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肺脑复苏术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朴镇恩  页数:413  

内容概要

朴镇恩编著的《实用心肺脑复苏术(精)》由多年从事心肺脑复苏治疗的专家编写,系统阐述了心肺脑复苏的理论与技术,《实用心肺脑复苏术(
精)》共16章,重点论述了心肺骤停的类型、病理生理过程、成人和儿童基本生命支持,心肺脑复苏的病理生理基础、现场救洽、实践规范及最新进展,内容新颖,实用性强,适合各级医院临床科室,特别是急诊科以及重症监护治疗科医师使用,也可作为心肺脑复苏术的专修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朴镇恩,男,1935年生,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曾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心内科名誉主任等职。 1983年赴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研究。 曾任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医学中心、哈因斯医院、美国利博蒂大学研究员、教授等职。近50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和急重症疾病的临床医疗、教学与科学研究,撰写医学研究学术论文100余篇,分别在中国和美国专业期刊发表。主编与参编专著4部。

书籍目录

第1章  概论
第一节 心肺复苏的新概念
第二节 心肺复苏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心血管急救“生存链”的重要性
第四节 心肺复苏术三期CABD复苏法
第2章 心肺骤停的原因与猝死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
第一节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与猝死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
第二节 心源性猝死的十项预防措施
第三节 呼吸骤停的原因与猝死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
第四节 非心(肺)源性心肺骤停的原因
第3章 心搏骤停的类型及其临床过程和心肺复苏的伦理学问题
第一节 心搏骤停的类型
第二节 心搏骤停的临床过程
第三节 心肺复苏的伦理学问题
第4章 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的病理生理
第一节 心肺骤停与心肺复苏时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和代谢改变
第二节 心肺复苏的两种泵模式及其血液流动机制
第三节 心肺骤停与心肺复苏时Co:改变的病理生理和代谢改变
第四节 心肺骤停与心肺复苏时能量代谢改变
第五节 心肺复苏与高血糖的关系
第六节 心肺复苏时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七节 血液气体改变与酸碱失衡的特点
第八节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时水电解质紊乱
第5章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
第一节 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术
第二节 有效高质量胸外心脏按压的重要性
第三节 有效高质量人工呼吸的重要性
第四节 心脏电除颤
第6章 儿童基本生命支持
第一节 儿童心肺解剖生理和心搏骤停的原因与特点
第二节 小儿现场心肺复苏术
第三节 新生儿心肺复苏术
第7章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第一节 高级气道呼吸支持
第二节 危及生命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
第三节 心脏复苏药物应用的进展
第四节 心脏临时起搏治疗
第五节 胸内心脏按压治疗
第六节 人工循环和其他方式心肺复苏技术及辅助装置
第七节 紧急体外循环
第八节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抢救流程
第8章 儿童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第一节 吸氧与高级通气辅助装置
第二节 高级循环支持
第三节 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
第9章 心肺复苏监测
第一节 心电监测
第二节 血压监测
第三节 呼气末CO2分压监测
第四节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第五节 氧供需平衡监测
第六节 动脉血液气体监测
第七节 心排血量监测
第10章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时血气与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
第一节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时血气改变与酸碱失衡的特点
第二节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时血气改变与酸碱失衡的诊断
第三节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血气与酸碱失衡的治疗
第四节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时水、电解质紊乱
第11章 复苏后循环功能支持
第一节 心肌缺血性适应/心肌损伤类型及其特点与发生机制
第二节 心肺复苏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第三节 复苏后改善心功能不良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发生机制与防治原则
第12章 复苏后呼吸功能支持
第一节 心肺复苏后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提高氧供的重要性
第三节 心肺复苏后根据自主呼吸恢复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节 机械通气治疗
第13章 脑复苏
第一节 脑循环生理与代谢特点
第二节 心搏骤停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
第三节 心肺复苏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第四节 脑细胞缺血损伤的生物化学
第五节 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第14章 复苏后肾功能的支持
第一节 复苏后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复苏后急性肾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三节 复苏后急性肾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
第四节 复苏后急性肾衰竭的防治措施
第15章 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第二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第三节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防治措施
第16章 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
第一节 濒死性哮喘的急救
第二节 创伤性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
第三节 低体温的心肺复苏
第四节 溺水的急救与复苏
第五节 电击与闪电击伤的急救与复苏
第六节 孕妇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一贯是全球医学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每次更新“指南”,必然反映当代医学发展的新进展,成功的心肺复苏,不仅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还能提高生存质量,一直是现代医学的热点之一。 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研究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呼吸骤停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其目的在于尽快恢复其心肺脑功能,并且保护心肺脑等重要脏器不致发展为不可逆的损伤,而逆转临床死亡(clinic death)的全复苏过程以挽救生命的最终决策,现已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科学,即心肺脑复苏学(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ology)。它不仅涉及心、肺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学,而且还与脑细胞功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密切相关,过去对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称为心肺复苏,但现在将心肺复苏扩展称之为心肺脑复苏是有重要意义的。 通常所说的“心肺复苏”简称为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也称为初级复苏或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是指在没有任何条件下的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技术。目前这种概念已发生变化。心肺复苏的全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初级复苏和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除了包含CAB 3个步骤以外,现在将电击除颤(defibrillation,D)也列为基本生命支持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目击公众参与现场急救实施的早期除颤,对提高心搏骤停获救具有重要意义。②高级复苏或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简称高级生命支持),主要以心肺复苏为重点。③后期复苏或延续生命支持(persistent life support,PLS),主要为以脑复苏为重点的循环、呼吸及肾功能支持等。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从不同的临床角度出发,其定义也有所不同。至今关于心搏骤停尚无统一定义。不过,通常所指的是任何心脏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的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搏,即应视为心搏骤停。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对冠心病患者心搏骤停的定义为“冠心病发病后1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搏骤停”。应当指出的是心搏骤停并不完全代表死亡,大量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证实,及时有效的心肺脑复苏,就有可能使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也可恢复,甚至不遗留或少遗留后遗症。反之,若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能会导致全脑,尤其是脑干的不可逆性损害,即发生脑死亡(brain death)或脑干死亡(brain stem death)。脑死亡才是生物死亡或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编辑推荐

《实用心肺脑复苏术》适合各级医院临床科室,特别是急诊科以及重症监护治疗科医师使用,也可作为心肺脑复苏术的专修教材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实用心肺脑复苏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据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编写
  •   很好,正版,印刷质量好,值得买,很全面。
  •   内容比较新,条例也很清楚
  •   好书应该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