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龙门书局  作者:钱国祥 主编  页数:204  字数:300000  

内容概要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扩大,高中教师迫切需要从新课标理念的灌输向具体的教学指导转变。本套书正是根据这一转变,遵循“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原则,设有课标解读、教学导航、背景扫描、精彩片段、探索研究、好题推荐、课例展示7个栏目,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参考书,成为一种教学资源的汇编和教育方式方法的指引。    本套书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内容模块”编写,既打破了新课标各个版本教材的限制,又综合了各个版本教材的内容,做到通用且好用。本书的编写建构在实施新课程的经验和教研基础之上,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由来自广东、江苏、福建等早期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的各个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完成。    本套书共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思想政治9种,可供高中各科教师使用,是高中教师必备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用书。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历史(必修2)》。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标解读  教学导航  背景扫描  精彩片段  探索研究  好题推荐  课例展示  参考文献第二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标解读  教学导航  背景扫描  精彩片段  探索研究  好题推荐  课例展示  参考文献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标解读  教学导航  背景扫描  精彩片段  探索研究  好题推荐  课例展示  参考文献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解读  教学导航  背景扫描  精彩片段  探索研究  好题推荐  课例展示  参考文献第五章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解读  教学导航  背景扫描  精彩片段  探索研究  好题推荐  课例展示  参考文献第六章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课标解读  教学导航  背景扫描  精彩片段  探索研究  好题推荐  课例展示  参考文献第七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课标解读  教学导航  背景扫描  精彩片段  探索研究  好题推荐  课例展示  参考文献第八章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课标解读  教学导航  背景扫描  精彩片段  探索研究  好题推荐  课例展示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课标解读  结构与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内容表述为: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所谓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它有多重含义:  (1)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看,则主要通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和构成来表现。  (2)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来看,则包括产业结构(如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及重工业的构成等)、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等。  (3)从所包含的范围来看,则可分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  (4)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来看,又可分为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能源结构与材料结构等。  本章主要从产业结构和经济成分(形态)两个角度介绍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方面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经济成分(形态)方面的自然经济和萌芽中的资本主义经济。从内容标准看,前者在课标中占据绝对分量。后者的自然经济在古代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影响深远,放在农业中进行讲述。至于萌芽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前夜的一缕曙光,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则放在最后一节进行介绍。由此,本章的线索可以概括为:三个产业,一个主要形态,一个发展趋势。  具体说来,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生产组织的小型化,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形态,也是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农业社会中,土地所有制度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  在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中,我国古代手工业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特征:第一,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第二,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第三,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第四,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第五,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很发达,在世界上曾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始终服务于农业且处于从属地位,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有了缓慢发展,但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  古代的商业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货币制度及货币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水平与特点。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三者的关系:农业是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发展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手工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所必需的生产工具,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商品,也为商业的繁荣提供市场,商业进步,一定程度上反过来调整、刺激和促进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明朝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但它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发展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对农、工、商三个产业及小农经济的掌握,重在概括、理解各个产业的特征,对资本主义萌芽重在阻碍因素的分析与理解。  本章相关内容在旧大纲中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也规定得相当详细乃至有些繁难,编者在此不想引述。但它的时间分期介绍,可资借鉴。课标采取的是专题式,利于学生总体把握某一板块的知识,但时序混乱却是教学实践中的一大痼疾。因此,编者认为有必要在探讨古代经济结构之前,和学生适当重温中国古代史的分期,并在知识梳理中继续温习。  本章内容涉及的年代跨度大,有的内容涉及经济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诸多领域,例如手工业经济就涉及多种产业,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以往所学得的知识,利用课外获得的诸种相关信息,深化对课标内容的理解。此外,学习古代经济史还会遇到由于史书记载简略以致许多历史现象不十分明朗的问题。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利用文化遗产、地方史资料,特别是文物考古发现充实基本概念。利用这些资源时,应当以学生最熟悉的,距离学生生活区域最近的,以及最新发现的资料为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帮助学生进一步锻炼研读古文和查阅有关工具书的能力。  在方法指导方面,要注意一个关系与一个比较:即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与中国与世界的比较。前者可以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理解分析历史现象;后者可以让学生领悟到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背景扫描  一、中国古代耕犁小史  距今约七千多年至四千多年之间出现石犁,这为考古挖掘所证实。黄河流域在今河南、山西境内发现了仰韶、龙山文化的石犁;在长江下游包括今江苏、浙江与上海一带发现了崧泽、良渚文化的石犁;在华北的内蒙、河北北部及天津等地发现了红山文化的石犁。此外,东北吉林等地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犁。这些石犁形状呈多样性,有杏叶形、桂叶形、三角形、舌形、矛头形和鞋底形;大小有长十几厘米至50厘米不等。  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除石犁仍然盛行之外,发现了八件铜犁铧。其中江西新干商墓出土两件;山东济南发现一件商代铜犁,并有明显“使用磨损痕迹”;解放前陆懋德家藏铜犁铧一件(河南陕西问出土);浙江绍兴、长兴各发现一件铜犁铧,其中一件长18.2厘米;云南呈贡天子庙发现了两件铜犁铧,其中一件长27.6厘米。  战国秦汉时期,铁犁普遍使用。在今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及山东都发现了铁制犁铧冠。其中河南辉县固围村二号魏墓发现的一件,一边长17.5厘米,一边长18厘米,两翼距23厘米。秦代铁犁铧有尺寸记载的发现三件,以临潼陈家沟遗址发现的一件为最大,犁高  (长)38厘米,两翼26.8厘米。  两汉时期,铁犁的使用更普遍,且水平更高、更完备。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一是犁头是由犁铧冠、犁铧、犁壁三个部件组成的。犁壁又有马鞍形、板瓦形、菱形或方形缺一角。二是犁有大、中、小三种:大型铁犁铧一般长、宽均达30厘米以上,最大的长、宽达40厘米以上;中型铁犁铧一般长、宽均达20厘米以上;小型铁犁铧一般长、宽达10厘米以上,或平均达十几厘米。上述三种犁铧中,中小型两种犁铧应都是一条牛拉的犁;大型犁铧应是汉武帝时推行的“耦犁”,是两条牛拉的犁,其主要作用是开沟,乃是实行“代田法”时推行开的。汉代的犁是部件完整的长直辕犁,对后世影响深远。  魏晋南北朝的犁与汉代的犁基本相同。  唐代,中国铁犁又一次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铁犁铧銎部较大,铧的前部较薄而省去了犁铧冠。这就是说唐代的铁犁铧是犁铧与犁冠的合一,减少了部件,使用更为方便简单。二是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有长、短之分。短曲辕犁再经部件的并组简化就成了解放前后个体农民所使用的犁。  二、一组原始资料  (一)关于原始社会百姓生活及农业发展状况的传说和记载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日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又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易·系辞下》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礼记·礼运》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蛖之内,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淮南子·修务训》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孟子·滕文公上》  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  ——《周礼·夏官·司爟》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史记·货殖列传》  荆、扬……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盐铁论·通有》  江南之地,火耕水耨。  ——《汉书·武帝纪》  (二)关于“井田制”  井田畴均,则民不憾。  ——《国语·齐语》  其岁收,田一井。  ——《国语·鲁语下》  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日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三)关于小农经济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  ——《易传》  古者千室之邑,百乘之家,陶冶工商,四民之求足以相更,故民不出田亩而足乎田器,工人不斩伐而足乎陶冶,不耕田而足乎粟米。  ——《盐铁论·水旱》  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  ——《商君书·垦令》  (四)关于精耕细作  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损亦如之。  ——《汉书·食货志》引李悝语  耕夫务多种,而耕暵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晋书·傅玄列传》  ……

编辑推荐

  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这套书参考现行的各种版本的高中新课标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内容模块”编写,既打破了新课标各个版本教材的限制,又综合了各个版本教材的内容,做到通用且好用。本书为《历史(必修2)》,本书由具有新课程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编写,他们都是来自广东、江苏、福建等早期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的各个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因此,本书的编写建构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和教研基础之上,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给高中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指导和支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