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心脏病学

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王士雯 编  页数:1053  

内容概要

本书由中国工程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王士雯教学领衔主编,近百名心血管专家历经数载编著完成。    本书重点阐述了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病理生理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与男性患者的差异。全书共分为13篇,第一篇为概述,对妇女心脏病学研究的概况、流行病学及相关的内分泌学、分子生物学知识做简要介绍;第二篇论述女性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第三至十篇为各论,重点讨论妇女常见心脏病的基础和临床问题;第十一篇则就与妊娠相关的心脏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讨论;第十二篇为治疗学,讨论妇女心脏病的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及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等,并专门阐述了其临床应用中的性别差异问题;第十三篇就妇女最常见的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中医药治疗作了介绍。本书荟萃了国内外的新近成就,资料新颖,内容丰富,适合于心血管专业医师、科开工作者、研究生和高年级医学 生参考和阅读。

作者简介

王士雯(1933.3.29 - )女 回族  老年心脏病学和老年急救医学专家.山东省峄县人。195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原中央大学医学院)。1984-1985年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医学院深造心血管病理,获心血管病理博士后证书。现为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是我国新兴学科老年医学的奠基人之一,我国第一个老年医学博士生培养点和唯一的老年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了近百名老年医学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级人才,长期致力于老年心脏病和老年急救医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临床综合症-老年多器官衰竭,并提出老年多器官衰竭的肺启动机制的学说,显著提高了其救治成功率。在国内率先总结和推广了对老年心脏病人施行非心脏外科手术的内科保障的经验,对老年冠心病、尤其是老年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进行了系列研究,显著降低了其合并症和死亡率。并创办了《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和国内心脏病学第一本英文版杂志《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妇女心脏病概述  第1章  概述  第2章  流行病学   第一节  女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女性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女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   第四节  女性心脏瓣膜病流行情况 第3章  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第三节  血管的内分泌功能   第四节  血管系统的神经肽   第五节  新发现的心血管活性多肽 第4章  传统医学的认识第二篇 女性心血管系统 第5章  解剖 第6章  血液系统 第7章  性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第8章  围生期生理第三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9章  概述 第10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第11章  冠心病病理形态学 第12章  危险因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糖尿病   第三节  吸烟   第四节  肥胖 第13章  血脂异常  第一节  基础知识  第二节  血脂异常的诊断  第三节  血脂与动脉硬化  第四节  血脂异常的治疗 第14章  女性冠心病的筛检 第15章  非侵入性检查   第一节  心电图运动试验   第二节  核素显像在女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   第四节  女性冠心病多排螺旋CT检查 第16章  侵入性诊断技术 第17章  心绞痛   第一节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第二节  不稳定型心绞痛   第三节  变异型心绞痛 第18章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第19章  急性心肌梗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心电图诊断   第四节  血清标志物诊断    第五节  心肌结构蛋白的诊断   第六节  药物治疗   第七节  溶栓治疗   第八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第九节  预后 第20章  冠心病康复医疗第四篇 高血压 第21章  概述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具有母系遗传特点的原发性高血压 第22章  原发性高血压 第23章  继发性高血压 第24章  高血压危象第五篇 瓣膜性心脏病 第25章  概述   第一节  心脏瓣膜病的分类   第二节  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及病理 第26章  二尖瓣疾病   第一节  二尖瓣狭窄   第二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 第27章  主动脉瓣疾病   第一节  主动脉瓣狭窄   第二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第28章  三尖瓣疾病   第一节  三尖瓣狭窄   第二节  三尖瓣关闭不全 第29章  肺动脉瓣疾病   第一节  肺动脉瓣狭窄   第二节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第30章  钙化性瓣膜病第六篇 心律失常 第31章  心律失常与妊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第四节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第五节  室性心律失常   第六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第七节  预激综合征   第八节  心脏传导异常 第32章  心脏性猝死 第33章  晕厥第七篇 心力衰竭 第34章  心力衰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理生理   第三节  病因和分类   第四节  心衰治疗   第五节  心衰治疗 第35章  心源性休克 第36章  人工辅助循环第八篇  心肌病、心包疾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37章  妇女心肌病概述   第一节  心脏病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心肌病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原发性心肌病合并妊娠 第38章  肥厚型心肌病 第39章  扩张型心肌病 第40章  心包疾患 第41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和诱因   第三节  病理生理和并发症   第四节  诊断和治疗第九篇 血管疾病 第42章  主动脉夹层 第43章  周围血管疾病   第一节  大动脉炎   第二节  急性动脉栓塞   第三节  雷诺综合征   第四节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第五节  淋巴水肿   第六节  手足发绀症   第七节  网状青斑 第44章  女性深静脉血栓 第45章  肺栓塞   第一节  肺血栓栓塞症   第二节  妊娠期肺血栓栓塞症   第三节  羊水栓塞 第46章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第三节  妊娠合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第47章  胶原性血管疾病 第48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   第二节  出血性脑血管病   第三节  高血压脑病第十篇  其他心脏疾病 第49章  心脏肿瘤 第50章  糖尿病性心脏病 第51章  甲状腺毒性心脏病 第52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53章  艾滋病与心脏 第54章  妇女胶原性疾病心血管系统表现第十一篇 妊娠 第55章  妊娠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妊娠合并瓣膜性心脏病各论 第56章  妊娠高血压的病理生理 第57章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第58章  子痫及先兆子痫 第59章  围生期心肌病 第60章  药物与妊娠第十二篇 治疗学 第61章  强心苷的临床应用 第62章  降压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63章  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64章  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65章  β受体阻滞药的临床应用 第66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的应用 第67章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药的应用 第68章  心血管病药物治疗的性别差异   第一节  女性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   第二节  女性心血管病药物治疗特点 第69章  激素替代治疗 第70章    口服避孕药物 第71章  心肺脑复苏 第72章  介入性心脏治疗技术 第73章  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技术 第74章  心脏移植 第75章  心脏围手术期监护第十三篇  中医中药 第76章  妇女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第77章  妇女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章节摘录

  第3章 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学:  第一节 概述  自1902年Starling等发现促胰液素并提出激素的概念以来,经典内分泌学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的研究集中于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大的内分泌腺体,认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组成,内分泌腺分泌激素,释放入血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远隔的靶组织发挥其生理效应。内分泌系统与机体的另一大调控系统——神经系统的关系当时尚不清楚。后来人们发现,下丘脑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神经元,具有腺体样分泌功能,称为神经分泌细胞。它们分泌肽类激素,或经神经垂体释放入血发挥作用(缩宫素、加压素),或由门脉血管运输作用于腺垂体引起腺垂体分泌功能的改变(如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从而改变了人们认为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相互独立的传统认识。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现机体内尤其是胃肠道内存在许多散在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进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称为人体摄取脱羧作用(amine precursoy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细胞系统。这说明内分泌系统不仅包括由许多细胞所构成的特殊内分泌腺体,大量散在的内分泌细胞也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弥散性内分泌)。  经典性内分泌、神经内分泌和弥散性内分泌所涉及的都是特殊分化的分泌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就是分泌激素。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许多原来不认为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也都产生激素或激素样物质,除上述经典内分泌(血行分泌)方式外,又发现了细胞的旁分泌、自分泌及胞内分泌等内分泌方式。它们互相影响,彼此调节,维持心血管系统局部和全身的稳态。

编辑推荐

《妇女心脏病学》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妇女心脏病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找到需要的内容了,很专业的医学书
  •   很好,很专业,指导性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