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赵春杰 主编  页数:448  字数:700000  

前言

  2007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已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审定予以公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部分专家、学者编写了与新版大纲相配套的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应试指南。为了帮助广大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应试内容、顺利通过考试,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指导丛书编委会组织编写了《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指导丛书》(7本),分别为:①《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中药学共用);②《药学专业知识(一)》;③《药学专业知识(二)》;④《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⑤《中药学专业知识(一)》;⑥《中药学专业知识(二)》;⑦《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本套丛书以最新版考试大纲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编写的《应试指南》为依据,按相应章节编写。每章又分为考点进阶详解、真题模拟与解析两大部分。考点进阶详解标以★★★,意为掌握内容;★★意为熟悉内容;★意为了解内容。对相对简单的真题模拟未作解析,而有难度的真题一般给出解析和分析考点。本书的编写力求帮助考生抓住复习重点,全面掌握考点,提高复习效率。每本书末均附三套模拟试卷作为全书学习后的自我检验,以便考生进一步熟悉考试题型、题量。为了更加真实体现考场氛围,让考生了解和熟悉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形式,我们还特意针对每一学科又另行编写出版了全真模拟试卷集,其中包括五套全真模拟试题及部分疑难题目解析,并对试卷、答题卡、试卷袋等全程模拟,使考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指导丛书编委会由沈阳药科大学多年从事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的专家、学者组成。多年来,他们认真研究《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题特点等具有很好的把握和了解,通过培训将极大提高考生考试一次通过率。  最后预祝各位考生考出好成绩!

内容概要

为配合每年一次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指导应试人员备考,我们组织了具有多年培训经验、全国知名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专家编写了本书。    全书内容紧扣大纲、覆盖全部考点,并力求简明扼要,层次分明。每章均分为考点进阶详解、真题模拟与解析两大部分。每本书末都附有三套全真模拟题,以帮助考生迅速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考试思路,提高应试能力。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中药学  总论    第一章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三章  中药的应用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七章  温里药    第八章  理气药    第九章  消食药    第十章  驱虫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熄风药    第十六章  开窍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第十九章  涌吐药    第二十章  杀虫燥湿止痒药    第二十一章  拔毒消肿敛疮药    全真模拟题一    全真模拟题二    全真模拟题三第二部分  中药药剂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药剂卫生  第三章  粉碎、筛析与混合  第四章  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  第五章  散剂  第六章  浸出制剂  第七章  液体药剂  第八章  注射剂(附:眼用溶液剂)  第九章  外用膏剂  第十章  栓剂  第十一章  胶囊剂  第十二章  丸剂  第十三章  颗粒剂  第十四章  片剂  第十五章  气雾剂  第十六章  其他剂型  第十七章  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第十八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第十九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二十一章  中药炮制学绪论  第二十二章  净选与切制  第二十三章  炒法  第二十四章  炙法  第二十五章  煅法  第二十六章  蒸煮蝉法  第二十七章  其他制法  全真模拟题一  全真模拟题二  全真模拟题三

章节摘录

  5.阴阳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同性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6.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根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  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  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附子,治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  (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  (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三、五昧  1.含义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2.确定依据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药物效能的说理工具。  (1)确定五味的主要依据:今之药味的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2)五味与所疗疾病的关系: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药多咸味。  3.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I临床用于治疗表证,气滞,血瘀等证。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虚症,挛急作痛,调和药性,解药、食毒,滋燥等。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还能生津、安蛔。临床用于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久痢,久咳,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能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二指苦能降泄,三指苦能清泄;能燥指苦能燥湿;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临床用于治疗咳喘气逆,呃逆呕喘,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寒湿,湿热等证。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应用。  (5)成: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瘕瘕,热结便秘等证。“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咸味药不宜多食,有的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6)涩:能收、能敛,有收敛固涩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滑脱诸证,久痢脱肛,崩漏带下。涩味药大多能敛邪,凡邪气未尽者当慎用。  (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过用亦能伤津,凡阴虚津亏者慎用。  (8)芳香: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等作用。与辛味药一样,亦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习惯上将淡附于甘,涩附于酸,芳香归为五臭之列,有的也标上辛味,称为辛香之气。

编辑推荐

  紧扣大纲,全新改版,名师点评,高效节时,配套自测,模拟冲刺。权威专家重磅出击,连续六年畅销,通过率的有效保证。  用书指南如同把药师资格培训学校搬回家!  每章列考点进阶详解、真题模拟与解析两大版块。  考点进阶详解部分重点突出、标记明显;以★★标记掌握内容;以★标记熟悉内容;以标记了解内容。字体分宋体、楷体:宋体为重要内容;楷体为点评、帮助理解内容。  真题模拟与解析部分的难题均给予详细讲题讲解剖析思路。  每一部分都附三套全真冲刺题,以帮助考生迅速掌握考试思路,提高应试能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药学专业知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