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谨臣儿科集验录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孙浩  页数:171  

内容概要

  《孙谨臣儿科集验录》通过经验、医案及附篇三个部分,详细阐述了江苏省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孙谨臣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学术传承,充分展示了孙谨臣在中医儿科方面的成就。《孙谨臣儿科集验录》理论透彻,病案详细,处方用药严谨,理法方药兼备,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药学研究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孙浩,1928年生,江苏省仪征市人,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曾被选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扬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苏中医药》《中医外治杂志》《中国中医儿科杂志》编委。  孙氏15岁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医名亮臣,为仪征中医儿科“臣”字门第五代传人。1948年悬壶于市。1951年参加工作(用现名),1966~1984任仪征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院长,1986~1994年任仪征市中医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1992年2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10月退休。2008年4月~2012年7月全国第四批、第五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经验一、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经验二、治疗湿热病的经验三、治疗小儿黄疸的经验四、治疗小儿湿证的经验五、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六、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七、治疗小儿哮喘三法八、诊治麻疹的经验九、运用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十、运用连附六一汤的经验十一、运用木香槟榔丸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十二、运用宣白承气汤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十三、药引的妙用十四、治疗儿科疾病的用药经验(一)十五、治疗儿科疾病的用药经验(二)十六、治疗儿科疾病的用药经验(三)十七、治疗儿科疾病的用药经验(四)十八、治疗儿科疾病的用药经验(五)十九、治疗儿科疾病的用药经验(六)二十、运用外治法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第二部分 医案一、外感积滞案二、喘嗽肺闭案三、暑温案四、暑热证案五、结胸证案六、水肿案七、癫痈案八、白喉案九、水痘案十、百日咳案十一、痢疾案十二、天疱疮案十三、瘾疹案十四、疣(扁平疣)案十五、赤游丹案十六、湿疹案十七、鹅口疮案十八、舌疮案十九、牙疳案二十、耳疳案二十一、夜啼案第三部分 附篇编后语

章节摘录

  中焦湿热由于病情复杂,治疗未得要领,往往缠绵难愈,如能及时正确治疗,亦常迅速霍然告愈。治疗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化湿。因为中焦湿热各种症情出现的因素,皆由湿邪所致,故化湿也就成为治疗的中心。常用方剂如蒿芩清胆汤或达原饮加减。因为蒿芩清胆汤中的陈皮、半夏、茯苓,达原饮中的草果、厚朴等均为化湿之品。亦常在此类方中加入藿香、苍术、佩兰等,也是出于这一目的。  此外,痰湿同源,故一般湿热之证,大多兼痰。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中焦湿热蕴蒸成湿,可以上蒸于肺,出现咳嗽痰多,咳吐不爽,宜用三仁汤加减,杏仁、生薏苡仁清肺止咳,半夏化痰,滑石、通草利湿,白豆蔻、厚朴芳香化浊。也有痰核结于颈腋不消者,可加用紫金锭以消散。甚至出现湿痰蒙蔽清窍,耳聋不聪,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或者处于半明半昧状态者,则用菖蒲郁金汤加减,以石菖蒲、广郁金、瓜蒌、浙贝母、戈制半夏等除痰开窍。  3.下焦湿热《黄帝内经》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故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为水湿的通路。湿热病既是由湿所生,就不能不与它的通道发生密切的关系,因而湿热病变也就形成了上、中、下三焦相传的病程。一般说来,湿热病的重点是在中焦。由于部分中焦湿热证候,长期缠绵不解,既不燥化,也不寒化,根据水湿可以“下流”的特性,最终仍以湿热的面目而传人下焦,这就叫做下焦湿热。所以,下焦湿热是湿热为病的末期,已不是湿热病的重点。但是下焦湿热的生成,并不全都由中焦传变而来,也有初起即流人下焦者,如水肿病、泄泻、痢疾等。  下焦湿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大、小二便为湿热所滞留,造成二便不通或通而不畅。由于湿热滞留,不能向外排出,故而全身湿热症状也不易消退,腹胀、胸闷、头昏等症也难消除。其治疗方法,重在利湿。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者,用五苓散。方中猪苓、茯苓、泽泻通调水道,泻湿利水;白术燥湿利水;肉桂以助膀胱气化功能,用之多能收效。如果小便淋漓不利,溺管闭塞,多用寒通汤加减。方中知母、黄柏清下焦湿热,利下窍通淋;滑石、芍药利水渗湿和血止痛。全方共奏清化湿热、利水通淋之功。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孙谨臣儿科集验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