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转折点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日] 南亮进  页数:275  译者:关权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次,我的旧著《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日本经验》(以下称为“原著”)在中国突然受到关注,被翻译成中文,我是又惊奇又喜悦1.转折点的理论与这种理论对日本的应用原著是用英语写成的,The Turning Poin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Japan's Experience (Kinokuniya Bookstore,1973),它是在此之前用日语出版的《日本经济的转折点:从劳动剩余到劳动短缺》(创文社,1970)的改进版。另外,它还以1960年代后期用英文和日文发表的几篇论文为基础。这样,本书是根据我40年前的工作写成的,它突然在中国受到关注,当然是由于在当今中国出现了与1960年代日本劳动市场十分相似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剩余劳动消失,劳动出现短缺,也就是阿瑟?刘易斯所说的通过“转折点”。刘易斯认为,后发经济的本质在于,现代的“资本主义部门”和非现代的“生存资料部门”(或称为“非资本主义部门”)的并存;因此,他对新古典学派主张的所有产业都是同质的发展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Lewis 1954;1958)、后发经济当中,以农业为代表的“非资本主义部门”占有很大的份额,在那里由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低下,劳动者的报酬不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而是由农业社会的“生存水平”决定的。由于他们的工资被钉在生存水平上,即使他们移动到城市产业,农村工资也不会上涨。对于城市产业来说,可以用同样的工资尽情雇用劳动力。这就是“弹性的劳动供给”或“无限的劳动供给”,即“剩余劳动”,其存在为城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好处(本书第三章)。

内容概要

  “刘易斯转折点”是从不发达经济到发达经济的转折关口。随着“民工荒”在全国范围内的蔓延,中国经济是否面临“刘易斯转折点”已经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问题。本书是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南亮进对日本通过转折点的过程进行研究的成果,作为明显地经历过“刘易斯转折点”的国家,日本通过转折点的过程对同为亚洲国家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该书提出的理论观点及研究方法和论证过程有助于中国转折点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简介

南亮进,1933年出生,一桥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历任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东京经济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成西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一桥大学名誉教授。2002年6月创立中国经济学会,并任会长至今。  主要著作有:《日本的经济发展》)东洋经济新报社),并有英文版、中文版和韩文版。《中国经济入门》(日本评论社),该书作为标准的中国经济教材在日本很多大学被使用,同时也被翻译成中文版和韩文版。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转折点理论的性质  1.1 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   1.2 经济发展理论的登场   第二章 转折点理论对日本经济的适用性  2.1 经济的二元结构   2.2 实际工资的低增长率   2.3 近期劳动市场的变化   2.4 围绕日本经济转折点的争论   2.5 本书的目的 第二篇 转折点理论  第三章 转折点的概念和理论  3.1 劳动的无限供给与劳动的有限供给   3.2 劳动的无限供给与劳动的有限供给:图解   3.3 转折点与两个阶段   3.4 通过转折点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转折点理论的数学解释  4.1 劳动的无限供给与劳动的有限供给   4.2 转折点与两个阶段   4.3 通过转折点的必要条件   4.4 相对价格的决定   第五章 找出转折点  5.1 找出转折点时的问题   5.2 找出转折点的标准 第三篇 日本经济的转折点  第六章 非资本主义部门雇佣规模的变化  6.1 第一产业雇佣的规模   6.2 战前各产业雇佣规模的各种估计:综述与评价   6.3 第一产业劳动力的净流出   6.4 不领工资的家庭从业者的数量   6.5 农户人口   6.6 农户人口的净流出   6.7 非资本主义部门雇佣的变化:结论及其含义   第七章 非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  7.1 农业的名义工资   7.2 价格指数   7.3 农业的实际工资   7.4 纺织女工的实际工资   第八章 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别  8.1 农业和制造业的工资差别   8.2 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产业间差别   8.3 制造业男女间的工资差别   8.4 生产工人和非生产工人的工资差别   8.5 企业规模间的工资差别   8.6 工资差别的变化:小结   第九章 非资本主义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9.1 农业生产函数的测算:战前   9.2 农业生产函数的测算:战后   9.3 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变化   第十章 非资本主义部门工资的决定因素  10.1 农业劳动的工资与边际生产力的比较  10.2 农业劳动的工资与边际生产力的相关关系171  10.3 农业工资与农业生产率的相关关系:地区间分析  第十一章 非资本主义部门对资本主义部门劳动供给的弹性  11.1 统计的准备  11.2 分析  第十二章 日本经济转折点的界定  12.1 第六至十一章中的证据  12.2 附加的证据:对劳动过度需求的变化  12.3 关于这个界定的评论  第十三章 通过转折点的基本要素  13.1 是劳动供给的减少还是劳动需求的增加?  13.2 劳动需求增加的源泉  第十四章 对文献的批判性回顾  14.1 费和拉尼斯  14.2 乔根森  第十五章 结论和含义  15.1 结论  15.2 对现在和未来经济的含义参考文献附属统计表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篇 导论第一章 转折点理论的性质1.1 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自从哈罗德强调动态经济学的必要性以来,在现代经济学领域里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即经济增长理论(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得到了长足的发展(Harrod 1948)。经济增长理论可以分为凯恩斯派增长理论和新古典派增长理论两个派别。凯恩斯的增长理论是试图将凯恩斯的一般理论长期化的一种学说(Keynes 1936)(一般理论在资本存量没有变化这个意义上具有短期的性质)。凯恩斯试图解释为什么在均衡点时也存在失业。他的解释是:由利息率与资本的边际效率决定的投资不一定与完全雇佣条件下的潜在储蓄相一致。哈罗德在他的经济增长模型中,用保证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代替凯恩斯短期理论中的投资和潜在储蓄。在他的模型中,保证增长率代表暗含着投资与储蓄均衡关系的产出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代表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增长率,当保证增长率不及自然增长率时就会发生慢性失业。罗宾逊(Robinson 1956;1964)的增长理论也可以看成是沿着哈罗德的理论线索展开的。新古典派增长理论是新古典派的静态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的动态化版本,它的生产函数是建立在完全雇佣假设基础上的。通过增加决定劳动力、资本存量以及技术进步增长的等式,能够得到相关时期的产出流以及资本和劳动的贡献。充分就业的假定,决定了凯恩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派的经济增长理论之间的分歧。最近,沿着新古典线索的研究比较活跃,其贡献超过凯恩斯派经济增长理论,如索罗(Solow 1956)和斯旺(Swan 1956)所做的先驱性工作。

后记

当我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先生希望将日本著名学者南亮进先生的著作The Turning poin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Japan's Experience(日文版书名为《日本经济的转折点:从劳动剩余到劳动短缺》)翻译成中文并已经联系好出版社,得知南先生希望由我和景文学师兄负责翻译工作,我十分激动,因为南先生不仅是日本著名经济学家也是我和景师兄的恩师。实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就已经翻译过南先生的著作(参考下文)。去年我又协助翻译了南先生编著的教材《中国经济入门(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关权校译)]。南先生主要研究日本经济和经济发展问题,早期研究过人口和劳动问题,后来研究技术进步和收入分配问题,再后来关心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在上述各个领域他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日本甚至在国际上都具有相当的影响。他的一些著作不仅有日文版,也有英文版和其他文字的版本。如《日本的经济发展》一书既有英文版,也有中文版,此书在中国影响广泛。这里列出南先生的主要著作,以帮助读者了解南先生的研究。

编辑推荐

《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日本经验》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济发展的转折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书中对经济转折点有非常具体阐述,很有启发意义,要研究中国经济拐点的人可以入手。
  •   纸质好,这是第一感觉。
    研究中国的后发经济特征,我们存在迷茫,日本经验可以为鉴。
    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
  •   本书原著先由英文与1973年发表,后有日文本。2008年初中译本,是因为本书研究了日本在1960年代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也就是所谓“刘易斯拐点”。中国目前是否面临着一点拐点,固然亦有争论,但阅读此书,可取他山之石。
  •   非常好,对研究日本经济情况很有意义。
  •   日本热,可以这么说吧,很值得去研究的国家!
    只是有一点要跟当当提一下,郑州这边原来是速捷还挺快的,可是换了甲方乙方我这几本快送了6天才送到,急死了!
    有时候选择签约客户时一定得慎重啊,不然是很影响你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像的!
  •   很有思想性的一本书
  •   了解日本的经历,有助于对中国现阶段的认识
  •   此书很快,内容计算理论很多,其余部分还比较真实,
  •   如果从数据模型的角度看,这本书太专业了,数据的模型很难直观,还有相应的数据比较少,数学的逻辑过多!

    而对背景资料和制度的建设相对较少,仅仅作为经济研究可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虽然日本与我们有很多情况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也是很大的。日本在战后因为出生率大幅下降,才有了刘易斯在58年提出“10年左右出现转折点”的预言。而且日本通过制造业对劳动需求的增加及行业的迅速扩张来通过转折点。但我国目前内环境与外环境都比当时的日本复杂得多,所以此书真正有借鉴的东西很少。

    只能提供一些研究的思路。但我认为他们研究所采信的数据源也很有限,不能全面的反映当前的经济发展。现代的模型研究可能会比他们的数据复杂得多。
  •   这本书是日本著名经济学家Minami教授研究日本经济转折点的经典书目,对日本的经济转折点做了很系统的研究。若研究中国问题,极具参考价值!!
  •   没有针对性,与中国当前的情况没有可参考价值。看得累。没劲。
  •   看后在做出评价吧。拿到的书还是不错的,价格公道。
  •   作者与中国关系密切,此书对中国也有借鉴意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