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政治经济学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何自力,张俊山,刘凤义 主编  页数:475  

前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自创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这期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对现实社会经济运动过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及对形形色色的经济思想流派和理论的批判和吸收而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阶级性、实践性、历史性和价值导向性相统一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质,与其他经济学形成鲜明对照,也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分析工具,牢固地确立了自己在经济科学王国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迈向了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发展到新的阶段,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与之相伴随,资本主义内部长期积累的矛盾开始显现,昔日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景象不复存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及其他各类冲突所困扰,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完全正确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直是居主流地位的经济学,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近三十多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但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而且以坚定有力的举措应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率先走出危机,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为世人所瞩目。毫无疑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经济奇迹的取得是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和指导作用分不开的。

内容概要

本书结合资本主义的当代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和创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主要理论问题,如方法论问题、研究对象问题、现代化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科技进步问题、生态问题、国家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探索和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

作者简介

何自力
1957年7月出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经济学、现代资本主义、比较制度分析、公司治理、技术进步与创新经济学。出版学术著作有《法国市场经济体制》(1994)、《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1996)、《法人资本所有制与公司治理》(1997)、《比较制度经济学》(2003)、《公司治理:理论、机制与模式》(2005)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创新工程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课题组)主要成员。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征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及其深化  第一节  价值是一切经济理论的基础范畴  第二节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内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及其发展  第一节  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反面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及其形成逻辑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假象  第四节  次一级的分配关系对基本关系的掩盖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及其发展新探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发展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就业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业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各国就业政策研究  第四节  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启示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历史演变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理论新探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技术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生产力发展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价值形成  第四节  技术进步与剩余价值生产  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  第六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危机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信用经济与虚拟资本理论  第一节  金融危机推动虚拟资本研究复苏  第二节  信用制度发展与虚拟资本深化  第三节  虚拟资本发展与现代经济内涵与运行方式的变化  第四节  金融不稳定与现代金融危机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及其在当代的解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及其发展  第二节  资本垄断方式及其在当代的转变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变化趋势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分析范式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理论新探  第一节  制度的本质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机制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锁定  第四节  制度变迁的实践:经济转型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其实践  第一节  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比较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新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理论新探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本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节  全球经济协调与全球经济秩序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理论新探  第一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南北经济关系调整  第三节  构筑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竞争力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分析范式  第三节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第四节  当前经济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释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当工资过高不能很好地解释失业时,主流经济学家又提出了工资黏性的理论。即工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黏性,滞后于价格的变化,从而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形成失业。这是从长期动态的过程来分析工资与失业的关系。工资黏性理论又分为名义工资黏性和实际工资黏性。下面分析经济衰退时企业的调整选择如何会引起失业。首先考虑名义黏性,在产品需求下降时降低工资是不大可能的。因为长期劳动合约、不完美信息和调整成本的约束都使得名义工资的调整滞后。但是,这种滞后并非对企业不利,从而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而是企业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选择。例如,因为调整工资存在着菜单成本,企业不调整工资比调整工资更合算。如果工资不能有效地下降,解雇工人就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可以说,名义工资黏性即使存在,也不是工人的错,工人不应该对此负责。而实际工资黏性的存在又加剧了需求下降时降低工资的阻力。实际工资黏性应该说是一种常态,它不随经济周期的变动而变动。在衰退时期,隐含合约要求企业仍旧按照原有的水平支付给工人工资;效率工资也不会被打破,否则会影响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局内人及工会力量也会阻止衰退时期工资的下调。工人与厂商之所以订立隐含劳动合约,不仅仅是为了回避产品市场的风险,也是为了能够长期持有企业特有的人力资本,降低雇佣成本,通过工人与企业形成的长期纽带联系来激励工人努力工作。效率工资理论与局内人一局外人理论、工会理论存在着联系。它们前者着重强调厂商在制订工资方面的市场势力,后两者则强调了企业内部的职工拥有较大的市场主动权。现实经济中两者都拥有一定的控制权,这主要体现在厂商与工人的谈判或者厂商与工会的谈判上,从而会对工资黏性带来影响。厂商主动制订高工资是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厂商被迫接受工人的高工资要求是因为局内人会影响雇佣成本、解雇成本以及劳动更替产生的效率损失。谈判的结果取决于各自的力量对比。

编辑推荐

《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是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级政治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本想买张宇主编的那本,当当缺货,登记了很久也不见动静。只好买了何自力的这本,结果一看内容,很有新意,一点也不后悔。
  •   书质量不错,内容很受启发
  •   有几页纸没裁剪开
  •   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教材,套了些时鲜的东西,要不是因为考试才不会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