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人读的论语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春秋)孔丘原 著,刘强 编译  页数:209  字数:250000  译者:刘强  

前言

《论语》以语录体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本源,被儒家学派尊奉为圭臬。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传播,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有关《论语》章句的注疏也累代不绝。注解、研究《论语》的专著,卷帙浩繁,各领千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论语》文化,从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前进的方向。《论语》的哲思博大精深。所阐述的内容包罗万象.富含着先哲睿智的光芒。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了《论语》的思想宝库,大至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深含着精警的启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是后世人们在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出于狭隘利益及意识的需要。画地为牢,囿于一己之门户、学派或政见。互为攻讦。武断地将《论语》划归某一学派。甚至有意无意地把《论语》导入一种神秘的、宗教式的文化。这种做法将《论语》对于大众文化的建设动能曲意掩盖或抹杀.实有损其思想的弘扬.有悖于圣哲之初衷。一些通俗的解读.又流于表面的注解,对于《论语》思想精神的把握有所偏离。还有一些人带着某种政治偏见。对《论语》肆意菲薄,进行牵强附会式的批判,以彰显自己的深刻。其实,《论语》就是论语,它是一种文化的历史,一种历史的文化.决不是哪一个人能随意否定了的。人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体悟自然有所差异。

内容概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孔子年轻时虽然曾做过几任小官,但平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弟子多达3000余人。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孔子是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死后被后人尊为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集中体现于《论语》一书中,其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明朝的传教士利玛窦又将它译为拉丁文,如今已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书籍目录

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章节摘录

插图: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夫子说:“持之以恒地学习,领悟了困扰自己的疑难,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喜悦的呢?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快乐的呢?剐人不理解自己,既不生气也不迁怒,这样坦荡雍容的胸襟又有谁能不敬其为君子呢?”【札记】学贵养德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轻时期,单纯稚真,以学为乐,重在“学”与“习”:中年时期,任重道远,求其友声,“悦”其“来”;老年时期,饱经沧桑,平和中正,宠辱不惊,“喜”与“愠”不形于色。固知需学,德也需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养德。经历了岁月的砥砺,会得到岁月很多珍贵的馈赠,只是在于自己善于学习。“学而时习之”,就是如此,这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学无止境,人不可一日无学,也不可能一日无惑。有惑必须求得解答,释疑解惑在于学习。运用自己的学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求得进境,会情不自禁地感到高兴,这就是学习乐趣之所在。

媒体关注与评论

苟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梁启超 中华文明不中断地延续数千年,是全人类唯一的奇迹。这个奇迹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釉美德的延续。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余秋雨 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  ——美国前总统 里根

编辑推荐

《论语》作为我国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书中用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此书不但是妇孺皆知的国学经典,也是每个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其内容主要宣扬的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仁”、“礼”、“义”。《论语》以记言为主。文字言简意赅、含蓄隽永。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书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速传播,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给年轻人读的论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建议大家可看看
  •   年轻人应该读一读的经典!
  •   恩 易懂、但是不够权威,如果要做学术研究的话、建议不要用这个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