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小镇黑井村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郑凡 编  页数:3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是继全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之后,又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协调的大型社会调查研究项目。进行这项大规模调查研究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特别是为了加深对我国现阶段农民仍占总人口70%的农村社会的认识。  1988年初,中共中央宣传领导小组提出,为了拓宽拓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要进行国情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接受承担了这项工作,指派专业人员进行策划、拟订开展国情调查的方案,并于1988年4月在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上,向全国社会科学界发出了“开展县情市情调查”的倡议,得到了各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校、高校和政策研究机构的响应和支持,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的资助,被列为“七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以后又列为“八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从此,此项大规模的国情调查就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起来。

内容概要

  《沧桑小镇黑井村》以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和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反映我国西部山区农村的一个较典型个案,对其村镇相依的人口和社会结构、多种经济构成、从古老盐业到新兴文化旅游业的历史兴衰规律,以及传统文化的乡土面貌、村庄治理、社区生态、社会性别、教育和医疗卫生状况等等,进行了深入的和多侧面的描述,并辅以适当理论分析。其实证的资料,村庄分类的尝试和方法论的反思,对于我国的“三农”研究当有一定借鉴意义。

书籍目录

导论上篇 历史的断裂与持续第一章 自然与人文一瞥第一节 社区概况第二节 地理和交通第二章 黑井盐业的历史脉络第一节 黑盐的由来和生产第二节 盐业兴衰导致的经济结构变迁及启示第三章 社区历史的生态杠杆第一节 社区生态印象第二节 历史回溯第三节 重建中的生态启示第四章 传统文化乡土化第一节 儒家文化遗迹与宗教第二节 洞经音乐和戏曲活动第五章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第一节 历史上的黑井女性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故事第三节 当代黑井的社会性别下篇 构成的现实和未来第六章 村域经济的构成与消长第一节 传统农业与黑井的农户第二节 小农经济给定黑井农业发展的空间第七章 转型时期的村庄面貌及结构变化第一节 从黑井看农村生产力的历史承载第二节 多种经营和非农经济发展历程第八章 文化旅游业及其催生下的城镇化进程第一节 黑井复兴的希望——新兴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第二节 黑井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性第三节 文化旅游业催生下的城镇化进程第九章 村民自治架构下的黑井村治之路第一节 建制沿革与社会变迁第二节 村治结构与公共组织第三节 领导人的产生及其权威第四节 村治规则及决策过程——公共权力的运作第十章 作为传统和未来希望的黑井教育第一节 地方教育和国民教育今昔第二节 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 农民教育第十一章 医疗卫生及健康水平发展情况第一节 医疗卫生基本状况第二节 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第三节 老盐产区的居民膳食结构和公共卫生第四节 黑井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第十二章 方法论及其他:黑井的他述和自述第一节 “多者”关系和我们的选择第二节 山村小镇怎样述说自己第三节 和谐小康的黑井——有关村庄共识的一种展望附录 抽样调查方案后记

章节摘录

  留待检验的研究预设  由于课题组的调研小组包含多种学科人员,在座谈中讨论过这样一段话:“社会科学相比较医学等技术科学,属于‘软科学’,它的一个简单道理和方法是,要更加尊重学术传统或社会讨论的环境,要在调研之前善于利用自己的旧有研究和参考文献‘合成’基本理论假设(前提、预设),以及调研中无处不在的视角。不是一上手就陷入具体的方法规则,比如统计方法、诊断方法等,却忽略了‘不证自明’、‘心照不宣’的课题设计思想即基本假设。”这段话说得不一定完整,但是代表了我们在课题调研中思考的方法论问题。  出于类似的考虑,这里有必要对前文所述作适当概括,同时也对本书后面章节的一些要点略作提示,目的就是说明我们调研中潜在的一些预设。这些预设显然并不能由一个村庄个案来做完备的检验,只能算本书提供给学界人十的一点参考线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沧桑小镇黑井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