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儒学批判

出版时间:2008/09/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刘东超  页数:32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以儒学为旗帜的运动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思潮。这不仅因为儒学曾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且在某些学者那里出现了重回这一地位的期望;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在今日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而且就其总体来说似处于上升态势。不过,它同时又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针对这一思潮及学界对此的研究,作者给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作者简介

刘东超,1969年生,河北吴桥人。1991年在河北师范学院取得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取得哲学博士学位。目前任北京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已发表文章六十余篇,出版专著《生命的层级——冯友兰人生境界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中国当代官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学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和《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批判》(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并主编有《儒学与世界和平及社会和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一书。

书籍目录

综论 一 世界历史、全球化和儒学运动 二 当代儒学的困境和出路 三 儒学何在?儒学何为? 四 论儒学的当代性问题研析编 一 如何认识中国传统社会 二 当代中国是否需要儒教? 三 试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 四 中国哲学的重建 五 仁学的现代阐释 六 儒学和新型家庭伦理的建构争鸣编 一 儒学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二 “奇思妙想”的复古主义  三 蒋庆政治儒学批判  四 从古代意识形态到当代意识形态评论编  一 本体诠释和中西哲学  二 如何探讨传统资源及其当代价值  三 时间之镜中的多面“孔子”    四 孔子不是圣人?  五 八十年代:甘阳眼中的儒学  六 儒学研究中的李泽厚视角  七 儒学研究中的黄克剑视角  八 普世伦理、儒学重阐和宗教对话随想编  一 答皮介行等  二 对当代儒学两种观点的批评  三 近日学事与心事  四 仁心说学心听公心辩附录 世纪之交论儒学后记

章节摘录

  3.牟钟鉴  如学界周知,牟钟鉴先生是著名的宗教学者,而最近几年来他对于儒学的当代形态和当代性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探讨。其中他提出的新仁学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下面我们对新仁学进行一下简单的论述。  首先,我们看一下牟先生对于新仁学构造的现实前提的理解。第一,他指出了当今世界文明发展潮流对儒学的需要。他认为:“当今世界,西方文明领导着潮流,但已弊病丛生。东方文明在度过它艰困岁月之后,正处在将兴未兴的时刻。随着科技的进步、交往的加深和信息的发达,世界正在越变越小;在世界性生态危机、核战争危险、人口爆炸和国际间犯罪的威胁面前,全人类从未有如此强烈的同命运、共呼吸的感受。但人类并未因此而通为一体、亲如一家。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单靠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人类还不能摆脱危机,走向和平和幸福。这个世界还缺少许多东西,也许最缺少的是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明智的信仰和人道主义哲学。世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仁学。当此之时,儒家仁学的再生可以说是恰逢其时。”①这里,牟先生以简明平实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了当代世界文明潮流及其精神引导需求。第二,他还谈到中国社会现实对于儒学的需求。他说:“中国社会发展要走自己的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必须大力开发自己民族文化的资源,使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使精神文明建设密切配合物质文明建设。”②这就需要开发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资源。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儒家批判》为“哲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综论、研析编、争鸣编、评论编和随想编五大部分,主要探讨了当代儒学的困境和出路,如何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儒学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如何探讨传统资源及其当代价值,儒学研究中的李泽厚视角,近日学事与心事,“奇思妙想”的复古主义等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当代儒学批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还行吧,对儒学的理解有待深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