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与常用护理技术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勾丽军,张增安 著  页数:215  

前言

  教高【2006】16号文件的颁布为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确保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实现优质教材进课堂,我们20余所院校组织编写了这套全国临床医学专科规划教材,为使学生在校学习与将来的职业岗位实际相一致,促使他们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顺利地融入岗位角色作出努力。“急救与常用护理技术”就是努力的结晶之一。  本教材重点选取农村、社区或基层医务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阐述它们的急诊常见症状,以及在急救时常用的基本技术和护理技术,突出各急、危、重症的判断和处理。编写中我们以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临床医师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通过案例展开知识内容,按照临床诊治实际过程编写教材。我们本着“理论够用,注重技能,突出实用”的原则,在构思和内容上都力求积极反映现代急救工作的特色,并满足当代农村和基层医疗工作的知识需要。  教材共分11章,每节内容分学习目标、正文和链接3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毕业后尽快熟悉通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的考试,在书末我们附有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模拟练习题。  作者选自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教材编写经验的教师,同时吸纳了基层临床一线的专家联合编写。教材可供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护理、药学等专业的学生使用,还适用于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临床医师的在职培训。  我们在教材的编写、审定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各位编者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意。此外,由于我们的编写水平有限,对该教材面世后的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急救与常用护理技术》重点选取农村、社区或基层医务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阐述它们的急诊常见症状,以及在急救时常用的基本技术和护理技术,突出各急、危、重症的判断和处理。编写中我们以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临床医师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通过案例展开知识内容,按照临床诊治实际过程编写教材。我们本着“理论够用,注重技能,突出实用”的原则,在构思和内容上都力求积极反映现代急救工作的特色,并满足当代农村和基层医疗工作的知识需要。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第一节 急救的概念及意义一、急救的概念二、急救的意义第二节 急救的基本原则与要求一、急救的基本原则二、急救的基本要求第2章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第一节 院前急救一、院前急救的定义二、院前急救的服务对象和功能三、院前急救的过程第二节 急诊科(室)一、急诊科(室)医护人员技能要球二、急诊科(室)的设置三、急诊科(室)的任务四、急诊科(室)的管理五、急救专业队伍的建设第三节 重症监护室一、ICU设置二、ICU医护队员的配备三、ICU收治对象四、ICU监测第3章 心肺脑复苏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呼吸、心搏骤停第三节 复苏术一、初期复苏二、中期复苏三、后期复苏附:现场初期复苏的基本步骤第4章 休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第四节 过敏性休克第五节 心源性休克附:休克的转院指征与转送注意事项第5章 常见症状的急救第一节 高热第二节 头痛第三节 胸痛第四节 腹痛第五节 呕吐第六节 昏迷第七节 小儿急症第6章 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第一节 急性呼吸衰竭附:急救程序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附:急救程序第三节 高血压急症一、高血压脑病二、高血压危象第四节 急性脑血管病一、脑梗死二、脑出血三、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五节 糖尿病急症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第六节 常见鼻咽喉、气管急症一、鼻出血二、喉阻塞三、喉水肿四、呼吸道异物第7章 常见急性中毒的急救第一节 总论第二节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第四节 急性催眠镇静类药物中毒第五节 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第六节 急性乙醇中毒第七节 杀鼠药中毒第8章 常见理化因素损伤第一节 淹溺第二节 电击伤第三节 中暑第四节 冻伤第9章 外伤急救基本技术第一节 创伤一、概述二、清创三、换药四、急救与治疗第二节 现场急救基本技术一、止血术二、包扎术三、固定术四、搬运术第10章 常用急救基本技术第一节 气管内插管术第二节 气管切开术附: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第三节 环甲膜穿刺、切开术一、环甲膜穿刺术二、环甲膜切开术第四节 动、静脉穿刺置管术一、动静脉穿刺置管术二、静脉穿刺置管术附: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第五节 胸腔穿刺术第六节 腹腔穿刺术第11章 常用护理技术第一节 常用注射方法一、注射原则二、注射药物三、药液抽吸法四、常用注射法第二节 静脉输液与输血法一、静脉输液法二、静脉输血法第三节 吸氧术第四节 吸痰术第五节 鼻饲法第六节 洗胃术第七节 导尿术参考文献国家执业医师(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基本情况和题型特点介绍“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综合模拟练习题

章节摘录

  (二)保证循环功能的稳定  循环功能的稳定是一切复苏措施能够奏效的先决条件,复苏后期必须严密监测循环功能。如循环功能不稳定,表现为低血压和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如少尿、神经功能障碍),应对有效循环血流量及左心室功能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纠正。血流动力学监测十分必要,重症病人应监测ECG、动脉压、CVP及尿量,必要时应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PCWP和心排血量以指导临床治疗,应避免发生低血压,即使轻度低血压也可影响脑功能的恢复。维持血压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为宜,有利于脑内微循环血流的重建。复苏后期可能仍需要应用某些药物来支持循环功能,其目的是为了给其他更重要的治疗措施创造条件,但不能完全依赖药物,并应及早脱离这些支持。只有在没有任何药物的使用下同时能保持循环功能正常时,才认为循环功能确已稳定。  (三)脑复苏  为了防治心脏停搏后缺氧性脑损伤所采取的措施称为脑复苏(ceLebraIre SLascitation)。人脑组织按重量计算虽只占2%,而脑需血量却占心排血量的15%~20%,需氧量占全身的20%~25%,葡萄糖消耗占65%。可见脑组织的代谢率高,氧耗量大,但能量储备却很有限。当脑完全缺血10~15s,脑的氧储备即完全消耗,病人出现意识丧失;20s后自发和诱发脑电活动停止,细胞膜离子泵功能开始衰竭;1min后脑干的活动消失,呼吸几乎停止,瞳孔散大;4~5min脑的葡萄糖及糖原储备和三磷腺苷(ATP)即被耗竭,所有耗能反应停止,线粒体功能衰竭。大脑完全缺血5~7min或以上者,会发现有脑组织局灶性缺血的形态学改变。缺血缺氧后的无氧代谢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可加重脑细胞损伤。脑缺血的时间越长,以上脑损害越重,脑功能的损害越不可逆转。但在复苏过程中,如仍有微弱的脑灌流存在,脑细胞的生存时限则可明显延长。因此,如能及时、正确的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是脑复苏最初最重要的措施,同时积极有效的防治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有可能减轻或避免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的成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急救与常用护理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