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药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郑文芝、 须建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03出版)  作者:郑文芝,须建 编  页数:375  

内容概要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检验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临床实验室的基本检验技术。在自动化仪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临床实验室的操作手段简单化、检验结果复杂化是对当今检验人员的挑战;而循证检验医学又给每一位检验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验室不再单纯被动地接受检验任务,还要更多地参加临床会诊、筛选实验方法、分析解释个体化检验结果,指导临床“床边检验”的实施及质量控制等,以期合理使用实验资源,提供经济、适用的检验方案。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血液检验 第1章 血液检验基本技术 第一节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调试 一、显微镜的分类 二、显微镜的构造 三、显微镜的使用与调试 第二节 微量吸管的使用与鉴定 一、微量吸管的规格与使用方法 二、微量吸管的鉴定 第三节 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一、皮肤采血技术 二、静脉血液采集技术 三、静脉血液处理 四、血液储存和转运 五、血液标本采集生物安全 第四节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一、手工法血涂片制备 二、血涂片瑞特染色 附:吉姆萨染色法 三、血涂片瑞特-吉姆萨染色 四、自动血涂片制备及染色 第五节 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与使用 一、牛鲍计数板的构造 二、使用技巧 三、计数板的清洁保养与鉴定 第2章 周围血细胞手工检验 第一节 周围血液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一、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二、白细胞形态学检查 三、血小板形态学检查 第二节 红细胞检验 一、红细胞计数 二、血红蛋白测定 附:危急值报告标准(引自医学检验信息网) 三、血细胞比容测定 四、红细胞平均值计算 五、红细胞直径测量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 七、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八、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第三节 白细胞检验 一、自细胞计数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四、狼疮细胞检查 第四节 血小板检验 一、草酸铵溶血直接计数法 二、复方尿素溶血直接计数法(许汝和法) 第3章 血液分析仪检验 第一节 电阻抗法(三分群)血液分析仪 一、工作原理 二、分析原理、参数和直方图特征 三、分析结果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 一、容量、电导、光散射(VCS)法 二、阻抗、射频、光散射、特殊试剂及荧光核酸染色法 三、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技术联合检测法 四、多角度偏振光散射分析技术--MAPSS法 五、双流体(双鞘流)激光技术和细胞化学染色法 六、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对其他血细胞的自动检测 七、血细胞分析工作站的自动化系统 八、五分类自动血液分析仪参数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血液分析仪检验的质量控制 一、检测前质量控制 二、检测中质量控制 三、检测后质量控制 第四节 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和性能评价 一、血液分析仪的校准 二、血液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性能评价 第五节 血液分析仪报警及显微镜涂片复查规则 一、血液分析仪的报警 二、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显微镜涂片复查规则 第4章 血栓与止血的基本检验 第一节 基础理论 一、止血机制 二、凝血机制 三、抗凝机制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第二节 常用的筛检项目 一、出血时间测定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四、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五、纤维蛋白原定量 六、D-二聚体测定 第三节 自动血凝仪简介 一、血凝仪的发展概况 二、自动血凝仪的分析方法和原理 第四节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全面质量控制 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三、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相关进展 第5章 血液流变学检验 第一节 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理论 一、基本概念 二、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形式 三、血液的流变特性 第二节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常用的血液流变学检测项目 一、血液黏度测定 二、红细胞聚集性测定 三、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四、红细胞电泳 第四节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质量控制 第二篇 血型与输血检验 第6章 血型检验 第一节 ABO血型系统 一、分类和命名 二、ABO血型系统抗原 三、ABO血型系统抗体 四、ABO血型系统的亚型 …… 第7章 临床输血 第三篇 排泄物、分泌物与体腔液检验 第8章 尿液一般检验 第9章 尿液化学其他检验 第10章 尿液分析仪检验 第11章 粪便检验 第12章 痰液检验 第13章 生殖系统分泌物检验 第14章 脑脊液检验 第15章 浆膜腔积液检验 第16章 关节腔积液检验 第17章 羊水检验 第四篇 脱落细胞及细针吸取物细胞学检验 第18章 脱落细胞学基本知识和技术 第20章 各系统脱落细胞学检验 参考文献 中英文索引 彩图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6)核出芽:与鼓锤小体类似,但突出物并非为鼓锤状,多为核一侧或一端伸出一个到数个细小棒状物。放疗患者或大量接触放射性物质者的人,可出现此种现象。 4.中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减少或消失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内颗粒减少或消失,多见于MDS和粒细胞白血病。 5.淋巴细胞的形态异常 (1)异型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cyte):在病毒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淋巴细胞增殖并发生形态学变化,表现在胞体增大、胞质量增多、嗜碱性增强、细胞核母细胞化,称异型淋巴细胞或反应性淋巴细胞。周围血液的异型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83%~96%),少数为B细胞(4%~17%)。异型淋巴细胞按形态特征分为3型。 Ⅰ型(空泡形):又称泡沫型或浆细胞型,其胞体较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核呈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呈粗网状或不规则聚集呈粗糙的块状;胞质较丰富,深蓝色,无颗粒,含大小不等的空泡或呈泡沫状(彩图2-9)。 Ⅱ型(不规则形):又称单核细胞型。胞体较Ⅰ型细胞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似单核细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较Ⅰ型细致;胞质丰富,淡蓝或蓝色,有透明感,着色不均匀,边缘处蓝色较深,呈裙边样,可有少许嗜天青颗粒,一般无空泡(彩图2-9)。 Ⅲ型(幼稚形):又称未成熟细胞型或幼淋巴细胞样型。胞体较大,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细致网状,可有1~2个核仁;胞质量较少,呈深蓝色,多无颗粒,偶有小空泡(彩图2-9)。 正常人周围血偶见异型淋巴细胞。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β-链球菌、梅毒螺旋体、弓形虫和接种疫苗都可引起周围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临床常见疾病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和过敏性疾病。 (2)卫星核(satellite nucleus)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的主核旁边有一个游离的小核,原因是染色体损伤,丧失着丝点的染色单体或其片断在有丝分裂末期,没有进入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体系内而成为游离卫星核。常见于接受较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核辐射之后或其他理化因素、抗癌药物等对细胞造成损伤时,常作为致畸、致突变的客观指标之一。 三、血小板形态学检查 血小板的形态与功能密切相关,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瑞特或瑞特一吉姆萨染色的血涂片中血小板的形态和分布,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的探讨,有一定参考意义。也用于血小板计数结果准确性的经验性评价。

编辑推荐

《全国医药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临床检验基础(第2版)(供医学检验技术及相关专业使用)》由郑文芝、须建主编,临床基础检验学是检验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临床实验室的基本检验技术。在自动化仪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临床实验室的操作手段简单化、检验结果复杂化是对当今检验人员的挑战;而循证检验医学又给每一位检验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验室不再单纯被动地接受检验任务,还要更多地参加临床会诊、筛选实验方法、分析解释个体化检验结果,指导临床“床边检验”的实施及质量控制等,以期合理使用实验资源,提供经济、适用的检验方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国医药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纸张好,字迹清晰,感觉是正版。好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