,上百个。网络时代真是无帝不欢。    清宫剧中,丑女穿越成格格或宫女。一类是摔倒在地,巧遇“帝二代”几阿哥扶起,花容月貌,惊为天人,于是一见钟情;再经历几番波折,比如同时应对多个帅阿哥的追求,最后与几阿哥突破重重阻力,终于有情(权、钱)人终成眷属,封为嫡福晋;若碰巧几阿哥升级为帝,则顺理成章地当上“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过把统率六宫、生杀予夺的权力瘾。另一类则是直奔主题,争取成为“帝”的N奶;在“帝”前“帝”后,装纯卖萌;与“帝”的其他女人互玩心计、钩心斗角、争宠邀爱;一口一个“奴婢叩见皇上,贱妾无知”。等混成娘娘后,惬意地享受着若干个拖着辫子的光顶男在身边伺候,听着他们一口一个“奴才该死,娘娘饶命”很爽很受用。其实清宫剧,不管是穿越的,还是穿帮的,折腾来折腾去,就是那点鸡毛蒜皮的猥琐事儿    没有什么比辫子戏更恶心的了,赤裸裸的奴性。没有人能从清宫剧里,看出民主来。而100年前,我们的民主先贤们却不惜流血牺牲,坚决革了清宫的命,毅然剪了辫子。这正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所在。    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在于民主。它把“帝”及其衍生的、昏天黑地的、内耗式的、无休止的宫斗、权斗、恶斗、狠斗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人人生而平等,拥有造物主不可剥夺的民主权利;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匍匐在“专制帝”之下,诚惶诚恐乞求残羹冷炙的奴才。    既然政治上终结了帝制,迎来了民主,人们便不再为各种级别弄得焦头烂额;既然受到严厉监督零容忍的政府官员只拿着应得的薪水,人们便不再为当官而争得头破血流,打得鼻青脸肿,甚者跑官要官、花钱买官直至买杀手干掉长官;那么,何不用智慧、金钱、知识和能力来干点正事呢?    辛亥革命解决了帝制,人们终于可以干点正事了。因此,当时中国兴起了发展实业的潮流。人们纷纷涌人创业的大潮中,做勇敢的时代弄潮儿。同时这种“潮”,也带来了家庭的解放。那些大家族的成员不再沉迷于家庭内的钩心斗角,而是把金钱和精力投资于实业,在更宏大的视野之中和更精彩的舞台之上,展示个人的才华和魅力。    《民国人家花满溪》就是从实业这个视角,来看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尤其是家族,带来的巨大变迁。这种变迁,可以说是沧海变桑田。比如中了状元、封为翰林院修撰、仕途无限的张謇,却投入到实业洪流之中,成为清末民初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不但自家富甲江南,还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使近百万人受惠于张氏企业。同时代的周学熙,屡次考科举失败,最终投身到实业,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周氏企业成为北方最大的实业集团;并与张謇齐名,时称为“南张北周”。    当然,民国初年的实业家取得实业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勤奋和智慧之外,还得益于辛亥革命降低了创业成本。例如房价(租)成本、行业准入成本、社会关系成本等等创业成本,在当时中国微乎其微,相对较低,可以说是最原生态的市场经济。这样的经济形态,有利于创业。    总之,辛亥革命不仅激励了民主,还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它的伟大是不言自明的,我们要纪念它。    100年太长,不舍昼夜。    感谢我的妈妈、哥哥、姐姐的关心和照顾。感谢中国社会出版社薛丽仙编辑富有智慧和孜孜不倦的工作。感谢审稿人张铁纲编审的认真审稿。    本书引文的书名,限于体例,不一一注出,在此特别致谢。    由于我掌握的材料有限,可能有错漏和片面之处,欢迎各位高手手持大斧斧正,谢谢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杨大远    2011年10月8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国人家花满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爸就喜欢历史类的书,书质量挺好的,比书店的便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