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实践智慧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徐长福  页数:1  
Tag标签:无  

前言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这既是在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果说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用枪炮使中华民族第一次直面他们所输出的“文明”——一种扭曲的和以野蛮的形式表现出的现代文明的话,那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则是中国人自觉地进行自己的现代化运动的尝试。这些尝试不论涉及的是新的物质文明生产方式还是社会制度层面上的变革,都先后以失败告终。在深重的历史灾难和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民族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自觉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文化层面上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人民才真正地开始自己气势磅礴、创造历史的现代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而且成为主导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文化基础的核心和理论支柱。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是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的选择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由此开创了中华民族迅猛地迈向现代文明的崭新历史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和建设,应该从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高度来理解。

内容概要

本书是汉语文献中第一部关于“实践智慧”的专题论集。“实践智慧”是对亚里士多德phronesis一词的翻译,相应的英译为practical wisdom。英语也译该希腊词为prttdence,相应的汉译为“明智”。本书不仅深入发掘了有关实践智慧的传统学理资源,而且详细阐述了何以要把走向实践智慧作为实践哲学的一条新进路。本书既针对近现代西方的主流传统,也针对极端的后现代观点——前者以理论的方式处理实践问题,把异质性的实践变成同质性的理论的简单应用,导致了严重的问题;后者否定理论,有使实践失去必要约束的危险。本书认为,理论和实践具有一种复杂的双向交织关系,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应当各得其所并相互为用。本书在最后把这种探讨定位为“元实践学”,把这套理论命名为“异质性哲学”。本书由16篇论文编纂而成。这些文章时间跨度达7年,反映了作者在完《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一书后在实践哲学上的研究重心、思考过程与理论心得;之所以没有按专著形式改写,是因为其发散的枝蔓中隐含着许多异质的思路,亦有特定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徐长福,19649年生,四川眉山人,文学学士(四川师范大学,1983年),哲学硕士、博士(吉林大学,1994、2000年);2000年9月至2002年6月在复旦大学做博士后,其中2001年9月至2002年4月在加拿大维真学院(Regent College)访学;2002年至今在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工作,目前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为《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书籍目录

作者说明  前言 重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一 我在学术上关怀的两个主要问题  二 上下求索的初步成果  三 对实践哲学的历史考察和形上批判    四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新解第一部分 理论指向 第一章 实践哲学的旧进路与新进路   一 先前实践哲学的主要进路及其共同问题   二  实践哲学从其他进路向实践智慧进路的跨越   三 代结语:实践智慧与实践哲学的关系 第二章 论人性的逻辑异质性  一 “人性”的界说  二 关于“逻辑异质性”  三 人性的逻辑异质性与实存同质性   四 从人性的逻辑异质性所看到的 第三章 是、应该与做    ——对解释世界、规范世界与改变世界诸问题的形上离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关于“是”   三 关于“做”   四 关于“应该”   五 离析“是”、“应该”与“做”的形上意义 第四章  “主义”三元素:价值、道理、方案    ——对人文社会学说性质的审查   一 从人文社会学说与自然学说的区别看“主义”的性质   二 价值、道理和方案在“主义”中的异质性   三  改进人文社会学说的建议:从元素混合到元素离析第二部分 研讨空间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一 引言   二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   三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四 结语 第六章  马克思的实践首先是一个价值本体概念   第七章 工程问题的哲学意义 第八章 总体、单位理论和单位实践 第九章 关于实践问题的两个第11条第三部分 思想控源 第十章 希腊哲学思维的制作图式 第十一章 实践智慧:是什么与为什么  第十二章 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理论特质第四部分 新学开显 第十三章 是与善的分类及其意义 第十四章 《拯救实践:元实践学探*》导言 第十五章 元实践学与异质性哲学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理论指向第一章 实践哲学的旧进路与新进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对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人们有过各种各样的理解,而我宁愿将其看作对真正的实践哲学的呼唤,并且这种呼唤直到今天仍未得到应有的回应。 也许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哲学都是实践哲学,但至少应该要求实践哲学名副其实。其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从前的实践哲学几乎什么问题都讲过了,但就是很少讲到实践本身的问题。什么是实践本身?最直观地看,实践之为实践,归根到底就是做,就是行,就是操作,就是践履,就是把事情付诸实施,一句话,就是“改变世界”。就此而言,实践本身的问题就是how(怎么)的问题,虽然它总是关联着who(谁,即主体)、what(什么,即客体)、where(何处,即空间)、when(何时,即时间)、why(为何,即原因、目的)等问题。

编辑推荐

《走向实践智慧:探寻实践哲学的新进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向实践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以前看过作者的《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获益匪浅,看到作者的另一著作后毫不犹豫地订购了,确实不错,非常值得细读
  •   书值得阅读~~!
  •   以前阅读过作者的《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专著,曾为作者能从实践中抓住重大哲学问题并能构造出有强大解释力的理论模型的能力所折服。那本书,我读过两遍,非常深刻,有自己原创的东西,这样的学者在中国很少。这本书是那本书之后的一系列更深入的探索,主要从古希腊哲学那里寻找实践智慧的源头,回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里,然后再出发解决实践智慧问题。他提出理论思维是从不同的实体抽取共相求得真知的思维,而实践思维是把不同理论的真知整合到具体实践中来的思维,是“和而不同”的思维。中国实践中单一化思维十分严重,要想使中国管理真正现代化,必须把发展整合异质性的思维普及到每高级管理者。现代中国人都是向外国学习哲学,很可能徐长福的研究成果可以让西方人从中国学者这里学到实践智慧。读这样的书,心中充满激动与赞叹,产生与作者进行直接交流的愿望。他的每篇论文我都收藏并进行阅读。我更期待作者正在写作的新作早日问世,以便先读为快。我是一个中国智慧的爱好者,从读徐长福的书以来,我的理解力已经有很大程度提高。 虽然本人认为该书很好,但是否具备哲学基础可以读懂并且对智慧有足够的热爱那是另一回事了。读者不可不察。这毕竟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文集。
  •   视野开阔,思考问题角度特殊,非常受益.
  •   服务不错,书本的质量也还不错,赞一个!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