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证录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吴禹鼎  页数:112  字数:13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吴禹鼎编著的《经方临证录》按照《伤寒论》六经分证次序编写,即太阳病证治医案、阳明病证治医案、少阳病证治医案、太阴病证治医案、少阴病证治医案及厥阴病证治医案六大类分类汇集而成。《经方临证录》所汇集的医案主要是从编者大量的临证验案中精选而来,合计医案共291例,另外,还精选了古今名医的医案76例,供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临证参考。

书籍目录

太阳病证治医案
甲、太阳经证
一、太阳风寒表虚证及兼证
(一)风寒表虚证案
(二)风寒表虚兼证案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及兼证
(一)伤寒表实证案
(二)伤寒表实兼证案
乙、太阳腑证
一、蓄水证案
二、蓄血证
(一)蓄血轻证案
(二)蓄血重证案
丙、太阳变证
一、肺热咳喘证案
二、肺胀胸满咳喘证
(一)饮热郁肺胸满咳喘证案
(二)脉浮胸满咳喘证案
(三)脉沉胸满咳喘上气证案
(四)寒饮郁肺胸满咳喘证案
三、肺痈病案
四、肺热咽痛证案
五、肠热下利证案
六、心阳虚证
(一)心阳虚烦躁不得眠证案
(二)心阳虚奔豚证案
七、心阴心阳两虚证案
八、脾肾阳虚证
九、卫阳营阴双虚证案
十、结胸证
(一)热实结胸证案
(二)寒实结胸证案
十一、痞证
(一)脾胃虚痞利俱甚证案
(二)胃虚水食阻滞致痞案
(三)脾胃虚邪热内陷之痞利证案
(四)热痞兼表阳虚证案
十二、狐惑证案
丁、太阳类证
一、太阳伤寒兼悬饮证案
二、瘀血痹痛证案
三、风湿痹痛证案
四、寒湿痹痛证案
阳明病证治医案
一、阳明经证
阳明胃热证及胃热津伤证
二、阳明腑证
(一)阳明里实证
(二)阳明发热多汗急下证
(三)心下气滞胀满剧痛证案
(四)肠痈腹痛证
三、脾约证案
四、胃热扰胸及兼证
(一)胃热扰胸证案
(二)胃热扰胸兼证案
五、阳明热利证案
六、湿热发黄证
(一)湿热兼表发黄证案
(二)湿热兼里发黄证案
七、胃寒及兼证
(一)胃寒证案
(二)胃寒兼证
少阳病证治医案
少阳病主证及兼证
(一)少阳病主证案
(二)少阳病兼证
太阴病证治医案
太阴虚寒证及兼证
(一)太阴虚寒腹满证案
(二)太阴兼证
少阴病证治医案
一、少阴寒化证
(一)阴盛阳衰证案
(二)阴盛格阳证案
(三)阳虚厥逆烦躁证案
(四)阳虚身病证案
(五)阳虚胎动证案
(六)阳虚水泛证案
二、少阴热化证
(一)阴虚火旺证案
(二)阴虚咽痛证案
(三)阴虚咽痛溃疡证案
(四)阴虚咽痛下利证案
(五)阴虚咽痛大便难证案
三、少阴兼证
(一)兼太阳证案
(二)兼阳明证案
厥阴病证治医案
一、厥阴寒证
(一)厥阴寒浊上逆头痛证案
(二)厥阴血虚寒凝证案
(三)厥阴血虚寒疝腹痛证案
二、厥阴热证
(一)厥阴热极阳郁证案
(二)厥阴热结旁流证案
三、厥阴气郁致厥案
四、厥阴寒热错杂证
(一)厥阴寒热错杂性奔豚证案
(二)厥阴寒热错杂性蛔厥证案
(三)厥阴寒热错杂性下利证案
(四)厥阴寒热错杂性腹痛欲呕证案
(五)厥阴寒热错杂性腹痛便血证案
(六)厥阴寒热错杂性上寒下热下利证案
(七)厥阴寒热错杂性上热下寒便溏证案
五、厥阴寒热格拒性腹痛呕吐证案
六、厥阴肝着满痛证案

章节摘录

  从这48例患者临床表现来看,他们在主要脉证方面基本是相同的,但也有同中相异之处。这是因为,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及体质强弱方面有显著差异,并且还必须与寒伤之轻重程度结合考虑,方能辨证准确,恰如其分地选方用药,解决问题,把病及时医好。正如前辈医家柯韵伯所说:“寒有重轻,伤之重者,脉阴阳俱紧而身疼;伤之轻者,脉浮缓而身重。亦有初时脉紧渐缓,初时身疼继而不疼者……”我们业中医者,务必掌握大青龙汤的机证要点,如大论所说:“不汗出而烦躁者”这句话,即是阐明这个道理,亦是投用大青龙汤的标准。近世名医陆渊雷说:“大青龙证至表里俱热,而所不能出汗,则病最重,何以故?出汗散热,为体温过高时之反射动作。体温愈高,则出汗越多越易,今至里热,体温甚高矣,而仍不能出汗,则毒害性物质剧烈可知。放大青龙证为三证(当指麻黄、桂枝及大青龙证)中最重者,其方亦为三方中最竣者。”可知大青龙汤确是解表寒清里热最峻猛最快捷的方剂。倘在临证用之得当,无不效应如响,药到病除。  余在临证过程中,曾以大青龙治愈48例患者,都是嘱咐他们各自煎取每剂药液之半,并温覆助汗,无不汗出表解,热退身凉而安。今从本医案中选录属于伤寒郁阳证急性重证者3例、急性轻证者2例。分别作如下介绍。  3.兼伤寒郁阳证之急性重证案  例1患者某男,年已及冠,干部。  伤寒3日未解,仍发热恶寒,头项、腰脊强痛,无汗烦躁,六脉浮紧,舌黄质赤,渴喜冷饮,大便正常,小便色红。体温40.2℃,白细胞15×l09/升,中性粒细胞0.8,淋巴细胞0.35。据脉证分析,原由患者失慎冒寒,因之寒束于外,卫阳不宣。症见发热恶寒,但以恶寒为最。由于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抵腰。今寒气客之,则太阳经脉受阻,所以头项、腰脊强痛。且因寒束于外,阳郁于里,所以无汗烦躁。脉浮,主病在表;紧则为寒、为痛。舌黄质赤,为里热反应之象。合而言之,此为寒束于外,阳郁于里之急性重证。所以,即取大青龙汤解表寒、清里热,并加板蓝根清热解毒。药为:麻黄18克,桂枝7克,生姜9克,生石膏50克,板蓝根30克,甘草7克,大枣10枚,杏仁12克。先煎麻黄,去上沫,再入诸药合煎10分钟,去渣留汁,分两次温服。汗出表解,停后服。以下煎服法仿此办法,不再赘。  患者服用药液之半,覆被助汗。片刻汗出表解,热退身凉。复查体温、血象,均转为正常数值范围。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方临证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作者在那个年代的医案,值得很好探讨,指导临床非常不错,这就是经方的魅力所在,立竿见影,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   按六经顺序排列,理法方药俱全!
  •   经方要传承,也需创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