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杨开明,宋志秀 主编  页数:322  

前言

  现如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教材可谓琳琅满目,这既反映了学术研究的繁荣,也反映了学者们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但“符合实际并且实用的教材才是最好的教材”,这是本人及教研室老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深刻体会和努力方向。这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材的推出就是这种体会和努力的最终体现。  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作为金融机构主体的商业银行,从微观上看是金融中介机构,从宏观上看也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商业银行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和风险管理史,既经历发展的繁荣,也不断遭受危机的冲击。在现代经济金融高度发达,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不仅充当传统的融资中介的角色,而且提供理财、咨询等多种服务职能,成为“金融百货超市”。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特有的信用创造功能,执行和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从而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和世界经济。因此,学习和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拓展商业银行发展空间,促进商业银行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是每个有志于从事银行业和经济管理人员的必然选择.。本教材主要是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本科生编写的,同时也可以作为经济、金融从业人员和其他对该领域感兴趣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精心设计编写大纲,合理组织编写内容,采用恰当的方法确保质量。本教材主要体现以下特色:  一、注意教材的适用性和趣味性。每章都以相关案例开头,引出本章要讨论的问题。内容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易懂性和可读性。  二、把风险管理作为写作的主线,三把大经营原则作为本教材的理论核心和基石。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已经从传统的资产管理理论、负责管理理论、资产负责综合管理理论演进到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既是商业银行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商业银行协调和均衡各种业务的重点。

内容概要

本教材着重阐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全书分四篇共十三章。理论篇主要讲解商业银行概论,《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业务篇主要讲解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经营管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管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网络银行业务管理,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管理篇主要讲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商业银行绩效评估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包括基本理论、度量方法和管理措施);发展篇主要讲解商业银行的并购理论与实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并重点介绍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环境及策略。

作者简介

  杨开明,湖北松滋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金融系主任。研究方向:项目融资、教育投资。主持国家及省级课题7项,出版著作8部。近几年在《中华医学杂志》、《教育与经济》、《复旦教育论坛》、《上海金融》、《武汉金融》、《经济导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宋志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武汉学院金融系银行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数理金融银行管理、货币政策。主讲课程:“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等”、“金融工程学”、“计量经济学”。主持博士创新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与风险防范”和“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全球危机背景下我国流动性过剩与宏观政策选择》、《金融衍生工具在商业银行防范市场风险中的应用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商业银行导论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职能与组织形式  第二章  《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与功能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第三节  《巴塞尔协议》及其影响  第三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和原则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业务篇  第四章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经营    第一节  商业银行存款负债业务经营    第二节  商业银行非存款负债业务经营  第五章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    第一节  商业银行现金业务经营    第二节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经营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经营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租赁业务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信托业务  第六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主要中间业务经营管理  第七章  网络银行业务经营    第一节  网络银行概述    第二节  网络银行业务经营  第八章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营    第一节  国际业务概述    第二节  国际结算业务    第三节  外汇买卖业务    第四节  国际信贷业务管理篇  第九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第二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    第三节  商业银行营销管理  第十章  商业银行绩效评估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第三节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    第四节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五节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第六节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    第七节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第八节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发展篇  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的并购    第一节  商业银行并购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并购流程与效益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风险管理  第十三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    第一节  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变化与金融创新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

章节摘录

  2.商业银行产生发展的基础  (1)商业银行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银行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总是与货币打交道,可以说没有货币就没有银行;而货币的产生源自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需要催生了货币。所以,经济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发展)是银行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所使用的货币都足铸币,其不仅因为商品生产者国别的不同,而导致铸币的单位和成色不同,而且不少商人出于各种目的削减铸币的质量、贬低铸币的价值,因而需要专门的鉴定和称重者。在鉴定与称重的过程中,鉴定和称重者还可以从事铸币兑换,从而成为货币兑换商。货币兑换商在货币兑换中,不仅把不同货币兑换成商人们都可以接受的货币,而且还把不同金属、不同规格的货币准确地转换成共同的货币单位。可见,铸币兑换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设备,需要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铸币兑换逐渐成为一些商人盈利的方式,成为最初的银行业务。  (2)商业银行产生发展的组织基础是比较富有的阶层。多数教科书都以欧洲为代表,论证早期银行起源于金匠,认为金匠一方面为他人加工金器皿或饰物;另一方面为他人保管金银及其制品,具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能力,从而发展成为商业银行。其实,银行的前身不仅是金匠,而且还包括包税商、汇票交易经纪人、公证人和商人等富有阶层。包税商通过经理公共资金、经纪人通过替人买卖汇票、公证人通过推荐投资然后替别人投资、商人通过贱买贵卖等聚敛并掌握了大量的货币资金,他们都有条件成为银行业主,或者说金匠不一定成为银行,“公证人”可能成为银行的股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可以,是老师让买的版本
  •   二专老师推荐的
  •   不错不错,。。。
  •   上课用的书,差不多吧
  •   印刷内容都还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