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走进《备急千金要方》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焦振廉 编  页数:296  

前言

  中医学博大精深,犹如浩瀚的大海。几千年来,数以万计的经典著作和临床实践所创造的丰富经验成为这一大海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中医古籍数量之多,汗牛充栋。有资料说,现存于世的在3万种上下。它们不仅为中华民族的防病健身、繁衍昌盛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得以生命永驻。  在世界医学发展史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几乎都形成过自己独有的医学体系,为各自民族的进步做出过贡献。历史发展的长河是波浪翻滚的,有不少民族医学经不起大浪淘沙式的洗礼,已悄悄泯灭了。中医学的生命力,最主要的表现在其学术的科学性的本质和其有效的传承手段上。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备急千金要方》到《本草纲目》、从金元四大家到近代医家,众多的中医典籍、无数的名医名家创造和记录了这一历史进程、支撑着中医学术的无际穹窿。其中形成的中医学在立论上的“天人相应”和多向思维,在理论上的整体观念和脏象学说,在治疗上的辨证论治和达变思想,在养生上的扶正祛邪和贵人观念,既显露了中医学的学术特色,又构成了中医学的学术精髓。  长期的实践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医学术的发展离不开读书、临证、师承这三大要素。读书,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家学和自学,是认识中医、接受中医学术的重要途径,是从源头上说的;临证,是中医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体验中医、运用中医学知识实现医学最终目的的基本方式,是从手段上说的;师承,是按照中医自身规律总结出的经验,是传承中医、发展中医学术的学科特色,是从方法上说的。如果从中医学术发展的高度上去认识这三大要素,它们既是带有战略性的,也是具有战术性的,重之又重,不可偏废。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继承不好就发展不好。只有从源头上做好继承,才有可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继承到发展、从发展到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也有突变,但其本质上仍是渐进的结果。应当看到的是,这种循序渐进的继承是滚动式向前的,其中不仅孕育、包含着发展和创新,而且也不时发生,进行着发展和创新。出于多种复杂的因素,近些年来中医人员的书读得越来越少,特别是经典著作学得越来越少,以外语挤兑乃至取代中医经典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一份来自权威部门的调查说,目前中医临床高级人才在工作之余每周阅读中医书籍的时间平均为5小时,每天不足1小时;中医临床人员每月进行个人总结分析的平均病例数多为5~10例,其中5例以下占40?6%,10例以上占14%。高级人才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情况尚且如此,一般中医人员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读书少、悟性低、知识存量减少、临床疗效降低已经成为制约中医学术进步和发展的主要障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提高中医药人员水平的途径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提高大家的学习能力。从研读古代名家的原著入手,学习历代医家和当代名老中医的经验,夯实理论功底,在学习中做好学术继承,在继承中追求学术创新,以尽快提高中医人员的经典理论水平和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出一大批“群众认可度高、社会信誉度高、中医诊疗水平高”的新一代名医来。中华中医药学会已经提出了一个以学习中医经典为中心的一揽子读书计划,要在今后二三年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自下而上的中医全行业读书活动,还要围绕这一活动开展知识竞赛、评选读书状元、推出中医名家,这实在是让国人拍手、让中医界振奋的善事、好事!据悉,初选的百部中医经典著作已正在校释、出版中,活动的序幕马上就要拉开。而读书只有积极性不行,还要善读书、读好书,这就需要我们中医的前辈、专家帮助读者荐书、辅导大家读书。有必要编写出一套全面介绍、评价中医重要古籍内容,融大众性、趣味性、文化性、学术性于一体,能雅俗共赏的中医古籍导读丛书读本来,以满足广大中医药人员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需求。“带您走进中医古籍丛书”正是冲着这一目的而诞生的。  考虑到中医与中药、理论与临床、综合与分科等各方面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古籍的代表性,经专家、领导与出版部门的反复协商,决定对这套丛书采取分批推出的方法,成熟一本推出一本,第一批首先推出《黄帝内经》《甲乙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本草纲目》《诸病源候论》《温疫论》《温病条辨》《医林改错》《世医得效方》《脾胃论》《小儿药证直诀》等15部著作。之后,将根据读书活动的需要再适时推出第二批、第三批乃至更多批量的书目。每本书介绍一种中医古籍,单独成册。  这套丛书定位于学术与科普著作之间,即从学术观点看,它具有本质上的学术性质,但是立足于普及;从科普观点看,它属于服务于较高知识层次普及中医药知识的范围,是向包括中医药初、中级人员、在校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中医爱好者及广大的社会性读者编写的,具有导读和构架学术与普及性知识桥梁的功能。其内容包括每部中医古籍产生的时代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事迹、趣闻轶事;该书的主要医学理论及学术贡献,在历史上的地位;后世研究、应用该书的情况与该书目前的学术现状;该书与民众健康相关的其他内容,特别是养生、养性、食疗思想及医案、医话、验方等实用知识的介绍。因此,本丛书在表现手法上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使古籍白话化的手段(如语译、注释、考订),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浅说白描(如对古籍作者的普通介绍、对著作的学识性评介)。全书以观点科学、重点突出、文字典雅、表述准确、深入浅出,具有可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吸引力的高要求为起点,达到使读者在读书中受益、在读书中轻松了解中医、应用中医知识的目的。  参加这部丛书的编著者,大都是当今中医文献学界的大家,对一些中医典籍的研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相信他们的大手笔一定会受到中医界和社会各界读者的认可和欢迎,这批著作也一定会对全面复兴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人员的理论素质、促进中医药经典著作的普及起到催化和辅助作用。  “带您走进中医古籍丛书”编委会

内容概要

本书对孙思邈与《备急千金要方》的编撰、流传与版本、结构层次、内容序列、著作性质、资料来源、儒学蕴涵、道家与道教色彩等进行了概括叙述,并详细介绍了《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医生命学、中医疾病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感病学、中医急救医学、本草学、针灸学、养生学、中医医案学、医学伦理学的贡献。全书视角独特,写作队伍权威性强,适合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从业人员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书籍目录

一、孙思邈的生平事迹二、孙思邈的历史身份三、孙思邈的哲学思想四、孙思邈的医学著作五、孙思邈的医学思想六、《备急千金要方》的编撰七、《备急千金要方》的流传与版本八、《备急千金要方》的结构层次九、《备急千金要方》的内容序列十、《备急千金要方》的著作性质十一、《备急千金要方》的资料来源十二、《备急千金要方》的时代坐标十三、《备急千金要方》的儒学蕴涵十四、《备急千金要方》的道家与道教色彩十五、《备急千金要方》的佛教印记十六、《备急千金要方》的历史研究十七、《备急千金要方》的医论十八、《备急千金要方》的药方十九、《各急千金要方》的针灸方二十、《备急干金要方》的禁咒方二十一、《备急干金要方》的文字二十二、《备急千金要方》的语言二十三、《备急千金要方》的识读二十四、《备急干金要方》对中医生命学的贡献二十五、《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医疾病学的贡献二十六、《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二十七、《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医内科学的贡献二十八、《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医外科学的贡献二十九、《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医妇产科学的贡献三十、《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医儿科学的贡献三十一、《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医外感病学的贡献三十二、《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医急救医学的贡献三十三、《备急千金要方》对本草学的贡献三十四、《备急干金要方》对针灸学的贡献三十五、《备急千金要方》对养生学的贡献三十六、《备急千金要方》对中医医案学的贡献三十七、《备急千金要方》对医学伦理学的贡献

章节摘录

  一、孙思邈的生平事迹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的一生穿越了悠长的历史岁月。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李经纬教授的考证,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公元581年是周静帝大定元年,而正是在这一年,北周外戚杨坚禅代而立,建立了隋朝,改元为开皇。所以,孙思邈的生年既可算是周大定元年,也可算是隋开皇元年。公元682年为唐高宗永淳元年。根据《新唐书》记载,孙思邈于“永淳初卒”。唐高宗在682年二月改元为“永淳”,到683年十二月又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所以永淳纪年实际上只有l年,“永淳初”就是永淳元年,亦即公元682年。生于581年而卒于682年,孙思邈该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百岁老人,这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按照另外一些文献的记载,孙思邈的年龄应该超过百岁,甚至达到140多岁。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人”。“京兆”为郡名,始置于西汉,由于其地属“畿辅”,即国都和国都附近地区,因此称为“京兆”。“华原”为县名,隋代京兆郡统辖二十二县,“华原”为其中之一。虽然当年的行政设置已经归于历史的风尘,但其地则岿然独在。今陕西省耀县有孙家塬村,即是孙思邈的故乡,其地至今尚有药王故里及孙思邈墓等遗迹。  孙思邈自幼好学,博通百家,终成一代学者。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的记载,孙思邈7岁就学,至弱冠即20岁时,已能“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庄老”是庄子和老子的合称,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其学深刻而隐晦,涉及很多重大的哲学命题。“百家之说”应当主要指先秦各家的学说,如法家、墨家、名家等。这些学说不仅时代久远,而且各有奥义,并非  寻常之人可以轻易谈论的。至于“释典”,便是佛经,其深奥玄幽更是人所共知的。孙思邈能“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是绝非小可的事情。所以,文献记载北周大贵族独孤信称孙思邈为“圣童”,而且才器太大,以致难以为人所用。周宣帝时,孙思邈因“王室多故”而隐居太白山。所谓“王室多故”,是指当时政治风云变幻难测。孙思邈敏锐地察觉到了当时政治空气的紧张,于是作出了隐逸山林的选择。其原因是为了安全,还是出于不屑,已经很难考究了。北周之末,外戚杨坚(即后来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掌握朝政,这时的孙思邈已经是名动朝野的大隐士了,于是,杨坚征聘他为国子博士,但孙思邈“不就”,即婉辞了这次步人仕途的机会。

编辑推荐

  《带您走进〈备急千金要方〉》全书视角独特,写作队伍权威性强,适合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从业人员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带您走进《备急千金要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不错!很受用
  •   对于想看《备急千金要方》原著的人来说,此书没有涉及到。本书主要按照一般的学术体例编撰。研究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大而全,但是全而是否深,尚未感到、学术功力尚未达到读起来叹为观止的地步。值得快速翻阅。是否需要收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