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张蕴岭 编  页数:313  
Tag标签:无  

前言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个伟大的壮举。1978年中国面临着历史命运的抉择。在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之后,中国面对的是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困难,如果任其下去,只能进一步恶化。在此形势下,党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改革就是对内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计划体制,开放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国外市场来发展自己。短短30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上,我国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五位,国际贸易位居世界第二,2008年有望跃居世界第一,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小康。随着实力的增强,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大大提高,我国积极融入世界,参与国际事务,对世界的发展与和平作出了积极的、令人钦佩的贡献。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起飞,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中华民族正在为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梦想努力奋斗。  30年来,我国通过对外开放,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世界资源,弥补了我国经济现代化起飞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缺口,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接近10%,对外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吸引了近万亿美元的外来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以这样短的时间、这样快的速度、这样大的规模、这样开放的体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腾飞。未来30年尽管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但仍然是我国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30年来,我国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我国的外交就是紧紧围绕创建和平发展环境这个根本任务而努力的。一方面,我国抓住冷战后世界格局转换的时机,改善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增进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密切了与邻国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利用自己增强的实力和影响力,提出自己的关于国际和地区关系的理念、主张和战略。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倡导新安全观,推动构建和谐世界与和谐地区,这些都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们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和平发展环境,而且也有利于创建更加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惠及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中央的思想库、智囊团。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学者们以他们独有的智慧、热情和勇气,积极探究新问题,提出新对策。作为研究国际问题的学者,他们站在观察和分析国际局势、我国对外开放与对外关系的前沿,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中既包括理论探索,也包括政策对策,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国际研究学部汇集了本学部学者近年来就我国外交、对外开放和对外关系问题发表的部分论文。论文作者中,既有德高望重的名誉学部委员、学部委员,也有成就不凡的中青年学者。在收录本专辑时,作者们对原发表的文章进行了修改。在过去的30年里,国际研究学部的学者们发表了巨量的学术成果,本专辑出版的目的不是旨在反映国际研究学部过去的学术成果,而是为了纪念我国对外开放30周年。因此,本专辑只收录了部分涉及我国对外开放(外交、开放政策、对外关系)问题的论文。  主编根据本专辑的结构和内容要求,对遴选的论文进行了最后的取舍和必要的编辑。论文的遴选得到国际学部各杂志编辑部的大力支持,谭秀英、宋志刚、常玢、徐拓、蔡同昌、林昶、赵梅等编辑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国际研究学部办公室的李墨女士为本专辑的联络、编务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本专辑的及时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壮举。30年来,我国通过对外开放,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世界资源,弥补了我国经济现代化起飞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缺口,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30年来,我国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我国的外交就是紧紧围绕创建和平发展环境这个根本任务而努力的。    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汇集了本部学者近年来就我国外交、对外开放和对外关系问题发表的部分论文。在本集刊中,他们站在观察和分析国际局势、我国对外开放与对外关系的前沿,他们的研究成果既包括理论探索,也包括政策对策,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书籍目录

编者前言上篇 中国外交与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色 中国的大战略与地区战略构造 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新型关系 论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政策 中国双顺差的性质与解决办法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进口战略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外来援助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应对下篇 中国对外关系 百年思想的冲击与撞击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政治环境变化与中日关系 中国对印度关系的战略定位 中国与东盟相互依赖关系的战略塑造 构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新型关系 加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思考 从能源联系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互利合作 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的发展

章节摘录

  2.中国借助外援走上了一条“渐进型”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为什么会快速而又相对平稳地发展起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解读。据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的观察,中国的快速发展曾经触动了俄国人最敏感的神经。这个曾经仰赖苏联援助的贫穷国家是否因为选择了非社会主义道路才发展起来?如果是,俄国人也想尝试一下。他们放弃了社会主义,选择了“大爆炸”(BigBang)的“激进型”变革,结果却事与愿违。  中国选择了“渐进型”改革方式,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从引进外援项目开始,学习市场知识,引进市场经营方式,带动相关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发展,影响着政府职能逐步从计划式管理向市场化管理的方向改革。在接受外援的整个过程中,中国政府是最有效的中介。无论是主管援助贷款项目的财政部门,还是主管赠款项目的商务部门,都以邓小平提出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根据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知识短缺、技术短缺、人才短缺和观念、体制陈旧等问题,引导援助方在上述各个领域里投入,使外援能够直接地为中国的发展战略服务,从而保证外援在中国服务于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大政方针。  1979年以后的外援项目并不都是加强政府权力的,但即使是在政府改革领域里的外援项目,也往往是由中国政府提出来,是为了转变政府的职能、加强政府的能力而设立的。例如援助方引进了通过“参与式”方法进行扶贫工作的经验,形成了以社区为主导的自主发展,政府从社区扶贫工作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变成了服务提供者。中国还引进了一些以改革观念和体制为目标的外援项目,其目的不是要进行全盘的自我否定,而是在“强有力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②的保障下,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③。改革和引进使中国政府在改造自我的同时改造外部世界,这是中国“渐进型”发展模式能够成功的一个关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对外开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纪念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的专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