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荀子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高谈文化  页数:211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探讨的是荀子的思想精华。荀子所处的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光辉年代,而荀子所在的稷下学宫,也是当时人才荟萃的著名处所。他十五岁就到齐国游学,当时是齐国称雄东方的时代。齐国君主不惜重金招贤纳士,广纳雅言,鼓励辩证。稷下学士们相互辩论、著书立说,当时的齐国文风鼎盛,不仅在思想上观念活跃,更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开展。     身为战国后期著名的学者和政论家,荀子广泛吸收了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流派的前卫观点,建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思想体系,成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在学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     荀子在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一是他的自然观,二是他的性恶论,这些观念影响深远。东汉王充关于“天地合气,万物自来”、“夫天道,自然也”的科学精神(《论衡?自然篇》);唐朝柳宗元“功者自动,祸者自祸”的见解(见《天说》),以及刘禹锡“天与人相交胜”的思想,都与荀子的自然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荀子认为,天地万物是唯一实在的物质世界,各种事物都处于这个物质世界当中,而自然界的变化也是自然对立的阴阳两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荀子认为自然万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天论》篇开宗明义就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它有自己产生、运动、发展的规律,所有的那些日月星辰、阴阳四时等现象的出现,都是随自然规律的运行而产生的正常现象。     荀子还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的观点,把天与人相分离,指明两者并无任何关联。如果人们加强生产,节约开支,即使天有再大的能耐也不能使人贫穷;如果荒废了农业生产,而又奢侈浪费,天也无法使人富裕。不仅人的祸福吉凶与天无关,而且社会的治乱、国家的兴废,也同样与天无关。荀子这种天人分离论,是第一次从理论基础上把人与神、自然与社会区分开来,是对天命迷信的最有力批判,而在人性论方面,针对孟子的“性善”论,他所提出的“性恶”论,目的在于强调后天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他强调,人应当以主观的努力,去改造自己的自然本性,而非放任自己的本性,为所欲为。而荀子也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长期从事教英育才的工作,直到晚年也未曾停止教学生涯,因此形成了较为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     在他看来,儒家经典著作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为社会效力的圣人、君子,是教学的根本目的。除了书本知识以外,良师益友的言传身教也是不容忽视的。既有书本知识,又注重师法之教化,这还不够,还要追求纯粹之美的境界。他要求人们对学问的爱好,就像眼睛爱看各种色彩,耳朵爱听各种美声,嘴巴爱吃各种美味那般,坚定不移,这就叫做“德操”。是荀子对君子之学的最高要求,也是荀子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荀子认为,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要专心一意,持之以恒。“解蔽”是荀子的认识论,也是荀子的治学方法,他以“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劝学》)等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要专心一意,持之以恒,他的教育理论和主张,深刻精辟,又浅显易懂,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教你看懂”中国古典名著系列,希望能为读者开启一条通往中国文学之路的捷径,以浅显的文字、活泼的导引、有趣的注释与生动的补充说明,跳脱枯燥乏味的学究式说理,重新编撰成可以轻松阅读的作品。能看懂古人的文字,就能领略他们的思想脉络,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状态,找出可以学习借鉴的智慧精华。因为了解、欣赏,而能借鉴学习;因为借鉴学习,而能延伸应用;因为应用,才能承前启后,激发创作的种子。     文学的魅力不应该受限于时代、语言、国界的束缚,而文体的表达方式,也不应该只能有一种诠释方法。就像我们想读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可以借助翻译来读懂它的道理一样,中国许多优美的经典文学创作,也不应该受限于文言文的隔阂,而让现代的读者望之生畏。中国古典作品的浩瀚精彩,博大精深,如果能找到更多元的入门通道,那么成千上万的精彩创作,将会是人人都喜欢阅读的最佳读物。

内容概要

  荀子是战国后期著名的学者与政论家,他不仅综合了中国的哲学思想,更广泛吸收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流派的前卫观点,建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思想体系,成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在学术上成就非凡。他最突出的贡献,莫过于破除迷信的自然观与强调教育功能的性恶论,他善用比喻,并形成了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原则。  荀子长期从事教育英才的工作,直到晚年也未曾停止教学生涯。他为认,要想获得真正知识,就要专心一意,持之以恒,他的教育理论和主张深刻精辟,又浅显易懂,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出版序先秦诸子哲学的集大成者一、劝学二、非相三、非十二子四、王制五、富国六、义兵(节选)七、天论八、正论九、解蔽十、正名十一、性恶

章节摘录

二、非相     主旨     本文有三个主要观点和内容:首先批判相人之术。指出相术是骗人的,有学问的人是不信这一套的。文中列举大量古代人物实例,证明人的善恶吉凶不是由相貌决定的,而是由人的所作所为决定的,提出了“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的观点,所谓“非相”,即非难、批判相术的意思。中间部分批判孟子“法先王”的主张,提出了“法后王”的观点。荀子所说的后王,是指新兴的英明的君王,他认为那种“舍后王而道上古”的作法就像是“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一样。“法后王”是荀子的一个重要思想,被韩非、李斯等人进一步发展,值得重视与研究。最后论述了“君子必辩”的主张,强调了辩论的必要性,并对辩论的方法作了介绍和说明,这也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风气的一种反映。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术】道,这里指人的行为。,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焉】通“颜”。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轩较】指额隆起。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事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大小,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倛】古时驱鬼用的一种样子凶狠的假面具。音qī。;周公之状,身如断菑【菑】音zì,直立的枯木。。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植鳍】像长了鱼鳍一样,指驼背。。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牟】通“眸”,眼珠,这里指瞳人。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①【僇】通“戮”,羞辱。     ②【儇子】轻薄巧慧的男子。儇,音xuān。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①,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②,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诗》曰:“雨雪漉漉,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此之谓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狌狌】即猩猩。形状亦二足而无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胾】切成的大块肉,音zì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曰:文久而息,节族【节族】音乐的节奏。族:通“奏”。久而绝,守法数之有司极礼而褫。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审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   P13-16

编辑推荐

《教你看懂荀子》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你看懂荀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