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诊法经验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人民军医  作者:赵桂芝//苏新民//姜侠  页数:222  

前言

名老中医是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往往能够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临床实践恰当地结合,因而代表着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们更加鲜活,更具时代感和实用性,是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必须得到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广大。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传承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中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继承是我们首先需要做好的重要基础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不能很好地继承,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佘靖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启动会上的讲话所强调的。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中搜集整理了诸多名家的诊法经验和典型医案方面的资料,汇编成册,使读者得以领会名老中医们诊察方法的独到之处。鉴于本书所辑医案按语或为名老中医本人亲撰,或为其随诊门人所撰,皆能如实反映该老中医在诊察方法应用上的精华部分,所以为保证经验的原汁原味,编者未刻意添加自己的评按,以求避免不成熟的点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点评给读者带来误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书所辑医案中有超大剂量使用中药的现象,有些甚至超出药典规定剂量几十倍之多,这些超大剂量使用中药的经验乃是建立在该老中医几十年使用心得的基础上,用药者对其适应证、有效剂量及中毒剂量、药后反应等有着成熟的经验,更可能有因地、因时、因人而异的因素在内,非有真知卓识者不能臻此境界,所以请读者勿盲目模仿,无实际经验者宜慎用。对于此类经验,应师其法,用量多少则应视病症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丢掉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切勿偏执某人之经验而死守其用量。

内容概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中医诊治疾病来说,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就是辨证论治的工具和利器。本书以面向临床实用为宗旨,重点介绍了名老中医运用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诊治疾病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论述了望面、望舌、听声音、嗅气味、察脉象等常规诊法,以及面诊法,目诊法、脐诊法、山根诊法、人中诊法、腹诊法等局部诊法。这些诊法有助于疾病的确诊或早期发现,值得我们大力挖掘和整理。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各级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绪论  一、中医诊法的概念  二、中医诊法的发展  三、中医诊法的原理  四、中医诊法的优势  五、中医诊法的内容头发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面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山根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目诊法  一、理论依据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耳诊法  一、理论依据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鼻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人中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口唇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咽喉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腭、颊黏膜诊法  一、理论依据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齿龈诊法  一、理论依据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舌诊法  一、理论依据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舌下诊法  一、理论依据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小儿食指络脉诊法  一、理论依据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尺肤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腹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各家经验脐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肛门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大便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小便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特殊望诊法闻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脉诊法  一、理论基础  二、诊察方法  三、名家经验

章节摘录

一、中医诊法的概念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统称为四诊。其中望诊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和望排出物,是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态、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表现、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及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以辨别病情的诊察方法。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病人的各种病态感觉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等情况的诊察方法。切诊是医生用手触按病人的动脉脉搏和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从而了解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诊法,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医生了解与认识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判断疾病、认识证候的前提和依据。没有诊法就不会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正如清代汪宏在《望诊遵经》中所说:“欲将治之,必先诊之。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所治也。”因此,诊法在中医辨治疾病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二、中医诊法的发展中医诊法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礼·天官》就有记载:“……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脏之动。”而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扁鹊已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公元前3世纪的淳于意也精于望色、切脉,并创立《诊籍》,是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上有关医案的奠基之作。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还发现,早在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已有了《脉法》《阴阳脉死候》等脉学专著,当时的脉学发展水平可见一斑。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经典之作,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并首次提出“诊法”一词,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何如?”《难经》则于四诊中独重脉诊,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对后世影响颇大。

编辑推荐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名医诊法经验》: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中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名医诊法经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诊法汇集,特别是一些名医的诊法,很有特色。
  •   中医诊断很重要,尤其是各家的脉诊经验,需要多借鉴。
  •   这本书关注了很久,终于货到了,内容很好,赞一个
  •   以后还会再来
  •   中医看病贵在辨病识证,此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集中医诊法之小成,呵呵,非大成,正是如此才显得更加实用,更加可贵。
  •   这套书是对中医名家的总结,对提高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很多都是东抄西抄,算是一种汇总.
  •   此书内容还是很丰富的,介绍了近代名医的诊病新经验,值得大家学习研究。美中不足的是字体有点小,看是比较费劲。
  •   难得有中医诊断的集子,先收藏了再说,内容不错!
  •   集合多位中医师的经验,加深并拓展了教科书望诊的知识。
  •   养生治病,这本书都能教给你很多很多!!!绝对是值得反反复复研读的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