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庞晶  页数:270  

前言

  《山东财政学院学术文丛》(以下简称《学术文丛》)是山东财政学院为集中展示本校学人学术研究成果而编辑出版的系列丛书。《学术文丛》的出版,对于落实山东财政学院“学科立校”与“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繁荣学术研究事业、加强同学术界的交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始建于1986年、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山东财政学院,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由财政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实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学校目前拥有14个二级学院,43个本科专业,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MBA、MPA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已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法、理、工等六大学科门类相结合的学科结构。其中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山东省重点学科,财政学与企业管理为省级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在山东省政府确定的“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中,财政学、金融学位列其中。依托于以上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一批批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学校也由此成为省内著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人才高地。

内容概要

本书在城市群形成与发展机制里暗含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的自组织过程,市场机制是推动要素流动、聚集与创新的根本动力。市场构筑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的桥梁,市场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轨迹。但是,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在空间上的投影,城市空间结构不但受到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且还会受到制度因素——政府作用的制约。我们通过制度创新在工业化与城市化中的作用,把政府因素引入到形成与发展机制的宏观分析框架中。因此,本书主要从国家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分析了制度创新在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作用。国家层面的制度创新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包括发展战略的转变、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城市化政策的转变以及国有企业制度改制等诸多方面。地方层面的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一种内公外私的产权组织,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推动市场化的积极作用。总之,作为一种先进生产组织方式的空间载体,城市群是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必然结果,其发展需要经济支持,更需要制度创新。

作者简介

庞晶,1972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山东财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分别于1995年、1998年和2007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2000年9月至2001年2月赴柏林参加德国发展基金会(DSE)资助的“公共行政与宏经政策”高级培训。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在剑桥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
作者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侧重于城市化、城市群的研究。近年来,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生态经济》等杂志发表论文数篇,并有2篇被人大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并完成2项省级课题和2项旅游规划课题。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外研究综述 1.3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创新点第2章 城市群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2.1 城市群的基本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2 城市群的空间特征分析 2.3 城市群划分的理论探讨第3章  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微观动力——聚集与扩散  3.1  聚集与扩散的微观作用机制  3.2 聚集与扩散的经济机制分析  3.3  聚集与扩散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第4章  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产业支撑——分工和专业化 4.1  专业化分工在城市群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4.2 生产组织结构变动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4.3 生产方式改进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4.4 交易成本机制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中的作用 4.5 经济联系对城市体系的影响 4.6  劳动地域分工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有序发展第5章 城市群发展演化的宏观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 5.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 5.2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5.3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互动发展第6章  新型城市群发展的现代技术与社会支撑——创新网络 6.1  技术进步是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发动机 6.2 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创新环境 6.3 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制度环境基本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1.1 理论和现实意义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纪,这不仅意味着密切的分工与合作,更意味着激烈的竞争。目前,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群体化竞争时代,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化为有竞争力的城市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城市群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最佳地域单元,并迅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因为只有这种由众多城市有机聚合在一起的城市群体,才具备全球性竞争所需要的规模、实力和影响力。当今世界性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中心纽约、伦敦、巴黎、法兰克福、东京,无不集中于发达的城市群中。中国城市群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起着战略支撑作用。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显著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肩负着实现工业文明和追赶知识文明的双重任务,中国的城市化不可能从从容容、完全按照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逐个阶段地完成,而是表现为城市发展阶段的相互重叠,城市蔓生与郊区化同期产生、传统的工业聚集区域与新产业创新空间并存,出现了城密集区、都市连绵区等群体化城市空间形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化与全球化两股力量已经开始对我国城市体系产生了明显的极化作用,必将引起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形式的变化。  这种群体化空间组织的形成与发展,面临着众多新问题和新趋势。随着我国发达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城市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经济社会联系日益加强,同时城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市群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