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经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曾国藩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曾国藩  页数:324  

前言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 曾国藩幼年资质平常,23岁取秀才,次年以第36名中举,而后两次会 试不第,直到28岁才以三甲第42名得到进士的身份。幸运的是,他在随后 的朝考中成绩很好,得到翰林院庶吉士的职位,从此十年七迁,做到礼部 侍郎,成为二品高官。 如果仅仅如此,那么曾国藩不过就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成功的官僚之一 罢了,然而晚清社会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动荡环境给了他更为广阔的舞台 。在为母守丧丁忧期间,他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编练 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支颇有战斗力的军队 ,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曾国藩因此受封一等勇毅 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官至两江、直隶总督,武英殿大 学士,死后谥“文正”,获得了清代文臣最高的殊荣。能够以书生而克平 世乱,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磨炼成功之人可谓极少, 而曾国藩居其一。他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以一介儒生力挽狂澜, 成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 在晚清江山社稷外侵内倾,摇摇欲坠的情况下,曾国藩何以能用一批 曾经酸腐的文人和一群老实得近乎呆滞的乡民而精练一旅,荡平由杰出的 军事将领石达开、李秀成等统领的太平军,孤军合围、攻破天京,以汉臣 而成满清朝廷中的“国之藩篱”?在交相倾轧、嫉贤妒能的黑暗官场,面 临功高震主之祸,曾国藩何以能安然躲过兔死狗烹之劫而化大难于无形, 不仅保存了自己,还使整个家族及其弟子余泽不尽?在西方列强步步进逼 、威胁华夏民族主权的压力下,曾国藩又何以能因势利导、首倡洋务,揭 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解开这些谜底的钥匙,便是一部《挺经》。 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在所著《庚子西狩丛谈》中提到,一次李鸿章与 其闲谈时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 守身用世的宝诀。我试讲一条与你听: 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一早就吩咐儿子,前往 市上备办肴蔬果品,但时已过巳,尚未还家。 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正挑着菜担,在水 滕上与一个挑京货担子的人对峙着,彼此皆不肯让。老翁赶上前婉言日: “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就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 老哥也可以过去,岂不是两便吗?” 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 老翁曰:“他身子矮小,站在水田里,恐怕担子会浸湿,坏了食物; 你老哥身子高大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的。 ” 其人由:“你这担内,不过是蔬菜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将就用的 ;但我担中是京广贵货,万一进水,便是一文不值,安能叫我让避?” 老翁见劝让不过,乃挺近就日:“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 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 过,再将担子奉还,如何?”当即俯身解袜脱履。 其人见老翁如此,过意不去,日:“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 ,让尔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 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执就此消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第一 条。 李鸿章说完,吴永觉得“意用何在,亦殊不甚明白”,后来冥思苦想 ,觉得这是说“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人局 ,挺肩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之意。究竟是不是这个意思呢?后人不得 而知。不得而知的原因,是曾国藩根本就没留下这么一本书!或者是仅仅 有腹稿,或者是还有草稿,但未及誊录,曾国藩便去世了,书稿就没有传 下来。 不过曾国藩的好友欧阳兆熊在《水窗春呓》里面写了不少关于曾国藩 的史事。他说曾国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可见曾国藩有 “挺经”心法,则当是确实的,而且似乎只和他最得意的弟子李鸿章谈论 过详细的内容。 所谓“挺”,首先是发一谋,举一事的咬牙坚挺决心。曾国藩说:“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 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日:‘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 平咬牙坚挺之诀。”这是讲事功经验。要做成一件事就得横下一条心,不 达目的不罢休,决不放弃,决不中途动摇。 但这仅仅是“外修成事”,而《挺经》真正的要义在“内修成人”, 须将“正其德而修其身,蓄其气而长其志”作为每日功课,与孔、孟、墨 、韩等古圣哲相通,刻刻用心,处处在意,才能修得一身正气,八面融通 。而虚伪狡诈之人,则不可能承担天下兴亡,至多是“欺世之豪杰”,又 如何能“挺膺负责”? 曾国藩曾评价门下子弟李鸿章和俞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 拼命著书。”做官著书,不过是事功。李、俞二人把精力都用在了成就事 功上,内修上德的机会自然就少了。这两个经常受曾国藩耳提面命、潜移 默化的弟子都不能体悟“内挺”之道,旁人恐怕就更加难以企及。或许正 因为曾国藩看透了这一点,便没有将《挺经》成书的强烈意愿。因为写出 来,人们也未必看得懂,大多数人不过就像吴永那样曲解其义罢了。 本书根据李鸿章所述的“挺经”十八条提纲,从曾国藩诸多籍典著作 中辑佚整理出若干精绝之言,以论为经,以事为纬,编成《挺经》十八章 。希望读者可以以此窥探曾氏“挺”之奥义,了然于“精通造化,守身用 世”的秘诀所在。

内容概要

  《挺经》是曾国藩集毕生心血于临终前撰写的一部“压案之作”。由于曾国藩没能完成他的这部《挺经》就告别了人世。该书的部分内容、篇章散见在《曾国藩杂著》及其弟子、幕僚的著述中。现在读者手中的《挺经》,是经资深研究员吴樵子历时数载,从《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氏文献》、《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全集》,以及曾国藩的僚属、弟子的文集、笔记等一百二十余种典籍中辑佚、整理出来的。《挺经》按李鸿章口述的“挺经十八法”,共分十八卷,每卷分上、中、下三篇。每篇以经为纲,以事为纬,包括经文、经文注释、事典、点评四个部分,事典是从“事”的角度对经文的阐释,绝大多数是曾国藩的所作所为;点评也从经文出发,对经文中出现的以及历史上相类的人物、事件的总结、概括和评析。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曾国藩

书籍目录

内圣第一 一内圣四端 二君子慎独 三修己四语 砺志第二 一君子立志 二明理为先 三行之有恒 家范第三 一八字八本 二致败之由 三孝友为家 明强第四 一学问求明 二明强为本 三强于自修 坚忍第五 一坚忍卓绝 二浑厚不露 三力撑穷骨 刚柔第六 一刚柔互用  二降龙伏虎 三强愎有别 英才第七 一得才适用 二忠耿难得 三磨炼生才 廉矩第八 一廉吏难为 二君子守礼 三崇俭养廉 勤敬第九 一为治有术 二勤谦守身 三苦懊思遁 诡道第十 一仁礼带军 二兵为阴事 三用兵如文 久战十一 一久战之道 二浪战为忌 三气不可竭 廪实十二 一勤俭自持 二君子言利 三商战立国 峻法十三 一峻法为治 二简汰劣赢 三宽严兼全 外王十四 一 自立自强 二据物为己 三 自强之本 忠疑十五 一君子立身 二守一不贰 三尽性知命 荷道十六 一文章之道 二文出精远 三道多文醇 藏锋十七 一屈伸之道 二君子退藏 三英雄恭谨 盈虚十八 一人恒有缺 二持盈保泰 三惜福节势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不但没有出现“中兴”之势,反而形势一天比一天糟。这不能不引起曾国藩的深思,使他进而联想到清王朝未来的命运。一天他对赵烈文说:“今日有四川庶常来见,其言谈举止不类士夫。前日有同乡庶常送诗,排不成排,古不成古。国家所得人物如此,一代不如一代,文章与国运相关,天下事可知矣。”他一边说,一边不停地皱眉头。不过仅此而已。作为统治阶级最高层的一员,他没有也不可能再往深处去想。 同治七年七月,曾国藩接到清廷命令,调其为直隶总督。在此之前,曾已由协办大学士升为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并以“剿捻”功又得到一个云骑尉世职。一年数迁,可谓荣耀之至,清政府似乎对他很信任。然而,曾国藩的体验则恰恰相反。他感到自己渐渐在受到冷淡和疏远,由两江调往直隶,不过是清政府企图改变“内轻外重”状况的权宜之计。因而,恐直隶总督之职难得久任,与其如此,则不如及早辞谢。赵烈文也认为,清廷作如此调动,违反一般常理,“诚非草芭所能窥度其权衡之道”,必另有一番“深意”。曾国藩领悟这番道理,但仍有为难之处,“默然良久”说:“去年年终考察,吾密保及劾者皆未动,知圣眷已差,惧不能始终,奈何?”赵烈文认为不至如此,并对他劝慰一番,使他的情绪大致稳定了下来,遂于十一月八日从江宁启行北上。但是,旅途之中仍然犹豫不决,尚未完全打消辞谢求退的念头,只是感到难于为陈请开缺措辞。 十一月二十七日,曾国藩行至泰安府,忽然接到新的寄谕,所奏报销折奉旨“著照所请”,只在户部备案,毋须核议。曾国藩为此大受鼓舞,认为这是清政府对他的特别信任,空前恩典。他写信对长子曾纪泽说,同治三年他曾得到与此类似的三个谕旨,一是军费报销免办清册,一是天京窖藏金银去向不予追查,一是不再深究幼天王下落。

编辑推荐

《挺经》是曾国藩集毕生心血于临终前撰写的一部“压案之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挺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好好看 会收益匪浅的!
  •   书包装什么的都不错!绝对正版
  •   很好的,很是实用,方便
  •   书中居然有漏印和裁剪错误,纸质也不好,貌似盗版的....
  •   也是帮同事买的,说很好,便宜
  •   看了一部分了,感觉书内容还是不错的
  •   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都在古书里,接下来就是要好好学习了!
  •   不错吗,质量什么的都不错,以后还会光顾的
  •   此商品图书冒用曾国藩名义,在原本“挺经”内容上大肆扩充而成,不具备学术价值,买了之后很是后悔,浪费钱。现在像这种借古人名义瞎分析,瞎扩充内容以求市场的书籍真是不少。完全是作者东凑西拼之作!
  •   百家讲坛上讲挺经已经遗失,不信,就买了,结果是失望。
  •   刚看不久,感觉内容勉强过得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